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了,廣州的冬至,真不止吃湯圓!

2020-12-23 大洋網

冬至,又被廣州人稱為過冬、冬節、小年。

俗話說,「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意思是過冬比過年還要豐盛。

每年這一天,網上經常會開啟餃子VS湯圓的battle,爭奪誰是冬至美食霸主。↓↓↓ 

但其實,冬至並不只是吃湯圓餃子!

特別是在廣州,冬至的習俗和美食,你都完全了解嗎?

舊時的冬至習俗

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古人認為冬至陽生,過了冬至,白晝就會一天比一天長,所以自古以來,冬至都是最受重視的節氣之一。

古代的廣府人過冬十分隆重,有祭拜祖先、舉行開學禮、吃魚生、餵耕牛吃「大餐」以及「飼耗」等習俗。

祭拜祖先

每逢冬至,各家各戶都在家殺雞劏鴨,以及準備湯圓、果品等祭拜祖先。有的地方還會殺豬祭祖,舉行祭祀典禮。村民們祭祀完畢會在祠堂按人丁分豬肉。

有些鄉村或宗祠,還有分柑橘的習俗。在粵語裡,「柑」與「金」同音,「分柑」也就是「分金」,寓意祖先派利是給子孫後代。

舉行開學禮

現代的開筆禮。

冬至是陽氣之始,此時讀書也寓意「迎陽而上」。所以過去的私塾多在冬至前後舉行開學禮,叫做「開冬」

吃魚生

「冬至魚生,夏至狗肉。」

對於從前的廣州街坊而言,冬至吃魚生是十分常見的一件事。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曾在《廣東新語》提及:「粵俗嗜魚生,以鱸、以鯁、以鰽白、以黃魚、以青鱭、以雪魿、以鯇為上。」

來源:廣州文史網

1907年出版的《時事畫報》也描繪了廣州魚生食肆的情形,圖中人來人往十分熱鬧,裡面還寫道:「魚生一物,不減蓴鱸滋味,吾粵人多嗜之……」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大家也逐漸意識到吃生魚的寄生蟲風險極高,所以改成了打邊爐吃熟食了。

餵耕牛吃「大餐」

舊時在農村,冬至要給耕牛吃上一頓「大餐」:糯米糕、米汁、酒糟、蘿蔔等,用來感謝耕牛一年的辛勞與貢獻。

「飼耗」

在廣州的部分地區,人們會將糯米搓成的丸子粘上門扉、窗戶、農具等地方。地方舊志稱這個習俗為「飼耗」,以驅除禍害。

現代廣州人的冬至美食

如今,過冬沒有從前那么正式,大家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已經是最好的慶祝。不過,在許多廣州人看來,湯圓、腊味糯米飯還是必不可少!

湯圓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小時候將一碗甜香軟糯的湯圓吃完,母親常常會再盛一碗,說這叫「添歲」,表示雖然新年還沒過,但已經長大一歲了!

而有些地方冬至還要吃鹹湯圓,以沙葛、豬肉、蝦米作餡,配上雞湯,鮮美無比。

腊味糯米飯

腊味糯米飯的配料十分豐富,有冬菇、蝦米、瑤柱、臘腸、臘肉、鮮魷等多種食材。

很多廣州人小時候,都是家中長輩做腊味糯米飯過節,所以它也帶有家庭的印記。每當遊子在外吃到糯米飯時,便常常會想起一家人和樂融融地坐在一起,吃上一碗溫暖的腊味糯米飯驅除寒氣,談天說地的時光……

今年過冬還能做什麼?

溫補養生

冬至前後是人們開始進補的最好時間,按照民間一貫的說法,此時人體內陽氣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可以適當多吃對身體有益的食物。比如,此時適宜吃一些溫補類食品,如胡椒牛肚湯、乳鴿湯,但要注意適量,避免過多食用導致上火。

一起來看流星雨

作為全年精彩天象的收官之作,小熊座流星雨即將上演!

本次小熊座流星雨極大將發生在北京時間12月22日17點。當天為農曆冬月初八,月相為上弦月,下半夜幾乎無月,因此,有興趣觀賞的市民不妨在下半夜進行觀測,直至天亮之前。在廣州,當天月落時間為翌日1時,天亮時間為翌日6時40分,因此,廣州的市民不妨在翌日1時到6時40分這段時間投入觀測。

賞「流溪香雪」

流溪梅園是東南亞最大的一片賞梅基地,也是全國最早開花的梅林,被譽為「中華梅花第一弄,南國報春第一枝」。12月18日,第十九屆廣東從化流溪梅花節暨2020流溪紅葉節在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南山梅園開幕,將持續至2021年1月17日。今年,「流溪香雪」這一冬季別具特色的景色繼續呈現,除種植的白梅品種外,還有比較罕見的新品種——灑金梅。

北京路廣府嘉年華買買買

12月18日至12月23日,2020第十二屆廣府文化旅遊嘉年華在北京路舉行。

本屆廣府嘉年華匯聚了眾多廣式老字號,如皇上皇、致美齋、穗糧、利口福、雙魚牌等。臘腸臘肉、湯圓水餃、餅酥包點、廣式糖酒、休閒零食等廣州人冬至、過年必備貨品也十分優惠在年末尤其應時、應市、應景。

最後,

祝大家冬至快樂!

