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有名的大將軍,幫助太祖趙匡胤破敵,僅38歲因病早逝

2020-12-20 穿禮服的農夫

文/百家號(穿禮服的農夫)原創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宋朝時有名的大將軍,幫助太祖趙匡胤破敵,僅38歲因病早逝」

我國的歷史經歷了很多朝代的變遷,在這個長河之中出現了很多非常優秀的人物,他們有些是文臣,做出的戰略讓國家變強,有些是武官,每天鎮守邊疆,保衛祖國。不管怎麼說,他們兩種人都為國家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按理說,每個國家都應該非常善待這兩種人,我們都知道在宋朝,趙匡胤不允許重視武將,大力增加穩文官的數量,最終導致了文官的冗餘,讓宋在與他國對戰時經常失敗,開始了被其他國家欺負的屈辱歷史。

但事實上在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國家情況還是非常不錯的,這其中自然離不開皇帝的苦心經營,但是,更少不了忠心耿耿的武將的幫助,畢竟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南徵北戰,也不會有宋朝的建立,而這裡邊有一個將軍就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那就是馬全義。說起他,大家可能不太認識,沒有關係,聽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他吧。

他是晉朝末期的人,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擊劍,而且非常的擅長騎馬和射箭,當時國家戰亂頻繁,還沒有成年的他就投入了大帥範延光的帳下。後來這個將軍卻開始造反,當時的皇帝親自帶兵去討伐他,因此,馬全義就被補入了禁軍裡邊,但因為在那裡他得不到施展才華的機會,於是很快就離開便投靠了柴榮,還得到了當時周太祖的召見,非常受周太祖的喜歡,就被封為御前指揮,等到柴榮繼位之後給他升了官。

到了宋朝初年時,馬全義開始跟著趙匡胤等人一起討伐李筠,李筠知道宋朝的軍隊非常強大,於是開始收縮自己的人馬退到了澤州這個地方,但因為澤州地方又小又堅固,所以宋朝軍隊打了很長時間都打不下來,這個時候,軍隊已經非常的疲勞,士兵們已經顯示出了弱勢,如果再繼續戰鬥下去,只能是輸,在沒有辦法的時候,趙匡胤就把馬全義給找到了跟前,讓他一起吃飯,問他怎麼樣才能夠破解敵人。

馬全義回答道,李筠在這個地方已經待了非常多的時間,城裡邊的糧食肯定就不夠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馬上聚集起自己所有的兵力進攻他們,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再拖延下去,他們的援軍就會到了,我們就很難對付他們了,趙匡胤聽到之後馬上就下令所有的士兵開始攻城,馬全義親自帶領了幾十名士兵登上城池,不料被敵軍箭刺中,當務之急他立馬拔出刺在胸口的劍,繼續斬殺敵人,許多士兵看到之後非常的振奮,最後打下了這座城。

在平定這些叛亂之後,他們回到了京城,因為馬全義的功勞之大,所以宋太祖又給他升了官,也許馬全義這個人沒有什麼福氣,升官之後不久染上了重病,趙匡胤還特意派了很多太醫去診治他,但是因為他的病非常重,太醫也沒有辦法救他,所以不久之後去世了。 這樣一位有勇有謀的將領就因為疾病早早離世,讓人非常惋惜,如果他能多活幾年,說不定後世就能夠聽到宋朝時一個鼎鼎大名的將軍了,你們覺得呢?今天的內容分享就到這裡,如果你有什麼疑問,歡迎和小編進行探討。

