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小夥羨慕大宋朝,不遠萬裡來開封拜見趙匡胤

2020-12-17 澎湃新聞

穿越啦!穿越啦!

5月25日

開封小夥領著一位老外

拜見了北宋皇帝趙匡胤

快快點擊視頻

《劉欣:向世界講好開封故事》

第三集

龍亭

劉欣(開封成龍外語學校教師):你怎麼這麼困?

Why are you so sleepy?

外:都怪你!

You’re to blame!

劉欣:為什麼怪我?

Why do you blame me?

外:看完開封府,我真是越來越崇拜包大人了,越來越喜歡宋朝了。

After visiting the Kaifeng Office Building, I admire Judge Bao more and like the Song dynasty more.

劉欣:這和你沒精神有什麼關係?

Does this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your low spirits?

外:我熬夜看完了《少年包青天》,三部!

I stayed up late watching the three seasons of Young Judge Bao!

劉欣:你這麼喜歡宋朝,今天我就帶你去看看大宋皇宮,坐坐龍椅,好不好?今天我又帶來了兩位小導遊,讓她們給你打個招呼吧

You are so fond of the Song dynasty. How about let’s see the imperial palace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sit in the dragon throne today? I bring two little guide today. Let them say hello to you.。

王子園(開封成龍外語學校7年級學生):你好,我叫王子園,我來自成龍學校。

Hello, I am Wang Ziyuan from Cheng Long School.

胡佳慧(開封成龍外語學校6年級學生):你好,我叫胡佳慧,我來自成龍學校。今天就讓我來帶你領略龍亭公園裡的大宋王朝。

Hi, my name is Hu Jiahui. I’m also from Cheng Long School. Let me show you around the Song dynasty in Dragon Pavilion today.

正門

未入龍亭,心裡先生了幾分敬畏。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中軸線未曾變動過的城市。而龍亭,便穩穩地坐落在中軸線上。左右兩側,潘楊二湖波光明滅。

千百年來的輝煌歷史、帝王氣韻,瀰漫在春日陽光中,與瀲灩水色交相輝映。

Main Entrance

Before walking in the Dragon Pavilion, visitors often have a feeling of reverence for it. Kaifeng is the world’s only city whose central axis has never changed. The Dragon Pavilion is exactly located on its central axis.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Dragon Pavilion, Panjia Lake and Yangjia Lake are shimmering.

The thousands of years of glorious history and imperial aura pervade everywhere in the sunshine and match up with the rippling lake surface.

御道

Imperial Passage

劉欣:你走錯了!

You're going the wrong way!

外:不是往這邊走嗎?

Isn’t this direction right?

劉欣:是啊,但我說的是走錯路了。

Yes, this is the right direction. But I mean you are walking on the wrong path.

王子園:我老師的意思是你不該從這裡走,這條路是古代皇后走的。

My teacher means that you shouldn’t walk on this path, which was once for queens in ancient times.

外:(走到一旁)那我走這裡。

(Walk aside) Then, I choose to walk on this path.

胡佳慧:這裡是宮女走的。

This path was for maids.

外:我走這裡。

This path must be right.

王子園:這裡是太監走的。

This one was for eunuchs.

外:我很懂中國文化,這中間一定是皇帝走的對不對!

I am very familiar with Chinese culture. The middle one must be for emperors, right?

胡佳慧:Alex你真聰明。

You are smart, Alex.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禮記》有言「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中國人的禮是安身立命之本。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市井小民,都有著不同的禮儀規範。因此,中國自古以來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至今,東亞和東南亞各國都留有中國文化的痕跡。

Chinese culture has had a long history. It is recorded in the Book of Rites that it is etiquette and morality make who we are. Etiquett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daily life of Chinese. For both the noble class and common people, there is specific etiquette for them to follow. Therefore, China has been known,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a land where dressing and etiquette are highly valued. Even up to now,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can still be found in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Asian countries.

大殿、蠟像《召見外使》

Great Hall & Wax Statues (Summoned Ambassadors)

外:天呀,那個時候像我們這樣的外國人還可以見皇帝?

God! Foreigners like us could see the emperor at that time?

