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場的細雨,送走了炎炎的夏日,迎來了金秋時節!望著蔚藍的天空,行走在農村的道路上,不免被兩旁即將收穫的玉米吸引,如今業已進入收穫的時節,在農村,仍有一些老人圍住在大樹下,而這裡也是我兒時最愛去的地方!記得小時候,常常跟在爺爺背後,來這裡玩耍,而爺爺們卻在一起「談古說今」,有些俗語也是我那時聽到的,比如說「人過五十,不欠三債」,您知道是哪三債不能欠嗎?今天,咱就講講這句俗語有何道理?
眾所周知,在農村五十歲,又稱「知天命」,也就是脫離了「不惑」的困擾,對生活與以後有了更遠的思考,對於農村俗語說的不欠三債,在我看來,有以下三點!
一、高堂恩,不能欠
俗話說「父母在,人生尚有出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人過五十後,父母也都步入耄耋之年,這時更是希望子女照料的時候!雖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是,沒有父母哪有自己的人生,因此,不管父母如何?都不能忘了父母的恩情,因此,這個債不能拖著,更不能欠!
二、子女債,不能欠
在農村,有人會說,父母恩似海深,為何還欠子女的債呢?在我看來,有句俗語「養不教,父之過」,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如今年過五十,子女也多已成家,在農村雖然經濟有所好轉,但是很多子女還是願意在城市中打工生活,因此,父母成了他們照顧子女的最佳人選,為了以後免受子女的指責,對於這個任務,對於這個「債」,作為父母的只能扛起來!不能欠!
三、有恩之人,不能欠
雖說,如今人過五十後,對事業對未來都已經看透了,也會常常回憶起過去奮鬥時的點點滴滴,因此,對於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度過難關的「恩人」,即便多年未聯繫了,但是這份恩情不能忘,更不能欠!
總之,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年齡也在不斷的增加,對於俗語中「人過五十,不欠三債」,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您還有什麼債,還沒有償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