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操明知道司馬懿有反叛之心,臨死前為什麼不殺了他

2021-02-07 史記論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們都知道曹操在混亂的東漢末年算得上是一代梟雄也是一個雄才大略、志在天下的人。他的兒子曹丕繼承漢室大統,榮登九五至尊,由於曹操的兒子和孫子命太短,才讓司馬懿篡奪了曹魏的江山。其實在早年曹操就看出來了司馬懿鷹視狼顧有反叛之心,為什麼在曹操臨死前不除之而後快,反而留下成為禍患呢?

第一:曹操的愛才之心。最初曹操曾經三次請司馬懿出山赴許昌做官,都被司馬懿拒絕,在赤壁之戰之後,司馬懿驚人的說出了曹操未來十年不可能一統天下,如此驚人的判斷和曹操想的如出一轍,在漢中之戰之前,司馬懿就建議曹操親徵荊州,由曹仁徵漢中,結果沒有被曹操採納!曹操曾經就說過,司馬懿是一個天下奇才,曹操雖然知道他的野心,但是依舊想用他,欣賞他的才能,所以沒有殺了他!

第二:曹操想讓司馬懿輔佐曹丕。我們知道司馬懿最初是曹衝的師父,曹衝死後,成為了曹丕的謀士和知己好友,也是司馬懿幫助曹丕登上世子位,意味著曹丕要繼承曹操的位置,曹操知道曹丕繼承自己的位置需要人輔佐,可是自己的手下跟隨自己徵戰九州,早已鬢髮蒼蒼,一班老臣不堪重用,所以當時司馬懿是年輕一代的代表,而且司馬懿是天下奇才,曹操曾經告訴過曹丕:司馬懿這個人你要會用、會壓,只有他才能幫助你打敗劉備和孫權,幫你一統天下。所以曹操之所以不殺司馬懿的原因就是讓司馬懿輔佐曹丕!

第三:曹操沒有理由殺了司馬懿。曹操在世時,司馬懿只是曹操帳下一個小小的參軍司馬,相當於現在的參謀,手下並沒有兵權,也沒有危機到曹操的利益,當時司馬懿只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他把自己的理想抱負和自己的野心都藏在心裡,沒有暴露出來,曹操雖然看出來了,但是他認為曹丕以後一定能壓住司馬懿,不必擔心,但是曹操根本沒有殺司馬懿的理由,不能因為是一個三馬食槽的夢把司馬懿殺了!

