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金瓶梅》的老舍,為什麼只把北京的秋寫入了課本?(內含福利)| 城市指南

2021-02-19 麵包獵人


霸屏中學語文課本的老舍,文字不如魯迅犀利,卻透露出民間疾苦。長大後重翻歷史中的老舍,才發現居然被語文課本騙了20多年,真實的他是怎樣的?


滿族正紅旗人,31歲結婚,大齡海歸。

1937年把《金瓶梅》翻譯成英文版,

全書不見一個f_ck;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

他曾擔任過全國文聯主席、

中國作協副主席,

發表了《茶館》等作品;

還幫末代皇帝溥儀

修改潤色過《我的前半生》;

1968年,老舍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天堂是什麼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羊肉正肥,高粱紅的螃蟹剛好下市,而良鄉的慄子也香聞十裡」,「即使沒有餘錢買菊吃蟹,一兩毛錢還可以爆二兩羊肉,弄一小壺佛手露啊!」。——《住的夢》老舍

作為資深土著,老舍不遺餘力的為北京秋天代言。麵包君這就帶你尋找老舍筆下的秋日韻味。一併奉上天津、杭州、上海等地的秋色美景,看是否能分出勝負?

從前,北平的秋在故宮的紅牆與銀杏的對影下,在陶然亭的蘆花從中,在釣魚臺的柳影之下,在西山的蟲鳴聲中,在潭柘寺的鐘聲之外。

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住進胡同小院的民宿裡。早晨起來,泡一壺濃釅的茉莉花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葉漸黃,枝蕭條,自然而然也能感覺到滿分的秋意。

【漁舟唱晚】星空天窗閣樓 LOFT胡同平房

(點擊圖片預訂) 

北京 · 景山 故宮 可住2人

【墨黛Space】東交民巷 江南水墨一居

(點擊圖片預訂) 

北京 · 東交民巷 天壇 可住4人

【奇妙屋】高層觀景落地窗 遙望西山風景

(點擊圖片預訂) 

北京 · 頤和園 圓明園 可住4人

天津的秋天除了有六盤山的紅葉、北大港溼地的蘆葦,城內的秋天也別樣旖旎。五大道的紅屋頂與金色樹葉向映,海河乾淨明澈,天高氣爽,一陣微風可把心事吹散。

「阿楚」5分鐘義大利風情區

(點擊圖片預訂) 

天津 · 天津之眼 五大道 可住2人

【邂逅】天津站旁的溫馨LOFT

(點擊圖片預訂) 

天津 ·摩天輪五大道旅遊區 可住4人

上海的街道上,梧桐樹是最具特色的。夏天,路兩旁高大的樹葉延伸相接,形成自然綠蔭帶來清涼;到了秋天,晴朗的日子裡,陽光透過金色的梧桐葉,投射成片片金色的葉影,遠遠望過去儼然一幅繽紛的水粉畫。一陣秋雨過後,便見落葉滿地,帶來蕭瑟感。

【圖裡卡秘境】中世紀異域復古風情&法式小陽臺

(點擊圖片預訂) 

上海 · 靜安寺 可住3人

【戀人絮語】玻璃房大露臺 衣帽間 玻璃房

(點擊圖片預訂) 

上海 · 田子坊 日月光 可住2人

杭州,無疑是一座受上天眷顧的城市,這裡有山有湖有森林,有沉澱有風韻也有人間煙火氣。外地遊客去不厭的西湖,是老杭州人最不能割捨的幸福所在。

若想真正讀懂杭州,還是要在這裡溫柔而精緻、浪漫而曖昧的深秋裡住上幾個日子。杭州的秋色就像遲暮的美人,帶著一股高遠而清冷的氣息,姍姍來遲。

去年,杭州還任性地出臺了「不掃落葉」政策,從十月份到十二月底,湖濱路、南山路、北山街等十五條道路白天不掃落葉,專供大家賞秋。想來如此新奇可愛又有人情味兒的政策,因為是在杭州,也好像變得風輕雲淡,不足為奇了。

