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刑事檢察論壇暨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保護研討會綜述

2021-01-10 少年法學苑

2017年8月11日,未成年人刑事檢察論壇暨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保護研討會在山東莒縣成功召開。該活動由山東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山東省高校證據鑑識重點實驗室(山東政法學院)、山東省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主辦,日照市人民檢察院、莒縣人民檢察院承辦。山東政法學院副院長亓宗寶和日照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韓敏在開幕式上發表致辭。來自省內外專家學者、教授,檢察系統領導、同行以及法學會相關負責人50餘人參加研討會。與會代表針對現階段未成年人犯罪與保護出現的新問題以及新形式下檢察機關如何開展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保護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研討會分為兩個部分。在第一部分主題報告中,暨南大學少年及家事法研究中心、人文學院副院長張鴻巍教授以實證數據切入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問題的主題,其提出的未成年刑事檢察特殊性問題值得思考,向我們傳授的人身危險認定方法也值得學習推廣。山東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周長軍教授對當前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解讀,從法治建設與司法公信力的大局觀念出發,意蘊深刻。山東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山東政法學院曲伶俐教授對未成年人刑法保護的報告,全面而細緻,關切到了弱勢兒童的方方面面,對於雙向保護的政策路徑以及日額罰金刑的提倡等觀點較為獨特、新穎。

第二部分小組討論中,發言人根據自己撰寫的論文,各抒己見,主持人將各發言人的討論內容生動地串聯起來,自然流暢,點評人更是切中肯綮。與會人員共同將各主題研究的討論推向高潮,不時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並多有交鋒。

第一討論組中,王學文法官結合具體的案例分析了青少年「壓力型」犯罪案件發生的類型及原因並探討了解決問題的路徑。

莒縣司法局邱平同志以莒縣未成年人犯罪情況調查為基礎對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進行了分析。認為未成年人犯罪存在多元化、低齡化、低學歷化、團夥化、暴力化等特點,犯罪的原因在於內因與外因兩個方面。

徐亮檢察官結合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檢察院未檢工作對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進行了研究。認為法律意識薄弱、人生觀價值觀扭曲、青春期生理變化、司法保護力度不夠等是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在借鑑國外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防治對策的基礎上,提出了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對策。

張勁老師通過研究未成年犯罪的現狀成因與發展趨勢,發現未成年犯罪規律並提出相對應的預防措施,認為應當從實踐上改進家庭、社會對未成年人的管理方法並增強未成年人自身的守法意識,以降低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實現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與社會和諧的共同實現。

有2篇論文集中對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進行了分析和討論。辛科副教授認為,我國現行刑事法律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有生理學、心理學、行為學、教育學、犯罪學等依據,為大多數國家所認可,符合世界刑法潮流,不應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年齡。劉挺檢察官認為,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是有效遏制低齡化和暴力化傾向的有效措施。當然,需要在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同時完善一系列的如非刑罰處理方法、建立檔案消除制度等配套制度。

另外,盛長富博士對未成年人保護制度進行了探討。提出,保護處分制度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的處遇個別化原則和非刑化原則的必然要求。在我國正式法律中雖然存在一些類似保護處分的非刑罰措施但並未明確保護處分的概念,也不存在保護處分制度,我國急需從限定保護處分適用的對象、確立保護處分優先原則等方面進行全面構建。

劉純清律師從律師的角度對律師在我國未成年人審前非羈押措施中應發揮的作用進行了探討。提出,在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審前非羈押措施中應當放寬適用;應當完善公檢法對未成年人適用審前非羈押措施的程序;引進風險評估機制等。

景年紅副教授從監禁機構內和監禁機構外兩個方面分析了預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具體措施和方法。認為,可以從更新未成年犯矯正的理念、變革未成年矯正執行的方式、優化未成年犯矯正的方法等方面完善監禁機構內的矯正工作;可以從擴大非監禁刑罰措施的適用、完善社區矯正兩個方面完善監禁機構外的矯正工作。

日照市法學會副會長趙世玉律師在討論過程中提出了寬嚴有度、內外有別、保護為主的觀點。

山東省人民檢察院未檢處副處長姜欣在討論的第一階段針對未檢處的工作做了精彩點評,同時就未檢犯罪預防工作的原因以及在未檢中如何做好犯罪預防工作做了精彩論述。

山東政法學院張愛豔教授在討論的第二階段針對各位的觀點做了點評,並分別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重點和方法。同時,張教授從犯罪預防的角度提出對未成年人的處罰原則,並對其中的人身危險性、輕緩化標準、被害人司法救助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和觀點。

第二討論組中,濱州霑化區檢察院黃魯濱檢察長,《從檢察實務視角淺談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保護》,緊密結合霑化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實踐,提出了未檢工作創新的四舉措,四完善,內容較為系統全面。

