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楞嚴論壇免費訂閱,每天19:06與您相伴!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 「楞嚴論壇」,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 享。
法華楞嚴 楞嚴手鐲 楞嚴吊墜
楞嚴牆畫 楞嚴佛機 日用養身
您可以點擊本文底部的「寫評論」發表下個人看法
→→→今晚萬人念佛,為祖國祈福,願疫情消弭,流通讓更多人參加,功德無量
凡有言談皆無實義,用嘴巴或文字說法,實際上說不到真實之處,萬不可執著於文字,誤了自己!
五十陰魔23
慧律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視頻講座:
五十陰魔 23
(在此感謝各位把視頻編譯成文字版的師兄!)
【依能見故境界妄現,發生相分;既有見相二分,遂發生有情世間,及器界世間。如是空見不分,】虛空跟我們的知見不分,【色陰與劫濁並起。】性搏,搏(bó)就是取的意思。有的人念摶(tuán)。【性搏四大,】「摶」就是:混合的意思。四大,【受陰與見濁】生濁就是眾生濁【並起。根塵相識,想陰與煩惱濁並起。知見欲留,業運常遷,行陰與生濁】生濁就是眾生濁【並起。性中相知,用中相背,識陰與命濁並起。總以不了惟心,用諸妄想,展轉妄成五陰。故曰如演若達多,迷頭認影。以演若迷頭,喻眾生不了惟心;認影狂走,喻眾生用諸妄想;究竟真本有,而妄本空。】注意!離塵無自體性,就是妄;離塵有自體性就是真,你一定要背起來!但是這一句話,很多人都搞不清楚,離塵無自體性,就是妄心。
簡單講,妄心的成就,就是有客觀的所緣境,還有能緣的主觀心,主、客二觀,從來沒有停止,叫做妄。客觀因主觀而存在;主觀因客觀而存在;叫做「離塵無自體性」,為什麼有能緣心?因為有所緣境。為什麼有所緣境?必須要有能緣的心。所以這個叫做「離塵無自體性」。真心不一樣,不管你主觀能緣心、客觀的外在的環境,都跟本性沒關係!清淨自性,無關於明暗;無關於動靜;無關於一切境界;都沒有關聯!它是絕對的獨立的存在,也不離於緣起法。【由眾生不知真本有,而妄迷如失,如演若頭本在,而妄驚其失也。不達妄本空,】為什麼妄本空?諸位!妄心是可以除去的,要不然怎麼成佛啊?因為它空無自性!尤其是第七意識,對內執著第八意識的見分為自我;對外作為前六識的依靠、依據,所以第七意識就徹底的依他起,依他起識,沒有實體,完全沒有實體。簡單講,我、法二執,執著的沒有理由,沒有任何的理由,就是妄動!【而誤迷為有,如演若影非實,而認為真也。意表五陰,從本虛妄不實矣。初推原生起元虛竟。】
【壬二 判決倒計非是】經文:【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真是無上大覺悟的佛陀!沒有話講!這一句,我把它解釋一下:妄元無因,就是我們現在的妄元無因,有妄想,就有青黃赤白;有妄想,就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所以有人問,第一尊佛怎麼來的?這一句話就是妄想!師父,無明怎麼來的?這一句話就是妄想!你問的這一句話就是無明!妄元無因,為什麼?於妄想當中,立因緣性,我們為了解說方便,所以讓二乘人、聲聞、緣覺,了解因緣性,了解因緣性,才不會墮入斷滅,對因果負責。
諸位!佛講因緣,重點在哪裡?重點在對因果負責!連續性的生滅法,就是要對因果負責,要不然就變成斷滅見啦!立因緣性,就是對因果負責,而破除外道,外道,迷因緣者,稱為「自然」,諸位!迷上面加二個字:外道。外道迷於因緣法,不了解因緣法,而說稱為自然,什麼叫做自然?就是說:你看,山河大地,自然有樹,山河大地,你看,自然有花,山河大地,自然有巖石,有水,這個沒有人去造作啊!而佛陀說:所有的草、木、水,都有它的因緣。為什麼?要破除外道的自然,外道的自然,就不負責任啦!是不是?在座諸位!佛講的因緣,當然就比較有道理啦!譬如說一棟房子,當然有你的想法,我要這個房子要怎麼蓋嘛,要有這個心嘛,借重金錢嘛、材料啊,慢慢慢慢……蓋,蓋這個文殊講堂嘛,是不是?怎麼會說:文殊講堂是自然存在的呢?所有的法,當然是建立在因緣嘛,可是因緣是體性本來就空,這個是為了讓二乘人,一個階段性的了解。當我們大悟的時候,因性本空;緣性本空;果性也是空。因,空無自性;緣,空無自性;果,空無自性;萬法回歸一如,萬法回歸一心。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到達究竟覺,連因緣統統要放下!放不下因緣法,就會掉進去二乘人的境界!所以要開採圓覺的自性,還是這個因緣法,還是要放下。稱為自然,外道稱為自然,外道迷於因緣法,而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這個虛空,仍然是幻生,無明幻化而生,加上無明,你現在看到的虛空,猶實透過無明幻化而生,無明根本就是不存在,堅固的執著,才產生了這個虛空跟色法,這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加二個字:無始「無明」,妄心計度,無始來的無明,這個妄心的計度、顛倒分別,記得!這個世間,不是實在的!所以有一個禪師告訴我們:我們真正的生命,不在這個色身,也不離這個色身,我們這個真正的生命,不是五蘊身,真正的生命是法身慧命啊!