相關焦點

  • 為何劉邦、李淵的廟號是高祖,而趙匡胤、朱元璋廟號是太祖?
    漢朝、唐朝、宋朝和明朝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朝代,可是,當我們分別說到它們的建立者,劉邦、李淵、趙匡胤和朱元璋時,會發現劉邦、李淵的廟號是高祖,而趙匡胤、朱元璋廟號是太祖,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到底什麼是廟號。顧名思義,廟號就是在宗廟裡使用的名號,是後人供奉先帝時的尊稱。早在商朝,重視祭祀的商人就給那些受人愛戴的先王設置了廟號,用來紀念先王的功績。
  • 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都怎麼樣了?趙氏子孫今何在?
    簡單的介紹完次要人物,接下來我們重點說說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次子趙德昭出生於951年,其性格沉著冷靜,喜怒不形於色。趙匡胤為了讓兒子能夠多多歷練,並沒有直接給他封王,而是讓他相繼擔任了貴州防禦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務。不過趙匡胤可能想不到,自己會在盛年突然早逝。
  • 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揭開?專家:並非被人砍死,而是被毒死的
    ''未離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萬國明''這是我國歷史上宋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趙匡胤寫下的詩句。
  • 趙匡胤完成大一統後,北宋王朝經濟繁榮,領土還是這麼小?
    其實在宋太祖趙匡胤時期,趙匡胤的策略是沒有錯的,只不過是趙匡胤早逝,還沒來得及進行擴大疆域戰爭,但實際上北宋王朝算得上是大一統了,以秦朝為大致的版圖。北宋王朝的經濟非常發達,為什麼又會無法擴大疆域呢?這就主要歸於燕雲十六州的問題,雖然最終北宋聯合金滅了遼,但是終其北宋一朝,為什麼一直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
  • 趙匡胤為何採取「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為何又遭後人質疑?
    在某個下雪的夜晚,失眠的趙匡胤來到宰相趙普的住處。趙普見趙匡胤雪夜來訪,很是驚奇,問道:「天氣這麼冷,陛下有什麼急事要來找我?」趙匡胤說:「我睡不著啊!一榻之外,都是他人的地盤,你覺得該怎麼辦? 趙普認為北漢雖地近汴京,也容易攻下,但到時宋朝就要與遼國接壤,那就要獨自應對遼國的入侵,而當時遼國強盛,不宜招惹。
  • 宋朝的第一次大挫敗,浪費了趙匡胤兩年,秋後算帳也難彌補損失
    宋朝也是如此。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登上皇位,他年富力強,努力在前朝的窠臼中興利除弊,力圖建立一個新的、不一樣的宋朝。從唐朝中期開始,國家就陷於藩鎮割據狀態,五代十國更是造成了五十多年的動亂、分裂。通過杯酒釋兵權,趙匡胤整頓了禁軍,使將軍屢屢兵變的風險大為降低。內部安定,統一戰爭提上了日程。
  • 面對落魄的趙匡胤,王彥超給了十貫錢就把他打發,後來趙匡胤是如何...
    此事記載於《宋史》,原文是: 太祖與彥超有舊,因幸作坊,召從臣宴射,酒酣,謂彥超曰:「卿昔在復州,朕往依卿,何不納我?」彥超降階頓首曰:「勺水豈能止神龍耶!當日陛下不留滯於小郡者,蓋天使然爾。」帝大笑。彥超翌日奉表待罪,帝遣中使慰諭,令赴朝謁。
  • 皇位不正,宋太宗趙光義終其一生,都是在擺脫兄長趙匡胤的影響
    不過那些證據,怎麼看都漏洞太大,難以讓人信服趙光義殺兄奪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就拿最有名的兩件事來說,燭影斧聲和金匱之盟,這也是宋朝初期,比較懸疑的兩件事燭影斧聲發生在前,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九日晚上,太祖命召光義入大內,酌酒對飲。
  • 概述 宋朝18位皇帝的生平簡歷
    次年,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即位,因其發跡在宋州,故國號曰「宋」,定都汴梁(今開封),靖康年間,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趙構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稱「南宋」。宋太祖 趙匡胤太祖趙匡胤(公元927--976年),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出官家庭,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
