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專注是你成敗的關鍵籌碼

2020-12-13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自言稚語(ID: selfgrowing1118), 作者:Windy Liu

相信你肯定有過如下的體驗——

在等地鐵的間隙,你很容易就將目光投注在軌道對面的廣告牌上,甚至大腦也隨之展開想像;

在嘈雜的大街上,你會側耳傾聽朋友的言語,而忽略了周圍各種喧鬧的雜音;

在閱讀的時候,你會聚精會神地理解書中的文字,腦子一直在飛速地轉動,甚至對於時間的感知為零;

在演講的時候,你會時刻關注自己說出來的話是否恰當合理,而無暇整理自己稍顯凌亂的劉海。

這些體驗就是你在使用自己寶貴的資源——注意力。

為什麼說注意力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呢?

因為只有注意力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並且能夠為我們所自由支配。它不像時間是遊走於我們的身體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管理注意力來達成目標,實現理想。

可是事與願違,周圍世界的信息泛濫讓我們常常掉進浪費注意力的大坑裡而不自知。

你肯定有過頻繁刷微信微博的習慣,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被這個高速變化的世界所拋棄;

你肯定有過穿梭於豆瓣籬笆當吃瓜群眾的體驗,關注各種無聊八卦,甚至勇當鍵盤俠,跟各路人馬互撕;

你肯定也有過下班回到家,默默地看視頻打遊戲,甚至半夜躺在床上,明明已經困得不行,卻還是不願意跟自己說晚安。

一個多月在家辦公的生活,時間不再成為我焦慮的關鍵因素,反而是如何讓自己更加專注成為我需要不斷調適的重點。

而我也更加深刻地形成了這樣一種認知:

時間管理的本質,不是管理時間,而是管理好我們的注意力。

當認識到這一點,你才會發現,你不必逼著自己像那些嚴格按照日程表生活的人那樣跟時間賽跑,把生活弄的緊張兮兮,而只需要保證自己能夠在一個時間段裡,專注地去做好該做的事情。

掌控注意力這件事情並不容易,何況我們正處於一個喧鬧的網絡世界裡。

不過在這篇文章裡,我想和你分享的,是過去幾年我對於如何獲得並保持專注的一些認知和探索,相信不管你是想要專注於生活中的目標還是工作上的成就,都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和思考。

什麼是專注?它是如何工作的?

根據專家的定義,專注是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

這個定義可能有些枯燥,但是其中卻隱藏著非常重要的洞見——

為了專注於一件事情,你必須忽略許多其他事情。

換句話說,只有當我們對一個選項說「是」,而對所有其他選項說「不」的時候,專注才會出現。

「選擇」是集中注意力的前提,正如《每周工作4小時》的作者蒂姆·費裡斯所說:「不做什麼決定了你可以做什麼。」

當然,專注並不需要你對某些事情永遠說「不」,但你確實得要在當下這一刻對它say no。你總是可以選擇以後再做其他事情,但是目前這一刻,專注只要求你做一件事。

專注是高效的關鍵,因為拒絕做其他事情的同時,你才能讓自己有精力去完成剩下來的那件事情。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才能專注於那件更重要的事情而忽略哪些不重要的事情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探究一下根源性的東西。

為什麼我無法集中精力?

大多數人無法集中精力,往往是因為他們很難做抉擇,不懂得設定事情的輕重緩急。

其實大多數健康人只要能夠避免分心,就能夠集中注意力,這是我們的大腦很容易做的事情。

你肯定有過專注地完成一件事情的經歷,那請你回想一下,到底是什麼讓你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

據我的了解和判斷,往往是這件事情即將到達完成的最後期限為你做了一個決定,也就是說,一旦事情變得緊迫而逼你做出取捨的時候,你就會採取行動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

問題在於我們不願意花時間去思考去選擇專注於哪一件事情,更糟糕的是,我們認為多任務處理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結果卻事與願違。

多任務處理的誤解

在技術層面上來說,我們能夠同時執行兩項任務。比如,可以在做飯的時候看電視,或者在走路的時候打電話。

但是,你不可能一次同時專注於兩個任務。

比如,你正在看電視,注意到主角穿的衣服,這時候你不會感受到口中到底是什麼滋味,反過來,如果你正在細細品嘗可口的飯菜,你就不會注意到電視畫面裡的一些細節。

也就是說,在任何一個瞬間,你要麼專注這個事物,要麼專注於另一個事物,兩者只能擇其一。

而所謂的多任務處理,只是你迫使大腦快速地將焦點從一項任務切換到另一項任務,而非同時把焦點放在兩項任務上。

如果人的大腦可以無縫地從一項工作過渡到下一項工作,那將不是什麼大問題,可事實並非如此。

假設有人打擾你的時候,你正在寫過一封郵件。等對話結束後,你回過頭來繼續寫郵件,你會發現自己需要花幾分鐘想一想剛剛自己在寫什麼,寫到了哪裡,如此才能正確地切換回寫郵件這個任務。