【《正脈》云:此中所以必斥二計者:良以五陰,始從妄想而生,】雖有,加一個字:「但「恆無,補一個字:雖有「但」,不是雞蛋、鴨蛋那個蛋,不是!但是的「但」,雖有,但其實是沒有。(【雖有恆無;】)【終依倒計而住,】雖無「但」恆有,恆跟有中間補三個字:恆「執為實」有,但雖無,但是眾生恆執為實有,所以【雖無恆有;】就是雖然諸法本空,就是雖無,但是眾生恆執為,實有,從來不改變。所以當你開悟以後,對這個節慶日,就沒什麼了不得了,中秋節到!端午節快到了!端午節快到了,又怎麼樣呢?是國為屈原投汩羅江,所以有粽子吃,今天。再來接下來就等中秋,中秋再過了咧?就等農曆年,中國以農立國嘛,農曆處,再來又過了,就等元宵,元宵,再來又等端午節,每天都重覆!對不對?然後有的人講:唉呀!師父啊!你今年是六十大壽,六十大壽,又怎麼樣呢?六十大壽有什麼?你有什麼意思嗎?我都沒什麼感覺咧!六十大壽,對不對?六十大壽,就是大匹的野獸,越來越猛,越來越猛。所以我也沒有什麼感覺,我說:我都忘記我六十歲了,你不要一直提醒我,對不對?我都忘記我六十歲了,你一直提醒我,這樣不好!是不是?蛋糕買來吃,默默的就好!不要說插幾支蠟燭喔!就知道幾歲了,是不是?【所謂從畢竟無,成究竟有。】諸法空無自性,妄想顛倒,就變成有。【是故二計不亡,】二種的計著,如果不消滅、不除去。
【則五陰牢不可破矣。】所以在座諸位!我們每天忙,就是為了這個色身,忙,實在不值得!而這個色身,有一天它死了,它不跟你打招呼的!所以哲學家說:死亡是生命最難掌控的訊息。你什麼時候死,你不知道!這個五蘊身,把它養得胖胖的,一下子胰臟癌;一下子肝癌;一下子高血壓,破了,血壓高到二百,中風!你看!這個色身!這個色身,不能對它太好,讓它造業;但是也不能對它太壞,每天生病;所以說還是要保持中道。【所以如來欲掘妄想之原,】「掘」就是挖出,妄想從哪裡為呢?【先斥所依之計也。】二乘人執著因緣,外道執著自然。【妄元無因者:承上妄以發生而來,則本無所有,元無有因;如前云: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若有所因,如果有因,「有因」就是有元由。那又為什麼叫做妄?妄就是沒理由啊!
