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民間故事)

2021-02-23 淡然相隨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淡然相隨」,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洪武三年,自暮春開始,連續三個月,江淮大地,滴雨未降,天地一片焦赤。老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一時間,天下謠言四起,人心惶惶,說洪武皇帝朱元璋不是「上應天命,下符百姓」的真命天子,這天之大旱,就是上天對他殺戮太多的懲罰。

剛剛建立大明政權不久的朱元璋,坐在南京城裡的金鑾大殿上,急得茶不思飯不想,一籌莫展。這一天,他正與群臣在一起商討賑災對策,突然,一個黃門急急忙忙地來報,說南京城下的萬裡大江水位急降,江底露出了一頭鎮江鐵牛,牛背上赫然出現「日月隱耀,天一生水」八個大字,老百姓層層圍觀,議論紛紛,不知是何徵兆?

朱元璋本是一個放牛娃出身,胸中沒有多少文墨,他一聽,疑惑不解地看著群臣問:「你們說說,這八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莫不是上天的什麼旨意?」大臣們聽了,一個個大驚失色,紛紛跪倒在地上,頷首低眉,不敢作答,他們心裡想,「日、月」兩個字合起來就是個「明」字,這「日月隱耀」不就是影射大明江山前景暗淡、岌岌可危嗎?誰要是說出來,那可是殺頭的死罪!

朱元璋見他們一個個默不作聲,就虎著一張黑臉,看著位列群臣之首的宰相胡惟庸說:「你是首輔大臣,平時見解最多,你就給朕說說,這牛背上的八個大字到底是啥意思?」

胡惟庸一聽,趕緊匍伏在地上,連磕了三個響頭,才顫顫巍巍地說:「這乃是妖言惑眾,聖上不必信!」

這時,劉伯溫閃身而出,急忙說:「聖上,這鐵牛,是上古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江神物,這八個大字一定是上天的神諭。微臣已勘破天機,這是說天下大旱,民不聊生,如果不及早賑治,天下就會大亂,大明江山危在旦夕。在江西龍虎山,有一位得道的高人,人稱張天師,從者如雲,教徒甚廣,他麾下的教派名字就叫正一道,又叫天一道,這『天一』二字,正好應證在他的身上,於今,我們只好順乎天意,請這位法力無邊的活神仙出山,讓他施法祈雨,以救天下黎民百姓。」

朱元璋一聽,當場就命令自己的兒子太子朱標帶著聖旨,即刻動身啟程,請張天師出山。朱標得令後,馬不停蹄,日夜兼程,不到三日,就趕到了龍虎山下的天師府。沒想到在大旱之年,方圓八百裡的龍虎山依然是滿山蒼翠,泉水丁冬,一座氣勢恢宏的天師府,古柏森森,華宇連天,門首上掛著一副「麒麟殿上方外客,龍虎山中神仙家」的對聯,真算得上好一座洞天福地!

可事不湊巧,朱標走進天師府,說明來意,張天師座下的道童卻說,師傅幾日前就上山閉關修煉去了,山上雲深霧大,不知師傅仙蹤何處?也不知師傅什麼時候回來?朱標沒有辦法,只好候在天師府裡苦等天師回來,可一連等了三日,還不見他回來。正當朱標急得六神無主,正準備回朝復命時,卻突然聽到天師府外,一陣佩鈴作響,只見一位手持雲帚,騎著一匹吊睛白額大虎的老道跨進門來。朱標一看,喜出望外,原來是天師回府了。

張天師從虎背上翻身躍下,也不行禮,只是對著太子朱標拱拱手說:「貧道早就得到天庭的法旨,這幾日已在山中煉得桃木仙劍一把,求雨靈符三張,皇子現在就可以下山,回到南京後,三日之內,在皇城正門前,搭起十丈高臺,三日之後的午時三刻,貧道自然會來登臺祈雨!」說完,就傲倨地倒背著雙手走進後庭,命道童端茶送客。 

