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從」川普百億美國建廠 又全力保障華為供應,科技史上最大...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閆利

風暴中的臺積電被夾在中美之間十分兩難,作為成立之初就立志服務全球客戶的全球性企業,如今處境卻十分尷尬。

一方面,臺積電剛剛宣布12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另一方面,又有消息透露,臺積電正在想辦法協調高通、聯發科、AMD、英偉達等廠商的訂單,先挪部分給華為,令其在120天內生產的晶片保證華為年內不被斷供。

連華為高管都稱,這是科技史上最大規模的選邊站。

臺積電的「美國基因」

不少人對臺積電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其在兩邊斡旋,既保證不得罪美國政治勢力,也不得罪中國最有前景的商業巨頭。但要想知道如今臺積電為何總是受制於美國,必須了解這家企業自開始就深植的「美國基因」。

和大多數創始人不一樣,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成立這家公司時已經年過半百,而且在美國半導體領域混得風生水起,當然這與其學歷、背景等息息相關。

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浙江寧波,但內戰之下舉家搬遷到美國。1949年,張忠謀進入哈佛大學,一年後轉學麻省理工機械系,1955年獲得MIT機械系碩士學位。此後,他從零開始學習半導體技術,1958年進入德州儀器工作,只用一年多就開發出了超過IBM設計水準的新產品。

德州儀器總裁見其聰穎,便出資令其在斯坦福再度攻讀博士學位。

1964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張忠謀重返德州儀器,並被提升為研發經理,手下管理3000人的團隊。8年以後,張忠謀被提拔為公司副總裁,抗衡最大勁敵Intel,而張忠謀開創的DRAM定期降價策略也成功逼走在內存晶片「分羹」的Intel,被譽為「掀起全球半導體大戰之人」。1978年,由於不認同德州儀器的轉型,張忠謀選擇離開。

短暫過度幾年後,這一混戰美國市場、廝殺多年的老將回國後便創辦了臺積電。

彼時,張忠謀56歲。

深度綁定美國

在這位半導體人眼中,在60-70年代,半導體行業一直是IDM為主(即半導體廠商包攬設計、製造、封測等全部環節),並未進行太多細分。而他所倡導的晶圓廠卻有望助力行業專注,讓大規模的生產更具成本優勢,使分工更具專業性。

張忠謀的這一構想最終也被證明徹底改變了半導體行業的遊戲規則。憑藉其在美國積累的人脈、對行業縱深的理解、對晶片代工技術的孜孜追求、對質量的把控,臺積電這家發跡於臺灣的小代工廠最終成為萬億巨頭,並獲得了多數半導體巨頭的信賴。

從市佔率來看,全球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臺積電佔比達到54%,後四大巨頭無一能及;從技術上來看,臺積電全球率先量產了7納米製程,領先同行至少一年;從市值來看,憑藉不斷精進的技術,2016年臺積電市值首超IBM,2017年市值幹過英特爾,在2018年和2019年,臺積電也一再展現了代工巨頭的風採;從服務客戶來看,臺積電上遊的Lam,ASML以及下遊的Apple,AMD,IBM,Intel等多家都是美國巨頭,與美國深度綁定。

從營業收入來看,目前臺積電年營收已達350億美元。

基於對外不和客戶競爭、對內儘量滿足客戶需求的兩大發展戰略,使得臺積電在「芯時代」一舉奪得「晶圓代工之王」,不過也因而有了「甜蜜的煩惱」。

Old time 不再…

正因為創始人的身份、臺積電的上下遊等美國底色,使得不少外界開始對臺積電輿論紛紛,指其親美。

但從今天曝光的消息來看,臺積電似乎在極力撇掉政治傾向,更多保證商業需求。

臺媒稱,臺積電爭取在120天的緩衝期內,先幫華為生產足夠的晶片。因為若不如此做,臺積電的產能也有限,並且一直是被客戶佔滿的。如果不協調,很難在120天內生產足夠的晶片給華為,一旦協調了之後,開足產能幫華為生產,120天還是能夠生產很多晶片,讓華為在今年不致斷供。