【是知現前五陰,唯是妄想。以其展轉相因,遞相為種;內教學者,因立因緣,故云於妄想中,立因緣性,已是方便,】內教,諸位!內教就是佛典啊,就是佛教。因為內是指心法,所以一切佛典叫做「內典」,那就是叫做內教學者,我們佛教的書籍叫做內典,教導你,統統是心法,那內教學者,因為立出了因緣法,故云妄想當中,又立因緣性,已經是方便了,就是對二乘人講因緣性,已經是很方便了。【非有實義,】因緣性本空。【何況外道邪見,撥無因果;】產生斷滅見,連因果都否定掉。【復迷因緣者,而稱五陰,為自然性也。】意思:佛陀說:五陰有它的來源的,因為妄想而來源。而這外道不承認有因緣,變成斷滅,做善事,也不得善報,做壞事、幹壞事,也不會得惡報。為什麼?統統是自然!那誰要做好事啊?對不對?而這個世間變成什麼樣?惡無惡報,善無善報。這個就是自然性啦,那不得了!其實二乘人的因緣,外道所執的自然,【其實因緣、自然,皆為戲論,】所以你要補幾個字,你就會看得懂,其實二乘人所執的因緣法,外道所執著的自然性,皆為戲論,戲論就是不究竟,完全不能成就佛道。【故舉虛空之喻,以況顯之。彼虛空之性,雖似不動不壞,猶實幻妄所生。前云: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是也。何況因緣、自然,二計皆是眾生妄心,顛倒分別,妄生計度,都無實義也。】
1541頁,經文:【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這一段,你一定要做筆記,我講了,要不然這一段你完全看不懂,它到底在講什麼?就算後面有解釋,你也看不懂它在講什麼!阿難!這接下去,就是假設說,補三個字:阿難!「假設說」,若知妄,妄的後面補二個:「想」跟「有」,若知妄「想有」所起,加一個「處」,地方那個「處」,不是煮菜那個「醋」,真的!有的人會寫成加一個點醋喔,真的喔!那個筆記本喔,是沒有拿起來看,你們做那個筆記,我來看啊,有時候錯得一塌糊塗喔,每個字都寫錯,亂湊一通,真的喔!亂湊一通!真的!每個字都寫錯喔!每一個字都寫錯了啊。阿難,假設說,若知妄想有所起處,再接下去再補一個字,可以說,「可」說妄想以因緣,妄想以因緣為依據,說妄因緣,就是「說」上面補一個字,可以說妄想以因緣為依據,就是說可以討論因緣法,可說妄想以因緣為依據,可以討論因緣,可以來討論因緣法。
接下來,反過來,但是,這補五個字:「反過來,但是」如果妄想,「元無」就是本空,就是根本找不到出處、來處、去處、生處,一切法本自無生,本空,反過來,但是若妄想本空,根本找不到出處、起處,都找不到,當體即空,然後,說妄因緣,則說妄因緣,就站在這個角度來說,則說妄的這個因緣,其實根本元無所有,其實這個因緣法,根本就是元無所有,意思就是:不能討論它!根本,因緣法本身就不存在,當體即空,一切法無生,這只是緣起,緣起本身不存在,你為什麼一定要去討論它,如果說緣起法有依據,那我們可以討論緣起法,緣起法的因緣法,不存在!元無所有,對不對?何況不知,補二個字:何況不知「因緣法」,而謬推自然者,加一個「謬」,就是:何況不知因緣法,而謬推自然。那補上去以後,師父整句就把它貫串起來,叫做阿難,阿難!假設說,若知妄想有所起處,可以說妄想以因緣為依據,可以來討論因緣法。反過來,但是如果妄想根本不存在,本空,找不到因緣法的依據,則說妄也,則說虛妄的因緣法,其實根本元無所有,所以這個說妄因緣,補四個字,「緣」的底下,補四個字:「其實根本」元無所有,說妄因緣,說到虛妄的這個因緣法,「其實根本」元無所有,補上四個字,其實根本元無所有,何況不知因緣法的外道,謬推自然。
我再把它貫串一遍,因為這一句不好懂!阿難!假設說,若知妄想,有所起處,可以說妄想以因緣法為依據,可以來討論因緣法,可以討論它。反過來說,但是如果妄想,根本找不到出處、起處可得,因為當體即空,站在這個角度來說,則妄想因緣,其實根本元無所有,何況不了解因緣法的外道,謬今推自然,更是荒謬!這樣聽得懂吧?這樣聽得懂了!【又阿難!汝果能知妄想有所起處,可說妄想以為因緣,此縱許也。若妄想元無起處可得,當體全空,則說妄想因緣者,元無所有矣,此即奪也。】「奪」就是:不允許你這樣子講;「縱」就是:暫時允許你這樣子講。【因緣,乃內教小乘,以為不了義而非真,何況外宗,】外宗就是外道。【並不知因緣,】連佛講的因緣法,都不能體會。【而謬推自然者,則愈妄之甚也。】更加的顛倒,更加的虛妄!【二判決倒計非是竟。】
【壬三 結歸故說妄想】經文:【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補四個字: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補四個字:「究竟處之」本因,同是妄想。要寫「究竟處之」,為什麼?推究到究竟,結果都是妄想。所以我們這一輩子怎麼來的咧?因為業力而來的。說業力而來,怎麼來的咧?因為有業識而來的。而業識怎麼來的?因為有無明,知道嗎?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究竟處的本因,都是妄想。【是因緣、自然,二計俱非之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五重蓋覆,根本生因,雖有堅固,虛明等,】堅固妄想,虛明妄想,【五種差別,同是妄想,更無他物也。】所以我們這一輩子是怎麼來的?就是迷迷糊糊的妄想來的,業力牽引來的;死了以後,死了也是迷迷糊糊地走,迷迷糊糊地帶著妄想、無明,而離開這個世間,從來不覺悟!那你就知道:學佛有多重要了!
