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詞非無想,不懂它你就不懂楞嚴經,師父講解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22 每日一首佛歌

宏海法師《楞嚴經·卷七》講解63

一般我們都是以胎卵溼化四生作為攝盡一切眾生的生類,但是唯有《楞嚴經》裡面,他講到這個,是有世間,就是由於顛倒,所以說,先說世界為十二類生所依。這十二類中,最常見的就是胎卵溼化。卵生是由想。胎生是情。溼生呢?卵胎溼化,想情合離。大家記住這八個字。

卵是想生的,胎是情有的,溼是合感的,化是離應的。化生是以離為根本,就是想離開這,所以化現到那。溼生就是跟暖、潮溼和合而有的。這是卵生是由想,胎生是由情慾,這是四種生類最主要的業力牽引,這個主牽引。那麼後面還有八種,這就更多了你看:有色無色。什麼叫做有色?有色相,有情想。

無色是什麼?沒有色相,但是有情想。大家見過這樣的人嗎?不要說人了,這就是眾生,見過沒有?大概我們肉眼看不到,待會講的時候就知道這是指哪一類眾生。非有色是什麼?本來自己沒有色相,但是藉(借)物成色,就是假借其它的,比如說草木上依附的鬼神,樹林子裡面,一棵大樹上依附了這些異類的眾生。

都有,但是它沒有色,非有色,可是,它是一個生物。那麼非無色,非無色這就是指的,並不是完全沒有色相,它是有情想的,有的,但是一召,我們比如說念咒,寫符,可以念咒把它召感過來,這一類的顯靈仙道,這是屬於非無色。有想的話就是指的無色相的,有情想的,有想就是指的沒有色相。

但是它有情識,像這種精靈鬼怪這一類的。無想的就是指的有色相,沒有情識。有的精氣神化成什麼?土木金石的都有,印度有一個黃頭,黃髮還是黃頭外道,跟清辨論師辯論的那個,最後就氣得不行了,就化成石頭。我們中國不是也有什麼望夫石,新婚了以後,夫君被徵南徵北戰去了,然後他的娘子在家裡想得不行了,流眼淚想得不行,最後竟然化成一座山了,化成一塊石頭了。

這都屬於這一類的,叫做什麼呢?無想。那麼非有色非無色,再有非有想,非無想。非有想就是指的像這個小蟲子變成會飛的,比如說細腰蜂這一類的動物。非無想就是不是說沒有思想,而是它的思想不正常,有的生物生下來就必須把父母親給吃掉,這世間自然界裡也有這一類眾生,這叫做非無想。