朱標聽了,只好先行趕回南京,火速在皇城根前架起了一座四四方方的高臺,等候天師的大駕光臨。這一天,不僅南京城裡的百姓傾家蕩巢而出,萬人空巷,就連洪武皇帝朱元璋也帶著王子王孫、滿朝文武,早早地候在那裡,將皇城外面四通八達的道路擠得水洩不通。午時三刻一到,張天師果然來了,只見他身穿一件七星鶴氅,頭戴一頂紫金冠,懷中抱著一柄桃木寶劍,高高地坐在一架八抬敞轎上,後面跟著幾百名年輕的弟子,穿著一色兒道袍,手持旌旗儀仗,那威風真的不亞於天子出巡。

朱元璋看見道路兩旁的兒女百姓,一個個簞食壺漿,頭頂香爐,黑壓壓地跪倒一大片。他心裡大吃一驚,沒想到這個張天師,在南京城內還有這麼多的信徒。

張天師一來,並沒有上前面君,而是直奔高臺,只見他踏著罡步,帶著四名道童,抬著牛羊三牲、香案法器,拾級而上。一登上高臺,道童侍立兩邊,張天師手持桃木劍,一邊指手畫腳,一邊念念有詞,不時口裡吐出沖天大火,臺下的百姓連聲叫好,頌聲雷動。不一會兒,張天師從懷中請出一道靈符,一手用桃木劍挑著,對天燃起,一手從香案上拿起一塊令牌,拋到臺下,大吼一聲:「風起!」

說來也奇,張天師的話音剛落,臺下四周頓時塵土飛揚,臺下百姓頓覺涼風四起,數月的酷暑剎時頓收。正當朱元璋暗暗稱奇時,張天師又燃起了一道靈符,又拋下一塊令牌,大叫一聲:「雲起!」

真是神了,只見天邊陡起一團烏雲,剎時間就烏雲遮日,彤雲布天。臺下的老百姓見了,一個個欣喜若狂,禁不住齊聲山呼「萬歲」!

這一下,臺上的張天師更來勁了,他手中的桃木劍越舞越快,七星步踏得人蹤全無,只見他突然停身卻步,又挑起一道靈符,拋下一道令牌,石破天驚地喊了一句:「雨起!」

這一次可就怪了,不僅雨沒有下來,而且打南邊吹來一陣熱風,天上的烏雲頓時散得一乾二淨,天空上一下子又變得晴空萬裡,烈焰當頭。接下來,不管張天師在臺上如何折騰,就是不見雲生雨來。

張天師狼狽不堪,連忙從高臺上連滾帶爬地走下來,跪倒在朱元璋面前,滿面羞愧地解釋說:「聖上恕罪,這南京城中怨氣太重,血光沖天,是一些冤魂野鬼驚擾了神靈,請聖上再給貧道三天的時間,貧道一定能請來行雲布雨的神仙!」

朱元璋一聽,臉就沉了下來,他心裡想:這老道太可惡!自己沒本事,還把責任推到我的身上。想到這裡,他冷冷地看著他半天沒有說話,張天師一見,嚇得雙腿禁不住直打哆嗦。朱元璋見了,馬上轉怒為笑,說:「天師不要太過自責,『日月不明,天一生水』這可是上天的旨意,我相信天師法力,三天就三天,三天之後,你求得雨來,你就上殿面君,朕就授你護國大法師,如若不然……」說到這裡,朱元璋冷笑三聲,轉身拂袖而去,擺駕回宮。

這一下,可就苦了張天師,夜裡,他在借住的道觀裡,徹夜未眠,通宵觀察天像。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帶領數百弟子穿起葛衣,戴著柳條帽,將南京城中所有龍王廟中的龍王神像全部請了出來,從早到晚,抬著滿街遊走,在烈日下暴曬,一邊敲著銅鑼,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天皇皇,地皇皇,海裡有個海龍王,廣欽順閏多厲害,旱澇豐欠由他掌,當!當!當!」這是民間的老百姓,在大旱之年,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情況下,才想出的促狹辦法,他們把龍王的法像抬出來遊街,目的是讓他也領教一下烈日暴曬的滋味,看他能不能發發慈悲,降降雨。沒想到張天師在情急之下,也使出這一招。一天下來,他和徒弟們一個曬成紅通通的蝦公,可天上還是萬裡無雲。第三天,張天師一咬牙,命令弟子們將女人的衣物、帽子穿在龍王身上,看他還理不理,可一天下來,他們身上曬死了一層皮,可天上還是一絲兒風也沒有。

