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傑:學校文化建設的冷思考

2020-12-15 中國網教育

談起學校文化建設,越來越多的校長認同了其在學校發展的重要地位。

德開小學始建於2008年,到今天為止,我們的文化建設大體可以分為三步:

第一步,到處掛牌子。

2008年10月,德開小學正式投入使用,作為開發區投巨資建設的新校,教學樓內到處都是大白牆,給學校文化建設留足了空間。這時我們做的工作就是找幾個自認為重要的地方,例如大廳、樓道、廁所,安排幾個自認為有點想法的同志,做了若干噴繪,懸掛、粘貼了不少的制度、口號,用了不到一個學期的時間就完成了學校文化的初步建設。為此,我們還為自己的高效率而有些自鳴得意。

直到有一天,一個來訪的校長朋友給我們的學校文化給出了這樣的評價:沒有主題、零散;檔次忒低。

當頭棒喝。

他還給出了建議:學校文化建設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專業的人來做。

第二步,委託專家設計。

誰能對學校文化進行專業設計?我們四處尋找,到處打聽,最終找到了山東省學校文化研究院。他們對我們學校的基礎,師生員工的發展願望充分認同,雙方一拍即合。我們拿出重金,他們派出專家團隊,深入學校進行調研、論證,幾易其稿,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設計出了了德開小學文化建設方案。我們則積極籌措建設資金,按專家設計的方案來分步實施,經過三年的努力,文化建設初見成效。

我們圍繞「書香校園,幸福德開」的理念,把教學樓的大廳設計成一個開放的圖書館,正中央是仿古竹簡《師說》,兩側是開發式書架,陳列上萬冊精品圖書。房頂的橫梁上是經典的讀書名言,東西兩面牆壁上是孔子和學子讀書的浮雕,牆壁瓷磚上方粘貼的是經典的繪本,南大廳是開放閱覽區,課餘孩子們可以隨時來閱讀。很多來訪者走進大廳,會被學校濃鬱的書香氣息所感染,會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放低聲音。良好的環境能感染人、薰陶人、教育人,在這裡得到了充分地體現。

因為文化建設,德開小學成為我區甚至我市的樣板校,數以千計的教育同行專程到德開小學考察、學習。

第三步,現場會推介。

在德開小學的帶動下,開發區一批學校加入到學校文化建設的行列中來。2017年4月27日,由山東省學校文化研究院主辦,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局承辦的全國第八屆學校文化建設戰略研討會在開發區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600餘名教育同仁專程來觀摩開發區的學校文化建設,德開小學作為重點觀摩現場之一,為大家呈現了精彩的文化盛宴。我們還專門利用現代化信息工具,徵求大家對德開小學文化建設的意見、建議。經過整理得出有69.23%的來訪者對德開小學的直接印象是書香氣息濃鬱,有近九成的來訪者對德開小學的文化建設非常滿意,認為收穫滿滿,還要組團來專程學習。應該說,會議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大獲成功。

但我沒有沾沾自喜,因為在會議召開之前,我讀到了一篇專門介紹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教育空間營造的文章,引發了我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冷思考。

一、文化建設應該站在誰的視角?

1.為什麼一進校門就是一塊兒草坪?

從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的大門進去,大家會迎面看到一塊兒草坪,而非一般學校設計的車道。因為他們認為,車道是為領導設置的,不是為學生設置的。而一個6歲到16歲的孩子,踏進學校的第一眼,更想看到的不是車道,而是草坪。所以,一走進學校大門,迎面就是一個大草坪,上面點綴著高大的樹木和灌木叢,擺放著花甕。後來又有孩子買來兩隻小兔子放在草地上。

這塊草坪,成了全校師生、家長最喜歡的地方。

2.為什麼要建沙坑?

