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澤倒臺對中朝關係有何影響? 環球時報稱貿易通道「一切如常」

2020-12-22 觀察者網

「朝鮮12月9日宣布清除張成澤的當天,中朝如期籤署建立鹹鏡北道穩城經濟開發特區的合同。」韓國《中央日報》12日披露獨家消息,為美日韓近日紛傳的「張成澤下臺可能重創中朝關係」的傳言踩了剎車。過去幾天,《紐約時報》聲稱張成澤下臺讓中國不安,《韓國時報》認為朝鮮當局向中國釋放了「負面信息」,日本《產經新聞》12日甚至援引「中國外交人士」的話說「中朝間的渠道有一夜間中斷的感覺」,它們的理由是張成澤在中朝經濟合作中曾扮演重要角色。遼寧社科院學者呂超12日就在丹東,他看到朝鮮從中國採購的大批客車正開往朝鮮,黃金坪合作項目也一切如常。與中朝關係體現出的穩定相比,日韓的擔憂更為現實,朝鮮昨天發表公報譴責韓國從美國購買先進戰機,它表示將繼續發射人造衛星也被日本媒體解讀為將繼續發射彈道飛彈。韓國《朝鮮日報》說,韓國頭頂上正懸著「達摩克利斯之劍」。

朝鮮審判張成澤的軍事法庭現場

朝方要求「項目如期舉行」

韓國《中央日報》12日的報導稱,消息源是參與過相關項目的圖們市負責人,這名負責人表示,「朝鮮把朝鮮最高領導人的姑父定性為相當於謀反罪的反黨反革命事件,這是聞所未聞的,所以我們就合同的籤署時間有可能被推遲做出了應對」,「但朝鮮官員稱『沒事』,要求『項目如期舉行』,於是雙方籤署了合同」。報導稱,穩城經濟開發區屬於朝鮮為招商引資而準備修建的14個特區中的一個。朝鮮將在這裡引進圖們市資本,把位於豆滿江的穩城島建成觀光休養地,把穩城郡一帶建成工業園區,充分利用朝鮮勞動力,把這裡建成第二個開城工業園區。

韓國《每日朝鮮》12日援引該國民主黨議員洪翼杓的話稱,朝鮮在舉行肅清張成澤會議的8日與中國就建設連接新義州—平壤—開城(380公裡)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達成了協議。他解釋說「此舉傳遞著這樣一個信號,那就是朝鮮最近的開放政策是由最高領導層決定的,會按計劃推進,不會受張成澤去留影響」。《中央日報》援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商人的話說,「韓國國家情報機構爆出張成澤似已被清洗後,朝鮮當局馬上告訴我,『很快,我們國家會有大事,但我們生意合作的原則不變,所以,繼續。』」

就在11日,《韓國時報》還刊登題為「張成澤被除——給中國的信息」的文章稱,一些分析家說,張成澤被除向中國政治領導人發出了一個負面信息。報導援引檀國大學學者宋太奎(音)的話稱,「張成澤精心發展與北京友好關係,與北京保持長期的良好關係,通過扳倒張成澤,金正恩似乎在堅持,沒有中國的幫助,他的政權可以生存下去。」日本《產經新聞》12日稱,隨著朝鮮國內的肅清,中朝很多關係人士聯繫中斷,中朝之間的貿易部分中斷,中國地方政府和朝鮮的交流活動也被急忙叫停。中國外交人士稱「中朝間的渠道有一夜間中斷的感覺」。韓國《東亞日報》11日稱,中國強化了朝中交界地區的治安,並提高了警戒水平。消息人士稱,最近主要交界城市的當地公安和邊防支隊進入了非常勤務狀態。

