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有限公司品酒師、國家級品酒評委
國家一級品酒師、全國人大代表
2010年,中國礦業大學本科畢業生李薇應聘為洋河股份有限公司品酒師。不到8年的時間,85後的李薇成長為國家級品酒評委、國家一級品酒師,並於今年全票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是酒業人大代表中最年輕一位。
品酒師被稱為舌尖上的工匠,為了以味蕾守住質量大門,李薇遠離靚裝和香氣,過著一種「寡淡」的枯燥生活。「品酒師要做到的,是萬分之一的匠心堅守。」
舉杯、觀色、聞香、細品,在公司酒體設計中心大師工作室裡,李薇每天做的工作都是這樣品評公司的產品。
桌子上擺放著一排排50毫升杯子,裡面裝著剛釀出來的酒樣。它們在等待品酒師給它們的評語:屬於什麼等級,風味有什麼突出特點。
李薇拿起面前的第一個杯子,細細端詳杯中酒的色澤,輕搖兩三下,在鼻尖一釐米處小心翼翼地嗅聞,然後舉杯飲一口,讓那一小口酒鋪滿舌面,仔細品嘗,給出這杯酒的評語:清亮透明,窖香濃鬱,酒體醇厚、豐滿,綿長尾淨,回味悠長,風格突出。
「眼觀色、鼻聞香、口嘗味,綜合起來找風格」,這是洋河品酒師的口訣。這其中還有許多講究,比如在聞的時候,自然呼吸即可,不能刻意用力。品酒也不是一杯下肚,入口1-3毫升即可,讓它鋪滿整個舌面,然後再吐出來漱口,以免幹擾對下一杯的判斷。為了了解酒的回甜感,也需要咽一點入喉。一般品五六杯酒樣後,品酒師要休息半小時,等味覺恢復了再繼續工作。每天,李薇要品評40杯左右,每一次品評都只為找出那萬分之一的差別。細微之處可見匠心。「我們是用舌尖尋找綿柔最佳結合點。」
白酒品評是利用人的感覺器官來辨別酒質優劣、風格特點的一門技藝,具有快速和準確的特點,是用以掌握產品內在質量和鑑別假冒偽劣產品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分析儀器可以完全替代品酒師,其原因除了人與酒體之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悟性之外,還因為人的器官感覺靈敏度遠比機器要高。
八年來,李薇用一絲不苟的態度和一份匠心的堅守,認真面對每一次測定、試驗,定期篩選酒樣,及時完成檢測,隨時抽查譜圖,準時提供數據,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工匠精神。她也從一個普通的品酒員,逐漸成長為眾多評酒員中的佼佼者,成為洋河股份26名國家級白酒評委之一。
今年,她在江蘇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全票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我國目前還沒有高等院校設立專門的品酒師專業,品酒師主要是在實務工作中成長起來的。
2010年,李薇從中國礦業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畢業上崗後,她參加了培訓中的味蕾檢測,「考試主要是嗅覺、味覺的靈敏度檢測考試。測試品裡的每一種味道都在閾值點,一般人品嘗時難以區分。」在檢測中,李薇良好的先天條件被品酒科看中,悟性較高的她成為品酒師重點培養對象。
在工作前,李薇從沒喝過白酒。「辣!就這一個感覺!」李薇依然記得品第一口酒的情景。「入職前根本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職業。」李薇笑著說,第一天開始品酒訓練,她是紅著臉下班的,「而且師傅們品酒後寫的那些濃鬱、醇厚、綿長,我根本就品不出來。」
好學的李薇便照著師傅的做法逐步訓練。「師傅品一次,我也照做一次,對著師傅的筆記反覆找味道。」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在日復一日的魔鬼式訓練中堅持下來。一年後,李薇通過考核正式上崗。
2015年李薇迎來了職業發展的質變,她被評為公司「勞動模範」、江蘇省「五一創新能手」、國家級白酒評酒委員。