所以綜合以上三點分析,曹操沒有殺司馬懿的理由,最多想用他的才能,想讓司馬懿為曹魏一統天下,但是由於曹丕和曹叡的短命,才讓司馬懿有機可乘!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郭嘉臨死前,對曹操說「司馬懿會反」,他是怎麼知道的?
    一說起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最後的結局是晉統一了三國。對於三國中的魏國,在曹操的統治下,獨霸一方。實力應是三國中最強的一個,之所以如此強大,必定離不開曹操身邊的的能人異士。而郭嘉和司馬懿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謀士,他們二人同為曹操,為魏國做事,但是郭嘉在臨死前卻對曹操說司馬懿會反,叫曹操將司馬懿誅殺。
  • 一天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斐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2.張飛揚還說什麼自己是雄獅,而張雪是母獅子,這個不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嗎?張雪如果有選擇,根本不會選擇這個張飛揚做宿主。3.南面精靈森林雖無大動作,但也是屯兵百萬駐紮關外,其心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只等待時機成熟便將發起狂濤駭浪的攻擊。4.西蜀豪族極力扼制姜維北伐;江東士人扶植皇權內亂不休;淮南三叛,三馬同槽,曹髦奮筆疾書,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嚇死司馬,逼死諸葛,出場太晚的三國第一武將
    文鴦本名文俶,小名阿鴦。他父親文欽是魏明帝曹叡的親信,出鎮淮南。後來司馬氏專權,廢了魏帝,文欽忠於曹魏,被司馬師的僭越不臣舉動激怒,於是和同樣忠於曹魏的鎮東大將軍毌丘儉一起淮南起兵勤王,反抗司馬師的統治。司馬師聞訊之下,親率大軍出徵,一路急行軍,並和司馬懿一手提拔起來的名將鄧艾一起將文欽包圍。文欽沒想到司馬師進軍如此迅速,一時不知所措。這時才十八歲的文鴦已經勇冠三軍,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主動進攻!
  • 從司馬懿織的網分析曹操祖孫三代都不敢殺他的原因,真的動不得
    三國時期,曹魏的開創者曹操曾看出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也曾親口說出過:"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可見他是知道司馬懿是個不安分的人,而曹操關於司馬懿的評價,曹丕和曹叡這兩位魏國皇帝也肯定知道,可為何這祖孫三代都沒有想著去殺掉司馬懿?
  • 為什麼說文鴦是三國第一猛將?他到底有多厲害?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文鴦一生活了54歲,前27年生活在三國時代,後27年生活在晉朝,並不算嚴格意義的三國時代人。而衡量一個武將是否歷害,得要看他有哪些戰功?而文鴦一生的記載中,只有2件戰功:一、樂嘉城大戰司馬師公元256年,因司馬師廢魏帝曹芳,而引起文欽與毋丘儉在淮南起兵反叛司馬師,文欽與毋丘儉想拉鄧艾一起,但鄧艾斬殺來使,並密告司馬師,提前率軍搶佔有利城池,司馬師也親率大軍平叛,來到樂嘉城。
  • 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為何曹操每讀一次就哭一次?我們錯怪他了
    曹操,亂世之梟雄,生性多疑,反覆無常,心狠手辣,冷血無情。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就曹操這樣一個冷血的梟雄竟然對幾百年前秦朝大將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深有感觸,他每讀一次就哭一次。那麼,蒙恬在臨死前到底說了什麼,曹操為什麼每讀一次就哭一次,其中到底有什麼隱情呢?
  • 司馬家族建立晉朝,實現全國大統一,為什麼後世的評價卻不高
    當年司馬家族的人要是活到今天,肯定會覺得很不公平。整個一部王朝社會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篡位史。那麼多人篡位,都沒人批評。對於一些謀朝篡位者,比如李世民,歷史還給予了高度評價。可是,為什麼司馬家族篡位,歷史卻做出毫不留情的批評呢?
  • 三國殺:司馬家後起之秀,不僅能控牌,還可以改變座位
    最近三國殺體驗服又上線了一批新武將,其中就包括兩位史詩武將羊徽瑜、司馬師,當然作為史詩級武將其強度自然有目共睹,上一期小編已經介紹過羊徽瑜,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另一位史詩級武將司馬師。他不僅可以控牌,還能改變座位。
  • 才子鍾會為什麼謀反?司馬昭可待他不薄,只能用兩個字解釋
    鍾會作為頂級名臣、名士鍾繇的幼子,出生在巨宦豪門,他的仕途起點自然要遠高於草根出身的鄧芝。其實只要鍾會不呆不傻,以他的聰明才幹,天生就是在權力高層混飯吃的。鍾會在司馬昭平定諸葛誕叛亂時,為了破解吳國對諸葛誕的軍事救援,鍾會使了一招極漂亮的反間計,成功策反了吳軍前線主將全懌投降,為消滅諸葛誕立下了大功。史稱鍾會「壽春之破,會謀居多 」。評價很高的。
