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全新熱偽裝材料 可被調整以適應環境溫度

2020-12-22 環球網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雖然我們已經看到了可以使人或物體從熱探測器中「隱身」的材料,但它們通常僅在一個環境溫度下才有效。然而,實驗性新材料可以根據用戶進行調整,以在廣泛的範圍內工作。熱檢測傳感器,諸如那些在夜視鏡發現,通過注意物體表面和其周圍環境之間的溫差來工作。因此,如果兩者溫度相同,則物體仍不會被檢測到。

儘管先前開發的迷彩材料已經成功地保持了預定的溫度,但它們的適應性並不是非常強。那就是新技術出現的地方。這是一種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開發的柔性材料,它由蠟狀相變物質以及夾在彈性體片之間的熱電合金組成。它由集成電池供電,並由佩戴者通過無線電路板控制。

響應施加的電流,該合金能夠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在10C到38C(50F到100.5F)範圍內改變溫度。該溫度變化必須由用戶根據當前觀察到的環境溫度手動啟動。包括相變物質以防止佩戴者與偽裝材料一起發熱。它是通過熔化和吸收高於或等於30C(86F)的溫度(人體皮膚的表面溫度)來吸收熱量的。在低於30C的溫度下,它固化,起到絕緣作用。

該材料已被合併到臂章中。最終,研究人員希望創建一個完整的夾克,儘管在此之前必須對技術進行完善-目前,例如夾克的重量約為2千克(4.5磅),厚約5毫米,只能工作一個小時。