第四天,張天師豁出去了,他叫徒弟們將大糞潑在龍王像上,看他還來不來行雲布雨,洗刷自己滿身的汙穢?可一直到天黑,又是滿天星鬥。眼看在洪武皇帝面前許下的期限已到,滴雨未降,張天師又累又乏,一時急火攻心,昏了過去。

這天夜裡,凌晨時分,張天師乘著夜深人靜,帶著幾個弟子,偷偷地從道觀裡出來,想悄悄地出城溜之大吉,可沒想到在城門口,被守城的護軍當場拿住,一下子押解到金鑾大殿上。此時,正是早朝的時候,朱元璋一見,就笑哈哈地說:「張天師啊,張天師!你不是法力無邊的天師嗎?想逃!也得來一個水遁、土遁什麼的,怎麼往城門口闖?你這不是自投羅網嗎?」說著說著,朱元璋豁然變色,怒喝道:「天乃至高無上,怎麼可能還有老師,你妄稱天師,不僅招搖撞騙,還包藏禍心,你以為朕不知道,那鎮江鐵牛背上的八個大字,是你暗中指使信徒刻上去的嗎?看你還有什麼話可說!」

張天師一聽,他知道已經在劫難逃了,他索性硬著頭皮,冷笑著回答說:「哈!哈!聖上既然說我這天師是假的,那麼你自稱天子,自詡真龍,天下百姓又怎知你這真龍天子是真是假?如果你能求得天降甘露,那麼你就是真!我張天師自去封號,要殺要剮,絕無怨言!」

朱元璋聽了,哈哈大笑起來,他猛一拍座前的御案,大吼一聲:「好!我從今天起就設壇祈雨,我倒要看一看,我到底是不是上應天命、下符百姓的真命天子!」

大臣們一聽,一個個嚇得面無人色,胡惟庸連忙走上前去,大聲地勸說道:「聖上,萬萬不可!這行雲布雨的事兒,天數難定,萬一……」他言下之意,要是你也沒求下雨來,那不就應證了民間的傳言?

朱元璋不容置疑地打斷他的話說:「朕意已決,勿須多言!」說著,他又看著朝堂之下跪著的張天師說:「我也與你來一個三日為限,如果我求下甘霖,我就罷你天師之位,殺了你以儆效尤!如果我沒有祈下雨水,我也甘願遜位讓賢!」說完,他宣布退朝,回宮準備祈雨事宜。

這一天早朝過後,皇城的東門大開,一群麻衣草鞋的男女從宮門裡魚貫而出,打頭的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只見他帶著自己的四十多個嬪妃、二十幾個兒子、十幾個公主一路沿著東大街,向十裡之外的雞鳴山上的山川壇步行而去,這是他們皇家祭祀天地神靈的地方。一到達山川壇,朱元璋就率先袒露上身,盤腿坐在青石板上,無遮無擋地暴曬在烈日之下。皇子們一見,也紛紛脫下上衣,陪侍在他的左右。女眷們也沒閒著,她們紛紛自己動手,搭建灶臺,撿柴燒飯。剛開始,久住皇宮大院的皇子們還覺得新奇好玩,可半天過後,一個個曬得頭暈目眩,苦不堪言。可他們見自己的父皇依然紋絲不動地坐在那裡,只好咬牙堅持。南京城裡的老百姓聽說皇帝在山川壇與張天師鬥法祈雨,都跑過來看熱鬧,當他們看見朱元璋真的在烈日下靜坐祈禱,一個個感動不已,也紛紛脫下衣服,一同禱告。

就這樣,一連三天,朱元璋白天袒背暴曬,夜裡原地和衣而躺。到了第三天傍晚的時候,剛才還是晴空萬裡的天空,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豆大的雨點傾盆而下,一場持續數月的大旱,頃刻之間就解除了,朱元璋像一尊天神一樣,站在風雨中,當場下詔,大赦一批囚徒,減免天下百姓三年的賦稅勞役。老百姓們聽了,喜極而泣,奔走相告。就這樣,不僅一場天災消除了,而且一場動搖大明王朝根基的謠傳也不攻自破,從此後,天下百姓無不歸心。

