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趙煥章導演根據作家辛顯令《喜盈門》劇本,在1981年攝製的喜劇故事片。
這部電影1981年6月在中國大陸上映,實現了5億人次的觀眾,這個數字在當時的電影市場完全是不敢想的,而它達到了,故事內容讓看了開頭的人不舍離席,劇情一直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
這部劇的作家辛顯令根據自身深厚的農村生活經歷,對這部劇融入了濃鬱的鄉土氣息,劇中人物刻畫樸實,著墨個性鮮明、豐滿,似乎每個人都是主角,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故事角度從農村實際生活出發,細節真實,敢於觸及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
這部電影讓觀眾憶起了自己在家鄉的童年時光,再次掀起了70.80.90年代人內心深刻的記憶。
該片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初一個中國北方農村家庭中的樸實生活,大兒媳強英總是計較小家庭的得失,百般算計,後來在家人的幫助下,她終於改正錯誤,一家人重歸於好。
片中的鏡頭和部分畫面運用了抒情蒙太奇的手法,女主角強英在自我反思中明白自身的問題,並在自責中悔過改變。
抒情蒙太奇是一種具體的敘事結構,通常是一些獨白的鏡頭。
這部劇作者通過自己對農村的生活了解,導演根據劇本內容的寫實,場景、聲音、圖像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採用故事的敘述手法向我們展示了80年代一個農村大家庭的真實生活狀況。從以下幾個方面解讀農村人生活的瑣碎與簡單淳樸。
故事情節:影片內容沒有刻意的煽情,在主角的自私自利、不尊敬老人的故事中進行平鋪直敘,加入了對自身行為的自責
本片採用了平鋪敘事方法,大嫂強英因為自己的自私與算計,不管自己所做事情對錯,態度一直強硬最終把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站在強英的角度來看,也因這些年對家庭做出貢獻回報不成正比的積怨,如今看自家東西什麼都不如她人好,嫉妒心使然。
分家後的大嫂強英背著爺爺全家一起餃子,最後被誠實的孩子道破實情,爺爺被迫冒雨離家出走去時,當丈夫仁文衝出去追爺爺她道出走了利索,被仁文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隨後便帶著孩子冒雨回娘家,被母親教唆擺譜,最終丈夫仁文較真離婚時,她突然在夢中驚醒,反思自身問題後回到家中,自責向老爺爺道歉,被老爺爺以長輩不與小孩計較的溫情所原諒。
整部劇故事緊湊有節,通過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展現出主角的本性並不壞,能在反思中發現自身問題後及時改正。這部劇的節奏抓住了觀眾的心理和瘙癢到年代的引導需求。
影視符號:導演通過環境變化設定來暗語了農村家庭的無奈與複雜瑣碎
青蛙與蟋蟀:大嫂強英白天吵著要分家,這個夜晚院子裡青蛙和蟋蟀的聲音異常響亮,襯託出一個實實在在的農村夜晚景象。暗示著這種靜悄悄的晚上會讓事情在第二天得出結果。
抽菸:此時的仁武也陷入了沉思,二嫂水蓮在旁邊收拾衣物,他躺在床上一手墊在自己腦後,大口吞雲吐霧的抽著煙屁,劇中除老爺爺以外的抽菸鏡頭,均是人在陷入無奈時才有的舉動。那個年代人在犯愁和無奈時總是不停的抽菸,劇中仁武抽菸的畫面表示著他內心對家庭矛盾的無奈。
窗簾背後:其實蟋蟀的聲音在這裡是一種諷刺,雖然靜悄悄的農村夜晚每個家庭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難處,但也有背後算計不完的自私算盤。此刻強英正在窗簾背後,算計著分家後是贍養爺爺還是婆婆,爺爺年紀大,婆婆又有病,最好都不讓跟著,但十五條規定又不允許。窗簾背後自私盤算的聲音讓人生氣無奈,但這也代表著農村家庭裡夜晚的真實境況,一切也都會因為窗簾背後的聲音而產生變化。
雨水和雷聲:當老爺爺進家門丈夫仁文看著強英把餃子換成玉米面窩窩頭的時候,內心很難過但又無法言語。孩子誠實的端出一碗餃子給老爺爺時,畫面陷入尷尬的境地,老爺爺責罵自己孫子白讀那些書不如一個孩子,抱著鋪蓋卷衝進雨裡離家出走到場房居住。仁文衝出門去追爺爺站在院子裡悔恨痛苦時,強英出來勸阻,伴著雨水和雷聲仁文氣憤之下給了她一記耳光。此時的雨越下越大,雷聲越來越響,仿佛這樣就能衝刷掉他內心的無奈和悔恨。這雨水和雷聲的逐漸變化,暗示著影片中的家庭即將面臨著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難。
導演通過這幾個電影符號串起了女主分家後的命運,闡述女主缺乏做人的原則和對老人的尊敬。
電影中的聲音和音樂:各種大自然的變化與聲音,和劇中畫面背景音樂融合在一起讓人觀眾跟著劇情的節奏而帶動情緒
蟋蟀與青蛙的聲音:蟋蟀和蛙聲只在鏡頭裡出現過一次,家庭發生矛盾變化後那天晚上,此聲音仿佛在告訴這家人家庭將會發生異樣的變化。
豐收:豐收時的背景音樂給人一種歡快的喜悅感,每個人臉上都掛著洋溢的笑容,這是農民們最快樂的時刻,影片配的音樂不僅應景而且稱心。
雨水和雷聲:這個傾盆大雨和雷聲來的很是恰巧,讓整個故事更具色彩,也讓人更加討厭強英的行為,這樣不尊敬老人的行為,好像上天都在為之哭泣和發聲自己的不滿。
震驚的背景音樂:當強英聽到仁文說拉著自己去民政局離婚時,表情非常震驚,伴隨著出乎意料的震驚表情還配有背景音樂。
影片中的聲音和圖像對整部影片貫穿了農村家庭產生變故的無奈,音樂對畫面起到了調動觀眾情緒的作用,也讓觀眾感受著沉侵劇中音樂與畫面的結合之中。
現實生活:改變自己和告別過去,是最好的重新開始
導演最後給了強英一個改變自己後的特寫鏡頭,重新團聚回到大家庭的真實心情,臉上充滿著開心的喜悅。
強英與水蓮一反一正的角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強英的任性自私算計最終在水蓮柔和寬容的幫助下得到了家人的原諒,加上長輩們的寬宏大量,和自己誠懇道歉的態度,她願重新改好,大家也都願意熱情相待。
強英的思想代表著眾多80年代的兒媳婦,她把那個時代的農村家庭生活的矛盾,以及婆媳之間的相處方式展現的淋漓盡致。
影片高潮部分是矛盾起始於強英的餃子,最終家人一起吃團聚餃子。
這個故事也說明農村人不僅有著淳樸的實在,也有著特有的簡單。
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自古我們講究母慈子孝,闔家歡樂。
這個影片告訴我們做人自私不僅可恥,而且會被大自然與身邊的人孤立。
所以,真正能讓自己告別過去,改變自我的也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