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作何用?這場直播告訴你

2020-12-20 瀟湘晨報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惠州全市博物館關閉至今仍未開放,為讓市民足不出戶欣賞更多歷史文物,惠州博物館將歷史文物和線下展覽搬上線,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滿足市民「雲逛館」需求。

「雲遊博物館」第一期4月17日11:00開播。

乘著「雲直播」的春風,南方日報惠州新聞部、南方+惠州頻道將聯合惠州博物館推出「雲遊博物館」系列視頻直播,其中第一期將於4月17日11:00開播。提及惠州博物館內的「國寶」,必然繞不開「鎮館之寶」——唐代「崑山片玉」石磨,其造型古樸、工藝精美,經專家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作茶磨之用。

通過這件「國寶級」茶磨,可以窺見,惠州茶文化歷史久遠、源遠流長,並衍生出內涵豐富的茶文化和茶俗。

1954年在惠東縣出土的唐代「崑山片玉」石磨,是「國寶級」茶磨。南方日報記者 梁維春 攝

鎮館之寶

「國寶級」茶磨彰顯惠州深厚茶文化內涵

認識一座城市,就從它的博物館開始。從惠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唐代「崑山片玉」石磨,可以窺見這座城市歷史悠久的茶文化。

惠州市博物館副館長侯慧梅介紹,「崑山片玉」石磨於1954年冬在惠東梁化銀屎坑村修築花樹下水庫時出土,伴隨石磨出土的有西周青銅鼎、唐代碗等。該石磨呈淺褐色,型制與現代石磨相似,上礅為圓柱形,外塑有一圓形方孔錢幣狀浮雕(上陽刻「崑山片玉」四字楷書),對稱處高浮雕一覆式蓮花,可作輔助推磨之用;下礅磨盤周邊線刻精美卷草紋,流口對稱處浮雕一蓮葉紋,紋飾自然流暢,佛教色彩濃厚。

經考證,惠州「崑山片玉」石磨為研茶之用。其上礅比下礅高出一倍多,增加了磨床的壓力,使外形小巧玲瓏的石磨使用起來更容易磨碎茶葉。

侯慧梅提到,「崑山片玉」石磨保存較好,整體端莊厚重,雕刻藝術精湛,融藝術性與實用性為一體,彰顯了唐代高超的石雕技藝以及惠州深厚的茶文化內涵。

通過這件唐代的「國寶級」茶磨,我們可以看出,惠州茶文化歷史久遠、源遠流長。其實,惠州是嶺南較早產茶的地區之一,在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惠州茶文化開始萌芽,並逐漸衍生出獨樹一幟、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茶俗。

「酉平縣出皋盧,茗之別名,葉大而澀,南人以為飲。」東晉斐淵《廣州記》一書記載了惠州產茶的史實,所謂的「皋盧」即為苦丁茶,而出產「皋盧」的酉平縣,就是惠州歸善(欣樂)縣前身,大約就在現今惠州蘆嵐和河源紫金縣一帶。

《晉書·藝術列傳》又說單道開在羅浮山修行時,「所飲荼蘇而已」,「荼蘇」就是茶和紫蘇湯。這些史料表明,惠州人種茶、喝茶的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晉,比唐代陸羽撰寫《茶經》時還要早400年,不過在漢代是煮茶,唐代煎茶,宋代點茶,明清以後則變泡茶。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唐代詩人錢起《與趙莒茶宴》一詩則描寫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時髦」聚會——以茶會友,史稱茶話會。在唐代盛行的茶話會為世人所喜愛,成為一種民俗文化形態,流傳至今。唐代的茶是「煎」出來的,需要提前將茶餅研磨成粉,研磨茶葉的工具應運而生。

「不少文人士大夫受唐代茶話會的社會風俗影響,以茶結友。」惠州博物館副館長鍾雪平認為,為提高茶話會品位,在此過程中,文人雅士便尋找特殊材料,專門製作了這件研磨茶葉的石磨。

鍾雪平還推斷,在隋唐廢梁化郡而設立循州總管府後,當地官府發現當時社會風行茶話會,為討好當朝上級官員,專門製作了這件精美的研茶石磨,或作為貢品。但因各種原因未能進貢,這件石磨最終留在了惠東縣梁化鎮。