朱元璋從山川壇一回到皇宮,就召集群臣,把張天師押上金鑾大殿上。此時的張天師早就嚇得面如死灰,自知死期不遠。這時,他突然發現站在群臣之中的劉伯溫,與寶座之上的朱元璋四目相對,會心一笑,就一下子明白過來,他抬起頭來,看著朱元璋說:「聖上,貧道輸得口服心服,實話跟你說了吧,貧道夜觀天象,早就算準了這十天之內,必降大雨,那登臺求雨,只不過是裝神弄鬼的把戲!怪只怪我道行太淺,不及劉伯溫劉大人,沒有算準雨下在哪一天!」原來,這一曲求雨大戲都是劉伯溫暗中導演的,近日來,他一直在紫金山天文臺日夜察看天象,只不過他推算得比張天師更準!

劉伯溫一聽,走上前來,正色地看著他說:「張天師此言差矣!你們正一道,自東漢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龍虎山中煉成九轉神丹,創立教派以來,一姓相嗣,承襲三十餘代,素有『北孔南張』之稱,我的道行與你相比望塵莫及,你不是輸在道行上,而是輸在人心之上。於今,天下初定,百廢俱興,你卻利用天災,妖言惑眾,挑起事端,難道你想讓天下百姓重蹈覆轍,又蒙戰亂不成?你沒有算準哪一天下雨,是因為利慾蒙住了你的天目慧眼!」

張天師聽了,羞愧低下了頭。朱元璋一見,就接過話說:「劉大人說得不錯!朕也不想讓你們正一道傳承千年的基業,毀在你我之手,你走吧!朕只希望你從此後能夠感念蒼生社稷,管好你的教眾,好自為之!」說完,就默默地揮了揮手,讓人將張天師帶出大殿。

退朝後,太子朱標跟在朱元璋的身後,禁不住好奇地問:「父皇!原來那天的大雨,劉大人早就算準了?」

朱元璋一聽,回身虎著臉說:「連張天師都沒算準,劉大人就能算準?記住,這是我們的誠心感動天地!只要我們真心為民,就會政通人和、風調雨順,老百姓才會安居樂業!」

朱標又接著問:「父皇!這張天師這麼壞,你怎麼就這樣放過了他?」

朱元璋又回過頭說:「你可別小看了一個張天師,他的教徒遍及天下,殺了他一人,那我們就樹敵千萬。況且,就憑他一個老道,能有如此心計鬧出軒然大波?他背後一定有人暗中指使,只要他不死,狐狸的尾巴終究會露出來的!」