女生公寓前有500米的空地,這裡布置成什麼樣子最能打動孩子們的心?種樹?必須的,要種就種白玉蘭,因為她寓意高潔和優雅。但只有樹還不行,有人建議放雕塑,但雕塑是藝術,做的不好就成了雞肋。且雕塑更多的是關注的成人的視角,站在幾米甚至十幾米的巨人雕塑前,映入孩子眼帘的可能是巨人的大鼻孔,毫無威武之感。

孩子喜歡什麼?沙坑。沙坑裡的沙子是孩子們幻想的源泉。但沙坑裡的沙子不能太細,這樣容易撒到孩子眼睛裡。也不能太大,否則孩子們容易受傷。哪裡有合適的沙子,最後他們遠赴越南找到了一種沙子,叫米石。

這個沙坑毫無疑問成了孩子們放學後最願躺一躺的地方,躺在這裡他們看到了什麼?難道是大海邊,藍天白雲?

而反思我們的學校文化建設,更多的是從成人的視角出發,要高端、大氣、上檔次,至於孩子們怎麼看?孩子們喜歡嗎?我似乎沒想過。

汗顏。

二、學校文化怎麼建設?

我去年去濰坊高新區的清平小學學習,他們有幾個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為濰坊是風箏之都,清平小學的文化建設充分考慮這一地緣因素。他們在樓道的頂子上,懸掛了兩條幾百米長的龍風箏。龍的鱗片是由一個個圓形的扇面組成,800多個學生,有800多個扇面,每個扇面上都有孩子們寫的話。我仔細看了看,有些扇面上不乏寫錯的字或內容。校長解釋說,風箏掛上去之後,老師和孩子們也發現了很多的錯誤,想弄下來換一個正確的再掛上去,但校長一句話讓他們改變了主意。校長說,錯誤也是一種教育。當孩子們走到這裡,就會想到因為自己的粗心大意,掛了一個錯誤的鱗片在這裡,他再做事的時候可能就會更加小心。

由此我明白,學校文化建設要全員參與,錯誤也是一種文化。

在樓道的一角,掛著很多的乾果,有上百種。校長介紹說,這是一個班建的,就叫百果園。孩子們在這裡,能認識各種乾果,叫出它們的名字。

這是學校文化建設,這也是學校課程。

我們的老師到濰坊峽山雙語學校學習,給我說了這樣兩個案例。

在樓道裡掛了很多學生的剪紙作品,這些作品就繃在由幾根木棍拼成的平面方框內。這些木棍也不直,方框綑紮的也不是很規則,但作品透露出原生態、真實,呈現的是一種更高的品味。

我就問我自己,難道學校文化建設一定要花很多錢嗎?

在峽山小學,牆上掛了很多裝飾畫,仔細一看原來這都是本校美術老師的作品,作品的內容也很有意思,一幅畫畫了一個體育老師和一個孩子在練習舞獅。下面寫了一段話 :孩子叫我楊爸爸,我的心都要化了。署名是楊波。原來這是楊波老師在2016年11月22日青年教師培訓交流會上說的一句話。

原來文化背後有故事。

寫到這裡,我明白了,我們的學校文化建設要站在兒童的視角,從為了孩子出發,有溫度、有故事、有課程、有美感。

或者,我們還可以用這樣一段話來總結怎麼建設學校文化:

讓每所學校至少有一個師生可以照相留念的地方。這個典型景觀建設不僅是環境建設,所有的景觀一定要賦予故事,這個故事一定是學校自己的故事,而且,一定要有教育意義。

看了我發在微信圈的這篇文章,署名墨的微友有感說了這樣一句話:何謂校園文化?是花錢請專家設計貼在牆上的一個個標語嗎?我想,不是。校園文化應該是植根於每一位師生心中的一種精神,一種習慣,一種內涵,一種底蘊,一種個性。它需要積澱,它能夠傳承,它是學校的辦學魂魄,孩子成長的指引。

精闢。

作者簡介:孟傑,正高級教師,現任德州經濟開發區德開小學校長。曾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優秀校長獎、山東省十大教育科研名校長、德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稱號,是第三期齊魯名校長建設工程人選,2018年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其創建的「名師成長俱樂部」在產生了一定影響,應邀在全國分享上百場。(校長派供稿)

