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品嘗6萬餘種白酒
85後女品酒師李玉勤:和白酒慢慢有了「感情」
在位於安徽亳州的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質量中心的品酒室裡,品酒師們一人一個工作檯,臺上有品酒杯和電腦,工作檯間被隔板隔起來。
品酒師們端起酒杯,靠近鼻尖,在工作檯上認真品酒,並在電腦上輸入品評結果。他們之間不能說話,防止互相干擾,「沉默」地各自完成和白酒的「親密接觸」。
這是女品酒師李玉勤日常的工作場景。據了解,李玉勤每天在這裡品嘗40餘種白酒,而每一種酒都要品嘗兩至三次。在過去的4年裡,她已經品嘗了6萬餘種白酒。而這位1988年出生的姑娘,已是安徽古井集團最年輕的一位國家級白酒評委。
2011年夏天,大學畢業後,李玉勤進入公司技術質量中心。因為單位離家近,恰逢招聘,李玉勤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應聘。她沒有想到,自己能順利通過味覺嗅覺靈敏度及酒精等級測試,成為集團的一名實習生。
「剛開始,我們負責原酒品評,原酒度數比較高,味道很濃重。剛上班的頭一個月,還不太適應,感覺鼻尖有點疼。」有一天李玉勤回家照鏡子,一伸舌頭發現舌頭是黑的,她還嚇了一跳。
據悉,感官品評是檢驗白酒質量的重要手段。品酒師應用感官品評技術,感受原酒的氣味、味道,並加以描繪,評價酒體質量,可為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或開發新產品提供重要信息。
據李玉勤介紹,自己入職後第一個月跟在師傅後面學,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和品評練習來熟悉白酒。
有味道的化妝品會影響酒體本身香味。平時,為了不讓嗅覺及味覺受到影響,李玉勤從不化妝,日常的護膚品和洗浴用品也不能帶有香味,帶有刺激性的美食也不能吃。每天身著白大褂,穿梭在實驗室,品酒、做實驗、記錄數據成了她生活中的必修課。
「入職3個月左右,對酒有了基本判斷。在我腦海中形成一個標準,大致分辨出好酒的味道和香味是什麼樣,不好的酒是什麼樣的。」在師傅帶領和自身努力下,李玉勤漸漸有了自己的品酒心得,也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這個職業。
「白酒已經成了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李玉勤說,選擇了這個行業就要熱愛它,自己和白酒慢慢有了「感情」。
2015年,第三屆全國白酒品酒職業技能競賽在廣東舉辦,隨著中國白酒品評最高水準比賽的臨近,李玉勤加班加點地練習,為了品出一杯酒,顧不上吃飯,趕不上班車。
比賽那天,她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近150家酒企及265名白酒品酒師同臺競技,經過理論答題和分辨12個香型、16個廠家和46個單體香等項目的16場現場嘗評,綜合成績獲全國第一名,一舉斬獲金獎。獲獎後的李玉勤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興奮,她只是覺得「內心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這是一份有挑戰性的工作,每當我覺得自己還沒有掌握某種酒,就會激發我的好奇心去探索。」比賽結束後,李玉勤繼續一頭扎進品酒室,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與白酒「交友」,專注做「白酒工匠」。
「酒好喝才是硬道理,通過口感品評來判定酒是否能讓顧客獲得美感和享受。」李玉勤覺得, 酒的衛生指標、理化指標等可以通過儀器測評,但是酒的感官質量品評鑑定水平必須靠人在一次次訓練中,集中精力、物我兩忘才能「精確工作」,而這份工作關乎人們對於酒的口感享受,自己也責任重大。
「我們一直重視內源性青年人才的挖掘和培養。此外,白酒是個特殊的行業,『傳幫帶』的形式在品酒師、酒體設計師的培養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全國勞模、白酒國家評委、安徽古井集團技術質量中心酒體設計中心副主任查樞屏介紹,古井集團先後創新開發「密碼編號暗評」「國評模擬測試」等白酒品評培訓模式,通過反覆的品評鍛鍊青年品酒師對酒的檢出力、記憶力及識別力和表現力,在這一過程中,年輕品酒師們傳承老一輩品酒人的工匠精神,為技術研發及質量管控體系注入新生力量。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王海涵 記者 王磊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