劉欣:當然了,除了來經商,還有很多國家派使者到中國拜見皇帝。你看,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國際上的朋友非常友好。

Of course! Besides businessmen, a lot of countries dispatched their ambassadors to pay formal visits to China’s emperor. Look, we,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friendly towards foreigners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外:當然,從你身上就能看出來!

Certainly, I can see this nature from you.

既是繁華盛世,自有八方來朝。北宋建國後,非常注意同世界各國的友好交往。塵土紛囂間,古絲綢之路已通向「一帶一路」美好未來,而和平友好的外交理念至今仍在中國延續。

If a country is prosperous, it is natural for other countries to pay respects to it. Since its founding,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had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friendships with all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today’s China propose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or the better future. The diplomatic idea of peace and friendship still continues in China.

(滑動瀏覽全文)

精彩對白

劉欣(開封成龍外語學校教師):

你怎麼這麼困?

Alex(河南大學歐洲籍留學生):

都怪你!

劉欣:

為什麼怪我?

Alex:

看完開封府,我真是越來越崇拜包大人了,越來越喜歡宋朝了。

劉欣:

這和你沒精神有什麼關係?

Alex:

我熬夜看完了《少年包青天》,三部!

Alex:

天呀,那個時候像我們這樣的外國人還可以見皇帝?

劉欣:

當然了,除了來經商,還有很多國家派使者到中國拜見皇帝。你看,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國際上的朋友非常友好。

主創者說

劉欣(開封成龍外語學校教師):

中國的大國氣度,自古有之。恢宏雄偉的龍亭,便是其最好的見證。即使國際社會風雲詭譎,我們自有一顆包容的心去面對萬事萬物。不因小利而失格局,亦不因詰難而失擔當。

(5月14日下午,由河南歐美同學會(河南留學人員聯誼會)舉辦的「留學報國抗疫有我」主題座談會在鄭州舉行,劉欣在會上發言。)

他曾在美國留學,西方社會部分人對中國有偏見。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有責任有義務把厚重的中國、真實的中國、發展的中國、騰飛的中國展現給世界。

經過認真思考,他決定就地取材,從開封豐富的歷史文化寶庫中選題,帶領學生製作純英文解說的系列視頻節目,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背後承載的中國價值、中國智慧和中國精神。