【斯正如來,欲令眾生,了妄無因,知真有本也。蓋佛自第一卷,普判眾生誤認文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此迷真也),】這個就是此迷真也,那個就是迷了真心。【用諸妄想此認妄也;】這個此認妄想:執著心、分別心、顛倒心、無明心、業識的心、能所不斷的心、主客二觀的心、生滅意識心,統統叫做妄!【此想不真,】因為這個不是永恆的真心,【故有輪轉。遂將妄想二字,重重開示,至此五陰,說出五種妄想,以為其本,分作五重,一一詳示,乃見為人一片婆心,成始成終之至意也。亦見本經,十卷文字,起結脈絡,勢若回龍,首尾相顧也。初標說妄想之由竟。】
1542頁,【辛二 詳示五重妄想(分五)壬初色陰妄想 至五識陰妄想 壬初分三 癸初 示體因想】經文:【汝體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則不能來,想中傳命。】這一段很重要!投胎的問題,出在哪裡?「汝體」,就是你現在的身體,以前的存在的這個因是怎麼來的?說:汝體先因,講到你這個身體,以前的因怎麼來的咧?皆是父母的想,父母結婚,怎麼樣?有父精母血,如果你的心非想,你斷盡了一切的見思惑、塵沙惑、根本無明,妄想都斷盡了,如果你的心不想,怎麼樣?則不能來,想中傳命。諸位!這個想中傳命,最大的根本,就是淫慾,淫慾啊,所以斷淫慾的人,才是真正修行人,才不會來投胎、來轉世,所以為什麼說出家好修行?就是:出家,他可以斷掉這一關,在家居士修了差不多、差不多了,不錯不錯了,回去了,也沒辦法,夫妻之間又做這些事,又幹擾你的清淨心。所以在家居士,叫做:重複的清淨,重複的汙染,再一次的清淨,沒多久又汙染,就是很想修行,又被這個業力拖走,這個就是困難的地方。這整句的意思就是:你這一輩子來投胎,是因為你的業力跟妄想來的,還有跟你的有緣的父母,就是這個問題。
【此別示五重妄想,先明色陰妄想,五根六塵,皆為色陰,今特顯其與妄想相應者,且就內身五根而言。我雖然為汝發明,五陰本因,汝猶不知,色陰為堅固妄想。故云,汝之形體,有質礙可見者,先因父母,】怎麼樣?怎麼來的咧?都是因為父母。【俱動愛欲妄想而生。】男女結合在一起。【愛欲妄想動,而後有赤白二渧,】就是父精母血啦,男女不淨啦、汙穢啦。若汝中陰,就是中陰身,補上一個字,陰的底下補一個:身。如果你的中陰身,(【若汝中陰心中,】你早就斷淫了,你根本就不貪著這個。諸位!證阿羅漢果的,就為什麼?他沒有這個想,就不會來傳命啊,是不是?所以想中就不會傳命啦。【非有憎愛之想,自不能攬為自體。】就是完全絕緣體了,對這個財、色、名、食、睡,完全絕緣了!【前雲流愛為種,納想成胎,務必父母與己,三想感應和合,而來想中,傳續命根也。】所以在座諸位喔!如果你是個在家居士,不能說只有布施金錢,不可以!你真的要了生死,一定要斷淫!但是這個問題很大,還沒有修行,就會變成:鬧得家庭革命,這個就是困難的地方,一個又要完成家庭的和諧。
所以前幾天收了一封信,說:她很厭惡這個男女,一聽到師父的法以後,她非常的厭惡,男女的這個不淨,她說汙穢的事情,可是她先生身體很強,需索無度,每天都要,她說:不知道怎麼辦喔?問我,我說:喔!那怎麼辦咧?那我不能打電話給你老公說:喂!節制一下囉!你老公又不學佛,對不對?那我打電話過去的時候:老公、老公,你節制一下。他就說:你破壞人家的婚姻,破壞人家的家庭,對不對?我們二個恩愛的夫妻啊!結果他那個老婆,很痛苦的應付他,那怎麼辦咧?是不是?這個就是做女人的悲哀,悲哀,是不是?