東坡寓惠

至少15篇詩文論及茶事

「雲遊博物館」系列視頻直播還將帶網友「穿越」千年惠州,前往東坡祠、東坡紀念館尋覓東坡遺蹟,助力惠州擦亮東坡文化品牌,煥發千年古城文化活力,釋放文旅融合新動能。

重建的東坡祠選址蘇東坡故居白鶴峰。蘇東坡被貶惠州後,開始進入政治生涯的風燭殘年,他曾在白鶴峰上種茶、汲江煎茶。

惠州文史專家吳定球介紹,東坡在營建白鶴峰新居時,便在庭院附近種植茶樹,還寫下一首《種茶》詩——「紫筍雖不長,孤根乃獨壽。移栽白鶴嶺,土軟春雨後。」據考證,東坡詩中提到的「紫筍」,即為古茶名。

「南池綠錢生,北嶺紫筍長。」在《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和《和陶和劉柴桑》等詩文中,蘇東坡描述了自己移栽茶樹到白鶴峰,觀察茶樹發芽,並親自採摘紫筍煎泡等情景。

蘇東坡深諳茶道,深得獨到之秘,對茶葉、水質、器具、煎法頗有講究。其寓惠兩年又七個月寫下500多篇的詩文中,至少有15篇論及茶事,包括種茶、煎茶、食茶、鬥茶、贈茶等。此外,親朋故舊向東坡寄贈茗茶的記載也有不少。

「茶槍燒後有,麥浪水前空。」東坡寓惠詩《新年五首其一》,記述了惠州城郊土人燒畲種植茶麥、春來豐收在望的場景。

東坡移居自建的新屋白鶴峰後,常到東江邊的釣磯小潭汲江水煎茶,並寫下了廣為人稱道的《汲江煎茶》——活水還須活火煎,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這首詩既描寫了月夜臨江烹茶的情趣,也詳細記錄了蘇東坡對煎茶水質的挑選和講究,好茶還須好水配、猛火煎,被後人譽為「道盡烹茶之要」「可謂之茶經」,對惠州乃至嶺南茶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

鬥茶成風

鬥茶比賽成為民俗文化響亮的名片

入宋以來,惠州飲茶之風只增不減,鬥茶習俗流傳至今,各類史籍中關於惠州茶俗的著墨也非常詳實。

「今遊羅浮,酌泰禪師錫杖泉,則清遠峽水又在其下矣。」東坡貶謫惠州時先到羅浮山遊玩一番,期間品嘗到景泰禪師的卓錫泉,並寫下了寓惠第一篇作品《書卓錫泉》。該詩文不僅使羅浮山泉水名聲大噪,詩中提及「嶺外唯惠人喜鬥茶」,為北宋時期惠州鬥茶習俗獨樹一幟提供重要的史料佐證。

惠州民間藝術大師蘇定明介紹,鬥茶是在品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自宋代興起,直至民國年間依然在惠州盛行,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消失。

北宋詩人唐庚在東坡之後被貶惠州,在城南郊外謫居4年多,期間與二三好友烹茶相鬥為樂,著文《鬥茶記》。唐庚認為,「茶不問團絝,要之貴新;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這一關於品茶用水高下優劣的觀點為後人所尊崇。

南宋著名畫家劉松年還專門繪有《鬥茶圖》作品,畫作中茶磨樣式便與「崑山片玉」石磨相似。

蘇定明還提到,清末,惠州鬥茶較講究,要將茶葉碾成粉末,而且要碾得細膩,再用絹羅篩過,然後放在洗淨無味的絹布上袋好紮緊,再放活水泡。

這也是有史籍可考的。乾隆年間,惠州詩人趙希璜曾寫下《鬥茶賦》,形象地描述了惠州鬥茶的情形,其中寫到鬥茶器具時便提到:「碧玉罌中,水分三等;黃金碾畔,帶系雙銜。」

蘇定明調查認為,鬥茶是惠州茶文化中最樸實、最普通、最多人參與的民俗趣事,多選在清明前後,正值春茶上市,也最適合鬥茶。鬥茶者要獻出所藏名茶,輪流品嘗,對茶葉的色相與芳香度、茶湯香醇度、茶具、煮水火候等一一點評,以俱臻上乘者為勝。