張忠謀早年就預判,臺積電的技術今後成為大國拉攏的對象,可謂精準預測了「樹大招風」的兩難處境。

一方面,美國作為晶片發端市場,是不少臺積電存量客戶的「老家」,雙方的利益綁定也頗為深度。從營收來看,2019年,臺積電來自北美市場的營收佔總營收的60%。臺積電不得不考慮美國的巨大利益。

另一方面,中國的市場正在為臺積電打造新的增量蛋糕。去年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市場為臺積電創造了高達20%的營收,其中,華為一家就為其帶來361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超過80%。臺積電也不得不考量華為的增長勢頭。

「站隊」難題隨之而來。

5月15日,美國發布計劃,但凡用到美國設備技術生產晶片的半導體企業,給華為供貨前都必須徵得美國同意。也就是說,能不能為華為供貨的審批單都在川普手中,打工也得看臉色。而臺積電的確也迫不得已,因為你要在這個市場玩,就得遵循這個「最大市場」的玩法,目前玩法就是不帶華為玩。

臺積電目前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儘量保障華為在這一年的晶片供應。

中國接招

小編看來,在商業世界遵循最大市場規則無可厚非,指責臺積電似乎也不能無濟於事。

畢竟臺積電也知道華為的潛力。

目前,臺積電2019年年收入增速僅為3.45%,而其淨利潤增速已落入負值,如果沒有美國阻撓,臺積電或許仍能綁定華為這個新巨頭來保證增長,畢竟華為同比增速能達到80%。但遵循美國原則,臺積電才能生存。

因此,核心不是指責,而是中國的對策。

中國目前祭出的一招是緊急扶持中芯國際(與臺積電淵源頗深,中芯國際創始人曾與臺積電創始人同供職於美國德州儀器)。近期,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與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同意分別向其附屬公司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簡稱中芯南方)注資15億美元和7.5億美元,鼓勵其先進位程的擴產,縮短與臺積電的距離。

目前的現實是,臺積電的最尖端產品採用5納米製程技術製造,而中芯國際的14nm節點才剛剛量產,今年一季度14nm產品佔營收的1.3%。不過,據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在財報會上透露,中芯國際的N+1代工藝在性能和晶片大小上相當於臺積電的7納米製程,並預計年底就能實現量產。

而且,除了國家大基金的注資投入,華為最近也是派出了一批晶片工程師入駐中芯國際,正式開始聯合中芯國際研發晶片製造工藝,助力中芯國際能夠不斷的突破晶片製造工藝以及提高晶片生產良率。

明眼人都知道,臺積電只是美國打出的比較狠的牌而已。直指華為,掐住《中國製造2025》的王牌,畢竟芯時代,掐住半導體的高端支撐,就掐住了一半的技術先進。而臺積電主要工廠都在臺灣,又使得事情更加撲朔迷離。