「今天我就在丹東,看到朝鮮從中國購買的大批客車開往朝鮮。海關、邊界等一切如常。」遼寧社科院朝韓研究中心主任呂超12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說,張成澤下臺絕非12月9日的突發事件,此前一段時間他就已被邊緣化,包括他的「黨羽」被剪除。韓媒稱中朝如期籤署特區合作合同,如果屬實,這是一個姿態,表明中朝關係不會因張成澤事件發生大的變化。呂超介紹說,金正恩上臺近兩年來,包括兩島開發、鴨綠江新橋建設、羅先碼頭擴建等,都在持續進行,進展順利。張成澤確實曾在中朝經濟合作方面扮演過重要角色,比如黃金坪協議主要就是他推動的,但中朝雙方政策都有很強延續性,12日在丹東的感覺就是,黃金坪項目完全沒受影響。呂超表示,中國一些商人現在擔憂以前的朝方合作夥伴變化,導致投資及合作項目受影響,但具體受損事例現在還沒看到。

「跟著元首走到天涯海角」

「跟著元首走到天涯海角。」朝鮮勞動黨中央機關報《勞動新聞》12日頭版刊文謳歌「朝鮮軍民跟隨金正恩同志走到底的不可動搖的信念和意志」。文章說,民心憤怒正沖天,自從關於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消息傳開那時起,人們眼神嚴肅,深思熟慮,每個人都毫無隱瞞地說出自己的心情。在祖國防線崗哨上緊握革命的槍桿子的士兵們向著平壤的天空,發出雷聲。我們只知道敬愛的金正恩元帥!即使天塌下來,我們也要跟隨敬愛的元帥!文章說,我們黨在我國革命正走進新的發展階段的重大歷史性時期,看穿一小撮反黨反革命宗派分子的陰謀活動並果斷加以肅清,從而堅決維護了自己的革命性質,再次向全世界顯示任何勢力也打不破的團結威力。

《勞動新聞》12日還刊登了懷念已故領導人金正日的紀念文章「偉大的創造者、人民慈父的火熱一生」。文章稱,敬愛的金正恩同志在不斷弘揚偉大領導者金正日同志的主體建築思想和業績。在他的領導下,先軍朝鮮將朝氣勃勃,更高更快地向前飛奔。

韓聯社12日報導說,在肅清領導人金正恩強大的姑父之後,朝鮮國有媒體繼續其凝聚公眾支持金正恩的運動。日本NHK電視臺報導稱,朝鮮官方媒體12日表示「仍將繼續發射人造衛星」,這是朝鮮不顧國際社會的抗議,繼續顯示出要發射彈道飛彈的姿態。日本《產經新聞》12日批評朝鮮稱,固執進行飛彈發射必然會受到新的制裁。

韓國《京鄉新聞》報導說,消息人士透露,朝鮮政府於11日下令,全國17歲以上所有公民都要提交「張成澤批鬥文」,即使身居國外也不例外。朝鮮政府還下令從金日成時代至今,所有與張成澤合影的照片都要登記。韓國《文化日報》評論稱,12月17日是金正日逝世兩周年紀念日,金正恩的姑姑將以何種形式參加紀念活動成為焦點。11日,韓聯社引述「對朝消息人士」的話說,近幾個月,朝鮮向中國出口大量黃金。報導稱,據悉,「不要對外出口黃金」是金日成的遺訓。朝鮮開始向中國出口黃金意味著它面臨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據韓國政府掌握的資料,目前朝鮮的黃金埋藏量達2000噸,價值最低超過80億美元。

韓聯社12日猜測張成澤之後朝鮮的更新換代。報導稱,金正恩上臺後一直強調20-40歲的年輕科學家應在科學技術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勞動新聞》也在8日社評中強調以金正恩為首的朝鮮社會的特點在於「朝氣蓬勃」。有分析認為,大批有專業知識的年輕人得到重用,這或給朝鮮社會帶來新的變化與活力。

