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接軌高校教育到升級未成年人保護 聊聊《第五人格》的社會責任

2020-12-22 中國周刊

2020年4月16日,由網易遊戲學院主辦,《第五人格》獨家冠名的高校原畫設計大賽圓滿落幕。在歷經4個月的比賽過程中,來自全國各地83位入圍複賽的高校學生在《第五人格》專業導師團的指導下,創作出了眾多高質量的原畫作品,選手們也籍此機會擴展了自身的藝術視野,加深了在原畫設計領域的理解和認知。本次大賽共產生了包含優秀獎在內的32位獲獎人員,部分獲獎選手拿到了網易遊戲的實習offer或進入了校招綠色通道。

  (高校原畫設計大賽)

  積極搭建校企間交流通道 培植利於學生職業向成長的沃土

近年來,隨著遊戲產業的飛速發展,年輕學生群體想要在未來加入遊戲行業的傾向越發明顯。區別於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被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在遊戲產業乃至於全社會層面生產分工進一步專業化、精細化的當下,越來越多像網易一樣的的企業跨出企門,走進校園,為有志於加入遊戲行業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提前了解行業和職業技能的機會。

人才一直以來都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單單影響著企業的存續,同時也在業務創新及領域拓展上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透過這次《第五人格》高校原畫設計大賽的人才教育實踐,可以看出網易在高校人才教育以及職業定向培訓上的超前意識。大賽報名初始,《第五人格》導師團便開展了「名探集結」的線下活動,走訪了川音、川美、廣美、央美、國美五所高校,為同學們分享了《第五人格》的角色設計思路及海報插畫繪製技巧。同時為了彌補部分不能到場同學們的遺憾,中期大賽還以推文形式復現講座現場,進行知識傳播與分享。

  踐行社會公益傳遞正能量 持續升級防沉迷守護未成年人

除了高校培訓領域外,《第五人格》也在其他社會領域進行了針對年輕群體的引導嘗試,致力於幫助青少年解決現實問題,引導未成年人培養正確的遊戲習慣和價值觀。

2019年5月25日,《第五人格》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合作推出525公益慈善活動,活動以「遊戲+公益」的思維作為驅動,向年輕群體潛移默化地傳遞公益理念,以互動的形式帶動更多玩家參與,讓玩家享受遊戲的同時,提高對社會公益的關注。

525公益慈善活動分兩期推出遊戲內虛擬物品進行義賣,首期的用稀有隨身物品「牛奶盒」,共售出85687件;二期活動上架公益商品愛哭鬼奇珍時裝「慟哭「也同樣受到歡迎。兩期活動結束後,網易遊戲將銷售的所有利潤捐贈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用於支持兒童安全相關的項目。

  (525公益慈善活動捐贈證書)

  除此之外,在世界溼地日、國際禁菸日、世界紅十字日等公益日,網易遊戲《第五人格》都推出了相關角色形象的同人作品,把公益屬性滲透到遊戲各個板塊,將公益與遊戲場景無縫銜接,讓用戶享受互動娛樂價值的同時,也讓用戶與企業一起為公益做貢獻。

作為一款用戶基礎比較廣泛的遊戲,《第五人格》也非常重視未成年人保護課題。目前遊戲已經升級防沉迷新規,從而限制和管理未成年用戶的遊戲行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遊戲體驗。

  (實名認證提示)

  目前的防沉迷系統包含了在實名認證層面進行了包括體驗時長、充值付費等保護未成年人的細節限制。對未進行實名認證的用戶一律實施最多僅能體驗1小時遊戲,無法充值付費,且同一手機設備15天內不得重複體驗的限制。

  (限制未成年人在線時長提示)

  (充值限額提示)

  而對已經進行實名認證但被判定為未成年人的用戶,則採取法定節假日每日累計遊戲時長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5小時,每日22時至次日8時無法進行遊戲;未滿8周歲的玩家不可充值,針對8周歲以上未滿16周歲和16周歲以上未滿18周歲的玩家,則對單次充值金額和每月累計充值金額設置了限制等措施。

  (對未成年玩家實施宵禁)

