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奧爾格·西美爾認為,神是人的翻版。民眾總是把自己的生活套用在神靈身上。在民眾看來,神靈也不是孤單的,他們也應該有自己的家庭。在山西東南部,炎帝神農氏也是以家族的形式存在於民眾的記憶當中,炎帝的家族成員為了氏族的利益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類傳說主要講的是炎帝家人及後代為了民族利益而獻身創業的事跡。此類傳說在史書典籍和碑文中很少有記載,但在山西東南部民眾中卻廣為流傳。這裡祖祖輩輩的人從米沒有把炎帝看做是高不可攀、凜不可犯的一般意義上的「神」,而是把他當做從自己身邊走出來的有功德、有仙術、有七情六慾的先人,一個生於這方士地、長於這方士地、在其死後又庇護他們的祖先。這類傳說向在們形象地展現了炎帝一家生活化的一面。通過講述他的家庭生活,使他的形象更為豐滿,拉近他和民眾的距離。在山西東南部,炎帝的家人也和他一樣,成為人們祭祀的重要對象。比如「三個太子及原配夫人」的傳說。
相傳炎帝有三個兒子分別被尊為大太子、二太子和二太子,他們常隨父到神頭嶺各處推廣五穀,可是他們後來都變成了青面獠牙的怪物.大太子是因搶先替父母試嘗穀子中毒而致,二太子又因試嘗麥中毒所致,三大子則是因試嘗豆中毒而致就是炎帝與后妃所生的四太子松花枝後來也因試嘗藥丸而變成了小腦袋、鍋腰花達腳、滿身疙瘩的醜怪.傳說谷、麥、豆就是因為太子們的嘗試才最終放了毒可食用的,至今小米上還有針眼、麥身上有溝、豆子上有一道稜.
傳說炎帝的原配夫人十分美麗,她,善解人意又潑辣能幹,一直協助炎帝開拓基業.為了擴大五穀種植面積,她不計個人得失,懇求巧女到炎帝身邊生活和協助,又親自說服炎帝,自己來到今稱五穀山的地方推廣五穀.使是多的人吃上黃燦燦的小米飯,並在路州一帶培育種植成功「麻」.
另一則名為「蟠龍鎮姑姑山與精引姑娘」也的傳說:石末村原名蟠龍鎮,村北有座山名姑姑山。傳說很早以前,這裡土質肥沃,氣候適宜,人們靠擰獵採摘為生。一年春天,忽然有一個騎著小龍,駕著紅雲,手裡握著一束禾慄的姑娘來到.她告訴人們自己是受炎帝之命來教大家種植嘉穀的。第二天,人們按姑娘傳授的方法,在紫峰山選了一塊平坦肥沃的地方將姑娘帶來的嘉穀撒在地裡。秋天禾粟成熟了,金黃色的禾粟沉甸甸的,姑娘還乘著那條小龍來教人們怎麼收.沒幾年,這個平川變成了肥沃的土地,種上了嘉穀。每年秋後,人們都挑選一束嘉穀,盼著姑娘的到來.一年夏天,人們聽說這個姑娘因為遊東海,溺水而亡。為了紀念這位姑娘,不忘載姑娘而來的那條小龍,人們將村子取名為盤龍村,將村北第一次見到姑娘的那座山取名為姑姑山,並在山巔為姑娘建廟塑像,年年奉祀.
在這則傳說中,人們已經將炎帝的女兒神化,傳說中炎帝的女兒以蠟龍為交通工具,她的出現還伴隨著紅雲。在民眾的思想中,只有神仙出現時才會這樣。可以看出,人們為了表達自己對炎帝女兒所做貢獻的感激,將她與神並列,並在她死後建廟祭祀,表達人們的懷念之情。
還有一則叫做「「金牛」的傳說"講的是炎帝三兒子的教人們耕地的事情,和上面一則可以當做姊妹篇,石未村南有座小山,名紫峰山.山陰半崖有一天然石洞,名壁掌洞,洞內藏有一頭金牛.傳說是炎帝的兒於穩送給這一帶農人耕地用的。在炎帝女兒教這一帶的人們學會種植嘉穀以後,此地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但繁重的人工耕作方式給人們帶來了很大困難,由於翻耕太慢經常延誤農時.一天中午,忽然一個眉清目秀,脖子上戴著一塊玉圭的青年小子來到這裡,送給人們一頭牛,並教會人們怎麼是快的耕地.
這年春天,地剛犁了一半,老牛就病倒了.一天清晨,老牛突然說話了,告訴人們那個小夥子是炎帝的三兒子格,是以前來教大家種植嘉穀的精衛姑娘的弟弟.並說自己老了,要走了.說完掙扎著朝紫峰山半山的壁掌洞走去,消失在洞裡.人們點著火把進去找,發現裡面奇巖怪石,一條流向遠方的河擋住了去路,遠處有閃閃發亮的金光.後來有人傳開了,說老黃牛是炎帝兒子格送來的一條神牛,神牛入洞後變成了金牛,洞內的金光就是金牛身上發出的尤.從此,壁掌洞名聲大振,越傳越遠.常有貪徒入洞,欲盜劫金牛,但都是大膽而來,驚恐而去.
在以上三則傳說中,炎帝家人有著不同凡人的神性。如炎帝女兒能駕馭蟠龍去幫助民眾種植嘉穀:炎帝兒子把一頭神牛送給人們以幫助他們更好的進行耕種。炎帝家人的角色中已經有了一種奇異的神性。和前面的發明傳說相比,這類傳說中的真實成份已經大大減少,這使炎帝傳說離民間信仰越來越近。烏丙安指出z「傳說中那些對某些奇異事象的渲染部分,雖然並不佔主體,卻也有一定的分量。這裡所說的奇異現象,主要指的是民間信仰中的某些現象.....傳說學對於這一部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
它可以找到人民意識中那些原始思維與原始信仰的傳承因素,解剖傳說的內容,透視其性質,並了解這些奇異現象背後的民眾心理願望。」炎帝的家人被賦予神性,在山西東南部民眾的信仰民俗心理中佔據了一定的地位。傳說越傳越廣,信仰也逐漸擴散開來,從而形成了→套完整的炎帝信仰體系,被當地民眾傳承米。從這類傳說中,我們可以找到炎帝信仰的最初線索,傳說中的炎帝從歷史人物逐漸轉變成了神,為後米的炎帝信仰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