「東北亞黑洞」在擴大

「朝鮮軍民絕不容忍傀儡集團的軍事對抗活動,將以先軍威力將之堅決粉碎掉。」12日,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書記局發表公報,譴責最近韓國當局空前熱衷於引進最新戰爭裝備。朝中社引述公報內容說,韓國引進戰爭裝備是迫於美國壓力。美國企圖以此從軍事上更加徹底控制傀儡,用他們充當亞洲戰略的突擊隊,同時藉機大量銷售武器裝備。一切事實清楚地表明,破壞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和平與穩定的禍根就是美韓。公報強調,「韓國被朝鮮強大的軍事威力所壓倒,貿然企圖靠技術裝備優勢彌補自己的劣勢,但這只不過是愚蠢的亡命徒自掘墳墓的可笑醜態。」

韓聯社迅速報導了「朝鮮抨擊韓國軍購計劃」的消息,報導說,韓國正推動從美國購買40架F-35A隱形戰機和4架無人偵察機,這是首爾增強軍力中期計劃的一部分,用於應對來自朝鮮日漸增加的軍事威脅。朝方警告這將在地區挑起軍備競賽。美國《環球郵報》說,韓國政府12日表示,韓國斥資7.4億韓元,將在鄰近朝韓邊界的5個島嶼增設警報設備,保護當地居民免遭朝鮮威脅。

就在昨天,《韓國先驅報》刊登社論,提醒「首爾應該準備應對朝鮮的挑釁」。社論說,考慮到張成澤一直是朝鮮近40年的權力人物,他在黨政軍肯定有很多追隨者。預料朝鮮當局會謀求根除「毒草」。為免被處決,一些目標人物可能試圖逃亡國外,一些人甚至可能抵抗。這可能增加朝鮮的政治和社會不穩定。朝方可能加劇朝鮮半島緊張,將民眾注意力從朝鮮國內所發生的事情轉移。韓國YTN電視臺援引專家的分析稱,隨著內部體制進一步理順,朝鮮有可能繼續其核和飛彈開發。

「本就局勢不穩的東北亞可能滑向更大的動蕩。關於朝鮮內政混亂局面的報導表明,黑洞變得更大了,這預示著會有更多的麻煩。」英國《金融時報》12日將視角覆蓋整個東北亞。文章說,韓國官員表示,平壤在靠近有爭議的海上分界線——「北方界線」的地區部署了攻擊型直升機和火箭。人們擔心,朝鮮可能正考慮第四次核試驗。新飛彈或核試驗將讓中國面臨更大壓力放棄對朝鮮的庇護,並將進一步考驗美中關係。【環球時報駐朝鮮、韓國、美國、日本記者 王莉 王剛 蕭達 李珍 環球時報記者 崔傑通 金惠真 汪析】

