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最近是一個令人談之色變的名詞,從最早的SARS病毒,到現在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裡,整個世界被籠罩在這種病毒的陰影下。
這似乎是一場讓人看不到盡頭的災難,因此所有人都希望有一款能預防新冠的疫苗,被快速地研發出來和使用。
這是很自然的選擇,面對重大的傳染疾病,疫苗無疑是當下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但是疫苗從研發到投入使用的過程並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事情。
從體外試驗,到臨床試驗,每一步走起來都顯得異常艱難,如今SARS病毒已經遠離我們18年,但市場上並沒有出現與其相關的疫苗。
在今天整個世界被病毒困擾,也被能有效治療新冠病毒的疫苗所困擾,其實在30多年前的中國,面對B肝病毒,我們也遭遇著同樣的困境。
肆虐中國的B肝病毒
從1970年開始,B肝就在我國大規模的爆發,受制於當時的醫療環境和水平,我們無法控制這種病毒的蔓延。
1992年的一項全國調查顯示,我國B肝表面抗原攜帶已經達到9.75%,而此時我國的總人口約為11億,彼時的B肝感染率對比美國現在的新冠感染率,你就明白病毒傳染的可怕。
從70年90年,短短的20年時間內,中國成為了世界衛生組織地圖上標示的B肝病毒重災區,這其中也包括非洲的大部分地區,甚至北美的部分地區。
而這其中母嬰垂直傳播的危害最多,有數據顯示著20年間,中國誕生了3000WB肝寶寶,因此研發阻止B肝傳播的疫苗迫在眉睫。
7571疫苗
事實上從1973年開始,我國就著手B肝疫苗的開發,時任北京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的陶其敏帶領其團隊,經過兩年的刻苦鑽研,終於研製了我國第一代血源性B肝疫苗代號"7571"。
疫苗雖然被研製出來了,但是按照國際慣例,B肝疫苗需要在大猩猩身上接種確認有效之後,才能在人體上接種,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最後這一步我們遲遲無法完成。
這好比一個足球運動員面對空門的時候,卻無法完成最後的一腳,因為我們的是窮,我們竟然買不起大猩猩。
陶老前輩是一個責任性非常強的人,他們那代人是最具有奉獻精神的人,B肝正在肆虐,但是疫苗因為無法進行驗證而被冷藏起來。
她做出了一個了不起的決定,在當時的條件下決定把疫苗打入自己體內進行驗證,我們無從去佩服她偉大的人格,但是我們感受到了她的決心,捨己救人的決心。
此後5個月,她每周抽血檢驗,最終三個月後,他體內獲得了抗體,B肝疫苗研發成功了。
這種疫苗準確地說是陶老前輩用生命健康換來的,我們應該銘記這樣一位老人。
他轉讓了疫苗
雖然疫苗能生產了,但是這種疫苗用B肝病毒攜帶者的血清和血漿純化滅活後研製而成,這註定了它的生產成本高,此時傳來了一個消息,美國有一家公司研發出了可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B肝疫苗。
1986年,美國默沙東製藥公司經過數10年的潛心研究,終於做出了世界上第一隻重組基因工程B肝疫苗。
這是人類第一支重組rDNA疫苗,其安全性也大於血源性B肝疫苗。
更可貴的這種疫苗能大規模生產,這對於B肝病毒肆虐的中國來說,迫切得到這種能大規模生產疫苗的心理是可想而知的。
1988年我國政府派出代表與美國默沙東公司進行談判,對於默沙東公司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時刻,中國人口規模大,新生幼兒的B肝病毒感染率也非常高,如果這筆生意談成,無疑是一筆暴利。
當時這種疫苗在美國的價格是100美元,一共三針,但這個價格對中國來說太貴了,根本無力承擔這筆巨資。
平均1000元的接種費用,當時的中國民眾根本無力承擔,要知道當時的普通城市職工月工資不足100元,換句話說一年的工資才能打一針這種疫苗,高昂的價格可想而知。
多次的艱難談判,默克公司雖然在價格上做出了讓步,但是對於當時貧窮的中國來說,仍然是一個無法承擔的價格。
事情的轉機也出現在1988年這一年,1988年我國B肝疫苗進行了量產,而這個消息也促使默默沙東公司有了決斷。
起初默沙東公司只同意700美元轉讓全套生產線,而不同意轉讓技術,但是有了陶其敏和其團隊給的底氣之後,中國代表拒絕這項交易。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陶其敏和其團隊的成果,可能就是另一個結果,畢竟默沙東是一家公司,他後面還有股東的利益需要照顧。
時任默沙東公司總裁的瓦傑洛斯做出了重要的決定,他放棄了這筆巨額的利益,打算投資中國市場的未來。
1989年9月11日,美國默沙東公司和中國代表團正式籤訂了B肝疫苗技術轉讓合同,在合同中默沙東公司承諾:不向中國收取任何的專利費或者利潤,也不在中國出售默克公司的B肝疫苗。
1992年,深圳泰康生物公司成立,成為全國第一家承接默克公司B肝疫苗技術轉讓的企業。
1993年10月,中國生產出第一支重組rDNA疫苗,並且開始全國接種。
2005年6月1日,全國新生兒可以免費接種B肝疫苗,但事實上在更早的1986年,黑龍江省就有為10萬人減免100萬B肝疫苗費用的先例。
曾經有人問這位老人,為何願意以700W美元的價格低價轉讓B肝疫苗技術?
他回答道:"這是一件正確的事情,我認為這是默克公司20世紀做得最好的商業決策之一。"
(註:在美國和加拿大稱為默克,國內默沙東。)
而事實也證明了他的判斷,相關資料顯示,默沙東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業績突破了100億,全年突破200億(註:表中單位是美元)
儒商瓦傑洛斯
在默沙東公司的大樓上掛著這樣一個牌子,方便每一位員工都能看到:我們應當永遠銘記,藥物是為人類而生產,不是為追求利潤而製造的。只要我們堅守這一信念,利潤必將隨之而來。
而瓦傑洛斯確實這樣做的,河盲症一種主要發生在非洲的疾病,嚴重時可以直接導致受感染者失明。
這一病症困惑著非洲不少國家和地區,在西非的一些村落,55歲以上失明患者多達60%。
有人建議其研製治療河盲症的醫藥,此時默沙東公司正有一款新研發的獸藥能有效殺死動物體內的寄生蟲。
於是默沙東公司經過7年的改良,終於把這種獸藥變為一款人類可以食用的藥物,1987年,河盲症臨床試驗成功,而這款藥隨後免費向全世界供應。
2005年5月,默沙東與中國衛生部籤署了全面預防和治療愛滋病的合作項目(C-MAP項目)。
2011年7月,中國-默沙東愛滋病合作項目榮獲中國民政部頒發的「中華慈善獎——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獎」,這是中國慈善領域的最高政府獎。
結語:默沙東是一家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但是我們同時應該看到這是一家具有人文關懷的公司,他們有效地把商業和慈善進行了結合,是典型的儒商,追求利益的時候,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我想這才是商業的真正價值,比在金融市場上投機取巧更有價值,你們說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喜歡就關注作者@唯心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