【One Day-四宜亭】靠山觀湖日式簡居

(點擊圖片預訂) 

杭州 · 吳山景區內 河坊街 可住4人

【E宅-青芝塢】面朝杭州植物園 近西湖曲院風荷

(點擊圖片預訂) 

杭州 · 西湖 杭州植物園 可住4人

金陵的秋,總是美得讓人不能自拔。

一條最尋常不過的馬路、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廟、一所記載青春的學校、一個熟爛於心的大眾景點……當秋色浸染之時,南京城裡的一切都會讓人有怦然心動的感覺,而且會讓這座城市骨子裡文藝浪漫、古樸大方的氣質愈發濃烈。

【原木孤島】max投影 繁華高層慵懶公寓

(點擊圖片預訂) 

南京 · 新街口 夫子廟 可住2人

【漫步玄武湖】玄武湖邊高層原木風公寓

(點擊圖片預訂) 

南京 · 南林 雞鳴寺 可住2人


識別下方小程序碼,查看更多城宿精品民宿



為什麼老舍獨愛北京的秋天?大概是因為「西山有紅葉可見,北海可以划船——荷花已殘,荷葉還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沒有一項不使人滿意的。」如果周末得空,不妨和麵包君的好朋友——恆大綠洲的一日遊團隊去往京郊。

【北方小烏鎮-古北水鎮-夜景一日活動】

(70¥起,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和預訂) 

【京郊最美水長城 黃花城-徒步小穿越】

(68¥起,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和預訂) 

【最美鄉村香屯-穿越最美峽谷】

(60¥起,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和預訂) 