吳定球曾撰文稱,「惠俗之鬥茶」是「君子之爭」,意在「辨等差」而「較勝負」,已超越了止渴生津、輕身健體的實用層面,成為一項品鑑優劣、交流心得,崇尚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群體性社會文化活動,展現出一種既雅又俗的文化風貌。

近10年,在茶莊和茶文化愛好者的推動下,鬥茶之風又在惠州興起。「將研磨過的茶粉放入茶碗,分多次注入沸水,並用茶筅不停攪拌,不一會,膏狀的茶湯便在茶碗裡形成了,並凝結泛起如粟紋、蟹眼似的湯花,茶香也隨之飄逸而出。」惠州市茶文化促進會會長丘燕倫介紹說,惠州現在的鬥茶比賽,可謂是真實還原宋式鬥茶的經典場景。

時至今日,惠州茶文化節和鬥茶比賽從2010年開始連續舉辦了10屆,業已成為惠州傳統民俗文化中的一張響亮的名片,並讓惠州茶產業煥發新生機。

■觀察眼

讓文物「活起來」,點亮民眾文化生活

日前,敦煌研究院推出「雲遊敦煌」系列動畫劇,讓網友足不出戶就能感受敦煌之美,其中《誰才是樂隊C位》尤其驚豔,「宅」了一千多年的伎樂從石刻裡「活起來」,飛天演繹「反彈琵琶」,讓人嘆為觀止,吸粉無數。

博物館如同城市的根,是一座城市歷史的沉澱、文明的載體。當前正值博物館發展的黃金時代,博物館的價值不斷被發掘拓展,通過文創產品、VR線上展廳、雲直播、動畫劇等形式將文化觸角廣泛延伸,為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釋放更多可能性。

惠州文博展館豐富,規模較大的約有20個,既有東坡紀念館、葉挺紀念館、葛洪博物館等名人展館,亦有東江民俗文物館、賓興館等特色展館,可挖掘拓展的空間無限。

在筆者看來,惠州博物館開展的「雲遊博物館」系列直播,將讓更多惠州人關注到家門口的博物館,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脈搏,增強文化自信,不失為一種好的嘗試和開端。