相關焦點

  • 名校長說丨孟 傑:學校文化建設的冷思考
    它需要積澱,它能夠傳承,它是學校的辦學魂魄,孩子成長的指引。談起學校文化建設,越來越多的校長認同了其在學校發展的重要地位。德開小學始建於2008年,到今天為止,我們的文化建設大體可以分為三步:他還給出了建議:學校文化建設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專業的人來做。誰能對學校文化進行專業設計?我們四處尋找,到處打聽,最終找到了山東省學校文化研究院。他們對我們學校的基礎,師生員工的發展願望充分認同,雙方一拍即合。我們拿出重金,他們派出專家團隊,深入學校進行調研、論證,幾易其稿,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設計出了了德開小學文化建設方案。
  • 電競俱樂部創始人孟傑:電競是值得被尊重的產業
    因為對於孟傑和他的夥伴們來說,自己所熱愛的電子競技從被視為洪水猛獸,到被列入「十三五」文化產業規劃,成為能夠贏得金牌、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的體育賽事,這其中,遠不只「打遊戲」那樣的玩樂,而是充滿了人生的夢想和追求。這,不正是「小康」的內涵之一嗎?!
  • 【燕歸來】燕園內外的科學情緣——訪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孟傑
    北京大學走出的核物理學家 1988年,年僅22歲的孟傑開始了在北京大學的求學生涯。北大讀博期間,孟傑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圖書館和實驗室中。北大有著寬鬆的學術環境,匯聚著全中國最優秀的人才,孟傑認為這些是北大提供給他最重要的東西。
  •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名譽校長孟傑教授入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名譽校長孟傑教授入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2019-07-05 大 中 小
  • 微思考:學校文化建設應遵循的22條原則
    這些年來,我們看了許多專家、學者關於學校文化建設論著,在此基礎上,我們整理、概括出了學校文化建設應遵循的22條原則。1、地域性原則地域文化是根,區域文化是主杆,學校文化是肢。一是校園文化建設無死角,當前尤其要關注場館文化、功能室文化開發,如學科教室文化建設,藝術、特色教室文化建設,當然也包括與之匹配的個性化主題走廊文化建設,還有一個是學校圖書館成為課題研究、學科結合新場所的文化建設。另外樓道教室文化從標語式走向實物展臺、互動體驗式,從平面走向立體。
  • 「成長教育」特色文化建設:理念、實踐與思考
    「成長教育」特色文化建設:理念、實踐與思考 2017年11月29日 14:06 來源:《江蘇教育研究》 作者:張菊榮 字號 內容摘要: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的「成長教育」
  • 學校文化建設:理念文化建設怎麼做?
    一、前言在前面對文化進行了解釋,也對學校文化進行了解釋。我們來說說,學校文化建設具體有哪些內容,給學校領導一些經驗作為參考。回顧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核心,學校文化是一種對學校有積極作用的影響力。那麼簡單地理解本篇的題目,學校文化建設分別有哪些方便?
  • 教育反思:關於現代化學校建設的幾點思考
    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我們學校文化定位、校園管理、辦學目標、學生培養目標等都值得教育人重新去思考和反思。這裡拋磚引玉談點個人見解,供同行們參考。完善學校文化建設,需要注重學校文化積澱。在平時下校參觀考察中,我發現許多好的學校能注重具有當地特質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這固然與其特殊的人文環境、地理條件有關,但與學校長期以來,尊重當地歷史、注重當地文化積累和傳承也不無關係。我們學校的發展,既要符合本地域經濟社會發展,更要考慮本地子弟發展及今後學校建設與發展需要。科學規劃學校發展,合理確定目標定位。
  • 農村高中校園文化建設遵循的幾點思考
    具體到校園文化,它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發展形成的,是學校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包括帶有本校特色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學校校風、校園精神道德規範、思想意識和環境建設等。它最直接地反映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社會對它的認同感。
  • 學校文化建設之一
    學校文化建設之一學校利益攸關者一所學校發展,不僅要會自轉,而且還要會公轉。學校要想發展,一定要考慮學校的利益攸關者的利益,學校只有較好地滿足利益攸關者的需求,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每所學校服務不同的群體,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教育服務和產品。因此學校要想發展,一定要認真分析這些人群的不同情況。
  • 以「美」為視角的學校文化建設