相關焦點

  • 「中朝貿易生變」是真是假 羅先經濟區未見異常
    日本《產經新聞》稱,此次朝鮮宣布張成澤的罪狀中否定中朝貿易,讓人感到「朝鮮對中國的敵意」;「俄羅斯之聲」認為,平壤處決張成澤是「打壓中國的槓桿」,逼中國在經濟合作上做更多讓步;有美國學者甚至表示,「雙邊關係趨於惡化已是定局,區別僅在於撕破臉的時間」。
  • 日媒:中朝貿易持續低迷 上半年原油交易量為零
    參考消息網7月27日報導 《日本經濟新聞》7月26日發表題為《中朝貿易繼續冷卻》的報導稱,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剛剛公布的數據,中國與朝鮮2014年上半年的貿易總額比上一年同期減少4.0%,為178億元人民幣。據認為,去年2月朝鮮強行實施核試驗以後,中國連續實施經濟制裁產生了上述影響。
  • 朝鮮判處張成澤死刑 朝中社披露其向外國倒賣羅先地皮
    朝中社13日消息,朝鮮國家安全保衛部特別軍事法庭於12日開庭審判張成澤,張成澤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法庭最終判處張成澤死刑並立即執行。朝中社稱,張成澤在金日成和金正日在世時已有政治野心,在幕後同床異夢、陽奉陰違。
  • 環球時報:丹東,靜待朝鮮開放氣息吹來
    馬晶晶攝【環球時報赴丹東特派記者 馬晶晶】丹東,與朝鮮新義州市隔江相望,是中國最大的對朝貿易口岸城市。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這座小城一直是外界觀察朝鮮的重要窗口,同時是朝鮮接觸外部世界的主要門戶。最近,隨著半島局勢大吹暖風,丹東「躁動」起來,一個突出現象是不少投資者湧進當地炒房。還有聲音稱,一旦朝鮮開放,丹東將成為下一個深圳。丹東會迎來一個發生巨變的機遇嗎?
  • 韓情報中心:金正恩二哥帶親衛隊拿下姑父張成澤
    金正恩二哥金正哲  朝中社星期一高調地證實張成澤已經被金正恩清洗的消息後,朝鮮半島局勢壟罩在一種緊張和猜測的氣氛之中,有關張成澤命運細節和事件影響的消息不斷傳出。  這樣一來,朝鮮國內肯定是人心惶惶,據說與張成澤關係密切而害怕受到牽連的人紛紛外逃。本來韓國媒體就報導說有一名可能掌管張成澤資金的重要親信已經向韓國方面提出了政治庇護請求,而目前他可能暫時停留在一個秘密地點並受到韓國外交官員的保護。  平壤血腥的宮廷內鬥和政治動蕩,恐怕也會影響到周邊國家。
  • 中國獲朝港口30年使用權 韓媒稱中國利用朝鮮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繼羅津港之後,中國獲得朝鮮清津港30年使用權」,這成為韓國媒體11日的關注焦點。韓國《中央日報》稱,中國獲得清津港使用權的目的是確保東北亞地區的出海口,激活中國與韓國、日本及俄羅斯四國間的貿易,積極進行中國東北地區的經濟開發。
  • 直擊中朝邊貿困境
    但奇怪的是,這所謂的600家企業中有一半以上是來自內陸的投資客。「我們所說的投資熱潮,大多來自於內陸地區。一些資歷較深的邊貿公司和朝鮮做生意會比較謹慎,之前很多公司都有過面對欠資的經歷。」一位在丹東多年從事邊境貿易的業內人士說。兩難:資金回籠和計劃經濟中朝的早期邊貿往來主要是依靠水產品,比較常見的貨品是花蜆幹和明太魚乾。
  • 環球時報:有利中美貿易磋商的條件不斷匯集
    來源:環球時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本周將在華盛頓與美方代表舉行新一輪貿易磋商。據外媒報導,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和財政部副部長廖岷於當地時間28日抵達美國,為兩天後將開始的舉世矚目的談判做準備工作。這總體上降低了中國改革開放計劃與美方要求磨合的難度,也為在實際貿易和合作中減少雙方摩擦創造了有利條件。美方對經濟形勢的預期、對中國回應貿易戰能力的認識,以及對貿易戰打下去負面影響的評估與10個月前貿易戰開啟時相比都發生了變化,貿易戰繼續下去的弊端逐漸成為事情的主要方面。
  • 美國務院稱「中國共產黨破壞國際法治」,華春瑩:建議環球時報弄個...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盼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月4日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提問,美國國務院3日發推特稱「中國共產黨破壞國際法治」,推文並附了一個網頁連結,名為「中國共產黨威脅全球和平與安全」,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中朝邊貿實地勘察 加快推進設立跨境經濟合作區
    但奇怪的是,這所謂的600家企業中有一半以上是來自內陸的投資客。  「我們所說的投資熱潮,大多來自於內陸地區。一些資歷較深的邊貿公司和朝鮮做生意會比較謹慎,之前很多公司都有過面對欠資的經歷。」一位在丹東多年從事邊境貿易的業內人士說。