日照市東港區人民檢察院於曉東檢察官,以《東港區院性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分析報告》為題,總結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特點和易發原因,提出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殊性關注不足、被害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忽視、司法救助困難等案件辦理過程中的實踐難題及相應的完善對策。

濟南市歷城區人民檢察院秦曉琳檢察官,以《從審查逮捕環節思考對未成年人犯罪的保護---探索未成年人審查逮捕程序的構建》為題目,探討了對未成年犯罪人批捕過程中存在的過於成人化、替代措施不足、社會調查流於形式等問題,提出了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檢察宣告等建設性意見。

日照經濟技術開發人民檢察院未檢科王海婷檢察官,以《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運行》為題,從封存制度內容及法律監督兩個角度,詳細論述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機制。

西南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孫明澤,就《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非犯罪化的路徑選擇― ―以批捕權和起訴權為視角》做出研討發言,指出當前我國正處於未成年人非犯罪化實體處理和程序處理的發展時期,就司法程序而言,在三機關非犯罪處理推進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便是檢察機關守好「逮捕」與「起訴」這兩道關口。提出了援助律師辯護機制、檢察官中立客觀審查機制、合理的績效考評機制等理念。

山東政法學院劉偉副教授,以《校園欺凌中的布迪厄場域與潛規則》為題,採用布迪厄場域理論對校園欺凌現象做出了解讀,認為在強者的叢林法則、弱者的沉默法則之下,校園欺凌是聚群效應之下不可避免的社會行為。

濟南市章丘區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科關哲檢察官,就《章丘區院審查逮捕環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分析與思考》向大會做出報告,總結了章丘區近3年辦理性侵案件的實踐特徵,分析了案件辦理過程中存在的三大問題及四大對策。

濟南市商河縣人民檢察院鄧文鵬檢察官,以《審查逮捕環節辦理校園欺凌案件問題初探》為題,提出了批捕過程中未成年人的社會危險性認定的當下之難,針對欺凌案件辦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凝練出社會危險認定的途徑、區別訊問、區別情況嚴厲打擊的建議。

山東政法學院講師胡印富博士,就《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經驗之維及其反思― ―以山東省為例》一題,從教育前置化角度做出論述,提出了當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現實不足與社會訴求之間存在二律背反問題,就中小學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與法制教育做出了五大區分,認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不同於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應當凸出法制教育對未成年人的規則教育價值。並從法制教育觀念與體制雙重維度,提出了相應見解。

本次研討會充分體現了學術自由的氛圍,展示了我省未成年人刑事及犯罪預防與保護刑法學界和實務部門長久以來工作的一部分研究成果,是一次成功的盛會,與會人員深受感染和鼓舞。

