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抗擊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製被寄予了厚望,我們也期待疫苗能夠早日被研製出來。然而這種期待在30年前也經歷過一次,那次也是病毒大爆發,而且感染人數非常之多,直到現在也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那就是——B肝病毒。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共用針頭輸血等原因導致B肝病毒大量的被傳播,據1992年的統計,當時被感染的人數達到了1.2億左右,也就是平均每10個中國人就有一個被感染,然而在當時由於沒有特效藥,感染B肝病毒很容易就引發癌變,死亡率也很高。
在80年代末,B肝病毒傳播途徑之一的母嬰傳播又成為了一個主流,而且最容易被感染的群體就是五歲以下的兒童。
當時我們的科學家也是非常急切的在研發疫苗,以陶其敏教授為代表的團隊成功的研發出一種血源性B肝疫苗。但是,由於當時受限於產能以及安全性的問題,所以沒能夠大規模的應用。
這個時候,美國有一家製藥公司他們也開發出了一種疫苗——B肝基因工程疫苗,這個基因工程疫苗是運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而且效果非常顯著,我們得知這個消息後,隨即便派了代表團去美國跟這個醫藥公司商談,這個公司就是美國默克公司。
一開始他們給出的價格是100美元,也就是一人的用量三支。嬰兒出生24小時內打一針,然後一個月之後打一針,最後六個月再打一針。當時這個價格跟美國的價格是一樣的,沒有進行漲價。
計算下這個銷售額,中國在當時平均每年出生人口數量超過2000萬人,按照2000萬人每人100美元來算的話,這個疫苗一年就能賣出20億美元,已經賺翻天了!
但是這個價格對於當時的我們壓根就承受不了,即使是現在,也是有一定的壓力。80年代末普通的工人階級每個月收入差不多幾十塊錢,100美元按照當時匯率來算就是三百人民幣左右,普通的工人需要花費大半年的時間才能夠買得起一人的量,更別說當時農村地區了。
後來默克公司發現價格無論怎麼談中國老百姓都承受不了,就算以接近成本價也不行。
這個時候美國默克公司的總裁羅伊瓦傑洛斯看到這個情況就覺得沒必要再談,他更關注的就是每耽誤一天的時間,中國就會有更多的兒童感染。羅伊就做出了一個決定,以700萬美元的價格一次性把醫療技術轉讓給中國,後期不用再支付任何費用。
實際上默克公司在後期的投入包括增派技術人員,培訓中國的員工以及大量的技術支持,大量的投入已經遠超700萬美元,就是為了要保障在中國出產的疫苗品質和美國一樣。
在1993年,成功地出產了第一批疫苗。在92年統計兒童的感染率在10%左右,20年後,絕大部分兒童都注射了疫苗後感染率下降到了0.3%左右。
今天,我們基本上已經控制住了B肝病毒,30多年前羅伊博士所做出的這個決定使我們無數的兒童避免了B肝病毒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