所以說啊,你看你要出家,也不容易。有時候常常想說:嗯!有些法師剃度女眾,女眾有的很好啦,有的很好。有的女眾,她的既得利益不放手,嗯!我,這裡我攬權的,我講話就大聲,就是比丘大姐啦,是不是?所以我常常想說,這也是妄想啦:嗯!如果這個木屋來剃度女眾的話,這個比丘尼大姐,哇!跟比丘尼二姐啊,要是不和,那怎麼辦呢?是不是?就打電話來:師父,我們又吵架了!喔!因為師父剃度的徒弟多了,去,第一句話就問說:你的法號叫做什麼?她講:我的法號叫做「法脾氣」,因為師父你的叫做「法」,我的法號。那比丘尼二姐,你的法號叫什麼?她「法脾氣」(發脾氣),我的法號叫做「法生茶」(發性子)。第三個,你怎麼都沒講話?為何坐在那,就像快死的樣子?第三個講:我比較吃力,我「法寒」又「法熱」。喔!這樣就很悽慘囉,很悽慘。
我們這比丘僧團,我就跟這比丘僧團講:我們有緣,相聚在一起,儘量尊重大家;沒有緣,你有你的理念,我尊重你,希望也不要挑撥離間,壞了我們這個僧團,你就好好的到外面去參。所以我們這個比丘僧團,說實在話,很少有什麼難教化的,沒有!到目前為止,我覺得非常的和合,非常的和諧,是這樣子的。有一次有人開玩笑地說:啊!師父,要不然你先幫師媽剃頭,師媽再來剃我們。我就問說:師媽,人家說要幫你剃,我來剃度你,你覺得怎麼樣?她講:我剃成這樣,能看嗎?不能看!老了,沒辦法了哦!這是題外話。
【癸二 引喻詳釋】經文:【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懸崖不有,醋物未來,汝體必非,虛妄通倫,口水如何,因談醋出?】因為它這個文字實在是太簡單了,簡單到它不曉得在講什麼。對不對?看不懂!這實在是沒辦法。解釋一下:如我先前所說的,你的心中要想到這個醋的味道,口中的涎生,唾液就產生了,這個「涎」就是唾液,就產生了;你的心一想到:哇!登到那個懸崖,很高很高的懸崖邊,心想登高接近懸崖,你的足心就會酸起。
現在告訴你:你並沒有吃到醋,也沒有來到懸崖邊,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咧?所以說,然懸崖並非真的有,只是靠想像而已,而醋亦未來,後面補四個字:「但憑虛想」,這個補四個字,你才看得懂。醋物亦未來,並沒有來到你的口中,但憑虛想,但憑虛想,這樣才看得懂啊。汝體,就是汝現前這個身體,必非,如果不是叫做「必非」,如果不是跟虛妄,補四個字:「想像之心」,虛妄想像之心,通為一倫,就是一類,意思就是:你的身體,如果跟這個虛妄的想像之心,如果不是通一類的,為什麼會跑出口水咧?口水是屬於身體,跟妄想什麼關係?你一妄想,想到這個醋,口水就跑出來,口水如何,因談醋出,你的口水為什麼談到這個醋,補二個字:「即能」出口水?談醋即能出口水,為什麼?口水跟妄想沒關係嗎?可見妄想跟色身有關係,所以這個叫做「融通妄想」。
整段解釋一下:如我先前所說的,心想到醋味,而並不是真正的吃到了醋,你的口中就唾液、口水就自然產生;心裡妄想:你接近懸崖,登那麼高,你的足心就酸,但是懸崖並沒有來到你的前面,醋,你也沒吃到,也沒有來到你的口中,但憑虛想,你現在的身體,如果沒有,「非」的底下加一個「與」,必非與虛妄想像之心,所以加一個「與」。如果你現前的身體一定要說,非與虛妄想像之心,無關是不對的,應該是有關的。如果你現前的身體,一定說跟虛妄的想像之心,通為一倫,是沒有任何的關連,必非,必定沒有關係。意思就是:你這個身體,跟虛妄想像之心,不是通為一倫。但是,那為什麼一講到醋,口水就流出來?因為談到這個醋,就會出口水,可見它是相通的,不會說妄想跟身體沒關係的。
【此引喻顯妄。如我先於想陰文中,曾言二喻,今復引之也。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然懸崖不有,醋物未來。但憑虛想,而口水足酸,虛妄而應。而汝現前身體,必非與虛妄,通為一類者,口水如何因談醋出?足酸如何因思崖生?此句影略也。是知口水足酸,既然由想而生,汝體虛妄,亦應同於口水足酸也。現前色陰既爾,而前之根本色陰,例此可知。】