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下,惠州文化部門還可以繼續深入挖掘、認真整理、大力創新,探索博物館業態融合的更多路徑,如「博物館+體驗+學術+創意+市場+直播」等多種業態組合,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以更多元的創意方式走近市民,點亮民眾的文化生活。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 博物館大比拼,你最中意哪家鎮館之寶?
    如果說文物是歷史文明與人類智慧的見證,那博物館就是儲藏歷史記憶的基因寶庫。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你最喜歡的博物館是哪一家?它的「鎮館之寶」是什麼?你最喜歡的文物是哪一件?快跟著風物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精美的 「鎮館之寶」 吧!
  • 帶你去看G20各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
    今天,《走遍世界博物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G20各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走起!; 國寶簡介:這顆重達86克拉的巨大鑽石,以其罕見的重量和無與倫比的精美成為土耳其託普卡比皇宮博物館最耀眼的鎮館之寶。。
  • 中國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大盤點
    圖中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博物館裡藏品那麼多。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哪裡呢?今天我們就以收藏國寶級文物數量排名為依據,來盤點一下筆者心中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01故宮博物院——《遊春圖》不同於其他人會把《清明上河圖》、春秋蓮鶴方壺等世人皆知的文物當作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 西安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你打卡了嗎?
    虎符是中國古代調兵所用信物,此件左半符的虎作行走狀,與君王的右半符合符後可調動五十人以上兵力,是秦國軍權高度集中的象徵。《國家寶藏》節目截圖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1971年出土於乾縣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罕見展現了唐代王宮一座母闕、兩座子闕的【三出闕】建築形象,雕刻花紋、挑簷鬥拱均描繪細膩,清晰可辨。
  • 世界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從英國大英博物館到法國巴黎羅浮宮,從俄羅斯的冬宮到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這世界知名的四大博物館中,哪些是它們的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亞尼的死者之書》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並於1753年6月7日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包括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對民眾開放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亞尼的死者之書》,創作於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
  • 【走進博物館】廣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令人驚嘆
    【走進博物館】廣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令人驚嘆 2018年12月22日 14:22  來源:廣西新聞網        廣西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101號雲雷紋大銅鼓,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鼓,被譽為「銅鼓王」。侯宇寧攝
  • 四川這6大博物館你可能去過,但鎮館之寶你未必知道!
    旅遊文化產業被人們所重視起來,也許你遊覽過的博物館比較多,那麼四川的這6大博物館你是否去過呢,它們的鎮館之寶你又了解多少呢?一、三星堆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位於廣漢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星堆遺址東北角,展示面積約12000平方米。距離成都40公裡,是一座現代化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眾多的展品中,鎮館之寶當屬青銅神樹。
  • 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出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內容卻是肚子痛請假條,為何貴重原因很簡單
    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上虞帖》內容前言:世界各地都會設置博物館,設置博物館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儲藏價值連城的物品,在博物館中,多得是價值連城的物品,無論是古代博物館還是現代博物館,之所以可以擺放在博物館裡,那麼這件物品一定是具有歷史意義的。
  • 這些四川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你認識嗎?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18日訊(記者 李慧穎)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你有沒有去逛博物館呢?你知道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什麼嗎?四川新聞網記者今日為大家梳理出四川各熱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快來看看你的博物館知識是否足夠豐富。今天錯過了逛博物館的時間,明天是周末,可以繼續噢!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本文我們約請姜松老師為全國廣大讀者推薦「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圖文很長,不能一口氣讀完,讀者可慢慢品味。  對於熱愛文明史與藝術史的朋友們,利用世界各大博物館資源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此列出世界最知名的五十家博物館,和每家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科學技術博物館不在列表之內),隨後在「姜松評寶」中用一句話告訴您選取這一件國寶的原因。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些收藏大戶的「主事」館(院)長,曾在不同場合上說過,他們那裡沒有所謂的「鎮館之寶」,因為精品太多,難以抉擇。陝西歷史博物館,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但在其官網新聞中則提到「十八件(組)國寶級文物」,這應該可以算作其代表作了。
  • 南京各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了解幾個?
    南京文物多,博物館自然就不少。據一份官方數據顯示,南京有52家在江蘇省文物局備案的博物館(紀念館),另外還有近200家各類特色陳列館。這麼多的博物館,你知道各家的鎮館之寶都是什麼嗎?我們選了一些主流博物館,來說一說他們的鎮館之寶。
  • 各大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哪家強
    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萬曆孝靖皇后九龍九鳳嵌珠寶點翠鳳冠北京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天津博物館鎮館之寶: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東晉王獻之行草《鴨頭丸貼》重慶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烏楊石闕
  • 如數家珍,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娓娓道來
    虎符是中國古代調兵所用信物,此件左半符的虎作行走狀,與君王的右半符合符後可調動五十人以上兵力,是秦國軍權高度集中的象徵。《國家寶藏》節目截圖除了上面這三件國寶,陝歷博還有一些重量級的鎮館之寶鑲金獸首瑪瑙杯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6.5 釐米,長15.6釐米,口徑5.6釐米,屬唐代文物。
  • 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你有何看法?
    我覺得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肯定是非常價值連城的寶物,並且也象徵著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有著很大的收藏研究價值,這十個寶物成為了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也證明了在這一方面相當的珍貴,並且博物館也加強了相應的措施保護。
  • [鎮館之寶]用英語怎麼說
    編輯點評:本次世博會中國館中展出了許多國家級珍品文物,都是由各地博物館借出的,有些還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中國館副館長近日透露,即將展出比《清明上河圖》級別更高的國寶。「鎮館之寶」這個詞我們用英語要怎麼說呢?
  • 如數家珍,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都知道嗎~
    虎符是中國古代調兵所用信物,此件左半符的虎作行走狀,與君王的右半符合符後可調動五十人以上兵力,是秦國軍權高度集中的象徵。 《國家寶藏》節目截圖 除了上面這三件國寶,陝歷博還有一些重量級的鎮館之寶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77年,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博物館協會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那故宮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很難挑出一件代表性的寶貝。這是因為故宮的藏品呈倒金字塔結構,93.2%的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6.4%藏品為普通文物,資料留存僅0.4%。也就是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夠「鎮館之寶」級別的寶貝太多了,幾乎件件都是壓箱底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