相關焦點

  • 楞嚴經講解177:這堂課是《傳心法要》,師父用直敘的務必讓所有的眾生都受益
    他會借理由你看,意思就是:你這些徒弟跟你多久了?《楞嚴經》都不一定聽得懂,我幹嘛要去研究那麼深?那麼浪費時間!他講起來好像頭頭有理,就是不給自己機會。因此佛法難,而且要進入佛的領域就更難!所以,大家寧願去信那個外道,用一個上帝來信就比較快,什麼都不要想,就是什麼都是上帝的事情,這樣比較快。哇!
  • 楞嚴經講解376:看你的內心是什麼世界,可以感得將來
    師父啊!你今年是六十大壽,六十大壽,又怎麼樣呢?六十大壽有什麼?你有什麼意思嗎?我都沒什麼感覺咧!六十大壽,對不對?六十大壽,就是大匹的野獸,越來越猛,越來越猛。所以我也沒有什麼感覺,我說:我都忘記我六十歲了,你不要一直提醒我,對不對?我都忘記我六十歲了,你一直提醒我,這樣不好!是不是?蛋糕買來吃,默默的就好!不要說插幾支蠟燭喔!就知道幾歲了,是不是?【所謂從畢竟無,成究竟有。】
  • 這些佛教名詞是什麼意思?楞嚴經告訴你真相
    宏海法師《楞嚴經·卷七》講解68大家來看,由因世界留礙輪迴,障顛倒故,和合著成八萬四千精耀亂想,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轉國土,休咎精明,其類充塞。這個有色的眾生是怎麼出現的?這一類的眾生特指什麼?就是說與這個世界的六塵它也是用這個情愛附合的,想留在某一個境界上。留在什麼境界上?
  • 《楞嚴經》佛教修行大全
    《楞嚴經》是佛教極其重要的一部經典。唐般剌密諦譯,十卷。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也滅了。如果這本經不滅,正法時代依然存在,就在現前。真的這麼神奇嗎,我們得知道什麼是「法」,不是電視劇裡面的那個「法術」,是指世間的一切行為活動,這裡專指的是佛家的法門,佛家的思想。《楞嚴經》主要講得以下幾點,包含了禪淨密律四個宗派,均衡發展。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淨明誨、楞嚴神咒、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五十陰魔。
  • 佛教名詞「真常的聞性」是什麼意思?連阿難那麼聰明的人都不懂
    《楞嚴經·卷四》講解106如果按照阿難和大眾在場的這些人來講,既然沒有了就說明,有聲音的時候,你們聽到了,那麼沒有聲音,消了以後,你說沒聞。沒有聞的時候,如果把這個抽出來進行實驗,就是化學試驗一下,它這個時候已經聞性滅了,因為你沒有聞了,沒聽到。既然沒聽到,如你所說的生滅性,這個時候沒聽到,聞性已經就滅了,是靜而非動了。你說的動靜是生滅,動的時候是生,靜的時候就是滅。在這種情況下,聞性滅了就跟枯木一樣,沒有作用了,但是第三次擊鐘的時候,你怎麼聽到的?
  • 看完這些,就知道《楞嚴經》非學不可
    此經由凡夫直到成佛,由無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聖六凡,修證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詳詳細細的說盡了,所以熟讀楞嚴經很有利益。】 【楞嚴經中說凡說聖,說悟說魔,皆是闡明五陰非有,教我們照破五蘊皆空,最後知有涅槃,不戀三界,指出五陰魔邪,無一不是說五陰。色陰上,淫色是生死根本;殺、盜、淫、妄,是地獄根本。五陰照空,即脫生死,不復輪迴。
  • 楞嚴經講解218:有能有所、有生有滅、有增有減都叫做因緣法
    所以研讀《楞嚴經》,它有正面的幫助你的心性,更可以讓你往生淨土更順利,一點都不妨礙的。630頁,倒數第二行,【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本狂自然,意思就是說:若說本來這個狂性是一直自然存在的,就應當本有狂怖;本來就常常有狂怖的存在,那麼請問未狂之際(就是之時),在還沒有發狂這個時候,狂何所潛?這個狂性到底是潛藏在哪裡呢?
  • 楞嚴講解33:要講盡人力,才講聽天命,因為冥冥當中有個定數
    你講異也不對,若不同,第八意識不同於清淨自性,那麼永遠不能成佛了。你怎麼修都不能成佛,因為它不同嘛!所以清淨自性跟第八意識的關係,叫做非一非異。初能變是清淨自性化作第八意識,第二能變是第八意識變成第七意識的我法二執,第三能變就是第七意識再影現、輾轉變化出前六識。識者能變也,什麼叫[識]?[識]就是會變,這個世間的特色就是會變。所以,你把它透視住,哪一個人背叛你,那很正常,因為他會變!
  • 大佛頂首楞嚴經|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富貴的華嚴」,為什麼講《華嚴經》是富貴的呢?因為它內容包羅萬象,講理無礙法界,事無礙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一能容大,大能容小,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海印三昧同時顯現,就是華嚴的境界。不讀華嚴,不知佛教的富貴。所以,自古以來,說「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還有《涅槃經》,什麼叫做大般涅槃呢?
  • 楞嚴經講解203:講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此是自誤誤人,成佛在一念之間
