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新型仿生材料可替代塑料

2020-12-15 瀟湘晨報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塑料。塑料製品在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正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科學家表示,大多數塑料來自於石油產品,由於其極端的穩定性,廢棄後在環境中長時間難以降解,最終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

科學家們一致認為,研發一系列可持續的高性能結構材料,以部分替代石油基塑料,是該問題最有希望的解決方案之一。然而,現有的生物基可持續結構材料,都受到機械性能較差或製造過程過於繁瑣的限制,從成本和生產規模上制約了這類材料的應用。因此,引入先進的仿生結構設計來製造新型的可持續高性能結構材料,將能極大提高這類材料的性能,拓寬其應用範圍,加速可持續材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進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將仿生結構設計理念運用於高性能生物基結構材料的研製上,發展了一種被稱為「定向變形組裝」的新型材料製造方法,實現了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材料的規模化製備。

通過這種定向變形組裝方法,俞書宏團隊成功地將纖維素納米纖維(CNF)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TiO2-Mica)複合製備了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所獲得的結構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和熱性能,有望成為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該工藝過程宜於放大,產品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豐富多變的色彩和光澤,使其可以作為一種更加美觀和耐用的結構材料有望替代塑料。相關研究成果於11月3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據介紹,該材料具有仿珍珠母的結構設計,這種仿生設計有效改善了材料的力學性能。珍珠母所具有的「磚—泥」結構,使其可以基於普通的天然物質構築高性能材料,併兼具高強度和高韌性的優良特性。研究人員通過多尺度的仿生結構設計和表面化學調控,成功構築了這種兼具高強韌特點的天然生物基可持續結構材料。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作為仿生結構中的磚塊,一方面為結構材料提供了遠高於工程塑料的強度,另一方面還通過裂紋偏轉等仿生結構原理,大幅提高了材料的韌性和抗裂紋擴展性能,為該材料作為一種新興可持續材料替代現有不可降解塑料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外,結構材料的熱性能,尤其是在使用條件下的高溫或多變溫度下的應用至關重要。由於不良的熱性能,如不良的熱穩定性和高溫下的軟化等,就會讓塑料的應用受到限制。然而,此次製備出的這種純天然仿生結構材料具有超過工程塑料的熱性能。「這可以歸因於CNF的高結晶度,TiO2-Mica的良好熱穩定性以及表面化學改性的帶來的強相互作用。這種可持續結構材料在-130℃至150℃的溫度範圍內,尺寸幾乎沒有變化,與塑料的劇烈收縮和膨脹形成鮮明對比。」據該團隊科研人員介紹說。在實際應用中,材料的熱脹冷縮會導致熱應力,該應力通常會導致結構故障,因此,低熱膨脹係數是在使用條件下在可變溫度下長期使用結構材料的重要保障。在室溫下,該新材料熱膨脹係數約為7×10-6K-1,僅為大多數塑料的十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全天然結構材料的機械性能在溫度變化時也幾乎保持不變。它的儲能模量可以保持在20GPa左右,並且在25℃至200℃的溫度範圍內幾乎保持穩定,這比塑料的儲能模量更高且更穩定。此外,它的熱擴散係數也高於大多數工程塑料,因此有利於散熱,從而進一步確保了實際應用的可靠性。

因此,作為一種新興的結構材料,這種全天然仿生結構材料比塑料更安全、更可靠,能夠成為一種可持續、輕便、高性能的塑料替代品。(記者 陳婉婉)

