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環球科學
周一至周五早間
我們為你準時送上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神經科學 ·
深空旅行可能造成記憶障礙等問題
深空旅行中的輻射可能對太空人造成健康風險,但很少有研究在接近真實的太空輻射環境中測試這一危害。在一項發表於eNeuro的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將小鼠放置在模擬的真實太空環境中,在低劑量的輻射環境中生活6個月。結果,輻射阻礙了小鼠海馬區和前額皮質區細胞的信息交流,導致學習和記憶障礙;此外,研究人員還注意到小鼠出現焦慮,暗示小鼠的杏仁核可能遭到損害。因此,研究人員推測進行深空任務的太空人可能會出現焦慮情緒和記憶障礙。這項研究提示,應該為執行深空任務的太空人開發更安全的、能有效阻擋輻射的頭盔等安全設備。
· 細胞工程 ·
科學家培育出3D眼睛模型
在《自然·醫學》的一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通過模擬最外層眼球的幾何形狀和細胞組成,開發出了眼球表面組織的3D模型。他們將利用從眼角膜和結膜處提取的細胞培育出了眼球表面組織,並將其培養在淚液中,之後加上了能自動眨眼的眼瞼。目前,這個3D眼模型模擬出了乾眼症,正被用於測試相關研發藥物。研究表明,以細胞為基礎的多種3D組織將有望取代現有的動物模型,但在此之前,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等均還有待開發和完善。
· 化學 ·
斯坦福團隊發明人造催化劑
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催化》的新研究,通過模仿生物酶發明出了一種人造催化劑。該催化劑由納米鈀晶體製成,研究人員只需將其嵌入到具有特殊催化性能的多孔聚合物中即可發揮作用。實驗中,催化劑在特定條件下,可以使CO與O2反應生成CO2。與酶催化反應機制相似,新生成的CO2在脫離納米晶體催化劑後,滯留在聚合物外層,當已生成的CO2分子集滿聚合物層時,反應即停止。研究人員希望利用該催化劑,在更低溫、排出更少CO2的情況下將甲烷轉化成廉價清潔的燃料甲醇。
· 航天 ·
印度"月船2號"發回首組地球照片
8月4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發布了「月船2號」拍攝的首組地球照片。這組照片由「月船2號」著陸器攜帶的相機拍攝。作為印度的第二個月球探測器,「月船2號」於7月22日升空,並計劃於9月初在月球南極附近實施軟著陸。如能成功,印度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後,第四個有探測器在月球軟著陸的國家。
· 生物技術 ·
精細展示細胞組織的新型分析軟體
隨著各類光學顯微鏡的開發,研究者可以拍攝更加精細的組織切片圖,但是往往一張切片會產生大量數據,難以供科學家批量處理和分析顯微照片。最新發表在《自然·方法》上的研究,開發出了一套新軟體Bigstitcher,它能夠重新分析和組裝組織切片的數據集,還原出組織的完整模樣。該軟體主要結合了現在流行的組織透明技術和螢光顯微鏡,最終的成品圖可以讓研究者對組織具體區域進行放大或縮小,精細化瞄準分析,在探究細胞分裂的同時也可以發現基因表達的區域。
· 航天 ·
NASA將協助民營企業開發太空技術
近日,NASA宣布與多個航空航天組織建立新的合作關係,旨在推進與登陸其他行星、在月球表面航行、在太空中輸送推進劑等相關的技術。通過NASA的《合作機會公告》(ACO)計劃,目前有10家公司與NASA共有19項合作夥伴關係。其中,傑夫·貝索斯的Blue Origin公司通過ACO與NASA建立了三項發展夥伴關係。Blue Origin將在NASA的幫助下開發一個新的月球航行和登陸系統,以及測試或可用於月球著陸器引擎的新材料。
文:吳非、楊心舟、石雲雷、劉若冰
編輯:楊心舟、吳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