  最後的話

從搭建校園與企業交流橋梁,拓展高校人才教育,惠及遊戲行業人才的培養,到踏足公益層面強化對年輕群體的正向社會價值觀引導,再到持續完善升級防沉迷系統,幫助未成年人培養健康遊戲習慣。這一系列實踐和嘗試的背後,是《第五人格》在跨出自身遊戲商業領域,踐行社會責任的積極表現,而這樣的產品對於網易而言其實並非個例,對於行業整體發展,也具備非常積極的啟示意義。


來源:北國網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責任編輯:楊文博

相關焦點

  • 保護未成年人是網遊企業的基本社會責任
    網路遊戲生態的改變,需要社會共同治理,各方均不可缺位,各自的職責亦無法相互替代。首先,遊戲平臺有責任對旗下遊戲中的未成年用戶進行識別,並給予恰當的保護。一方面,這是不可逃避的法律義務。2020年10月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新增了「網絡保護」章節,規定網路遊戲服務提供者應當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實身份信息註冊並登錄網路遊戲;同時,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對遊戲產品進行分類,作出適齡提示,並採取技術措施,不得讓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的遊戲或者遊戲功能。另一方面,這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 強化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保護
    司法實踐中,一些涉未成年人案件的處理過程未能很好兼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權益的雙向保護,讓部分當事人受到「二次傷害」。 為切實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質量,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日前發布新規,明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須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遵循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等工作原則。
  • 法律援助將強化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保護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白陽)司法實踐中,一些涉未成年人案件的處理過程未能很好兼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權益的雙向保護,讓部分當事人受到「二次傷害」。為切實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質量,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日前發布新規,明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須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遵循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等工作原則。
  • 關於公開徵求《貴州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草案)》修改意見的通知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周歲的公民。  第三條 保護未成年人工作,應當堅持尊重人格尊嚴、平等對待,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教育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  對未成年人享有的生存權、發展權、受教育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應當給予特殊、優先保護。
  • 保護未成年人,你我共同努力!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條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二)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三)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 山東高院公布5起侵害未成年人案例,關注未成年人保護
    生命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作為國家的小公民,國家和社會都有義務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命權,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對侵害未成年人生命權的行為,法律規定了嚴厲的懲處措施。本案被告人王少存僅因未成年人的戲謔之言而蓄意殘忍將其殺害,隨意剝奪未成年人的生命,社會影響極其惡劣。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健全,其言語行為難免會有不當之處,全社會都應抱以寬容之心,對於未成年人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
  • 第五人格:莊園中還有未成年人?調酒師的一則聲明,說明了一切!
    歡迎各位小夥伴來到本期的《第五人格不知道多少課》「未成年人」今天呢~公瑾就和大家來聊一聊《第五人格》中所謂的「未成年人」,在遊戲中玩家們除了喜歡推理劇情之外,對於角色的年齡以及CP的搭配也是頗有研究,那麼你們知道莊園中誰還沒有成年嗎?好啦,話不多說,下面趕緊和公瑾來了解一下吧!第五人格:莊園中還有未成年人?
  • 尊重每一個學生人格,保護學生尊嚴,是教師的基本責任和道德底線
    看到這樣的事件屢禁不絕,我不禁心存疑惑,國家三令五聲禁止教師「體罰學生」,並且以法律的形式對少年兒童給予保護,我們的老師究竟怎麼了?難道我們的老師忘記了國家的規定?置法律於不顧?還是忘記了自己對職業道德的莊嚴承諾?
  • 加強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原標題:加強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在青少年群體廣泛開展民法典的教育工作,有利於青少年養成自覺守法的規則意識,通過法治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權利意識,具有獨立自主判斷能力的人格意識,對於保護該群體合法權益意義重大。
  • 《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了誰?
    來源: 北京市中銀(上海)律師事務所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誰?未成年人犯罪事件越來越多,每逢此類案件,總有人會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了這群有問題的未成年人,認為未成年人保護法一無是處,事實真的如此嗎?未成年人保護法到底保護了誰?我國對犯罪分子年齡的規定並不是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而是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