你做了什麼應節?

一起來評論區說說吧!

出品:大洋網

監製:朱文婷

編輯:莫穎秀

視頻/剪輯:莫穎秀 袁世傑

素材來源:廣州日報、中國廣州發布、詩意花城生活圈、羊城晚報等

相關焦點

  • 冬至要吃湯圓是為什麼?冬至吃湯圓的寓意由來及傳說介紹
    2017年冬至到了,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2017年冬至具體時間)。那麼冬至吃什麼好?冬至的飲食習俗各不相同,江南一帶有冬至吃湯圓的習俗, 冬至為什麼吃湯圓?冬至吃湯圓有哪些寓意?詳情如下:冬至吃湯圓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 冬至吃餃子?南方人說我們冬至是吃湯圓的
    今天是冬至,朋友圈裡被北方朋友們的餃子刷屏了。但是很多南方的朋友提出了質疑「我們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啊!」冬至日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這是南北方的習俗差異,但是其寓意都是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 冬至吃湯圓作文(精選三篇)
    篇一:冬至吃湯圓作文  明天就是冬至了,媽媽說今天讓我過把搓湯圓的癮,我喜出望外地說:「好呀
  • 冬至吃湯圓由來和傳說 南方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嗎原因分析
    2018年南方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在我國部分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而一到冬至,我國南方地區都會煮上湯圓,正所謂吃了湯圓,就會年長一歲。這樣的說法,到底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呢?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早起開始忙活,和面,剁餡,調拌準備包餃子,氣氛隆重不亞於過年。
  • 冬至吃湯圓的由來
    我們民間有一句俗諺:冬至大似年,家家吃湯圓。所以一到冬至,就可以看到市場裡到處擺著芝麻湯圓、花生湯圓,鹹的、甜的各色湯圓,家庭主婦也忙著磨米做湯圓,希望一家人都可以吃上湯圓,一家人好團團圓圓。有些人家,在吃過湯圓之後,還在門上粘上一兩粒湯圓。
  • 冬至到底該吃餃子還是湯圓
    再過20天馬上就要到冬至了。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冬季有兩個節氣是很重要的,一是立冬,二是冬至。那麼就有朋友要問了,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關於冬至吃餃子呀,還有一個小故事。冬至時節吃餃子,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日舍藥而流傳下來的。傳說,張仲景告老還鄉的那年冬天,南陽大雪紛飛,白河邊上許多無家可歸的人衣不遮體,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命人在南陽東關架鍋,將祛寒的食材與藥材在鍋裡煮熬,撈出來切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狀,下鍋煮熟後,施捨給乞藥的病人。這就成了餃子的來歷,而那一天,恰好是冬至。
  • 冬至瑣事 吃湯圓 祭祖
    按照本地的習俗,冬至那天是應該吃湯圓的,因為我們地處長江三角洲,屬於中國地界裡不南也不北中間地帶,因此湯圓的品種是有甜也有鹹的,對於現在所謂的南北鹹甜湯圓之爭,本地人頗不以為然,鹹甜通吃。我喜歡吃甜湯圓,也喜歡吃鹹湯圓,本地最著名的有四喜湯圓,四喜湯圓是一碗有4個湯圓,4種個品種,一隻是黑芝麻餡的,一隻是水晶餡的,(所謂的水晶是用豬的肥肉,加白糖醃製製作而成,晶瑩剔透,如水晶一般,)一隻是薺菜餡的,一隻是肉餡的。
  • 今日冬至 你吃湯圓了嗎?
    今天(12月21日)是冬至節氣這一天文山人都會吃上一碗熱騰騰、圓滾滾、軟糯糯的湯圓你吃了嗎?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這一天,吃上一碗湯圓也成了文山人遵循的習俗,既寓意著一家人團團圓圓,也預示著好兆頭。在廣南縣府門口,賣了十多年湯圓的魏阿姨正在忙碌著,雪白的湯圓裹上飄香的蘇子面和豆面,再澆上甜甜的紅糖汁和白糖,讓人看著就流口水。
  • 中國冬至習俗各不同,南吃湯圓北吃餃,廣東人:冬至大過年……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於每年公曆12月21、22或23日交節,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而關於冬至的習俗,素有南吃湯圓北吃餃子的說法,除了南北差異外,各個省份也大有不同,快跟著豬豬一起去看看吧!
  • 冬至做湯圓作文(精選3篇)
    好看的表演可多了,比如一(2)班同學表演的「冬至的故事」、還有二(2)班同學們表演的「唱童謠」……各個表演都好看極了。  搓過了湯圓,我們還沒吃自己搓的湯圓呢,下面我們就可品嘗親自動手搓的湯圓了。我們來到食堂,坐到自己座位上,夾起一口湯圓說道:「真好吃呀!」我和章子路誇道。  我感覺星期四的冬至活動真的很有趣啊!
  • 冬至丨一個屬於餃子哥和湯圓妹的故事