相關焦點

  • 老舍在英國:幫朋友翻譯《金瓶梅》
    在上世紀20年代,老舍居於倫敦期間,曾幫助國外著名翻譯家Clement Egerton翻譯了我國小說史上的巨著《金瓶梅》;其在倫敦的居所St.James's Gardens,也被英國文物遺產委員會列為「英國遺產」;作為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華語講師,老舍還錄製過靈格風漢語聲片教材,用灌制唱片的辦法教外國人發音和會話,這一箱漢語教材的正式名稱是《言語聲片》,在世界上流行於上世紀20年代、30年代、40年代…
  • 老舍二三事:幫皇帝潤色自傳,把《金瓶梅》譯成英文在倫敦出版
    1908年,9歲的老捨得到親友的資助,進入私塾讀書。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1918年畢業,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學當校長。1921年,在《海外新聲》上發表《她的失敗》的白話小小說,署名舍予,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僅有700字。02、 把《金瓶梅》翻譯成英文
  • 「重讀語文課本」之:老舍的《濟南的冬天》
    翻開初中語文課本的第二篇課文,是老舍的經典散文《濟南的冬天》,通過此文,老舍熱情抒發了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讚美之情,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範文式的散文大作。此文最初發表於1931年4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 《金瓶梅》裡的性暗示怎麼翻譯?
    美國漢學家林培瑞近日在《紐約書評》撰文,由芮譯《金瓶梅》談起翻譯中遇到的困境。芮譯本4400餘個腳註是必須的嗎?《金瓶梅》和現代漢語的隔閡可以翻譯嗎? 澎湃新聞實習記者 臧繼賢什麼是翻譯?恐怕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是非專業人士所想像的那樣,翻譯並不是代碼的互換。我們可以從芮效衛翻譯的《金瓶梅》中舉個例子。
  • 30年翻譯《金瓶梅》,堅持「完整呈現」
    到了1949年5月,解放軍接管了這座城市,400個學生中只剩下了包括我在內的16人。事實上,當解放軍進城的時候,我正在參加10年級幾何考試。1949年至1950年,我們和父母一起住在南京,那裡不再存在任何西方學校,只好由大學教授們來教我們。我的父親教我們詩歌,當地一所女校的教授來教我們物理。我弟弟和我可以說非常流利的中國話,我們都是從生活的環境中習得的,但我們都不會讀寫中文。
  • 傅光明:老舍的語言與幽默
    用頂頂俗白的語言,在這上老舍非常妙,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即今天為什麼那麼多人,尤其是北京人,還那麼喜歡老舍。就是,老舍語言裡面的字正腔圓的京韻京味,似乎只有北京人能咂摸出其中的滋味來。當然,在這上最集大成的、最集中體現老舍這種風格的,我想是《茶館》。
  • 漢學家芮效衛:30年翻譯《金瓶梅》 堅持「完整呈現」
    1930年代,我的父母以長老會傳教士的身份前往中國,他們先在北京生活了兩年,並在那裡接受高強度中文學習。我的父親學習語言非常具有天賦,他很快就以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的身份用中文做講演。1932年,我的父母搬到了南京,1933年我在南京鼓樓醫院出生。1936年,我們全家回到美國休假。
  • 美國學者芮效衛:翻譯足本《金瓶梅》,困難但值得
    在中國度過動蕩不安的童年  我的父母早在1930年就以長老教會傳教士的身份來到中國,並在頭兩年在北京接受了密集的中文培訓。我的父親學習語言很有天賦, 最終在南京大學以中文任教哲學。他們隨後於1932年搬至南京,我則是1933年出生在南京鐘樓醫院。  我們一家於1936年於假期回到美國。
  • 美漢學家芮效衛辭世 曾用30年時間翻譯《金瓶梅》
    「1930年代,我的父母以長老會傳教士的身份前往中國,他們先在北京生活了兩年,並在那裡接受高強度中文學習。我的父親學習語言非常具有天賦,他很快就以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的身份用中文做講演。1932年,我的父母搬到了南京,1933年我在南京鼓樓醫院出生。1936年,我們全家回到美國休假。
  • 臺報:芮效衛金瓶梅英譯版轟動西方漢學界
    芮效儉則在1991年至1995年做過駐北京大使,目前是華盛頓威爾遜學人中心季辛吉中美研究所主任。一門雙傑,不僅為芮氏家門爭光,亦在美國學界和政界傳為佳話。  好學而又好奇的芮效衛從中文老師和中國同學那裡知道中國古代有本「黃色小說」叫《金瓶梅》。有一天他跑到夫子廟附近的舊書店去逛,結果被他找到了善本《金瓶梅》,他欣喜若狂,一直保存到今天。芮陶庵雖為兩個兒子請了中文家教,但他們的中文程度還是不行,《金瓶梅》還是看不懂。芮氏兄弟的中文是後來在臺灣學好的。
  • 範冰冰被寫入英文課本:範冰冰喜歡和別人聊天