  • 「名人百科」千古明君——宋太祖趙匡胤
    當時東京新宮剛落成,太祖坐在正殿,命令將所有的門都敞開,對左右說:這正如我的內心,門皆洞開,稍有邪思雜念,讓人人都看得見。拒父城下出處:《宋史·太祖本紀》釋義:常用來喻指號令嚴明,不因親徇法。賞析:宋太祖趙匡胤早年戰爭中執法嚴明之事。
  • 康熙六十一年版《推背圖》詳解,趙匡胤陳橋兵變,百年前早有預言
    所以此象代表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統一天下黃袍加身的局面。第一句中的「錢」我們在十五象裡已經說過,是吳越國錢王;而這裡的「李」指南唐後主李煜;則意為宋太祖派人渡過長江滅亡南唐(當時的版圖已經正式納入宋朝),李煜被俘;第二句指的是其餘的割據勢力;第三句指天下將統一,「真人」意為對趙匡胤的尊稱;第四句指宋太祖得到民心,給和他一起建朝時的功臣高官厚祿,樂享生活,即所謂的「杯酒釋兵權」。
  • 趙匡胤留下的秘密,九代皇帝口口相傳,趙構聽後卻莞爾一笑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宋朝在太祖趙匡胤的思想指引下,一直重文輕武,以至於發生了「靖康之變」,宋朝竟然拿不出一個像樣的將軍來抵擋金兵來犯,無奈之下,宋徽宗和兒子宋欽宗兩個皇帝被俘,嬪妃也被當做金兵的戰利品。
  • 皇位的誘惑力太大,以致趙匡胤死得不明不白,種種史料都指向他
    歷史上對趙匡胤的死一直有爭議,《宋史.太祖本紀》關於趙匡胤的死只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的簡單記載,有人說趙匡胤是得病暴亡,但經過種種史料分析,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太祖的死更像是一場陰謀,而矛頭便指向了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
  • 趙匡胤制定一個家法,宋朝的一種家畜差點被吃到滅絕
    宋仁宗趙禎時,宮中一日宰羊80隻,一年需用100000餘只。仁宗去世時,為了給他辦喪事,竟然將京師的存羊都捕盡了。仁宗之後,他的堂孫神宗也繼承了對羊肉的獨特偏好。據載,御膳房每年消耗「羊肉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常支羊羔兒一十九口」。這個數字可謂驚人。 宋朝皇室為什麼喜歡吃羊肉呢?
  • 斧聲燭影的背後,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本來作為宋代開國之君的趙匡胤一生的事跡在《太祖本紀》中都記載的極為詳實,可唯獨對他的死因只記了這十二個字,過於簡略,顯然從這個記載看宋太祖之死不簡單。其次,按照我國歷史的傳統,皇位繼承傳統為父死子繼,除非前任帝王沒有兒子才選擇兄終弟及。但趙匡胤明明有兒子最終繼位的卻是他的二弟趙光義,從制度傳統上推斷,宋太祖之死也不簡單。
  • 趙匡胤是華夏民族千古罪人?他只是一把雙刃劍,僅此而已
    騎著汗血寶馬的18歲青年,向勇士們發出衝鋒號令——霍去病和他的「青年敢死隊」,那一刻裡沒有絲毫對死亡的恐懼,沒有絲毫對優裕生活的貪戀,他們血液裡只流動著「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邁與激情。千餘年後,西蜀平原,道袍仙扇的一名18歲青年,每日與同樣仙風道骨的老師坐而論道。此外,蘇軾蘇東坡把主要時間用來煮茗、品酒、琢磨美食。
  • 開國皇帝趙匡胤的三個皇后,雖都紅顏薄命,卻各個賢德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從小十八般武藝。這孩子能力出眾,野心也大,不斷打拼,終於當上了宋朝的皇帝。不得不說,這個男人有一定的本事。正所謂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這幾個女人是誰呢?她從小和趙匡胤一起長大,兩人青梅竹馬。這麼多年的感情,賀氏一直追隨著趙匡胤,兩人十分恩愛,感情相當深厚。賀氏還為趙匡胤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但是這位皇后卻沒有那麼好的命享受到老,在她三十八歲時就撒手人寰,沒有享受尊貴的機會了。
  • 「清平樂裡宋朝事」八:宋皇帝如何選駙馬,什麼樣的男子受青睞
    01宋太祖愛招武將為駙馬宋朝選婿大體沿襲舊例,但每個皇帝在位時又有不同。宋初,太祖太宗多從武將家中挑選駙馬。宋太祖為防兵變,保江山永固,將自己家中所有適齡女性都嫁給了功勳武將之家,包括自己的女兒、妹妹。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鏈條就是婚姻。建隆二年(961)七月,宋太祖趙匡胤請來喝酒的,都是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