一位業內人士稱,歷任美國總統針對中國都有兩招祖傳藝能當籌碼,一是技術封鎖,二是臺灣。兩招百試不爽,如今臺積電是二合一的打法,這就是美國當前的陽謀。

中國要麼迎戰徹底解決多年未解問題,要麼再籤協議換取時間。

所以,如今看似市臺積電的兩難,美國打的「臺積電牌」,最後的真相放大看則是中國的兩難,抗衡還是妥協,臺積電在走平衡木,中國同樣也步履維艱。

指責無用,唯有加速研發,迎頭趕上。

相關焦點

  • 臺積電美國建廠是川普的勝利嗎?
    乍看之下,這項宣言看上去就像是川普政府在使科技供應鏈與中國脫鉤的戰場中所取得的一次勝利。在其作戰計劃中,美國左右開弓,一面從將高新科技的製造能力從亞洲收回到美國,一面限制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取得美國的自有設備以及智慧財產權。在這場戰役中,首當其衝受限的即是中國科技巨頭華為。
  • 臺積電120億美元赴美建廠,斷供華為或將實現,川普再次得逞了
    正如臺積電赴美建廠此事,其也並非是毫無徵兆。雖然說臺積電也曾一度表態過不會赴美建廠,但是關於這件事的形成,其實也是早已有所徵兆。據相關消息透露,臺積電預計將會斥巨資12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的計劃,並此消息稱,這次的建廠計劃,將會創造高達1600個工作崗位。
  • 臺積電「赴美建廠」另含深意,美國或將「引狼入室」
    臺積電的地位臺積電是華為的晶片供應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晶圓廠,在半導體市場中享有領先的地位。隨著華為晶片事件的持續升級,臺積電也開始被人們熟知,它的一舉一動和相關決定都會影響到整個局勢的走向。據了解,臺積電準備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數百億美元建設一座先進的晶片晶圓工廠,主要用於生產5nm晶片。而美國需要做的是,給予臺積電一定的財政補貼,並且開放所有美企與臺積電的合作。可以想像,美國在得知這個消息後,肯定是非常高興的。
  • 臺積電投資120億美元美國建廠,會不會打水漂?
    近日,臺積電在美建廠終於塵埃落定。據外國科技報消息,臺積電於本月在董事會會議上做出了相關決定,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座先進的晶片工廠,該工廠將為臺積電生產目前最快、最節能的5nm晶片。100億美金成本建廠夠不夠?
  • 228億!臺積電赴美建廠再添變數?華為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嗎
    這裡是七號人稱說科技,感謝閱讀今日文章熱點。 大家都知道,華為在晶片方面已經遇到了難題,此前,美國開始對華為進行第一輪打壓的時候,華為不得已將海思晶片「備胎」進行轉正,而後華為海思在全球市場上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也算是全球頂尖級別的設計系列晶片了,可是華為在取得了一個階段的成功之後,卻被晶片的製造問題遏制住了發展的命運,因為能夠為華為生產高端晶片廠商只有臺積電,可是臺積電的技術大部分來自於美國,所以遵守遊戲規則
  • 華為在法國砸16億建廠,白宮徹底無能為力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18日報導,肢解阿爾斯通的惡果開始彰顯,華為在法國砸了16億要建廠,美方最重要機構徹底無力。在經歷了美國的多次制裁和打壓後,華為仍然頂住壓力不斷前行,最近更是捷報連連。不久前,華為Q3穿戴設備取得東方某大國內第一,而且還取得全球腕上穿戴設備第一,12月16日當天,華為正式發布鴻蒙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本,立即有包括美的、九陽、老闆電器、海雀科技等在內的多家企業開始搭載鴻蒙OS,還有超過40個應用軟體入駐。此外,德國最近確立的新IT法案並未將華為等企業排除在外,這就意味著德國在變相地給華為開綠燈,因為德國一直想要使用十分安全的華為5G設備。
  • 廣東全力保障水電穩定供應香港
    自1965年運行以來,東深供水工程對港供水已超過260億立方米。  盡全力保證香港用水之需,不僅是一份承諾,背後更有無數的努力。具體負責對港供水的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介紹,今年上半年以來,東深供水工程日均對香港供水260萬立方米,並保證水量和水質「不打折扣」。  在今年上半年疫情嚴重、各地延遲開工、民眾非必要不出行的情況下,這份成績來之不易。
  • 華為不再孤獨?大量中企停止對美合作,全力以赴供應華為手機!
    ,美國徹底斷供了華為獲取5G晶片的可能,並依舊在全球範圍內瘋狂鼓吹「華為安全論」,脅迫歐洲許多國家跟隨抵制了華為,而其中有些國家原本是華為長達一二十年的合作夥伴。  華為原本有大量的零部件都是從國外廠商購買,但就在受到美國的限制以後,開始大批量轉向國內供應商。
  • 120億美元,1600個工作崗位!臺積電宣布在美建晶片廠!川普如願?
    王爺說財經導讀:就在上周,據外媒報導,美國川普政府正在和英特爾、臺積電、三星等晶片製造商洽談,希望他們在美國建立晶片工廠!那麼美國政府意欲何為?為什麼要這些科技巨頭在美國建廠呢?此外,就在周五(15日),據外媒報導,臺積電似乎已經開始「行動」……就在上周末(10日),據美國媒體——《華爾街 日 報》報導,川普政府正在與包括英特爾和臺積電在內的晶片製造商商討在美國建廠的事宜。
