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消費者業務定下作戰目標:5年後營收破萬億

2020-12-12 DoNews

DoNews 4月4日消息(記者 趙晉傑)華為消費者業務近日舉行了億次「軍團作戰」誓師大會,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華為消費者業務負責人餘承東和華為其他高管參加並發表了講話。

任正非提到,華為公司2019年有兩大改革重點:一是運營商BG(CNBG),二是消費者BG(CBG)。而CNBG更是華為改革的戰略重點。

對於CNBG的改革,任正非表示一定要把CNBG業務真正做成世界戰略高地,並給出了兩點原因:第一,美國對華為的打擊,首先是打擊CNBG這個業務體系。如果沒有任何戰略威脅的產品,很容易被對手追上;第二,將來的信息社會是雲的社會,雲社會的基礎是聯接與計算,CNBG業務對華為將具有極大的戰略地位。

對於近幾年貢獻突出的CBG,任正非稱將授權CBG「軍團作戰」,給予自主改革權限,重點放在組織結構設計和薪酬體系調整上。「在組織設計和薪酬分配的邊界內,放開讓你們做實驗,給五年時間,看看你們能不能打造一支鐵軍」,任正非講到。

早前,華為消費者業務已經表示,要在2023年達到1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65億元)的銷售收入,屆時華為公司總體收入會在2500億-3000億美元之間。

根據華為3月29日發布的2018年年報,華為2018年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同比增長19.5%;淨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5.1%。其中,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3489億元,同比增長45.1%。

關於如何實現萬億銷售目標上,任正非也給消費者業務提出了幾點要求:

第一,要持續研發投入,將質量和服務放在第一位。

第二,保持戰略聚焦,將更多資源放在關鍵產品上,防止產品品種的過分多樣化。

第三,注重培育用戶習慣。

任正非還提到,接下來CBG還要承擔幫助有些業務部門疏導富餘人員的任務,吸納更多其他業務部門的幹部和員工進入,改造成為CBG人。

「這樣做,一是避免其他部門過度裁員,二是避免你們去外面過度招新人。公司已經發文停止對一般性崗位的社招,誰偷偷社招,要處分、問責」,任正非談到,「他們都是在實踐中鍛鍊過的優秀人員,希望你們能夠在發展過程中替公司解決困難,希望大家要包容他們。如果說他們還不懂消費者業務,你們以前不是也不懂嗎?你們都能學得明白,怎麼就不相信他們呢。大家要相信,每個人都能轉變的。如果這樣轉移成功,五年內我們打造了一支鐵軍,可能就會取得勝利。」(完)