▼往期回顧▼

點擊上圖閱讀

《劉欣:向世界講好開封故事》

第一集 清明上河園

點擊上圖閱讀

《劉欣:向世界講好開封故事》

第二集 開封府

全媒體記者婁旭明報導

原標題:《​歐洲小夥羨慕大宋朝,不遠萬裡來開封拜見趙匡胤》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他出身將門是宋朝將軍,與妻子彼此恩愛,趙匡胤下詔書:娶我女兒
    所以經過多年的鍛鍊與培養,王承衍最後成為宋朝的護國軍節度使,這一官職可以說是很高的,比軍隊中的其他將軍要高得多。【二】 王承衍與妻子彼此恩愛恩愛夫妻,不長久。王承衍的這位結髮妻子,叫做樂氏,樂氏雖然不是傾國傾城,也不是國色天香,但也不差,畢竟在宋朝那個年代講究的是門當戶對。其實門當戶對還是有道理的,有些人很討厭門當戶對這個詞,其實討厭這個詞的人基本上都是出身寒門的人。
  • 明清建都北京,漢唐建都長安,為何宋朝建都不霸氣的汴京?
    看看宋朝的歷史,有個奇怪的地方,即:漢唐建都長安,明清建都北京,為什麼宋朝建都汴京(開封)卻不稱霸?身為一個國家的首都,不說龍盤虎踞,不說帝王氣概,但至少要滿足三點:(1)易守難攻,(2)經濟好,(3)陸路方便。第一點最重要,它關係到城市的軍事安全。
  • 不講武德趙匡胤,是怎麼放倒李煜的?
    算上狙擊大軍,正好五路這一戰,宋朝呈壓倒性優勢,宋朝上下沒有多少人擔心此戰的結果。首先,守江必守淮,淮北一帶,早在柴榮三次親徵之下,落入後周之手,隨即又落入北宋之手,南唐沒了淮河防線,一條長江還能擋的住如狼似虎的北宋大軍嗎?其次,趙匡胤英明神武,準備多時,而李煜寫詞行,可論治國當皇帝,十個他都不是趙匡胤對手,這會叫李煜力挽狂瀾,屬實為難他了。
  • 宋朝的官帽為何兩個「翅子」那麼長?趙匡胤獨家定製,防止交頭接耳
    到了宋朝,趙匡胤突發奇想,在帽子兩邊各加一個一尺多長的小翅膀,並在帽子上裝飾有不同的花紋,用來區別官階的高低。明朝朱元璋明確規定,"烏紗帽、圓領衫、束腰帶"為官員標配,也就是我們今天在戲臺上看到的那套裝扮。明朝延續了宋朝烏紗帽加翅膀的做法,但沒有宋朝那麼長,雙翅變短變寬。
  • 宋朝的第一次大挫敗,浪費了趙匡胤兩年,秋後算帳也難彌補損失
    宋朝也是如此。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登上皇位,他年富力強,努力在前朝的窠臼中興利除弊,力圖建立一個新的、不一樣的宋朝。從唐朝中期開始,國家就陷於藩鎮割據狀態,五代十國更是造成了五十多年的動亂、分裂。通過杯酒釋兵權,趙匡胤整頓了禁軍,使將軍屢屢兵變的風險大為降低。內部安定,統一戰爭提上了日程。
  • 宋朝趙匡胤是一個發明家,他不止會帶兵打仗
    趙匡胤是一個發明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好像我們還真沒有聽說過他發明了什麼。但是他還就真的發明過東西,而且這種東西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不過他的發明是被大臣們逼出來的。在平時我們看一些宋朝的電視劇的時候都會發現,宋朝的官員頭上戴的帽子兩邊每一邊都有一根像蜻蜓的翅膀一樣的東西。
  • 李煜派人求和宋朝 趙匡胤為何讓文盲去接待
    話說李煜屢派徐鉉去宋朝給趙家交涉,每次出使他都是口若懸河、舌如利刃,頗有諸葛亮當年舌戰群儒的風採,搞得宋朝十分惱火,甚至談起徐鉉文臣都有幾分忌憚,聽起來簡直有點搞笑。   徐鉉儼然就成了李煜的「舌牆嘴炮」,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但趙匡胤可不是魏晉名士,喜歡同你揮麈清談,他自有一條妙計。
  • 公共基礎備考知識點-宋朝歷史
    中公事業單位為大家帶來公共基礎知識《事業單位公共基礎備考知識點-宋朝歷史》,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
  • 古代歷史上,唐朝和宋朝中間到底相差了多少年?
    其實唐王朝於公元907年滅亡,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宋朝,唐宋之間隔了整整53年,這53年就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五代。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分為北宋、南宋兩個階段。講到唐、宋間隔,因此這裡只提北宋。公元960年,後周歸德節度使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特別是黃巢起義後,唐王朝更是搖搖欲墜。黃巢手下大將朱溫後來投靠了朝廷,擔任了宣武軍節度使,逐漸尾大不掉,在今天河南一帶割據一方。
  • 宋朝時有名的大將軍,幫助太祖趙匡胤破敵,僅38歲因病早逝
    文/百家號(穿禮服的農夫)原創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宋朝時有名的大將軍,幫助太祖趙匡胤破敵,僅38歲因病早逝」我國的歷史經歷了很多朝代的變遷,在這個長河之中出現了很多非常優秀的人物,他們有些是文臣
  • 宋朝官員的帽子為何有著兩個「翅膀」?趙匡胤親自設計,實際作用很大
