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的一個冰冷現實是,中國有 9,000 萬慢性B肝感染者。
在他們中,有 2,800 萬需要進行治療,有 700 萬因嚴重肝臟疾病和癌症發病風險需要緊急治療。每年有超過 40 萬人死於與肝炎有關的併發症。中國還存在 1000 萬慢性C肝感染者,其中 250 萬人急需治療。但這些人中真正接受規範治療的,不到 2%。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 2015 年至 2030 年間,中國將累積有 1,000 萬人會因慢性肝炎死亡。
而其中,大部分死亡案例的元兇是B型肝炎。
B肝治療指南進展
是全球B肝治療領域沒有規範治療指南,或是沒有指南更新嗎?
不!
事實上,最近幾年全球在B型肝炎治療領域有不少重磅級的指南。其中有較大影響力的為歐洲肝病學會指南(EASL 2017),美國肝病學會指南(AASLD 2018)以及中國的 《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 版)。
2017 年 4 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的歐洲肝病學年會(ESAL,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上,新一版B肝防治指南(EASL 2017)閃亮登場。
2018 年 3 月,在美國肝病年會上頒布了新版 AASLD 2018,這份指南評估了近年最新的相關B肝防治進展,同時更新了世界衛生組織對於慢性B型肝炎的預防,治療的指導。還提供了專家對於管理急性、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經驗。
而對於中國來說,最新的指南是 2015 年由中華醫學會肝病學會和中華醫學會感染學分會共同編撰的《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 》,儘管這份指南沒有美國肝病學會、歐洲肝病學會提倡新的理念。但由於中國有世界上最多的B肝患者治療經驗,對於中國醫生來說,這份指南可能是最實用的。
全球肝病治療頂級盛會 ESAL 2017
「新指南」新亮點
這些新指南有哪些亮點?
在疾病的治療方面,三份B肝指南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在每份指南中,也存在其不同亮點。
1.EASL 2017:疾病分期更加準確,治療更為激進
最典型的區別,就是新指南取消了過去十幾年來我們常說的B肝自然史分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複製期和再激活期。
取而代之的是:
HBeAg 陽性慢性 HBV 感染
HBeAg 陽性慢性B型肝炎
HBeAg 陰性慢性 HBV 感染
HBeAg 陰性慢性B型肝炎
HBsAg 陰性期
這一命名方式,解決了之前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學變化不能一一對應的問題,真正能對不同時期的患者予以對應的治療。
並且在B肝的診斷,用藥以及治療上也有了不少的改進,增加了近年來對B肝治療效果的新藥,強調了肝硬化在B肝治療分期分級中的判定作用。
2.AASLD 2018:反對B肝歧視,特別是 HBsAg 陽性的醫生和醫學生
B肝歧視是一個長久的話題,而對於B肝感染者(患者)是否能從事醫學領域,一直存在爭議。
在今年的美國肝病指南中,旗幟鮮明的反對對於B肝人群,特別是醫生中B肝人群的歧視。
在這份指南是這樣寫道的(HBsAg陽性的醫護人員及學生):
(1)不能因患有B型肝炎而被排除在培訓和執業之外。
(2)僅當 HBsAg 陽性的醫護人員和學生的操作具有暴露傾向,才推薦他們向所在單位的專家組尋求諮詢和建議。若其血清 HBV DNA>1,000 IU / mL,則不應從事具有暴露傾向的操作;但若血清 HBV DNA降低並維持在1,000 IU/mL以下,則可進行具有暴露傾向的操作。
(3)除在日託中心、學校、體育俱樂部和露營場所採取綜合常規預防措施外,社區感染 HBV 的兒童無需特殊安排。
3.中國指南:重視幹擾素治療的重要性
中國 2015 指南,最大的進步是高度突出抗病毒治療的重要性,而且把明確認可了一線治療藥物,恩替卡韋、替諾福韋、聚乙二醇幹擾素。
中國B肝防治指南沒有美肝、歐肝指南那麼多的新理念及觀點,但是其重點在於B肝的抗病毒治療和防治。
如果在中國,不管對於慢性B肝患者及醫務工作者來說,這都是一份相當及時的臨床指南。
這時只剩下一個問題,在中國,這些指南難以真正推廣落實。
存在哪些問題
為什麼這些新的指南觀點難以推廣?
其實對於中國慢性B型肝炎患者,更合適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這麼多的中國慢性B肝患者沒有得到合適的治療?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大量隱匿B肝感染者
中國是B肝大國,而很多中國B肝患者對自己是如何感染B肝病毒是一無所知的。
數千萬中國成年人在B肝疫苗接種項目開始之前就已經感染了B肝,其中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從上世紀 60 年代開始,由於血行感染及母嬰傳播,導致一代中國人B肝感染的高發。
1992 年中國B肝防控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當時 1~29 歲的人群中,B肝病毒(HBsAg )為 9.75%,這個數字乘以全國的人口,得到一個非常龐大的B肝感染人群。直到 2006 年再次篩查,我國一般人群中 HBsAg 陽性率仍有 7.18%,據此推測全國仍有慢性B肝感染者 9,300 萬人。
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世界最多的B肝人群。
而這部分人群,還有很多至今不了解自己的B肝攜帶情況。而其中的三分之一,將會不可避免的進展為肝硬化,再進展成為肝癌。
2.B肝藥物的價格
儘管不像治療新型C肝專利藥物價格那麼高不可攀,但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說,B肝藥物的價格仍不是小數目。
B肝患者治療最主要的藥物是核苷類和幹擾素類藥物,而這兩類藥物都價格不菲。拿一位慢性B肝患者常規用藥為例,現在國內平均一名穩定期的B肝患者,一年僅各種抗病毒就需要 6000 元。這還不包括其他檢查化驗費用,對於很多貧困人群,這並不是個小數字。
但是對大多數人而言,這種治療方法並不能治癒B型肝炎感染,而只是抑制病毒的複製。因此,大部分開始接受B型肝炎治療的人必須終生服藥。
再加上複查檢驗費用,這一點使得很多患者服藥好轉後自行停藥。已經控制的病毒複製再度復燃。
3.其他類型的隱匿B肝感染
儘管我國已經普及B肝疫苗的接種,但是對於B肝高危人種仍有很強的機率感染B肝病毒,這些人群包括:
需要頻繁使用血液或血液製品者,透析患者,實體器官移植接受者;
監獄內的囚犯;
注射吸毒者;
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的家屬和性接觸者;
有多個性伴侶者;
醫務工作者及其他因職業原因可能暴露於血液和血液製品者;以及尚未完成B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種的旅行者,在前往B型肝炎流行區之前應接種疫苗。
對於中國的醫務工作者來說,不管你是什麼科室,每天都有可能接觸B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的患者。
而對於有可能接觸患者血液(外科、麻醉科、感染科)醫護工作者,更應該對自己的職業保護更加需要重視。
我們能做些什麼?
面對中國B肝這樣的治療現實,我們能做些什麼?
我們衷心希望中國醫生,尤其是非感染科醫生,都能及時了解最新的B肝治療進展,同時能保護自己健康安全。
我們也希望中國所有B肝患者,能夠知道自己的病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同時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疾病而不被歧視。
願中國所有的B肝患者和醫生,能夠面對疾病這同一個敵人,更多理解,更多信任。
所謂性命相託,所謂肝膽相照。
原標題:到 2030 年中國將有 1000 萬人死於慢性肝炎,只有不到 2% 接受正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