  • 一天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2.張飛揚還說什麼自己是雄獅,而張雪是母獅子,這個不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嗎?張雪如果有選擇,根本不會選擇這個張飛揚做宿主。3.南面精靈森林雖無大動作,但也是屯兵百萬駐紮關外,其心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只等待時機成熟便將發起狂濤駭浪的攻擊。4.西蜀豪族極力扼制姜維北伐;江東士人扶植皇權內亂不休;淮南三叛,三馬同槽,曹髦奮筆疾書,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為何司馬懿寧當「縮頭烏龜」也不戰?戰爭智慧
    說到三國時期的人物,論才能智謀,諸葛亮應該是排在第一位的,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諸葛亮的一生,一共發動了五次北伐行動,但結果都是以失敗告終,而且最後一次連性命都搭上了。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在第五次北伐中,與諸葛亮對戰的是司馬懿,但是他這次卻只守不攻,寧願被諸葛亮侮辱做烏龜縮頭也不出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三國演義》鬼才郭嘉與奇才諸葛亮,將死之際都想殺一人卻沒殺成
    而在他們快死之時,各自的心裡都有一個想要除掉的人,一個心願沒有完成,然後那個人推翻了政權。另一個人雖然確實被殺了,但卻也葬送了一個國家。原來在郭嘉眼中,司馬懿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為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如果不除掉這個人,那麼他早晚有一天會背叛曹操。他在臨終之際也不停地勸誡過曹操,如果我還活著那還好說,我自是有辦法降服著他,讓他不會背叛。
  • 三國殺曹操五大謀士技能名稱的來歷及歷史典故,你知道幾個?
    荀彧極少對戰術發表意見,他自己也甚少隨軍,荀攸與程昱則主要負責戰術的建言,僅偶爾對戰略發表意見。而郭嘉則無論對戰略或戰術都有不少的建言。戰略上對孫策袁紹的判斷等,戰術上則是水淹下邳等。對於曹操宿敵劉備的處置,則明顯高於程昱。劉備來投時,程昱則已看穿此人的厲害,勸曹操殺之,而郭嘉則同意曹操意見,不能殺。待日後曹操欲放時,程昱固然不同意,而郭嘉也不同意:既不可殺,又不能放。水平高程昱一籌!
  • 毛主席:司馬懿有幾手比曹操高明_三國
    就比如許多人人,都感到奇怪的一個問題:三國時期的司馬懿,他有何德何能,竟然能笑到最後?首先要說的是,這其實就是三國的魅力之一。無論你站在三國大格局上去觀察,還是緊盯著某位三國牛人去分析,都會發現總能給人以各種想像不到的「驚喜」。比如從三國大格局上來說,三足鼎立,曹魏、蜀漢和東吳,三家打得不可開交,堪稱是金戈鐵馬不斷,花樣奇謀迭出,無所不用其極。
  • 三國兩位梟雄都曾放心不下一個人,臨死前再三交代,差點改寫歷史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代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按照《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兩位梟雄都曾放心不下一個人,臨死前再三交代,差點改寫歷史。
  • 曹操做夢三馬同槽卻不知牛繼馬後,司馬家篡權後江山毀於「牛」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最強歷史風雲榜」,再點關 注
  • 他是《三國演義》第一猛將,死前表現歷史上和小說中有何異同?
    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書中有一位「萬人敵」的猛將,虎牢關前一人獨戰劉、關、張三位英雄,沒錯,他就是被《三國演義》和民間其他藝術塑造為三國第一猛將的呂布。而歷史上真正的呂布也的確以勇武著稱,號稱「飛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
  • 他是關羽最不該殺的人,臨死前留一句遺囑,其子44年後滅關羽滿門
    那關羽有刀,我也有刀,何懼之有?魏王何不問問,那關羽懼我否!」——龐德三國之中,英雄數不勝數,但唯一能稱得上硬漢的,當屬龐德,而他說的這句話,也絕不是吹牛。在襄樊之戰時,關羽威望達到頂峰,連曹操都對其表示束手無策,甚至打算遷都以避其鋒芒,江東孫權則更加不在話下。用關羽自己的話來說:「天下英雄,聞吾之名,無不畏服。」
  • 《三國戰紀》當年無數人不知道的玩法:原來阿鬥也有援軍令角色?
    夏侯惇夏侯惇的援軍令傷害非常恐怖,跳扔毒氣再接一個前前A也能秒殺貂蟬出呂布。這枚援軍令只要在20秒內擊殺即可,一般說來10級張飛兩個15連就能做到,或者直接由陸遜終結擊殺也可以,不過最簡單的方法還是由趙雲來壓制,爆氣堵版邊白鶴亮翅+大鵬展翅。
  • 曹操夢見三馬同槽,但是為什麼不殺司馬懿?
    他死亡後就將權利交給了司馬師,司馬師雖然有才能,但是英年早逝,臨死之前又將權利交給了司馬昭。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但指的是司馬昭的野心,還指的是司馬家族的野心家。當然還包括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都是非常厲害的陰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