    今天和大家說的,也是和這個規矩有些關係的,可以說是規矩下的產物,它就是宋朝官員的帽子。 相信大家看過宋朝相關的影視劇或者一些官員畫像,而他們身上最吸引人目光就是他們的帽子,因為在他們帽子兩側會有很長的帽翅,這個東西有什麼用呢?
  • 邱承彬遊記之河南開封龍亭公園奇觀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的歷史事件,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級軍官們交出兵權。開封龍亭公園景區是鄭徐高鐵沿線的景點之一。從開封北站(高鐵站)下車後,去高鐵站旁邊的公交站點乘坐52路公交車,到宋城路站(公交六公司)下車。在宋城路站乘坐31路公交車到新街口站下車,換成1路車到龍亭公園站下車即是。
  • 千年開封,御巷雙龍,大宋文明開啟的小巷什麼樣?
    2020年1月18日上午,位列開封古城「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首的雙龍巷歷史文化街區經過復建正式開街,芳容初現。開封民間常將雙龍巷冠以「開封第一巷」,原因是一條巷子出了倆皇帝,且這倆皇帝是大宋文明肇始者,所以當地學者甚至講:千年大宋文明,開啟於這條小巷。
  • 開封有龍亭公園,也有精彩的植物造型園,什麼時候遊覽都很適宜
    來到開封市旅遊,跟您推薦一個龍亭公園。首先給你介紹一下龍泉公園,它的位置是在開封市的中山路上,是根據清朝的宮殿形制建設而成。主建築群落按照從南至北的方向排列。南大門叫做午門,然後依次經過玉帶橋,經過朝門,經過照壁,經過龍亭大殿等等一路向北。
  • 宋朝:中國最土豪的王朝,是如何從孤兒寡母手中奪權、在孤兒寡母手中斷送的?
    據推測,宋朝人均GDP位列同時期世界第一,歐洲的神聖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只有仰望的份,並且遠高於盛唐時期,其他王朝更無法比肩。可在印象中,宋朝富而不強。正月初二,大軍自都城開封出發,傍晚到達陳橋驛,幾個將領開始鼓動人心:「我們拼死徵戰,可皇帝年幼,未必記得我們的功勞,不如擁護趙將軍做皇帝
  • 武夫仁心:太平天子趙匡胤
    初來中原的大遼皇帝耶律德光得意忘形,放任契丹人恣意燒殺搶掠,作為國都的開封首當其衝。這座唐末以來北方最為繁榮的商業都會,須臾間變作屍臭燻天的死城。作為禁軍將領,趙弘殷早已舉家遷居開封。所以,這場五代以來最大的浩劫,趙匡胤又趕上了。不同的是,洛陽兵變時,躲在母親懷裡瑟瑟發抖的趙匡胤,如今已經長成雄偉健碩的青年。八歲的弟弟趙匡義,早已把二哥當作亂世中的依靠。
  • 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都怎麼樣了?趙氏子孫今何在?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終年五十歲。趙匡胤死後,皇位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是為宋太宗。簡單的介紹完次要人物,接下來我們重點說說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次子趙德昭出生於951年,其性格沉著冷靜,喜怒不形於色。趙匡胤為了讓兒子能夠多多歷練,並沒有直接給他封王,而是讓他相繼擔任了貴州防禦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務。不過趙匡胤可能想不到,自己會在盛年突然早逝。
  • 徐鉉三次使宋,本是李煜給趙匡胤出的難題,卻被趙匡胤輕易化解
    在公元960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趙匡胤黃袍加身,登基為皇,建立宋朝。當時李煜的皇帝老爹李璟已經把南唐的國號去了,俯首稱臣。之後一年,李煜繼位,因為自己的皇帝老爹已經俯首稱臣,所以李煜也沒有做抵抗,依舊將趙匡胤的北宋政權奉為正統,每年都會獻上貢品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進貢是一件大事,在使臣的挑選上,李煜也是花了心思的。
  • 趙匡胤的老師郭威:縱兵洗掠開封,導演黃袍加身,仍享受百世讚譽
    五代時期,有位仁兄曾為了一己之私縱兵洗掠開封,將一個繁華的都市搞得滿目瘡痍;隨後,他又在出徵的過程中反叛後漢,建立了五代時期的最後一個政權。然而,史料之中不僅沒有對他惡語相向,反而在一片讚譽聲中傳頌至今。 這位傳奇的仁兄,就是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
  •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之後,是如何處理柴榮如花似玉的老婆的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陳橋兵變後,柴榮之子周恭帝柴宗訓被迫禪位於趙匡胤,趙匡胤感念柴榮的恩德,對其子嗣還不錯。有人會問,柴榮的皇后是絕代佳人,趙匡胤對她又是如何處置的呢?據《新五代史》記載,周世宗柴榮先後有三個皇后。讓我們梳理一下這段不為人熟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