  • 保護未成年人的「五種權力 四項原則」
    「五種權力 四項原則」保護未成年人  草案在總則一章中設專條對未成年人享有的權利做出了明確規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和受教育權等權利,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為進一步明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草案還特別強調保護工作要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要遵循四項原則,即優先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強調教育和保護相結合。  為了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草案從兩個方面做出了規定,使未成年人保護法與其他相關法律、法規有機銜接。
  • 【熱點聚焦】劉雙陽 | 從收容教養到專門矯治教育:觸法未成年人處遇機制的檢視與形塑
    目前未成年人司法領域逐漸形成一種共識:以保護理念為主導,以責任理念為補充來構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因此,應在融合保護理念與責任理念的基礎上形塑專門矯治教育的運行機制,並遵循《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則》(北京規則)確立的雙向保護原則,既注重特殊保護觸法未成年人,同時又兼顧保障社會安全秩序,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 對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的涉罪未成年人 如何教育矯治?
    如何破解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治理難題導讀:近年來,多地出現低齡未成年人嚴重違法犯罪案件,引發社會強烈關注。面對這些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的涉罪未成年人,如何進行教育矯治,才能對其予以有效懲戒,又能幫助其回歸社會?本期「聲音版」編發一組學者和一線司法人員觀點,敬請讀者關注。
  • 未成年人刑事檢察論壇暨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保護研討會綜述
    2017年8月11日,未成年人刑事檢察論壇暨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保護研討會在山東莒縣成功召開。該活動由山東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山東省高校證據鑑識重點實驗室(山東政法學院)、山東省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主辦,日照市人民檢察院、莒縣人民檢察院承辦。山東政法學院副院長亓宗寶和日照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韓敏在開幕式上發表致辭。
  • 【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三章 學校保護第四章 社會保護第五章 司法保護第六章 法律責任第七章 附 則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第五條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二)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三)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 第五人格:和諧「面具」背後是「掩耳盜鈴」的尷尬,讓人忍俊不禁
    第五人格在「恐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眾所周知第五人格自從走進大眾的視野就都是打著恐怖風格的定位而來的,而且恐怖的場景以及角色的演繹也都是這樣真實地出現在遊戲之中。但從BBQ的「畫中女郎」事件發酵以來似乎在通往暖暖的道路上就從未停歇過。
  •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網絡欺凌未成年人構成犯罪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網絡配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即將出爐你知道嗎?研究數據顯示,在中國,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保護,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網絡給一個特殊的群體——未成年人帶來了很多潛在不良的可能性,這些孩子們可以通過網絡最大程度的,最快的更新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和獲取知識,但是與此同時暴力、色情還有讓他們沉迷在其中的遊戲,也隨之而來。面對這些老問題,有什麼新辦法?就在最近,我國第一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正在徵求意見,不妨來看看這樣一個條例能夠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 最高檢檢察長詳解民法典中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講課中,張軍檢察長以「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為題,聚焦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從中學生熟知的人和事講起,從「民法典是一部百科全書,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是一部護身寶典,明確了未成年人的權利義務」「民法典是一部共同約定,凝聚起保護未成年人的共同責任」等三方面為師生們進行了詳細講解。
  • 哪些工作並不禁止未成年人?對於未成年工保護都有哪些規定?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是針對未成年工處於生長發育期的特點,以及接受義務教育的需要,採取的特殊勞動保護措施。我國一直很反對未成年人到企業進行工作,那麼,未成年人是否真的什麼工作都不能做嗎?答案卻是未必的,有一些工作還會可以招用的,比如現在如火如荼的愛豆文化,很多都是未成年。但是企業也是需要承擔一定責任的。
  • 熊超律師說:最新《未成年人保護保護法》具體化了家長的監護責任
    也是與時俱進和適應現代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最新問題,作出的具體規定。 新法和舊法的相對應比較中,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具體規定了未成年人在家庭保護中,父母和其他監護人的監護職責以及禁止行為,也是值得我們關注和了解的。 一、家庭保護中,未成年人父母和其他監護人的監護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