    今天大家辛苦一點,把你們發的資料拿出來,《楞嚴經講義》530頁補充資料,我們不用太長的時間,因為見思惑,師父在《俱舍》、《唯識》還有這個《百法》都有講過,所以,我們就是瀏覽一遍,讓大家知道說。。。因為後面也講到見思惑,因為它出現好幾次,如果不喚醒大家的記憶,大家早就忘光了;是喚醒大家的記憶,所以,這個從佛光大辭典節錄出來,我們簡單瀏覽一遍、看一下。
  • 聽師父講解佛教名詞「溼生」是什麼意思?不真懂佛的人,很難理解
    宏海法師《楞嚴經·卷七》講解66由因世界執著輪迴,趣顛倒故。和合暖成八萬四千翻覆亂想,如是故有溼相蔽屍,流轉國土,含蠢蠕動,其類充塞,到處都是。那麼由於世界顛倒執著這個輪迴與六塵的新潤之境,新的,就是重新的意思,未來的意思,喜新厭舊了;新潤之境,潤就是溼潤的意思。就是有執著,這個愛著輾轉不息,這個時候這個念想就奔向趣向什麼地方?暖的溼的地方。由於它一直憶念這個暖和溼的和合的感覺,所以依這個煩惱起業,就召感這個暖和溼的境界,又翻成八萬四千種,你看這叫做翻覆亂想。
  • 楞嚴漫談|《楞嚴經》究竟有多難懂,難在何處?
    出了佛道修行這個圈子,知道它的人並不多,知道它的人又往往以其為宗教神學著作而等閒視之。第二個原因,《楞嚴經》太難讀了!《楞嚴經》有多難讀呢?很多翻譯過來的白話文,雖然理清了文字意思,但讀起來就像一壺白開水,已經沒有任何味道。偏偏的,《楞嚴經》又算是古文裡面,精煉到頂點的古文。是為了避免添足,連蛇也想不去畫的那種精煉。這是第二難。用極精煉的古文譯寫《楞嚴經》還不夠,《楞嚴經》還是一部長詩化的古文。
  • 為什麼楞嚴咒有著佛教咒語中萬咒之王的稱號
    在佛教早晚課誦集中,楞嚴咒被放在了早課功課的第一個位置,出家師父們需日日念誦,並且楞嚴咒有著萬咒之王的稱號,可這是為什麼呢?楞嚴咒每日凌晨四點起,各個寺院便會傳來師父們上殿誦經咒的聲音「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 楞嚴咒咒文全篇共5會2622個字,正常誦下來需要8分鐘,是佛教流傳下來咒語中字最多的一個咒了
  • 楞嚴經解釋:念楞嚴咒的作用
    誦持《楞嚴咒》比買黃金更賺得多,誦《楞嚴咒》一遍,就等於幾萬萬盎司的黃金那麼有價值,不過不能用貪心來誦持。若能持戒律,無嫉妒障礙,無貪嗔痴,那麼誦持《楞嚴咒》就有大感應、大利益;若你有不守規矩的行為,修這個法便沒有大的感應力量。
  • 什麼叫無記性? | 每天幾分鐘,輕鬆學楞嚴經
    選自:第58屆楞嚴法會《楞嚴經要解》3卷04講(08)阿難。汝常意中。所緣善惡無記三性,生成法則。此法為復即心所生,為當離心,別有方所。摘要: 阿難,汝常意中。很多人問什麼叫無記性?我們有的時候在那眼睛也睜著,人看著也挺正常,他對世間的一切,以及人家說什麼都沒有反應,沒聽明白,沒聽懂,沒有自己的意識,沒起作用。很多人說起意識,他不是心意識了,不是,是什麼呢?別人講什麼?你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象我現在在這講,你們是不是心裡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還沒有起心意識是不是?這個不叫無記性。
  • 楞嚴經三科判03 : 拜佛是以佛為榜樣,要把頻率調整跟佛一樣愈拜愈像佛
    所以,我做他的徒孫,來弘揚他的楞嚴大法,恰到好處!【圓瑛上人,吾閩產也。】這個「閩」就是福建,跟師父一樣,我也是福建人,祖先是從福建漳州、泉州這一帶,移民到臺灣來的;不過,那是三、四百年以前的事,師父是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吾閩產也,「產」就是出生,我們福建省這個地方出生的。【幼失怙恃】,這個念怙hù,底下那個念恃shì,《詩經.小雅》: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比喻父母的意思。
  • 法豐法師面對面, 梵文楞嚴咒的秘密!
    因為網上是理論講解比較多,在實際運用上比較少,比如在寺廟念誦跟在家是不一樣的,因為寺廟有護法神加持。根據密教的法則,在樓頂或者高山上,效果也不一樣,因為天人護法經過會給人加持,等等細節,在密宗有提及,可惜今天知曉太少。法豐法師出家前坐禪多年被厲害的非人附體,遍尋高人無效,遂一心誦楞嚴咒,咒力生起,不但解決了自己的附體問題,還能常以咒力助人。這之間存在一些微妙的秘密。亦即咒力的問題。
  • 楞嚴經譬喻的妙用
    《楞嚴經》是一部佛法大經,講述了佛法最高最根本的道理,並指明了具體的修證道路。《楞嚴經》不但義理精深,其語言修辭也極為精美,常常讓人忍不住擊節讚嘆,尤其是運用的譬喻,鮮明生動,妥帖恰當,讓人回味無窮。下面舉幾個經中譬喻的例子,來感受佛法的無邊智慧。   煮砂難成飯
  • 為什麼佛教中經文有翻譯,咒語卻沒有?師父用楞嚴經給你解答!
    宏海法師《楞嚴經·卷七》講解21大家來看,雖蒙如來佛頂神咒,冥獲其力,尚未親聞。它有四個層面,我們了解一下。第一個是從境界而言,咒語是如來所行的自行境界,唯佛與佛才能明了的境界,其他九法界的人都不解,故說秘密。就是如來的,如來藏心的這個心陀羅尼。這是第一個,對凡夫,九法界的人,特別是凡夫來講它是秘密的。第二個是什麼?功用秘密。你看大家為什麼不翻?
  • 佛教名詞「息增懷伏」到底是什麼意思?聽師父講解給你聽!
    弟子:頂禮上師,師父請開示息增懷伏與八大成就!上師:這個「八大成就」法相名詞,現在突然一下子我記不起來了。息、增、懷、伏是釋迦牟尼佛無量的神通妙用當中有這四種事業,也就是無量的菩薩、諸佛利益眾生的四種事業,就是息、增、懷、伏有這四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