【癸三 結名妄想】經文:【是故當知,汝現色身,名為堅固,第一妄想。】所以,你就知道:一切眾生著於假相,難破、難除!堅固妄想,沒辦法破的!你看了這個韓劇也好,連續劇也好,愛恨情仇,哪一個能夠斷呢?那種堅固妄想,叫我如何不想他呢?是不是?死了那麼久了,看到那個骨灰還掉眼淚,你看,這個堅固的妄想,有多難!死後還一直持續著。【是故者:是汝體口水,虛妄通倫之故。應當得知,汝現在色身之體,名為堅固,第一妄想:謂取著有力,堅固而不可解也。如父母交遘,欲愛妄想,與自己投胎,流愛妄想,其堅固有力,自不待言矣!】這一句就告訴你:為什麼那麼多人、年輕人因為感情的因素而跳樓自殺?在臺灣的自殺這麼多,為什麼?堅固妄想,就是突不破!【《正脈》問:內根固然,若兼外器,何關妄想?】外面器世界跟妄想什麼關係呢?【答:如前世界相續中,言堅明立礙,及堅覺寶成等,亦堅固妄想也。初色陰妄想竟。】
1544頁,【壬二 受陰妄想(分二) 癸初 轉想成受】經文:【即此所說,臨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澀。】這個文字都很簡單喔!【此明受陰,即虛明妄想也。】這個虛明妄想,這個名詞用得最棒!明明就有感受,這個感受竟然是虛妄的,叫做虛明妄想。【即此色陰中所說前喻,臨高虛想之心,以發起受陰者。想以取像為義,受以領納為義,前色陰即五根,此受陰即五識,】五根就是色;五受就是心。【而想陰即第六意識。臨高想心,即六識,曾經懸崖險處,落卸影子,在想心中。今聞懸崖,則起臨高虛想之心,】在座諸位!你如果夢境啊,夢到掉進去懸崖,你有沒有嚇一跳?有,嚇一跳!爬起來,還自己慶幸地說:「還好是假的!」真的!業障很深重的人,就常常會夢到掉進去懸崖;福報很大的人,就會常常夢到光明天,還有房子,很高大的房子,這福報很大的人;貪心的人常常夢到錢;證果的人,會常常看到月亮;念佛的人,會常常見到佛。所以,看你的內心是什麼世界,可以感得將來。
底下,今聞懸崖,則起臨高虛想之心,【能令汝之形體,真受酸澀。受酸澀處,即受陰,於三受中,是苦受,所謂轉想成受也。懸崖不有,想雖無實,而酸澀忽形,】忽然出現。【受乃是真;如是諸受,皆可例知其妄也。】
【癸二 推廣結名】經文:【由因受生,能動色體,汝今現前,順益違損,二現驅馳,名為虛明,第二妄想。】這個要解釋:由因受生,由感受、覺受而生,由覺受而生起的念頭,能動到你的色身,汝現今的順受,「益」就是樂受;「違損」就是苦受,順受的樂就是「益」,那麼違損的苦受,所以「順益」就是樂受;「違損」就是苦受;這個苦、樂二受,二現驅馳,這個二受現前,便能驅役你的心,讓你馳流不息,「驅」就是驅役自心。驅使你的心,讓你馳流不息,一直每天往外,一直追求這個假相,名為虛明妄想,第二妄想。所以一切法不受,方名正受。在座諸位!前五識啊,就希望吃到什麼;就希望聽到什麼音樂;想聞到什麼香味,是不是啊?這個就是問題。
【由想心為因,所以受陰生起,】就是感覺了種種的情緒生起。【能動色陰之形體,真受酸澀之妄境。此由因受生句,合臨高想心;能動色體之句,合能令汝形,真受酸澀。汝今現前,正示受陰也。所謂順之則益,即樂受;違之則損,即苦受。二現驅馳者:即苦樂二者,現在能驅役自心,馳流不息。】為什麼?拼命的追求。所以,凡夫俗子,沒有一時、沒有一刻不在追求;也沒有一時一刻不在煩惱,有追求,他就一定會有煩惱,有得,就一定有失!【文中不言不苦不樂受者,因舍受不顯,苦樂二受,現前分別,容易明白也。溫陵曰:臨高空想,而酸澀真發,違順皆妄,而損】、【益現馳,】「損」就是苦;「益」就是樂。【則受陰無體,虛有所明,故名為虛明,第二妄想。二受陰妄想竟。】
諸位!我們的病苦也是由此而來的,強烈的這個覺受,就會產生種種的病苦。如果你吃東西不懂得節制,你的胃就會受損;如果你的耳朵貪著享受,耳朵就會耳聾,聽不到。美國有一個人接電話,他是接線生,每一天接電話,接到有一天,啪!因為每天都接電話,接到耳朵聽不到!所以任何東西,這個器官不能過度的,不能過度使用的,有時候要讓它休息一下。我講完了《楞伽經》,也要讓這一部機器稍微休息一下,送進汽車修護廠,(日文)搪缸保養一下,是這樣子。