果然,幾年後,朱元璋突然發難,一舉擒獲以宰相胡惟庸為首的一幫謀朝篡位的「胡黨」,大明江山才日漸穩固,開創了大明王朝數百年的家國天下。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侗臺語民族祈雨儀式的口頭敘事隱喻
    論文摘要:在壯族民間師公教祈雨儀式中經常被唱誦的壯族英雄史詩《布伯》塑造了一個多次與雷公鬥爭、為人間解除乾旱的人間英雄形象。在泰國東北部,解釋芒飛節起源的神話《青蛙神的故事》在「智鬥」的情節上與《布伯》極其相似。
  • 她因祈雨喪生,如今深受人們敬仰
    福州的民間信仰具有複雜、多元的特點,人們崇拜的對象有人物神、自然神又有人物神、自然神。福建自古以來就有「尚巫信鬼」的傳統。對古代閩越人而言,世界萬物都是具有神秘力量的。在福州地區廣受崇拜的臨水娘娘就是因祈雨而亡的。自從我記事起就發現家裡有一個叫「臨水陳太后」的牌位,每逢過年過節家裡都需要先做好十碗菜供奉她。那時候家長說這是可以保佑我長大的,要一直供奉到我16歲。小時候的我對這些懵懂無知,長大以後才慢慢了解。
  • 神奇寶貝:祈雨技能是神技?非要等到洛奇亞來了才能用?
    在神奇寶貝最新的劇場版《我們的故事》中,因為一個意外,風吹市爆發了一場山火,然而在場的諸多水系神奇寶貝卻沒有一隻使用祈雨這個技能來滅火,其中甚至有一隻蚊香蛙皇(牛蛙君),身為雨天隊著名的天氣手,不會祈雨也太過分了吧!最後還是我們的女主利莎召喚來了神獸洛奇亞,才使出了祈雨。
  • 《寶可夢》呆呆獸真的可以祈雨嗎?檜皮鎮的呆呆獸傳說!
    之前小二有專門寫過一篇有關於呆呆獸的文章,呆呆獸這隻寶可夢可以說全身上下到處都是梗,上到有專門設立的呆呆獸日,下有可以食用的呆呆獸尾巴,主要是呆呆獸的大部分梗都是官方自己創造的(呆呆獸的尾巴就是),而有關於呆呆獸的傳說,也是從官方的遊戲中流傳出來的,在城都地區,就有關於呆呆獸之井的故事
  • 順天聖母臨水夫人陳靖姑祖籍廟,出生地,祖殿,祈雨大殿
    在福建大家到知道有個海上女神媽祖,但是在福建神還有一個陸地女神陳靖姑,福建省民間稱之娘奶、奶娘、夫人奶、臨水夫人、陳奶夫人、順天聖母等。順天聖母、臨水夫人陳靖姑被譽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婦女兒童保護神」,是福建最有影響力的陸上女神 。2008年,陳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北京一展覽現錯別字 丘處機擅長的是「禳星祈雨」還是「鑲星祈雨」?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展覽的「行業祭祀」部分介紹玉器行業祭祀的祖師丘處機時,卻將邱祖深諳「禳星」誤寫成了「鑲星」……作者:陸詩年圖片來源:版面截圖「禳星祈雨」還是「鑲星祈雨」「禳」,乃祈禱「消除災殃去邪除惡」之祭位於西打磨廠街
  • 臺南進入枯水期 水利官員三跪九叩祈雨(圖)
    現場圖據中評社報導,「中央」到地方水利官員3日在臺南安平開臺天后宮舉行祈雨儀式。人手一柱清香,三跪九叩向諸神祈求媽祖、水仙尊王與四海龍王等眾神庇佑,天降甘霖,恩澤萬民。(原標題:臺南進入枯水期 水利官員三跪九叩祈雨(圖))
  • 最神秘的日本5元硬幣……還能作為祈雨用?
    在日本毀損貨幣可能被判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20萬日圓以下罰金 然而有些熟悉民俗儀式的日本網友看了毀損的硬幣照片,突然想起這可能不是出於惡作劇,而是一種古代在日本少數地區流行的「祈雨」的道具!
  • 將民間故事轉化為小說,造一個傳統與現代的雙夢記
    博氏用他在前人那裡吸納觀念,形成自己的觀念,然後,用自己的觀念去提取古老的故事,由此繁衍出新的故事。或說,使《一千零一夜》裡的故事以另一種方式活了。03博爾赫斯就是這樣用自己的方式復活了古老的故事。「雙夢」現象,佛經故事裡有,中國民間故事裡有。山東沂南縣劉存祥搜集一個民間故事《回龍寺》,就講了一個「雙夢」的故事。
  • 高中生英語作文優秀範文:「網絡祈雨」倡議書
    高中生英語作文優秀範文:「網絡祈雨」倡議書 2011-08-23 15:48 來源:英語學習網 作者:
  • 走馬鎮民間故事:民間故事走向世界,應該如何翻譯呢?
    其中,通過向國外友人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下孕育出的故事,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那麼用外語講述中國傳統故事,需要講述者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重慶的「走馬鎮民間故事」是中國民間文學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陶克辛就是其中一位將「走馬鎮民間故事」講給全世界聽的人,但是因為民間故事中有大量的俚語,歇後語等,比如說「么師」一詞,不說外國人,可能很多國人都不一定知道這個詞的意思,為了弄清這些「俚語」,陶克辛先生向當地故事家請教,和當地居民聊天,以便能更好地弄清這些民間文化,了解之後得知,「
  • 劉守華:把中國民間故事「點石成金」