    「嗯,你不是問我北方是怎麼過冬至的嘛?在我們家鄉,女生冬至那天都習慣踢毽子,算是一個傳統習俗吧,希望在這寒冷的一天裡面,大家能熱熱鬧鬧地動起來,以此來抵禦寒冷,我也希望你別冷著了。」 「嗯.」臉頰通紅通紅的湯圓小心翼翼地將毽子捧到懷裡,然後從口袋掏出了一個小布袋遞給了餃子「這是給你的冬至禮物」。餃子開心地咧開了大嘴,邊打開邊問「湯圓,裡面裝的是些什麼啊?」
  • 冬至吃什麼?除了水餃湯圓,還有這些你想不到的食物
    昨天過冬至,你吃了什麼呢?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很重要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冬至祭祀掃墓的傳統。冬至時太陽直射地球最南端,是北半球黑夜最長的一天。為了慶祝冬至這個重要的節日,素來有北吃湯圓南吃水餃的習俗。為了弄清楚各地在冬至喜歡吃什麼食物,除了水餃湯圓有沒有更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華強方特對全國19個地區不同主題樂園的小夥伴做了一次調查,這19個主題樂園最北在東北關外的瀋陽,最南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廣西南寧,最東在浙江寧波的大海邊,最西在莽莽戈壁上的甘肅嘉峪關。
  • 冬至吃湯圓,團團圓圓,吃了湯圓大一歲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江南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湯圓,取其團圓的意思。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我原天真地以為冬至不就是「南湯圓北餃子」嘛,看了微博朋友圈才發現,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湯圓、餃子、餛飩、火鍋、羊肉湯...簡直是美食大賞。這冬至料理真的有這麼豐富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冬至這天,全國人民都流行吃啥?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關於冬至的好奇心還真不少 ,除了要早回家,為什麼冬至要吃這吃那?這一說法又是從何而來呢?大家都知道,冬至這天正處嚴冬季節,那時候沒空調沒暖氣,該如何獲取熱量來禦寒呢?自然就是以食取暖了、以食治病,就這樣經過數千年發展,就形成了獨特的冬至美食傳統。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每到冬至日,人們就模仿張仲景做「嬌耳」煮食並和熱湯,積久成俗,「嬌耳」傳久生變,又有了「餃子」、「扁食」、「水餃子」、「水點心」等地方性名稱。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 冬至,吃餃子吃湯圓也別忘了吃它,溫和滋補,常吃暖和過寒冬!
    冬至,吃餃子吃湯圓也別忘了吃它,溫和滋補,常吃暖和過寒冬!今天就是冬至了,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所以在冬至這天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會給家人煮上一些湯圓或者餃子。但其實無論是吃湯圓或者是吃餃子都是常見的吃法,不少人早已經吃膩了湯圓、餃子。所以這次我就來給大家推薦這次的它,這食材不僅香味濃鬱,而且製作起來也十分簡單。做好之後溫和滋補,無論是家中的老人或者是年齡較小的孩子都十分適合食用。
  •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你那兒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這一天隨著太陽的位置靠最南邊,白晝變得最短,夜晚變得最長。傳說冬至是第一個被測出來的節氣,所以也被譽為二十四節氣之首,人們總會在這一天祭祀寒冬之後,吃上一頓美滿的團圓飯。冬至餃子冬至這天在北方是要吃餃子的,餃子形如月牙狀,代表陰,而裡面圓鼓鼓的餡料則代表的是陽。表皮十二道褶則代表一年十二個月。
  • 冬至大如年,別光吃餃子湯圓,這5道傳統美食別錯過,祝福滿滿
    今天就是冬至了,都說「冬至大如年」,所以這一天也別再糾結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了,既然是比過年還大,那食物也要準備的豐盛一些,冬至的時候,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是不變的習俗,除了餃子湯圓,這5道傳統美食也別錯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是哪5道傳統美食吧。
  • 冬至時節吃湯圓,元宵節吃元宵,同樣的食物,為何有不同的名稱?
    冬至到了浮圓子、吃湯圓是華人圈熱愛的傳統民俗。 大家族在冬至節時吃湯圓、 元宵節吃元宵,其樂融融。紅白兩色的冬至湯圓象徵陰陽。蘇軾吟道:「豈惟牢丸薦古味,要使真一流天漿。」(《遊博羅香積寺》)吃湯圓風俗更早在南北朝南方荊楚一帶就有。 康熙皇帝弘曆《元宵煮浮圓子》詩中說道「道古傳是荊楚,而今滿市城」,就說了湯圓的起源於南方荊楚一帶。 很有可能那時的冬至節吃的赤豆粥中就有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