  • 幫美國防中國「斷供」?澳稀土企業關鍵時刻要在美國建廠
    萊納斯公司是中國以外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商,全球稀土供給份額約達12%,而藍線公司是美國領先的稀土產品加工商。雙方聯合成立的新公司,將成為中國以外僅有的分離中重稀土的大型製造商。路透社稱,擬組建的合資企業將把重點放在分離鏑、鋱等重稀土上。不過,也會分離輕稀土元素,包括釹和鐠。
  • 美國延期華為臨時許可 國外網友:川普請繼續「推銷」華為!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19日在福克斯商業頻道節目中但事實上,不僅僅是需要使用華為設備的美國農村運營商對「禁令」不滿,一大批華為的美國供應商也都在積極申請繼續向華為供貨的「特定許可證」,它們每年從華為獲得的訂單數額高達110億美元。
  • 臺積電突然宣告,美國川普空歡喜一場,又被擺了「一道」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近年來,美國川普在科技方面主要忙於兩件事情,一個件是打壓、限制華為,另外一件是要求科技公司在美國開設工廠或者將生產線搬回美國。在打壓華為方面,美國川普到處宣揚華為5G設備和技術不安全的謬論,要求盟國放棄華為5G產品等。
  • 美國「瞞不住」了?澳大利亞講師:川普的真實意圖是趕走華為
    自從中國被川普盯上後,川普三句話就離不開中國,6月5日,在川普的支持下,33家中企又直接被列入了實體清單,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國防部又將華為、中國航空工業和中國航空等20家中國企業列入了美國國防清單。
  • LG電子擬投2.5億美元在美建廠生產洗衣機
    中國證券網訊 據外媒1日報導,韓國LG電子公司周二宣布,計劃投資2.5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一座新工廠,作為對川普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回應。  川普當選後不斷發出貿易保護主義威脅,並對在美國以外進行生產的一些跨國企業進行攻擊,迫使這些企業紛紛承諾增加在美投資。
  • 臺積電正在考慮在美國建廠的利弊
    打開APP 臺積電正在考慮在美國建廠的利弊 憲瑞 發表於 2019-10-29 09:56:35 另外,美光在美國也有先進的NAND快閃記憶體、DRAM內存工廠,可以確保美國的存儲晶片供應。
  • 德國宣布不會禁用華為5G,川普計劃破滅,華為5G終於迎來曙光
    與4G網絡相比,5G網絡有「高速率、大帶寬、低時延」的特點,因此5G網絡的重要性得到各國政府的認同,誰掌握5G核心技術,誰就掌握全球下一代科技革命。川普政府對待華為的態度就急轉直下,各種針對華為的打壓手段層出不窮。在2018年年底,華為CFO兼副董事長孟晚舟被加拿大司法局誘捕。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又把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對華為實行零部件禁運和市場禁入。
  • 臺積電赴美建廠,華為上海建廠:晶片製造走向何方?
    華為計劃在2021年底之前製造用於「物聯網」設備的28納米晶片,在2022年底之前生產用於5G電信設備的20納米晶片。與此同時,臺積電赴美建廠,按照臺積電的規劃,該新廠預計將於2021年動工,2024年開始量產5nm製程晶片。當前臺積電計劃招聘良率提升工程師、製程整合工程師等數十個工種。
  • 川普會見美國七家科技公司高管,將解禁對華為供貨;互金整治辦對...
    川普會見美國七家科技公司高管,將解禁對華為供貨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在當地時間 7 月 22 日與美國七家科技公司的 CEO 舉行了會面,在會面中七家科技公司的 CEO 表示,要求美國商務部就這些公司向中國華為公司供貨及時發放許可證。
  • 原創 | 美國整華為是一個戰略陷阱
    大家都知道,美國產業空心化搞了幾十年,很多製造業都遷移到國外,美國現在搞製造業回歸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熟練的產業工人與合格的工程師,所以,在美國投資建廠大多數時候都是虧本買賣。比較典型的就是川普上臺之後,郭臺銘高調宣布要在美國投資300億建廠,結果到了現在,這個工廠都還停留在紙面上。
  • 120億美元!川普訪華最大訂單誕生!來自半導體公司
    高通今日宣布與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維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分別籤署了非約束性的關於晶片採購的諒解備忘錄,三家公司表示有意向在未來三年間向高通 Technologies 採購價值總計不低於120億美元的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