    為此,文園中學以「有愛創美」理念引領優質發展,著力建設生態花園、優質學園、成長樂園和精神家園,推進以「美」為視角的學校文化建設。為此,學校把各項工作均放在文化的視野中考量,於要件鑄造、細節雕琢之中見育人涵養,努力讓校園的設施、粉牆、花樹都「會自己說話」——建築、植物以及所構成的環境無聲表達教育意念,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幫它們說話」——解讀校園設施和花木的教育內涵及與學校教育理念和辦學目標的關係;「助師生說話」——廊間柱面展示學生學習過程和成果,展現教師的教育思考和情趣
  • 引領文化建設,助推學校發展
    在為期三天的培訓中,我聆聽了陳定凡教授關於《學校文化,智者之為》、潘勇《思政課面臨的形勢與任務》、黃明超《〈樂記〉正音與倫理範式》、肖雲《學校文化之德育文化探索》等四人的講座,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對學校文化建設作了全面深入的解讀。除了深入領會之外,我從三個方面入手談談培訓收穫。
  • 【學校發展】學校文化是學校品牌建設的「靈魂」
    學校品牌的根基和靈魂是學校文化,學校品牌的塑造之路必須通過學校文化建設。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品牌建設的「根基」與「靈魂」談到學校品牌建設,首要想到的是「學校文化」,因為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品牌建設的根基與靈魂,脫離學校自身文化建設的「品牌形象」是虛假、不真實的。
  • 學校文化建設之二
    學校文化建設之二學校為什麼辦學?如果有人問:中國人最熟悉的一句話是什麼?大概會有不同回答,但「為人民服務」必然是人們最熟悉的話語之一。它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1945年黨的七大把這一宗旨寫入黨章。經歷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中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脈相承,發展創新。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習近平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 學校組織變革與隊伍建設的思考
    學校組織變革與隊伍建設的思考為了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機構改革和隊伍建設成為管理者必須深入思考和解決的突出問題。(二)隊伍建設:是指學校黨政針對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形勢與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教師進行動力激活、素質提升、優化組合的各項管理工作。本文特指在優化人員構成、管理考核、培養激勵幾個方面的新制度、新機制。
  • 一位校長對《學校制度思考》的思考
    《學校制度思考》值得思考和借鑑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職教中心校長 張春利校長讀書進入升級版之後,我們「博雅讀書」讀書小組把研究的主題確定為「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期間選擇的共讀書目不斷向管理理念、方法策略和制度文化靠近
  • 企業文化建設思考與實踐探索
    (一)企業文化建設缺乏戰略思考和決策 一些企業認識不到文化戰略對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作用以及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產生的巨大影響,沒有從宏觀戰略的高度認識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缺乏整體性、系統性、科學性的統籌規劃。一些企業的文化管理工作一直處於企業文化建設的表層,簡單地將企業文化等同於形象設計、開展文體活動和完善規章制度等。
  • 從事學校文化建設的你知道嗎?什麼是學校文化
    一、學校文化的前世今生最早研究學校文化的是上世紀30年代沃勒的《教學社會學》,國內的教育專家進行學校文化研究,是從本世紀初開始的,他們定義的學校文化,指的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活動中形成的辦學思想,行為準則,規範制度,和辦學環境等。
  • 學校文化:我們的實踐與思考!(深度)
    良好的文化能夠引領師生發展。學校管理要在良好文化建設方面努力,這也是學校管理工作最根本的要求。環境是文化,學校應該是美的,要讓學生喜歡學校。學校應該是好玩、有意思的地方。我們學校是一所老校,佔地面積小,學生多,但我們仍然擠出空間栽花種草。校園景色,隨季節變換,給師生以美的享受。
  • ...煥發「文化育人」生機——2019年貴州省中小學百年學校文化建設...
    此次研討會召開,目的是為了加強我省中小學校文化建設,發揮好「百年學校」文化建設示範引領作用,挖掘好「百年學校」教育教學特色,讓「文化育人」氛圍煥發出勃勃生機,讓「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得到貫徹落實。會上,貴州省教育科學院院長趙敏講話指出:此次研討會召開是切實加強我省中小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體現,希望參會學校提高政治站位,遵循學校文化建設規律,結合學校自身特點,挖掘、總結、提煉好學校歷史文化,傳承、發展好學校文化,處理好學校文化建設守正與創新的關係,去粗取精,讓學校文化建設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