  • 日媒稱朝鮮人在中朝邊境偷人參 當地警方未透露具體情況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邢曉婧】7日有日本媒體報導稱,朝鮮人在中朝邊境盜竊高麗參並高價販賣的事件頻發,《環球時報》當日致電當地有關部門核實此事。「盜竊情況確實有,」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公安局工作人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但偷的是人參,不是高麗參。」記者又就此報導向長白縣刑警隊詢問,刑警隊方面表示對事件情況「無法透露」。
  • 《環球時報》專訪知名國際問題學者安明傅:拜登可能為美中務實關係...
    【環球時報記者陸沅芷 於金翠】美國大選被認為「拜局已定」,但餘波未平。由於用選票支持現任總統川普者超過7000萬人,這意味著未來川普或「川普主義」將繼續發揮影響力。與此同時,對於美國政府換屆後中美關係的走向眾說紛紜。「美國可能會從冷戰言辭轉變為『冷和平』方式,為務實的關係留下空間。」
  • 社評:應客觀解讀中朝一季度的貿易數字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於7月6日回應中朝貿易相關問題。川普總統和美國其他官員近日對中朝貿易今年第一季度增長37.4%表達不滿。這個數字是中國海關今年4月13日公布的,7月4日商務部新公布的數字顯示,1至5月份中朝貿易增長13.7%。這一新數據顯示,4月和5月中朝貿易額又降了下來。
  • 胡錫進:《環球時報》是怎樣煉成的
    對《環球時報》早有不滿的大批網民立即跟進稱《環球時報》「一貫造謠成性」「唯恐天下不亂」。  《環球時報》迅速在其官方微博上以《朝日新聞誤報?香港記者稱日本防相沒說要對中國飛機「警告射擊」》為題反擊,稱其說法來自《朝日新聞》。
  • 美方試圖收繳丹東的一家公司涉朝貿易資金 中方回應
    我想,中韓兩國元首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進行會晤,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半島局勢交換意見,符合兩國利益,有助於兩國關係的改善和發展,同時也有助於維護東北亞和半島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問:你剛才發布了聯大主席萊恰克將訪華的消息。能否介紹一下他此訪的具體安排?中方對訪問有何期待?
  • 外交部就中朝貿易額上半年出現增長等答問實錄
    中國網新聞7月13日訊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3日主持例行記者會,就中朝貿易上半年增長約10.5%等回答記者提問。以下是本次記者會答問實錄:問:有報導稱,朝鮮鑽了聯合國制裁決議的「空子」,增加向中方出口鐵礦。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中朝是鄰國,兩國之間保持著正常的經貿往來。安理會第2321號決議規定,關於朝鮮出口鐵和鐵礦石用於民生目的、不涉及為朝鮮核導計劃創收的不受制裁影響。
  • 美寫明"對中朝使用戰術核武器"?真是利令智昏!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韓國《朝鮮日報》30日爆出猛料稱,五角大樓6月發布的《核行動指南》中,明確表示「可在戰鬥中使用限定性核武器(戰術核武器)」,而使用核武器的對象直指中國和朝鮮。
  • 上外學者高健在《環球時報》(英文版)發表評論文章:疏遠中國,不...
    毋庸諱言,英國主流政客始終走不出殖民時代的帝國夢境,認為英國完全有理由捍衛其在香港的「特殊利益」;為數不少的英國議員無法擺脫冷戰思維,在意識形態上將中國視為一種「異己」的政治存在,在情感上也不能接受中國強勢崛起的客觀現實。這種複雜又微妙的態度一直影響著中英雙邊關係的發展。
  • 遼寧丹東互市貿易區啟動 成中朝貿易新引擎
    遼寧丹東互市貿易區啟動 成中朝貿易新引擎 2015-10-15 13:38:48孫昊聲 攝   中新網丹東10月15日電 (記者 沈殿成 朱明宇)作為中朝邊民互市的遼寧省丹東市國門灣互市貿易區,15日正式啟動並全球招商。  在丹東,正在舉行第四屆中朝博覽會,而國門灣互市貿易區被認為是前三屆中朝博覽會的合作成果。
  • 《環球時報》專訪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日本的未來取決於對華...
    但今年兩國高層的互動往來、RCEP的籤署等,都顯示中日有更大的相處和共同發展空間。時近年底,恰逢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履新,《環球時報》記者於17日對他進行書面專訪,請他回看這一年兩國間的交流互動,並展望未來的中日關係。本報也是垂秀夫履新後第一家採訪他的中國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