1545頁,【壬三 想陰妄想(分二) 癸初 身念相應】經文:【由汝念慮使汝色身,身非念倫,汝身何因,隨念所使,種種取像,心生形取,與念相應。】解釋一下:由汝念慮,就是想陰,你這個想陰的念慮,使你的色身,身,加一個字:「本」,身本非念慮之倫,「倫」就是類,你這個色身跟念慮的想陰,根本就不同類,一個是沒有色身的想,一個是堅固的色身,根本就不同類,佛就告訴他:雖然是不同類,可是卻是相通的。汝身,你的身體為什麼隨著你的妄想的念慮想陰所驅使?種種的取像,心生念慮,身、形便取著,「形取」就是身形便取著。然後接下去,與念相應,就是身與念慮相應,所以這幾個字,要補幾個字就更清楚了,所以心生形取就是:心生念慮,身形便取著。與念相應,就是身與念慮其實是相應的,就是:二個是不可分的。下來叫做融通妄想。
【此明想陰,即融通妄想,全以想陰之虛,能使色身之實,虛實相應,以見想陰之妄也。由汝念慮者:念慮,即想陰也,亦即前所謂,浮想是也。謂由於汝之第六意識,想念與思慮,所以能使役汝之現前色身。而身是色法,念是心法,色法本非心法同一倫類;既非念類,不應隨念,】所以就故意這樣問,故難,「難」就是問難。【故難以汝身之色法,何因緣故,】隨著你的的念慮,而被它所驅使咧?(【隨心法之念所使耶?】)你不能說沒有關係吧?【即今現前,根塵相對,種種取像,想陰以取像為義,然皆因想念心生,而後諸根之形方取;則知根身,所取之像,必定與想念而相應也。此約體通五識,】補一個字:前,此約體性通「前」五識,就是妄想,融通妄想的體性,通前五識。【故能令色身,時時與念慮相應;前難云:】前面的問難說:【隨念所使者此也。】隨你的念頭而被驅使,叫做隨念所使,「所使」就是所被驅使。【《寶鏡疏》取喻如歌舞工伎之人,隨他拍轉,拍緩則步緩,拍急則步急,而身與念,亦若是矣。】不是像現在的霹靂舞,哪有什麼節奏?整個人立起來倒著頭旋轉,喔!看到快要暈倒了,現在的年輕人,搞不懂!那個黑人啊,哇!跳那個舞看不懂,整個人顛倒起來,戴一個安全帽,跳舞還戴安全帽啊,然後開始轉轉轉.需要搞成這樣嗎?是不是啊?
1546頁,【癸二 推廣結名】經文:【寤即想心,寐為諸夢,則汝想念,搖動妄情,名為融通,第三妄想。】「寤」就是白天,白天醒的時候,種種的妄想心;「寐」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又有種種的夢,做夢,為什麼?這個夢啊,白天忙這個妄想,晚上忙這個夢想,哆啦A夢,哆啦A夢.則汝想念,搖動妄想,想念搖動,就能所不斷,叫做搖動。從來沒停止過,名為融通,又通心,又通身,通心的想念,通身的色法,你看!叫做融通第三妄想。
【寤即想心,寐為諸夢者:寤即醒也,寐即睡也。醒時即是想心,乃通於散位獨頭;睡時即為亂夢,又通於夢中獨頭。不言定中獨頭者,以此經三摩,非思惟影像之定,獨頭不起現行故。則汝身汝想,無時無處,而不相應;良由】「良由」就是正因為,叫做良由。正因為【汝之想念不息,以故搖動妄情,或寤】醒的時候叫做寤,【或寐,】簡單講,我們這個妄想從來沒停止,白天也好,晚上也好。【紛燃無間也。則知想陰,與前五根,並五識,互融互通,為第三妄想。不惟互融色身,隨念所使,而且互通夢寐,搖動妄情。則知此陰,雙融色心兩處,俱通寤寐兩境,故名融通妄想也。三想陰妄想竟。】
1547頁,【壬四 行陰妄想 分二 癸初 體遷不覺】經文:【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發生,氣銷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用我們現在的話,我們的生物來講的話,叫做:微細的細胞新陳代謝,「化理」,用現在的語言講,這些新陳代謝,你根本就沒辦法觀察,樹木在成長,也是很難觀察,人的這個成長還是,所以微細的生滅,實在是觀察不到,你的指甲啊,你的頭髮啊。化理:行陰是變化之理體,「不住」,從來沒停止住,怎麼樣?「運運」就是念念遷變。「密」就是秘密;「移」就是推移;推移就是往前推,就是生滅從來沒停止,「念念密移」就是念念遷變,秘密地推動、移動,從來沒有覺悟。