由陳仁坤(音譯)教授領導的有關該研究的論文最近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雜誌上。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找到植物適應環境變化的密碼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氣候變化與減排固碳創新團隊,在經歷十多年的研究之後,系統地揭示了在氣候變化條件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物候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為生態脆弱區草地生態系統適應性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
  • 新型可回收塑料指日可待?科學家發現類玻璃高分子材料關鍵特性
    資料來源:埃因霍芬理工大學但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新型塑料的加工性能不僅會受到溫度的影響,還會受到密度的影響。有了關於新型塑料的這些新進展,研究人員應該可以為汽車工業製造出可回收的儀錶盤。塑料很難回收,因此對環境非常不利,這早就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然而,難回收的塑料主要是所謂的硬塑料,或者說熱固性塑料,比如做成撞球和汽車儀錶板的塑料。
  • 科學家研發新型向光性材料 能跟向日葵一樣「扭頭」
    如今,一種新型人造材料也可以做到這一點。近日,《自然-納米技術》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造出了首個具有向光性的人工材料。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材料科學家Ximin He和她的同事們發現,在實驗室測試中,這種被稱為SunBOTs的圓柱形材料可以捕捉到以75度角照射在表面上的90%的光線。
  • 浙大研發有「記憶力」新型塑料 用溫度可變形
    科學家說,他們曾在紙船中植入過「鳥」的記憶,溫度讓它恢復了記憶。這張「紙」,是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謝濤課題組最新研發的一種新型的形狀記憶塑料,它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複雜可變形「摺紙」。它能被多次「植入」複雜形狀記憶,實現多樣的形變。
  • 印度曝光人造皮膚,可令士兵光學紅外隱身,與中巴對抗全靠它?
    印度媒體曝光了本國科學家研究出了一種人造皮膚,它能讓士兵產生光學紅外隱身效果,這可能會成為改變印度軍隊現在在邊界上對抗中巴的遊戲規則?想像一下,印度在拉達克邊境部署了士兵,他們可以在大雪中隱身幾個小時,同時保衛前線。
  • 「安徽日報」新型仿生材料可替代塑料
    塑料製品在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正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科學家表示,大多數塑料來自於石油產品,由於其極端的穩定性,廢棄後在環境中長時間難以降解,最終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 科學家們一致認為,研發一系列可持續的高性能結構材料,以部分替代石油基塑料,是該問題最有希望的解決方案之一。
  • 阿根廷科學家研發形狀記憶材料 獲裡程碑式成果
    參考消息網7月20日報導外媒稱,在《終結者2:審判日》和《超人總動員》等電影中,形狀記憶材料以其能恢復原有形狀的可塑性讓觀眾驚嘆不已。在現實世界中,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控制使材料改變並恢復形狀的原子機制是許多科學家研究的領域。
  • 【中國科學院】首屆西部材料前沿研究青年科學家論壇召開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李秀豔報告了極細晶多晶純銅的一種全新亞穩態結構,推翻了納米晶不穩定的傳統認知,為不通過合金化而製備穩定存在的梯度納米材料提出新方法;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付前剛針對高技術裝備的關鍵戰略性材料碳/碳複合材料面臨的「熱膨脹係數高、脆斷敏感性高、自修復能力低」等難題,提出多相鑲嵌自癒合塗層、納米線增韌、預氧化構造多孔鑲嵌界面層等創新方法,其創製的新型碳
  • 哈佛大學研發溫度壓力雙控導電織物可用於醫療康復
    哈佛大學研發溫度壓力雙控導電織物可用於醫療康復【導讀】軟機器人吸引了生物醫學和消費類設備的關注。但是,這些機器人大多數都是氣動驅動的,需要繫繩,因此限制了需要多個受控致動器的可穿戴應用。通過將液體蒸汽相變驅動與基於紡織品的層壓製造方法結合使用,智能的熱驅動紡織品(STAT)消除了對氣動繫繩的需求。STAT重量輕且對可穿戴應用不打擾,並採用了一種簡便的製造方法,該方法支持任意定製形狀因子並輕鬆創建單個機器人模塊的連接陣列。通過集成的感應和加熱元件,STAT可以顯示閉環反饋,從而在存在環境溫度波動的情況下實現動態壓力控制。
  • 熱電阻測量溫度原理
    一、概念熱電阻和熱電偶作為工業用溫度傳感器被廣泛應用。熱電阻由極細的金屬線構成,主要使用鉑、銅和鎳等材料。
  • 全世界最輕的三種物質材料,比空氣還輕,最後一種是中國研發
    世界上最輕的三種物質,第三種是中國研發並且打破了世界紀錄隨著全球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在很多重要的領域都迫切需要大量更好更輕的物質材料,為了迎合這種需求,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經過長期努力,研製出了很多性能優異的新型材料,而今天要說的這三種物質不但性能好
  • 全新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問世 可超快速行走、遊泳等
    全新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問世 可超快速行走、遊泳等 2020-09-25 10:33:22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張夢然 | 字號:A+ | A- 【全新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問世】據英國《通訊·材料》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機器人最新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研發一種磁驅動的新型高速軟體機器人。
  • 風度和溫度在冬天怎麼選?這款保暖新材料表示全都要!
    天冷啦,大家出門穿厚點,不要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為什麼大家都要說「穿厚點注意保暖」,難道衣服只能是越厚才能越暖活嗎?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款新材料,或許會顛覆你以往對「保暖」的認知。現任北京疊加態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的鐘飛鵬,一直以來都從事著材料研發工作。8年前,他忽然冒出一個想法:「是否可以研發一款既輕薄又保暖的新材料,而且還要環保。」於是,鍾飛鵬召集團隊決定以與石墨烯相反的技術路線,另闢蹊徑地研發出自己理想中的保暖新材料。
  • 韓國科學家開發出可有效降低物體表面溫度的塗料
    韓國科學家開發出可有效降低物體表面溫度的塗料 2020-11-11 08:49:02 來源:科技日報 韓國高麗大學官網日前報導,該校教授李憲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商業前景廣闊的白色塗料,
  • 太陽能熱發電將在美國重新崛起?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提高其集熱溫度
    這裡是由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所運營的國家太陽能熱發電測試設施。在這裡,研究人員們正在研發更熱、更便宜、更高效的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這裡的數百面鏡子的作用是把陽光聚焦在鐵塔上方的接收器上。在傳統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中,這個接收器裡會裝有水、熔鹽或其他液體來進行加熱,產生可以驅動渦輪發電機的蒸汽。
  • 麻省理工研發全球首款「熱共振器」
    IT之家2月27日消息,化石能源終會枯竭,研究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是全世界都面臨的難題,麻省理工的一個研發小組最近就突破了傳統框架,利用無處不在的空氣,製作了一款依靠溫度變化產生電能的機器。▲熱共振器,圖片來自MIT News這款熱共振器外表只是個其貌不揚的黑色盒子,但是你知道嗎?這款設備只要放在桌上就能發電,可以持續產生環保能源,並代表人類踏足「氣溫差」這項新興能源領域的重要一步,有十分特別的意義。
  • 科學家研發新型電池材料 據稱可大幅提升容量
    不過,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因為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陽極材料,據稱可將容量提高四倍之多。電池包含兩個電極-陽極和陰極-離子在電解質之間傳播。除其他事項外,電池的容量受能夠在陽極中累積的電子數量的影響。通常,那些陽極由石墨製成。
  • 科學家研發全新3D列印技術 有望用於製造電池組件
    然而近期,德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Martin-Luther-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全新的工藝,可以一步完成全部列印需求,未來或可用於製造自癒合材料甚至電池組件。 據悉,該技術利用了一個獨特的系統,包含了兩個3D列印頭——一個通過連續擠壓多層熔融聚合物來構建物體,另一個(噴墨列印頭)則用來儲存微小的液滴。
  • 我們無法調整環境來完全適應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調整態度適應環境
    人生在世,我們無法調整環境來完全適應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調整態度適應環境,畢竟你的生活並非全數由生命中所發生的事來決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對生命的態度與你的心靈看待事情的態度來決定。曾經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做積極,一個叫做消極。
  • 絕對零度是最低溫度嗎?溫度是否有上限?聽聽科學家是如何解釋的
    我們能感受到的高溫天氣,最高氣溫也不過是40度左右,可是如此的溫度已經讓人類受不了,那在自然界中溫度最低和最高又是多少呢?溫度有沒有極限?下面我們就來聽聽科學家的解釋。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溫度?溫度就是用來衡量任何物體所具有的冷熱程度,是一種物理常量,從微觀的角度來說是指物體內部的分子熱劇烈程度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