相關焦點

  • 五年後營收達到1500億美元 任正非為華為消費者業務定下小目標
    投中網消息,4月3日,華為「心聲論壇」刊登了一份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內部的講話。任正非表示,今年華為的改革重點,一方面是運營商BG(CNBG),二是消費者BG(CBG)。CNBG改革是集團親自抓的戰略重點,集中精力把管道聯接業務做成世界戰略高地。
  • 華為消費者業務該如何實現1500億美元的營收目標?
    華為公司給華為消費者業務下達了一個新目標,要在五年內實現年營收1500億美元的目標,2018年該項業務營收為519億美元,意味著其未來五年內要增長兩倍才能實現這一目標,柏穎科技認為如果按照目前其僅依賴手機業務實現這一目標將有較大的難度。
  • 華為依然位居「2020年世界品牌500強」中國ICT榜首,預計2020年營收...
    EPqednc2、消費者業務收入達到55%,營收越來越依賴消費者業務,而消費側的增長可能會放緩。EPqednc3、中國區營收達到61%,中國化越來越明顯,國際化越來越弱。EPqednc華為曾多次提出萬億目標,特別是在2019年4月3日,華為發起「超燃」誓師大會,定下了5年破萬億的小目標(2023年達到1500億美元,約10066億人民幣)。
  • 2017年營收「破千億」,你怎麼看雷軍的「小目標」?
    2015年,小米創始人雷軍曾放出豪言,小米全年營收要突破千億元人民幣。然而,最終事與願違。2017新年剛過,雷軍再出豪言,2017年小米營收一定要突破千億元人民幣,並為這一目標提出了突破的方向。疲軟的銷量在小米千億元人民幣營收目標屢次失言後,2017年雷軍的千億元人民幣目標能實現嗎?先來看一下小米手機最近兩年的銷售數據:2015年第二季度出貨量1710萬臺,位列第二,同比下降39.4%。2016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1050萬臺,位列第四。不難看出,小米手機的出貨量呈現持續下滑的趨勢。
  • 華為2018年消費者業務成第一支柱!銷售收入超7千億 研發投入千億
    摘要:3月29日,華為發布2018年業績,業績顯示,華為2018年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5%。消費者業務首次成為華為第一大營收支柱,全年營收3489億元,同比增長45.1%,佔總營收48.4%。此外,華為研發費超1000億元。作者|劉荻青、舒虹 編輯|羅麗娟3月29日上午,華為發布2018年度業績報告。
  • 臺積電財報:2018年臺積電營收首次超過新臺幣1萬億元 同比增長5.5%
    2018年晶片代工廠商臺積電營收首次超過新臺幣1萬億元。2018年12月,臺積電營收環比下跌8.7%,同比下跌0.1%至新臺幣898.3億元。雖然12月營收有所下滑,但2018年臺積電營收達到新臺幣1.0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5%。
  • 華為、三星最近幾年營收對比,華為一年營收7212億,已達三星一半
    導讀:華為、三星最近幾年營收對比,華為一年營收7212億,已達三星一半!我們將華為、三星最近幾年的營收對比之後發現,雖然說華為和三星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華為最近這幾年發展迅猛,正在快速的追趕三星;最近華為發布了2018年的財務報表,我們從華為的報表數據來看,華為在整個2018年再次的獲得了極大的提高,就算是現在的市場行情並不算好,但是華為的整體營收還是增長了19.5%,而華為在2018年的營收也是達到了7212億,對於華為來說
  • 十張圖看懂華為業務與組織架構
    (2011年華為業務與組織架構圖)2011年華為業務與組織架構最明顯的變化是出現了BG業務集團,原有的EMT都改為了BG制,各BG是面向客戶的端到端的運營責任中心,是公司的主力作戰部隊,對公司的有效增長和效益提升承擔責任,對經營目標的達成和本BG的客戶滿意負責。
  • 出手榮耀後,華為汽車業務戰略抉擇:2B做供應商還是2C造車?
    北京時間11月17日,深圳市智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交易完成後,華為不在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在華為的架構中,榮耀品牌屬於消費者業務,隸屬消費者業務BG,而在風傳華為出售榮耀期間,華為汽車業務也有動作。
  • 平臺銷售額首破7萬億 雲計算...
    受疫情影響,在今年1月份~3月底,阿里巴巴運營利潤、淨利潤下滑明顯;但從全年盈利來看,作為基本盤的電商業務穩增長,2020財年消費型商業業務GMV達人民幣7.053萬億元(6.5萬億元來自中國),突破1萬億美元;本地生活業務快速增長,雲計算爆發、成為新增長引擎,阿里創始人蔡崇信對「雲智能」業務發聲,看好「雲時代才剛剛開始」有三大理由。
  • 當華為Say HI,華為汽車業務將成為誰?
    一個數字上的巧合是,華為汽車業務的目標年營收是500億美元,而博世2019年汽車業務470億歐元的營收與此相當接近。 2019年5月,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既有業務尤其是隸屬於消費者業務的手機、隸屬於供應商業務的5G承壓。
  • 華為2018年年報發布:營收利潤實現逆勢雙增長,研發費用亮眼
    3月29日上午,科技巨頭華為公司在其深圳總部發布2018年年報,各項數據表現十分亮眼。根據華為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華為全年(2018年)實現營收規模達到7212億元,同比猛增19.5%!在利潤層面,華為在2018年的淨利潤為593億元,同比增長25.1%!
  • 華為筆記本電腦目標營收百億美元;中芯國際回應美國出口限制;高德...
    每日分享網際網路圈兒最新資訊 歡迎各位關注、轉發 今日看點 華為搶攻筆記本電腦市場,目標營收百億美元 中芯國際回應美國出口限制:正評估對公司經營活動的影響
  • 華為三季度營收利潤承壓,但沒人能熄滅滿天星光
    因此十幾年來,華為業績穩紮穩打,甚至在貿易戰打得最慘烈的2018年,華為全年銷售額也保持著19%的增長速度。體量雖日益龐大,但在當前國際形勢紛繁複雜的背景下,「華為速度」也受到了影響。轉折發生在2019年的5月16日之後,在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前,華為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3.2%,但2019年下半年,華為營收開始出現放緩,第四季度同比增長速度只有7.7%。
  • Q2營收淨利潤表現驚豔,「巨型章魚」亞馬遜破2萬億市值穩了?
    投稿來源:美股研究社北京時間7月31日美股盤後,亞馬遜對外發布新一季度財報。受疫情利好,美股科技股反彈強勢,這也帶動亞馬遜、微軟、蘋果等股價上漲,亞馬遜在上半年經歷了3個多月長時間的大幅上漲。7月6日,亞馬遜股價首次突破每股3000美元的大關,市值超1.5萬億美元。
  • 華為發布2019年一季度經營業績 華為q1財報分析
    與此同時,華為第一季度智慧型手機發貨量超過5900萬臺,PC、可穿戴設備和智能家居生態等業務也獲得了全球消費者的認可。  此外,企業業務全球率先商用5G技術加持的Wi-Fi 6 AP,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華為Wi-Fi 6發貨數量全球第一。
  • 2018年華為財報披露 華為2018年財報深度解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3月29日訊  3月29日,華為在深圳總部發布了2018年財報,報告顯示,華為業績穩健增長,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5%,淨利潤5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1%。
  • 比肩華為的中國科技公司,年營收達1萬億,最大股東卻是美國花旗銀行
    說起中國的科技公司,有兩家公司必須提到,一家就是深圳的華為,另外一家就是臺灣的臺積電。華為的厲害就不需要多說了,全國的通訊巨頭,5G技術領先全球,同時目前華為的手機出貨量也已經成為全球的前三。 那麼臺積電到底是什麼公司呢?許多人可能經常聽說臺積電,但是卻不了解這家公司。
  •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阿里巴巴2020財年交易額破1萬億美元
    北京時間5月22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20財年全年及第四季度業績,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的12個月裡,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的消費型商業業務GMV達人民幣7.053萬億元,突破1萬億美元。財年內,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達9.60億。
  • 華為回應孟晚舟被捕丨陌陌Q3營收5.36億美元【Do說】
    【陌陌Q3營收5.36億美元,超市場預期】陌陌2018年Q3營收為5.36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的5.33億美元,同比增50.4%。舜宇光學、瑞聲科技分別低開5.4%、2.8%,華虹半導體、中芯國際跌1.1%、1.2%,中興通訊H股低開4.5%。華為供應商臺積電、大立光、聯發科盤初分別跌2%、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