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個內容爆炸的時代,且不論圖文,僅網際網路視頻這一個類別,就湧現出了直播、短視頻、視頻社交平臺,以及優愛騰三家綜合視頻平臺,內容平臺在數量上激增的同時,在產業和內容縱深上也走得越來越遠。
然而,用戶的時間是有天花板的。艾瑞數據顯示,過去一年網際網路視頻用戶平均每人每天會花100分鐘來看視頻,但用戶相對穩定的娛樂時間這個「分子」與幾何級數增長的內容這個「分母」相結合,使得用戶的內容消費時間變得越來越昂貴,用戶對內容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這個要求並不僅僅是對品質的要求,更準確的描述是對內容吸引力(觀賞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意味著對於內容生產和內容播出的平臺來說,能不能創作出吸引用戶的內容,已經成為爭奪用戶關注度的核心要點。隨著內容豐富度的不斷加大,獲取用戶時間的門檻變得越來越高。用戶是否願意犧牲睡眠時間關注內容,是判斷內容吸引力的重要標準。
能不能創作出吸引用戶的內容,已經成為當前爭奪用戶關注度的核心要點。內容品質要進一步升級在用戶時間激烈競爭的背景下,無疑長視頻的成本是最高的,但行業的很多製作公司還按照過去電視臺播出的慣性,製作幾十集的長劇,其中不乏一些犧牲故事品質的注水劇集。面對融媒體時代和用戶,尤其年輕用戶消費習慣的變化,行業從業者如果還不回到故事與製作本身,從一定角度來說,其實在驅趕網絡視聽行業的用戶。
還需要注意到,網絡視聽行業目前呈現出了一大特質:內容供給極大豐富之後帶來圈層文化興起。內容消費的個性化時代已經來臨,一個群體熱烈討論的內容可能對另一個群體而言基本陌生。爆款內容,首先要看它能不能深度滿足一個群體的個性需求,能不能打穿一個圈層的內心共鳴,再從這個群體和圈層向泛人群引爆。在今天內容個性的時代,一個內容瞬間火透大街小巷變得越來越難,而圈層爆款成為爆款新常態。
圈層內容的興起會推動內容創作進一步聚焦、內容品質進一步升級,體現在劇集方面從人設、敘事、結構節奏上都要有創新升級。比如,在綜藝方面,新視聽、新故事、新知識可以成為升級方向。既要在外在表達形式上迎合用戶的審美風格,也要在內核上滿足用戶的心理訴求並引發話題和共鳴。《軍師聯盟》《白夜追兇》《春風十裡不如你》《北京/上海女子圖鑑》等代表著網絡平臺主導劇集在品質上的躍升,然後在一個群體當中先爆起來再蔓延到更多的人群。在內容供給嚴重過剩的今天,這類內容在市場上會更受歡迎。
產業價值驅動著內容的可持續發展網際網路視聽平臺和電視臺不同的地方是,用戶既是內容的即時消費者,也是即時共建者。用戶從項目立項就已經開始參與消費內容,內容生產和創作者不可能再關上門做內容的製作、策劃和宣傳、分發,所以在製作者、內容和用戶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開源式的鏈路。內容的形式也不局限於正片,番外、彩蛋、短視頻、海報、預告片、話題都是用戶消費內容的形式。
比如,《這!就是街舞》,節目上線後根據用戶的實時反饋不斷改進後期和剪輯,「魚腦」分析數據顯示用戶在觀看節目時更偏好跳舞的鏡頭,因此節目在後期的剪輯中加重了選手比賽的分量,減少了採訪環節。網友稱《這!就是街舞》是第一個真正用戶參與製作養成的網絡綜藝。另一個就是年底即將播出的超級劇集《長安十二時辰》,宣布開拍後很多專業用戶就演員人選、拍攝風格、故事改編提了不少建議,這些建議得到「魚腦」數據系統的校驗。用戶、產品、大數據都給創作帶來了有價值的參考,開放式的內容生產和消費體系已具雛形。
在內容的產業鏈上,內容的生產、消費和變現走向開源,技術和數據賦能內容的工業化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清晰的趨勢。同時,產業價值驅動著內容的可持續發展。隨著內容精品化和系列化,內容除了廣告和會員變現的「一魚多吃」,「頭部」內容產業化的發展也才可能加速探索和發展。資本催熟內容只是階段性現象,產業由平臺「流血」買單也只是階段性現象,只有優質內容的商業價值得到充分釋放和體現,才能進一步促進市場生產出更多優質內容。
內容平臺要在兩種價值間找到平衡點內容平臺與工具平臺最大的差別在於,首先要意識到這個產業不是一個純粹追求用戶目標和商業變現的產業,更重要的是對於內容消費方向的把握、對於核心社會價值觀的傳遞。這是主流平臺應該擔負的時代和社會責任。
網絡視聽平臺在做每一個大項目的時候,首先要看內容有沒有價值觀天花板,如果有天花板,投入就要非常謹慎。即便這個項目可能短期有很大的關注度和流量,這個天花板會導致你最終的長期的商業收入是沒辦法得到保證的,有可能只是一個投機取巧的短期過程。
目前,從網絡視聽平臺的內容建設來看,有三個主要方向:
一是深耕文化節目帶。如,《曉說》《局部》《圓桌派》等一系列頗具口碑的泛文化節目,《搖搖晃晃的人間》《了不起的匠人》《最美中國》等優質紀實作品在海內外斬獲多項大獎。
二是著力打造或者傳播現實題材劇集。《歸去來》《我的前半生》《合伙人》《美好生活》《戀愛先生》《情滿四合院》等劇集在網絡上頗受歡迎。《北京/上海女子圖鑑》主打奮鬥的主題,引入了日本東京女子圖鑑IP成功實現本土化,並反向輸出日本電視臺。
三是記錄新時代,網絡視聽平臺積極行動,力求做新時代的記錄者,真實記錄奮進的新時代,展現新時代實現美好中國夢的昂揚志氣,為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留下真實鮮活、生動與翔實的紀實影像。如今年紀錄片國際合制的代表作《被點亮的星球》中國版,以「紀實科幻」的影像風格致力「為新一代重新定義地球」。
這些內容釋放的社會價值遠高於商業價值。我們相信,內容平臺只有在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找到平衡點,才能得到長久的發展,才能走得更遠。
(本文為張麗娜在「創意在北京——2017-2018北京網絡視聽節目創新與人物推優」活動中的主題演講,內容有刪減。原題為《優酷總編輯:內容平臺要找到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平衡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