例如:你的指甲,長高了。佛制的戒律:比丘指甲,不能超過一粒米。一粒米,就一定要剪!超過,指甲超過一粒米,就犯佛的戒律。發生,釋迦牟尼佛制定的戒律:頭髮不能超過指頭、這個手指的厚度,比如說:你這比丘的頭髮很長,這樣一夾,超過,超過,那麼就要理了,不可以那麼長!說:甲長發生,氣就是漸漸地銷了,我們年歲越來越大了,越沒體力啦,氣漸銷,容就漸皺,容貌就漸皺了,是不是?所以用了一些化妝品啊,什麼膠原蛋白啦、Channel化妝品啦,喔!那一堆的化妝品哪,對不對?還得買鬃刷來刷,喔!那個真的很累!是不是啊!唉呀!你到女人的這個房間一看,哇!那個拔豬毛的啦、眼睫毛啦,這,一堆!搞那個頭髮的,是不是啊?喔!那個一堆啦,一堆,很多啦!女人真麻煩啊!出去不化妝,又很難看;要化妝很費時間,是不是?男人,很簡單!洗個臉就出來了,對不對?也不用抹上胭脂、水粉餅。
以前有一個女孩子,她精神有一點狀況,不是很好的,跑到講堂來,看到她化妝,差一點昏倒了,她把那個胭脂,塗到這個嘴唇很厚很厚!像牛的嘴巴!喔!我說:也是姓「安」,安娘喂!你怎麼這樣化妝呢?漂亮的人,如果也自然的漂亮,也不要花太多太多的時間。聽說那個歌星、影星,聽說啦,做一次臉幾萬啊!幾萬喔!打一支玻尿酸喔,十幾萬!那個全身,你看!可是抵得過無常嗎?所以氣漸銷,容就漸皺了!日夜相待,曾無覺悟。
【此明行陰,即幽隱妄想也。化理不住者:指行陰為變化之理體,有遷流之事用,體屬生滅,故云不住。運運密移者:謂念念遷變,秘密推移,表其幽深隱微之動相。《莊子》喻以夜壑負舟,正此密移之意;】夜壑負舟就是在晚上這個溪谷,「壑」就是深溝,有水的深溝。夜壑,在晚上在走的時候,一到白天,哇!已經到很遠的地方,晚上看不清楚啊,這夜壑負舟,「負舟」就是乘舟,搭的這個船,這個就是密移之意。【但彼謂造化,此言行陰也。此下乃釋密移之事,能遷實體。】就是能遷這個色身。萬法的生滅,之所以生滅,是怎麼來的?因為有行陰,所以萬法才會生滅。【意謂行陰,生、住、異、滅,四相遷流,念念不停,能遷實體;如初生之時,甲漸漸長,及其壯也,發漸漸生,逮乎垂老之年,氣漸漸銷,容漸漸皺,其誰使之耶?】所以在座諸位!無論你怎麼化妝,你沒有辦法避免老化,絕對沒辦法!化妝品絕對抵不過無常的。最了不起的化妝,就是你的清淨心!最了不起的化妝,最佳的美容聖品,就是不動怒!知道嗎?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就是最佳的美容聖品。一個人常常生氣,臉會皺,嗯(師擬生氣貌)!皺紋就起來了,嗯!你看!我都不發脾氣,都沒皺紋,真的!所以常常生氣的人,皺紋就越來越多,嗯!對不對?嗯(師擬生氣貌)!那皺紋就起來了喔!所以最好的美容方式,就是不要生氣,知道嗎?接下來:發漸漸生,逮乎垂老之年,氣漸漸銷,容漸漸皺,其誰使之耶?就是行陰。【殆行陰為之。日夜相代,曾無覺悟者:此皆日夜生、住、異、滅,無有少停,互相更代,從古及今,曾無一人,能覺悟也。波斯匿王云:變化密移,我誠不覺者此也。】
經文:【阿難!此若非汝,云何體遷,如必是真,汝何無覺?】這一句話也是很難!這文字實在太簡單,簡單到不曉得怎麼看法。說:阿難,此,補五個字:此「遷流之行陰」,此生滅遷流的行陰,若非汝之心,如果不是你的心,云何體,體就是身體,「遷」就是變化,會隨著遷移,說:會隨著遷變、遷化、遷移,對不對?
前面這一句意思是說:阿難!這個生滅的遷流的行陰,如果不是你的心,所以補上二個字:若非汝「之心」,現在是講心。這個行陰如果不是你的心,那麼你的身體為什麼會受到行陰的遷移和變化呢?這個「體」不是指性體,是指身體,云何身體會隨之而變化?意思就是:那個行陰不是你的心,你的身體為什麼會隨著變化?就這麼簡單。如必是真,如果就真的你的心,這個行陰真的是你的心,那麼汝為什麼從來沒有覺知,說:我的頭髮在長?或者是我們的指甲在成長?為什麼你都沒有去覺知到你的髮長?指甲也長?為什麼?甲長發生,你為什麼都沒覺察呢?整句把它貫串的意思就是說:阿難!這個遷流生滅的行陰,如果不是你的心,那麼你的身體為什麼會隨著遷移而變化?如果就是你的心,正是你的心,那麼你為什麼從來沒有感覺到這個心的存在?而讓它甲長發生,為什麼?氣銷容皺,為什麼呢?是你的心,也不對;不是你的心,還是不對!
【此雙詰是非,顯體虛妄。故呼阿難,此遷流之行陰,若果非汝心者,云何能遷變汝之實體耶?以見不非汝也。】以見這個心,見就是心。那麼這個心,不是真的是你,叫做此以見必不非汝,就是:這個心真的是你的話,叫做不非汝。(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