    圍繞故事家成長和故事村形成的諸多文化因素研究,他先後發表了《文化背景與故事傳承——對32位民間故事講述家的綜合考察》《中國鄂西北的民間故事村伍家溝》《湖北「故事村」裡傳承的梁祝傳說》《故事村與民間故事保護》《清江流域的女故事家孫家香》《漢族傑出的民間故事家劉德培》等多篇論文,將故事及故事家的研究置於特殊的歷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分析,注重發掘其被形式所遮蔽著的民族文化底蘊,既分析民間故事的「思想」和「藝術
  • 求子·求雨:孔廟在古代民間的兩大功能!
    根據上文,這裡民間私自祭拜的孔廟,應該就是兗州孔廟。到了唐代,雖然祀典不再將孔廟列入祈雨之所,但在民間的孔廟實踐中,仍可看到地方官吏赴廟求雨的記載。中唐喬琳撰《巴州化成縣新移文宣王廟頌(並序)》:「化成縣令範陽盧,純深貞特,康孝絮矩。夏大旱偶有事於文宣。公焚香至誠,雷出自廟,指觀倏忽,霈然滂沱。自下車數月有感輒應。無方之神,豈情於造物者乎?可由而不知也以此。
  • 明朝奸僧劫女案:祈雨破案,菩薩抓賊,夫妻失和引發的離奇案件
    古代的驛道,官道的一種林縣令借祈雨破案,靠菩薩抓賊原本近日大旱,他已請眾僧做法事祈雨,剛好可以藉此時機找出罪犯。他讓人貼出布告,說本縣大旱,各處廟宇將所供觀音菩薩,不論大小新舊全部集中到縣衙祈雨,做功果後再送還。為防止混淆,各寺廟均需把廟名貼在菩薩像上。各廟宇接到通知後,陸續將觀音菩薩像請到了縣衙。林縣令親自帶領士民焚香祈雨,讓眾僧做法事相助。期間柯氏指認了她當初拜過的菩薩像。
  • 中秋節與民間故事
    關於中秋節總與月亮分不開,因為中秋節,如果是晴天,月亮又大又圓又亮,我今天就給大家說說中秋節和民間關於月亮的傳說故事。在我們的家鄉民間,人們就有口傳相授的很多關於月亮神話的故事。古時候的人們認為月亮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宮殿。關於月亮的真實情況,過去的人們認識是朦朧的,是局限的,我們的祖先不了解月亮上的物體情況,所以人們只好憑藉著想像,很久以前就有了神話的構想。
  • 打撈我們自己的民間故事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講話中表示,打撈「失落」的民間故事刻不容緩。第11期「議事廳」,新華每日電訊採訪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萬建中,探討中國民間故事為何「失落」?傳統民間故事在當代有何價值?如何重新激活中國民間故事的魅力?
  • 唐楚涵 | 東北民間狐仙故事結構分析及民間信仰特點——以《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所載東北狐仙故事為例
    東北民間狐仙故事結構分析及民間信仰特點——以《中國民間故事集成》
  • 民間故事:煥顏丹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民間故事,在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人都曾想過這樣的畫面,如果世界上有一種丹藥可以讓人恢復青春,擁有盛世容顏,那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世間有很多美好之事存在,但是大家卻不可動貪念,越貪婪,幸福就離你越遠。溫馨提示:「傳」承文化底蘊,「說」出魅力文學。本故事屬虛構民間傳說文學作品,由半杯水原創。不可與封建迷信相提並論,圖片來自網絡,如有需要請聯繫刪除。
  • 民間故事《民間四大傳說》
    其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著名的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四大民間傳說《孟姜女哭長城》我國四大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和民間傳說故事《白蛇傳》四大民間愛情傳說。這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早在魏、晉時期,左思就在《魏都賦》裡記載了「連眉配犢子」的愛情故事傳說:「犢子牽黃牛,遊息黑山中,時老時少,時好時醜。後與連眉女結合,俱去,人莫能追……」後來這一典故衍化為「白蛇鬧許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連眉女」演變為白蛇。「白蛇鬧許仙」裡的白蛇精,當年曾被許家溝村一位許姓老人從一隻黑鷹口中救出性命。這條白蛇為報答許家的救命之恩,嫁給了許家後人牧童許仙。
  • 民間故事:金陵女子
    民間故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領域,古人與我們不同,他們沒有豐富的娛樂活動,閒暇之時,人們常常談起一些小故事,這些故事雖然來自民間,但也頗有趣味。而《聊齋志異》是一本專門記載民間故事的書籍,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講講金陵女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