發布時間: 2013-07-18 11:16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進入電子報漢字字源網站是斯睿德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業。本報記者 劉星攝
美國「漢字叔叔」的中國夢:探究漢字演變過程
「漢字叔叔」是一個美國人,但他在中國更出名。他創建了一個漢字字源網站,在上面你可以搜到幾乎每一個漢字的演變過程,甲骨文、小篆、金文,繁體字、簡體字。2011年,有人把他的網站放到微博上引起廣泛關注,網站的流量一度飆升了4倍多,他也因此獲得了「漢字叔叔」的稱號。
2012年8月,因為一條求助微博,「漢字叔叔」又火了——「他為漢字付出一切,目前貧困潦倒,加上簽證到期,面臨被迫離開中國的困境。他在天津,希望能找個英語教師或翻譯的工作,從而能繼續在中國生活和研究漢字。」
「我想成為中國公民」
「我回來天津5天,我要住在中國,不要回美國。」2012年2月5日,元宵節的前一天,美國人斯睿德(Richard Sears)在微博上敲下這些字,他決定要留在天津了。
斯睿德是理察·西爾斯在「漢字叔叔」之前用的中文名,由臺灣學者、研究甲骨文的專家李孝定幫他取英文諧音而成。他很喜歡這個名字,因為「又聰明又有品德」。
斯睿德是個中國文化迷,學中文以後,在美國田納西的老家,幾乎每年都會參加當地慶祝春節的活動。他的書房裡甚至還貼著春聯。
斯睿德這次到中國天津,本是參加天津電視臺《泊客中國》舉辦的「中國因你更美麗」頒獎盛典,但來到中國後,他突然不想回美國了,「在中國常住的感覺很好,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地方,不是我在美國就是普通的美國人的感覺,而且講中文會刺激我的頭腦,我需要頭腦」。
雖然他的中文並不算非常流利,但斯睿德喜歡隨意到每一個地方跟人用中文閒聊。對這個漢字迷來說,這個國家總是充滿未知,一群人在路邊圍成一團或者一頭牛被運到城裡宰殺,都會讓他思考半天,「在美國你看不到這些,這個有意思」。
斯睿德在天津的生活非常簡單,除去睡覺,他每天花1/3的時間在網上,對自己網站的資料庫進行簡單的修改與維護,偶爾上微博和Facebook,學習物理,看科學、技術和戰爭方面的有意思的新聞。通過朋友介紹,他給3個中學生輔導英語口語,以維持生活。
如今,他正面臨因籤證到期而必須離開的窘境。
斯睿德在中國持的是旅遊籤證,這種籤證在中國待的時間一次不能超過3個月。上一次籤證到期時他選擇先飛到香港,然後再飛回天津。這一次他本打算飛到越南再回來,因為越南的機票比較便宜,但8月初,他向天津出入境管理局申請延長旅遊籤證的時限遭拒,並被沒收護照,出入境管理局要求他限時出境。
錢也成為一個大問題。維護網站和旅行花掉了他的大部分積蓄。兩個月前,他從每月租金2400元的公寓搬到天津北五村,「因為每個月租金只要1500元」。小區樓梯間的牆壁上貼滿了各式各樣的小廣告。他的居室由一間臥室、一間狹長的廚房和一個廁所構成。臥室裡只有兩件家具:一張木桌,上面放著一臺碩大的筆記本電腦,電腦旁散落一些紙張和書本;一張床,床上疊著沒有被套的白色被芯,甚至沒有枕頭。行李箱和衣服則雜亂地擺放在窗臺上。
在微博發出求助信息之後,「漢字叔叔」變得非常繁忙,時間被約訪的人、要求見面的媒體以及工作面試所充滿。有人請他去博物館工作,有人請他去做市場分析,但大部分工作是英文教學。可斯睿德不喜歡整天說英語,他喜歡講中文,做自己的網站。
斯睿德93歲的母親已經視力微弱,但母子倆每天都會視頻通話。20年來,母親是斯睿德身邊唯一支持他做網站的人。斯睿德把有人可以幫助解決困難的消息告訴她,攝像頭那頭的母親仍然有些擔憂,時不時地提醒他,讓他「記住自己是美國公民」。「我想成為中國公民」,斯睿德臉帶狡黠地回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