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3年的努力終於換來了想要的結果。 分享一些經驗和教訓:
猶豫,無論什麼原因,會讓自己一直在起點;
放下,無論什麼原因,再開始時,一定會發現自己又回到了起點;
所以,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也不要懷疑世界。
選擇做的事情,一次堅持做到底。
最後衝刺階段,重做的anki,則非常有用。
我把這衝刺階段的anki,稱之為「加油」。到臨考一共積累了大約1500張卡片,每天要求自己一定要背完,最後上考場的時候,我只帶了anki去。
特別重要:此處可收聽公益講座《【免費公益】用真實例子,談Anki使用的「利與弊」》,裡面有更詳細的描述。
我耗費了很多時間分科看書,感覺看完了一本,前面一本已經忘掉了。看了很久很久,自己仍然什麼都不懂。那時真的很迷茫,很多次都是差點放棄(詳見我的出分前考經《純科研,不是我的宿命丨USMLE Step1 257 出分前考經(by Dr.Huang)》)。
我覺得看書這事兒,因人而異:
從我自己角度講,如果能早知道對我而言「看書起步是低效的」,也許可以少浪費一些第零階段的時間。但,誰又能先知先覺地對「看書」這個因人而異的事情有所評估呢?
所以,先入腦「看書作為考U的起步,對我可能是浪費時間的」這句話,然後小心謹慎地move on,走走看,別一意孤行就好。
小編註:很多人會陷入「考試複習,不就是看書嗎?!」這個習慣性陷阱。
而USMLE是非常不同的,正確起步方式是「嚴格沿著路標系統,做題 + 精講 + 打卡 + 高標準通過checkpoint」的循環。看書看視頻等,往往是很無效的。
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積極地對學習計劃進行調整。很多人都提到,兼職考U,要能multitask。我全職上班,每日commute 3小時,要照顧7歲的兒子。我應該怎麼考U?怎麼balance?
沒有任何現成模板可以參考,必須不斷嘗試和調整。
我每日6點起床,利用開車的時間聽完了goljan / pathoma / kaplan。吃飯在刷題,上廁所在刷題,半夜兩點醒了就學習到天亮。如果失眠睡不著,那就爬起來看書。開車困了,就停在路邊睡幾分鐘。
我也不知道,最後的N多個月是怎麼過來的,反正過來了!但是由於時間問題,我第二階段不能夠完全按照《路標系統》的ideal方式做題,也就只能向現實妥協。在最後第三階段和衝刺時候,也就給補上來。
如果我能考出來,大家應該也一定可以!結果是,不僅我考出來了,兒子也是straight A student,鋼琴還拿了獎。
有很多媽媽在糾結,考試怎麼陪孩子?或者在想我要考U是不是應該生孩子?
我想說,一個勤奮努力的媽媽是給孩子最好的榜樣!
要嚴格遵守路標系統!!!我從一開始就很聽話,每個checkpoint嚴格按照路標系統走,不達標的及時補救。在衝刺階段公郵也給了我很好的建議。劃重點:請不要懷疑路標系統,這是無數前人用血淚鑄成的路,別用自己的前途去test這個系統是否好用...
我真不知道不遵守會怎麼樣?但是我遵守了,考到了我夢寐以求的分數。
但我想問:「step2ck的路標系統在哪裡……」
小編註:可以參考《Step2CK 沒有 USMLE Step1 一樣的路標系統,如何能夠考出好成績?》
↓掃二維碼閱讀↓
真實的考試,真的讓人十分崩潰,考完了覺得自己要掛了。NBME是用來了解自己能不能上考場,什麼時候能上考場,上考場前應該惡補什麼的工具而已。我的NBME成績單,behavioral science一直壓線,臨考前一個月重新花一周看了BRS的behavioral science。最終不壓線了。考試的behavior的題問的人每道題都摸不到頭腦,能不壓線已經很開心了。
BRS pathology
BRS physiology
High Yield immunology
BRS behavior
FA2015一遍
FA2017一遍(精讀)
FA2018兩遍
其它書真的沒有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