    範冰冰被寫入課本:範冰冰喜歡和朋友聊天。和她在一個頁面的還有大眼睛的鄧紫棋,高挑的楊冪,善於給別人講故事的何炅老師等,範冰冰被寫入課本,一時譁然,很多網友想著這樣的娛樂明星怎麼去汙染純潔的學生呢,不過這可不是什么正規的教科書,而只是一家英語輔導機構的課本。
  • 他傾力30年翻譯《金瓶梅》,其弟曾任美國駐華大使
    「1930年代,我的父母以長老會傳教士的身份前往中國,他們先在北京生活了兩年,並在那裡接受高強度中文學習。我的父親學習語言非常具有天賦,他很快就以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的身份用中文做講演。1932年,我的父母搬到了南京,1933年我在南京鼓樓醫院出生。1936年,我們全家回到美國休假。
  • 【北京故事】北京城裡的「老舍地標」
    老舍的童年時代一直都是在北平的大雜院中艱難度過,他非常熟悉社會底層的市民生活。而這個古老的城市也給了他深刻的記憶和充足的營養,以至於在他的作品中,大多以北京為背景,講述的多半是北京普通人的生活,而且使用的也是精練而生動的北京話。這使得他的作品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在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中長盛不衰。正因為如此,老舍也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 柳泉居 寫入老舍《四世同堂》的老字號
    當年黃酒盛時北京的酒館分為山東、山西、紹興和北京四種,而柳泉居售賣的正是北京黃酒。早年的柳泉居是由一個山東人創辦的。伊始店面的後面有一個寬敞的庭院,據史料記載,當時院中有一顆碩大的柳樹,樹下有一棵泉井,井水甘洌。店主以泉水釀製黃酒,酒香四溢、回味悠醇,在食客間有「玉泉佳釀」的美稱。但是早年的柳泉居並無店名,據傳這名字是明朝奸相嚴嵩的落魄之作。
  • 第三屆老舍戲劇節:高曉松、濮存昕、斯琴高娃朗讀老舍
    本場活動也是正在舉行的第三屆老舍戲劇節「戲劇茶館兒」系列文化活動之一。除了作為開場朗誦嘉賓之外,有著編劇、策劃人、影評人等身份的史航還擔任了朗讀會的主持人。此外,由老舍先生長女舒濟先生精心策劃,關紀新解讀,鄭榕、藍天野、李濱、雷恪生、斯琴高娃、濮存昕等朗讀的有聲書《愛聽老舍:名家朗讀珍藏版》已於近期面市,其中還收錄了老舍二十多歲時朗讀課本的珍貴原音。
  • 老舍的一本名著,結尾被翻譯擅改後暢銷美國,老舍說:文筆不錯
    正巧此時,老舍的名著《駱駝祥子》,被譯成《黃包車夫》在美出版,掀起了閱讀狂潮,榮獲1945年全美最暢銷的小說之一。順理成章的,1946年,美國正式邀請老舍赴美訪問,並以非常高的規格接待了他。原因有三點:首先,要感謝這本書的美國譯者伊萬·金,雖然老舍非常「恨」他。他的譯筆極其傳神地將原著中北京方言的質樸、土味,代入到英文中,保留了非常純粹非常鮮明的中國風格。為什麼說老舍恨他呢?
  • 齊林濤:贊助人的隱身:《金瓶梅》首部英文全譯本的副文本研究
    本文擬以《金瓶梅》首部英文全譯本《金蓮》為例,借用勒菲弗爾的贊助人理論視角,從各種副文本中挖掘其他代理人的參與方式及其對翻譯實踐的影響。通過對內文本和外文本各自功能、價值的剖析,本文還原了贊助系統的複雜性,顛覆了對《金瓶梅》英譯過程、翻譯策略和譯者的傳統認知,從而改寫了其文本譯介史。
  • 丹麥漢學家正在翻譯《金瓶梅》 每天僅翻譯三頁
    丹麥漢學家正在翻譯《金瓶梅》 每天僅翻譯三頁 易德波透露,目前她正在翻譯中國古典名著《金瓶梅》,因為《紅樓夢》、《水滸傳》等已經翻譯到了丹麥等北歐國家,所以她選擇翻譯《金瓶梅》,而《金瓶梅》的藝術價值也是她認為這項工作值得去做的主要原因之一。  談揚州評話: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學藝術魔力  易德波原名易伯克·卡爾達娜,易德波是其中文名。
  • 英語翻譯:老舍的《養花》
    英語翻譯:老舍的《養花》作者簡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北京的氣候,對養花來說,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風,夏天不是乾旱就是大雨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會鬧霜凍,在這種氣候裡,想把南方的花養活,我還沒有那麼大的本事。因此,我只養些好種易活、自己會奮鬥的花草。參考譯文(張培基譯):I grow many flowers, but none of them are exotic or rare ones.
  • 紐約時報:美國學者費時40年翻譯足本《金瓶梅》
    據《紐約時報》19日報導,美國學者芮效衛(David Tod Roy)花了近40年時間將《金瓶梅》翻譯成英文,直至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該書第五卷,即最後一卷後,翻譯工作才全部完成。報導稱,1950年,16歲的美國傳教士之子芮效衛踏進了中國南京的一個舊書店,找一本色情書。他要找的是未刪減版的《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