相關焦點

  • 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
    最高人民檢察院《2018—2022年檢察改革工作規劃》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立包括臨界預防、保護處分、家庭教育在內的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上海市檢察機關依託政府購買服務,藉助專業社工,對辦案中發現的未達刑事責任年齡涉罪未成年人開展帶有保護處分性質的跟蹤幫教,把訓誡、具結悔過、責令家長管教等措施落到實處,發揮作用,2019年全市共對361名罪錯未成年人開展保護處分,無一再犯。
  • 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案頻發 檢察機關這樣拯救
    草案規定,已滿12周歲未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如何處置觸法未成年人?怎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除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外還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不修改刑法就沒轍?
    刑事法律的功能,原本就包含了懲治犯罪和保障人權兩個重要方面,無論哪一邊過於偏頗,正義的天平都會有所反應,引起社會情緒的不安。    根據最高檢通報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情況,近年校園暴力和未成年人惡性刑事案件增多,「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呼聲再起。
  • 省檢察院發布2019年以來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情況和未成年人檢察典型...
    一、2019年以來的工作情況2019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緊緊圍繞新時代人民群眾新需求,紮實履行「捕訴監防教」職責,堅持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護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寬容不縱容,依法懲戒和精準幫教涉罪未成年人;深入推進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業務由未檢部門統一集中辦理試點工作,加強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
  • 北京市檢察機關與專門學校探索建立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教育矯治...
    ,分析研判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權益保護形勢,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此舉是為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的意見》,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一號檢察建議」,進一步深化檢校合作,積極探索檢察機關與專門學校共同建立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教育矯治工作機制,推動未成年人法治宣傳教育和違法犯罪預防工作以及錯罪未成年人教育矯治工作。
  • 最高檢發布《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數量上升
    6月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數量呈上升態勢。The white book reviewed judicial protection work of minors from 2014 to 2019.白皮書全面梳理總結了2014至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單詞講解】Minor這個詞用法很多,可以用作動詞、名詞和形容詞。在法律上,minor指未滿18歲的人,即「未成年人」。
  • 觀點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何去何從?
    父母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以及犯罪後的疏導教育,避免未成年人「再犯罪」都負有直接責任。強化家庭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職責十分必要。《二次審議稿》一再重申家庭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作用,明確監護人的「教育、引導、勸誡」的預防職責,對無故夜不歸宿、離家出走等社會危害性較輕的「不良行為」及早進行幹預,防患於未然。對於未成年人而言,家庭應成為其接受良好教育的「第一所學校」,而非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開端。
  • 「兩法」修訂與未成年人核心指標體系專家論證會——未成年人法...
    (論壇現場)本次論壇由上海市法學會未成年人法研究會、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所聯合主辦,上海市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華東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問題》編輯部協辦。會議主要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的重大爭議問題及條文修訂提出意見和建議。
  • 最高檢:嚴厲打擊成年人教唆、脅迫未成年人犯罪
    有記者問:青少年犯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作為檢察機關,除了加大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和宣傳外,應該從哪些方面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  史衛忠表示,在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方面,檢察機關主要還是立足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的需要,通過辦理未成年人案件,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做好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幫助教育,強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各項工作措施,確保他們健康成長。
  • 最高檢發布《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附全文)
    四是探索對未達刑事責任年齡涉罪未成年人的幹預矯治機制。最高人民檢察院《2018—2022年檢察改革工作規劃》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立包括臨界預防、保護處分、家庭教育在內的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上海市檢察機關依託政府購買服務,藉助專業社工,對辦案中發現的未達刑事責任年齡涉罪未成年人開展帶有保護處分性質的跟蹤幫教,把訓誡、具結悔過、責令家長管教等措施落到實處,發揮作用,2019年全市共對361名罪錯未成年人開展保護處分,無一再犯。四川省資陽市檢察機關充分撬動社會資源,從信息化、社會化和網格化著手,建設未成年人網格化預防幫教平臺,通過「三色預警」,開展罪錯未成年人臨界預防工作,效果明顯。
  • 未成年人是有組織犯罪的高壓線
    「作為社會中相對強勢的成年人,這些犯罪分子非但不參與保護未成年人,還將處在弱勢地位的未成年人拖入犯罪的泥潭,理應招致全社會最強烈的譴責。」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師趙晨光認為。「從國內打擊情況看,為逃避刑事處罰,黑惡犯罪組織成員呈低齡化發展趨勢。」
  •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 從嚴從快批捕、起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意見》指出,新時代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應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未成年人保護熱點、難點和痛點問題,立足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和承上啟下訴訟地位,積極充分履職,推動形成全社會保護合力,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 最高檢舉行檢察機關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情況發布會
    近年來,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制定《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指引(試行)》、《關於全面加強未成年人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見》等規範性文件,提升了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質量,取得了較好的保護效果。  一是逐步實現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專業化。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有「新武器」
    如何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政府、家庭、學校、社會的責任有哪些?沒有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的「問題孩子」如何矯治教育?歷經3次審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12月26日通過了修訂後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將從2021年6月1日起實施。
  •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網絡欺凌未成年人構成犯罪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網絡配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即將出爐你知道嗎?研究數據顯示,在中國,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保護,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網絡給一個特殊的群體——未成年人帶來了很多潛在不良的可能性,這些孩子們可以通過網絡最大程度的,最快的更新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和獲取知識,但是與此同時暴力、色情還有讓他們沉迷在其中的遊戲,也隨之而來。面對這些老問題,有什麼新辦法?就在最近,我國第一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正在徵求意見,不妨來看看這樣一個條例能夠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 護蕾行動|家庭保護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線
    護蕾行動|家庭保護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線 2020-12-18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如何最大限度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年齡是否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免死金牌?社會應該怎麼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那麼,針對這個的問題,李小平律師收集整理的相關信息,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歡迎大家的閱讀!近年來,出現了不少14歲以下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年齡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護身符」。此外,拘留改造能否真正起到懲罰作用,也存在疑問。公眾要求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呼聲不斷高漲。
  •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同比上升百分之二十四點一的背後
    他分析說,早在1984年,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創建了全國第一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議庭,隨後被很多地方效仿,建立了少年法庭,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少年法庭主要針對未成年人自己犯罪的案件,而對未成年人為被害人的刑事案件關注不夠。
  • 鼓樓檢察 | 建立健全制度機制 共織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合力網
    對於檢察官來說,如何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就是最重要的事。」,為學校學生製作了「預防校園欺凌」「禁毒教育」「預防求職陷阱」「網絡詐騙」「反性侵」五個主題的視頻小課堂,同時將其嵌入鼓樓區教育局「空中課堂」,全區7萬多名師生、家長在線收看,同時,該系列視頻還被學習強國福建頻道採用。
  • 檢法聯手探索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新舉措
    9月7日下午,柳州市人民檢察院、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召開關於辦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專題研討會。市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朱國寧,第七檢察部全體人員以及市中級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副庭長劉仁慧等參加會議。會上,兩院參會人員主要針對近期辦理的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進行研討,並研究下一步建立未成年人專項工作聯席會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