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泡好的泡麵,被不小心打翻,整桶掉在9歲小女孩甜甜(化名)懷裡,導致甜甜腹部至大腿皮膚大面積燙傷脫落;6歲的男孩天天(化名),看大人在跑步,就把手伸到跑步機上,手指被摩擦燙傷,需要做整形手術;3歲的小男孩濤濤(化名),趁父母不注意,把手伸進熨燙機,右手被燙得血肉模糊……
暑期以來,第九一○醫院燒傷整形科比以往增加了三分之一的小孩燒燙傷病例。該院燒傷整形科副主任醫師王浩醫生梳理以往病例後介紹,洗澡、燒水壺、跑步機、放在高處的熱水,是燙傷孩子的四大元兇,應引起家長注意。一旦發現燒燙傷,要保持冷靜,正確處理,將傷害降到最低。
燒水壺、跑步機等別讓孩子輕易夠到
王浩醫生介紹,居家燙傷,往往在不經意間發生。夏天穿著的衣物少,皮膚大面積裸露,失去了衣物的防護,燙傷更容易發生,比如,不慎打翻了盛有熱湯的湯碗,不慎撞倒了熱水瓶……慘劇就會在一瞬間發生。
9歲的甜甜,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7月8日中午11時,媽媽為甜甜泡了一桶泡麵。當時,甜甜正坐在餐桌上準備吃麵,不知怎地,媽媽不小心將泡麵打翻了,整桶泡麵掉落在甜甜懷裡,甜甜的腹部至大腿皮膚被燙傷。
「我很懊悔,沒有把面盛到碗裡給女兒吃。」甜甜媽媽提醒家長,桶面裝開水後容易變形、打翻,家長需格外注意。醫生介紹,甜甜全身有15%的皮膚被燙傷,目前還需住院治療。
濤濤一家租住在石獅,父母平常都會拿衣服回家加工。6月19日,媽媽在家熨燙衣服時,濤濤趁媽媽不注意,將右手伸進熨燙機底部,右手手背當時就被燙得血肉模糊。濤濤媽媽提醒家長,暑期小朋友放假在家,家長一定不要將孩子帶到工廠或者自家的工作作坊,小孩好奇心重,喜歡亂摸亂碰,一個不注意就會受傷。目前,濤濤恢復得不錯,但還需住院做整形手術。
王浩梳理以往的案例後說,洗澡、燒水壺、跑步機、放在高處的熱水,是燙傷孩子的四大元兇。王浩介紹,很多家長給孩子洗澡,會先裝一桶熱水放衛生間,在兌涼水期間,小孩會不小心翻進桶裡,這種燙傷發生得最多。其次,閩南人愛泡茶,燒水壺通常放在低處,小孩很容易夠到,打翻燙傷。
王浩提醒,暑期是燒傷、燙傷的高發期,家長更應加強對幼兒、低齡兒童的看護。
燙傷後別用錯誤的偏方
在該院燒傷整形科5樓,記者見到了今年11歲的麗麗(化名)。麗麗4歲時被洗鍋的開水淋個正著,脖子至胸口被燙傷,麗麗當時不懂事,掙扎中將自己的皮膚撕脫落。
家長介紹,當時他們一家住在德化農村,家裡人只帶麗麗到當地私人診所拿藥膏,塗了三個月,就沒做其他治療。因家長用偏方治療,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目前,麗麗的疤痕恢復情況比較糟糕。
「我們之前接診的一個孩子腿部被燙傷,家長往傷口抹鹽想要消毒,結果孩子得了高鈉血症,整個科室全出動搶救,孩子還是走了。」
王浩說,以往的燙傷案例中,還有家長送醫前往燙傷傷口塗醬油、醋、牙膏甚至大便的,這些錯誤的偏方,不僅容易造成傷口感染,嚴重的還會危及病人生命安全。
「衝、脫、泡、蓋、送。」王浩介紹,一旦發現孩子被燙傷,家長可按這五字口訣進行第一時間自救。
自救五字口訣
衝
燙傷時,第一時間用涼水衝,最好衝半個小時。
脫
衝涼期間,被燙的衣服也降溫了,可一邊衝一邊脫。如果燙傷部位被粘住了,不可硬脫下來,可一面澆水,一面用剪刀小心剪開。
泡
家裡如有條件泡涼水,最好整個人泡在涼水裡。
蓋
傷口創面要保護好,用乾淨毛巾蓋住,有條件的用溼毛巾蓋住,可緩解疼痛。
送
送醫前,不要塗有色藥膏,醫生可根據創口判斷燒傷程度,如果塗了有色藥膏,醫生不好判斷,且清洗容易造成孩子二次痛苦。
王浩提醒,如果病人大面積燒傷,送醫前最好到當地醫院先進行輸液,補充水分,以免病人休克或造成腎功能損壞。
【來源:福州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