原來,這一年開展了一場「千人品酒師培訓計劃」,3000多人報名參加的培訓僅用酒就有27噸,整體花費200多萬。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中國首席品酒師、國家級白酒評委周新虎介紹,「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培養出更多了解白酒的品酒師,也希望通過他們去傳遞、傳承酒技藝、酒文化。」
2015年3月開始,經過公司八輪層層選拔篩選,基本功紮實、技能精湛穩定的李薇,以每一輪穩定的成績和第一名的成績「一考成名」。
隨後,李薇參加了江蘇省白酒品酒委員考試,並以出色的發揮獲得第一名。隨後又在江蘇省白酒業職業技能競賽中斬獲冠軍。
「你天天品這麼多白酒,酒量一定驚人吧?」自從當上了品酒師,李薇被問最多的就是此類問題。事實上,這一「看上去很美味」的職業,背後卻是「寡淡」的枯燥感。
平時不喝茶,不喝酒,也不能喝咖啡;與化妝品絕緣,連面霜和洗髮水也不可以使用香味濃的產品。而來自辣椒之鄉的她,因為職業的原因,飲食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因為無法調和自己和家人的口味,李薇乾脆燒兩種不同口味的飯菜飯。逢年過節回老家,婆婆也給她吃小灶。
作為一位85後,李薇的生活跟同齡人相比顯得有些單調。清淡的三餐,有規律的作息,生活非常「寡淡」。「除了天賦、技術和經驗以外,有時候品酒師的心情好壞、身體狀況以及是否專注,都會影響我們的判斷。」李薇說,品酒師這門職業,要以酒論酒、把酒的真實味道和品質呈現給消費者,「我們需要用職業道德、用舌尖把守住質量的大門。」
品酒是一種個人主觀的判斷,而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釀酒也需要科學的操作流程。如何將品酒的結果和生產工藝進行對接呢?
面對記者的提問,李薇說,這依靠的是經驗的積累、科學的判斷以及職業道德。「我本身是學生物工程的,掌握釀酒的流程和生產原理,酒類也有自己的數據分析標準和產品指標要求,但是品嘗仍然是能比較迅速地確定酒質質量的方法。」李薇說,一杯酒,什麼香氣、什麼味道,經過眼觀色、鼻聞香、口嘗味,再結合它的指標,就能判斷推導出它是否符合標準,是否達到了酒體設計的要求。「比如一杯酒,我們依靠鼻聞香,聞到有一點點的焦糊味,那麼可能就是發酵和蒸餾時的溫度過高了。」而品酒後的真實評價,必須如實反饋給生產環節。「一般而言,一種酒樣,我們要三個人同時品,意見一致,認為符合標準,才能進入到下一個環節,否則必須要複評。」
李薇還是個善於鑽研的人。她回憶起大學時的學習生活,最難忘的是在圖書館度過的時光。「大學時候認識到自己在學習方面有很多不足,就是泡圖書館。」李薇說學生時代認識到差距是好事情,「我更加清楚知道要做什麼。」理論書籍和專業學術期刊是她最愛看的,她說能從那裡補充到最新的知識和最新的研究案例、數據等。工作以後,李薇一直保持著這種好學、鑽研的勁頭,「品酒是一種技能,必須要不斷的鑽研、提高。」
雖比高飛雁,猶未及青雲。在李薇看來,「國家級品酒評委、國家一級品酒師」的稱號是對她過去努力的認可,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則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和擔當。
而李薇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酒體設計師。在成為國家級白酒評委委員後,李薇重新開始培訓學習,在兩年時間裡,通過了嚴苛的測試後,完成了從品酒師到酒體設計師的轉變。
李薇說,是母校培養了她踏實、勤奮的學習習慣,給予了她紮實的基本功;是洋河培養了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給予了她進步的平臺。作為企業基層技術骨幹,李薇用八年的堅守告訴人們,女品酒師的芳華,是一種遠離靚妝、生活「寡淡」的人生體驗,是默默無聞的職業選擇,更是精確到萬分之一的匠心堅守。
「我還很年輕,這一行業,有太多太多的知識和技能需要學習。」李薇說,她會一直在品酒師和酒體設計師的道路上堅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