【來源:安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研製一種可替代塑料的仿生可持續結構材料
    現有的生物基可持續結構材料都受到機械性能較差或製造過程的過於繁瑣的限制,這些因素從成本和生產規模上制約了這類材料的應用。因此,引入先進的仿生結構設計來製造新型的可持續高性能結構材料將可以極大地提高這類材料的性能,拓寬其應用範圍,加速可持續材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進程。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 「定向變形組裝」 的新材料製造方法,該團隊採用上述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性能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塑料的替代品。
  • 密度低、強度高、韌性好 我科學家研製出仿生結構新材料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材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物質基礎。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領域對工程結構材料性能的提升不斷提出新的需求,研製全面超越工程塑料、陶瓷和金屬材料等傳統結構材料的新型輕質高強材料,對相關領域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輕量化抗衝擊防護和緩衝材料、空間材料、精密儀器結構件等應用領域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新型納米纖維仿生結構材料的製造方法,成功研製了一類天然納米纖維素高性能結構材料。
  • 神奇仿生材料改變未來
    研製更輕更堅韌的天然纖維素塊材  研製綜合性能全面超越工程塑料、陶瓷和金屬材料等傳統結構材料的新型輕質高強韌材料,對航空航天等相關領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優化百姓生活也有著畫龍點睛的妙用。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新型納米纖維素仿生結構材料的製造方法,成功研製出一類天然納米纖維素高性能仿生結構材料。該材料具有優異的綜合性能,密度僅為鋼的六分之一,而比強度、比韌性均超過傳統合金材料、陶瓷和工程塑料,這種新型全生物質仿生結構材料有望替代現有的工程塑料,在航空、航天、軍事、國防、民生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榜樣 | 俞書宏:用仿生材料叩開新世界
    研究這些生物材料的結構和性能,能為人們在微尺度上的仿生材料設計開闢新的途徑。從事無機材料研究20餘年來,俞書宏不斷地觀察自然,獲取仿生合成的靈感;又不斷解密自然,追溯新型材料組裝原理。近年來,他率領團隊建立了人工仿生合成珍珠母、人工木材、人工盔甲等多級結構材料的合成方法,闡釋了其生長機理,發現了無機仿生材料跨尺度合成的新途徑, 在無機化學領域摘得累累碩果。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複眼 揭示昆蟲如何看世界
    科技日報記者 陳曦   通訊員 張華我們拍蒼蠅的時候,蒼蠅會非常迅速的飛走,蒼蠅是怎麼看到威脅並迅速做出反應的?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並被美國光學學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 新型可回收塑料指日可待?科學家發現類玻璃高分子材料關鍵特性
    新型可回收塑料指日可待?11月28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登了一片新的論文,論文詳細報導了一種新型塑料的最新進展。最近,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非常有前景的可回收塑料,這種可回收塑料有朝一日或許可以替代很難回收利用的硬塑料。
  • 泉州師範學院與上海交大醫學院聯合開發新型仿生骨修復材料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近日,泉州師範學院楊大鵬教授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一種蛋殼來源的新型骨修復納米材料,該材料具有環保、仿生、骨誘導的特性,為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開發提供思路,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新型塑料薄膜保護太陽能板防水替代玻璃
    多年來,太陽能公司一直就想生產輕型、靈活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便宜地運輸,也易於安裝(展開它們就面積很大)。但是他們一直受阻,原因是缺乏性能良好又實惠的玻璃替代品。  現在,3M公司認為,他們找到了一個解決方案。
  • 全國人大代表鄭月明:加大力度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
    齊魯網3月3日訊「首先在一次性塑料包裝、購物袋、食品包裝、農用地膜等領域制定限制使用塑料的法規,加大鼓勵和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力度。」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鄭月明這次帶來了《關於加大力度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的建議》。
  • 新型牆體抹灰材料可替代水泥沙漿
    我國科技工作者多年來一直研究一種建築新材料,來替代汙染嚴重、破壞水土的傳統建材。日前,這種由無機材料和有機材料混合而成的替代品———防裂防水環保膠粉在哈研發成功並投產。專家稱,這種產品能完全替代水泥沙漿,是對傳統牆體抹灰材料的一場革命。
  • 「限塑令」前夜 替代材料升溫 塑料重塑
    當前,有部分品牌已開始使用符合政策要求的替代材料,未來你將會用可降解材料、紙製品喝奶茶、裝外賣、包快遞,然而隨著替代材料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更多的問題也陸續暴露出來。  「最強限塑令」倒計時,多種塑料製品將成歷史。  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
  • 可持續包裝:塑料被淘汰後,該用什麼材料來替代呢?
    在全球範圍內,塑料汙染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緊迫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多的飲料製造商和消費者開始採取可持續包裝方案,共同助力環境問題的有效改善。劍橋大學可持續發展領導力研究所(CISL)發布的一份報告曾提出一個願景,即所有瓶裝水和飲料包裝都採用100%可回收或再利用的材料製成,讓不可回收和難以回收的塑料逐步被淘汰。
  • TBM開始在中國銷售可替代塑料製品的創新環保材料LIMEX
    ~可實現替代購物袋,食品盒及無紡布等塑料製品~ 東京2020年3月31日 /美通社/ -- TBM Co., Ltd(總部位於日本,以下簡稱TBM)以石灰石(CaCO3)為主要原料,研發、生產並銷售新材料,該獨角獸公司開始向中國銷售
  • 硬核大招:浩辰3D軟體「塑料設計」的速成秘笈!
    【塑料】一提到這個材料,相信大家的腦海裡會湧現出各種產品的形態:餐具、椅子、手機、玩具等,誠然,憑藉價廉、質輕、易成型、綜合性能好等優良特性,以烴類化合物為主體的塑料家族在製造業倍受歡迎,成為不少產品的首選材料。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視覺 蒼蠅比你反應快,或因看世界的...
    近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研製了新型仿生複眼視覺系統,通過對複眼結構及探測方法等多個層面的模擬,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目標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目標軌跡,其複眼結構基於光能分布的目標空間定位方法,能在極短時間內感知物體迫近。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美國光學學會對其進行了專題報導。
  • 淚目|老師傅無私分享可降解材料10個問題點
    問: 中國的(聚乳酸塑料)產量目前在全球的比重大嗎?能全面替代嗎?答:現在中國的聚乳酸產量非常小,大概全國的產量加起來只有三萬噸,要替代(全部)塑料是絕無可能的。塑料是五億噸,相比之下,聚乳酸200萬噸是個小數字。當然,我們不可能用一種材料來替代全球所有的塑料。
  • 新型材料,無論是高分子,金屬材料,還是陶瓷,塑料等材料
    包括特殊材料學(如生物相容性,陶瓷/高分子複合材料,纖維化學相容性),無機非金屬材料學(原子性質及物理特性,導電/導熱/隔熱/高分子失水/高分子粘結強度,納米材料)以及自然科學材料學(氣候科學,太陽能熱/太陽能電池)等等。
  • 工業之美|這種比紙和塑料還輕的新材料,可以折出機器人
    輕量級機器人又被稱為摺紙機器人,這類機器人對柔韌性要求較高,通常由紙、塑料或者橡膠製成。它們常被用作仿生手臂,或用於進行災區倒塌建築的搜救工作。為了讓輕量級機器人能夠執行特定任務,科學家們通常需要在其外部配備額外的傳感器或電子元件等,但這同時增加了機器人的重量,需要配備更多更重的電池來提供動力,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 創投日報 | 「合源生物」完成億元A+輪融資,「英柏檢測」獲A+輪數...
    7月9日創投日報請查收。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 融資新聞報導 免疫細胞治療又一筆大額融資,「合源生物」完成億元A+輪融資 把守新消費熱潮質量大門,「英柏檢測」獲A+輪數千萬元融資 同時開展癌症與糖尿病新藥研究,「首藥控股」獲2億元A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