當你執行多任務時,就會發生類似的情況。多任務處理使你每次中斷一項任務而跳到另一項任務時都要付出精神上的代價,而在心理學裡,這是一種轉換成本。

轉換成本是我們將精力從一個領域轉移到另一個領域時遇到的性能中斷。據研究,如果一個人每五分鐘檢查一次郵箱,那他平均需要花費64秒才能恢復執行上一個任務。

換句話說,僅僅因為要檢查郵件,我們通常每六分鐘就會浪費一分鐘。

所以,自以為高效的多任務處理,其實卻是個浪費時間的大坑。

如何保持專注?

既然多任務處理並不能讓我們更好地達成目標,那我們就應該選擇一次只專注於一件事情。

而在眼前的眾多選擇中,你到底該關注什麼?你應該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哪裡?你如何確定應該致力於做的哪一件事呢?

1. 巴菲特的「清單」策略

將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而非不重要的事情,其中我很喜歡的一種方法來自著名的投資者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採用簡單的三步專注策略來幫助其員工確定他們的優先事項和行動,而它對於做出決策並讓你立即致力於做一件事情很有用。

一天,巴菲特要求他的私人飛行員進行3步專注練習。

步驟1:

巴菲特首先讓飛行員邁克寫下他的職業生涯的前25個目標。

因此,邁克花了一些時間把它們寫下來。 

(注意:你也可以以短期目標來完成這個練習,例如,寫下你本周要完成的前25件事。)

步驟2:

然後,巴菲特讓邁克檢查清單並圈出他的前5個目標。

邁克再次花了一些時間審視清單,並最終決定他的5個最重要的目標。

步驟3:

現在邁克有兩個清單。其中一個有5個最重要的目標,另一個是剩下的那20個目標。然後,邁克將立即著手去實現自己的前5個目標。

巴菲特問他:「第二個清單裡的目標怎麼辦?」

邁克回答說:「排名前5位的目標是我的主要關注點,但其他20位緊隨其後。它們仍然很重要,因此我會根據情況間歇性地進行處理。它們並不那麼緊迫,但我仍然計劃盡全力。」

巴菲特則說:「不,你錯了,邁克。你沒有圈出的所有內容都變成了「不為清單」。無論如何,直到你達成前5名的目標之前,這些事情都不應該引起你的注意。」

很多人往往會糾纏於完成更多的事情,但卻並沒有真正地合理利用好時間達成目標。

而我很喜歡巴菲特的這個專注策略,因為它迫使你做出艱難的決定,只關注那些於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情,避免時間的浪費。

這只是縮小注意力和消除幹擾的一種策略,而在下一周,我會在公眾號分享更多有關聚焦和消除幹擾的原則性策略。

但你要明確的是,無論使用哪種方法,無論你有多麼投入,在某些時候你的專注力都會開始減弱。

如何延長注意力的時效並持續保持專注呢?

你可以根據以下兩個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2. 衡量結果

你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是衡量進度。

由於缺乏反饋,我們往往很容易失焦,不知道自己到底該不該繼續下去。

我們的大腦天生渴望知道自己是否正在朝著目標邁進,所以如果沒有反饋我們也就會焦慮不安,無法靜下心來做事情,所以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去衡量結果。

在生活中,我們都有很多於我們而言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我們卻沒有去衡量達成的效果,這非常可惜,因為「衡量結果」可以讓我們保持聚焦和專注力。

你會去衡量的事情,才會有改善的可能,而只有通過數字和清晰的跟蹤,我們才能知道事情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當我開始計算自己每天做多少時間運動的時候,我開始變得健康;

但我開始檢視自己每天10頁的閱讀習慣的時候,我開始閱讀更多的書籍;

當我開始每天反思,記錄自己的言行舉止的時候,我開始和這個世界構建更和諧的關係。

當我開始去衡量一件事情,我就越能夠專注其中。

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去衡量結果,因為我們擔心那些反饋會打擊到自己。

但是,你要改變這種錯誤的認知,相反,衡量結果並不是對自己的一次審判,而只是對自己所在位置的反饋。

衡量結果,能夠讓你更好地認識你自己,它能夠讓你了解到自己是否真的把時間花費在最重要最關鍵的事情上。

所以,你要開始試著用客觀的指標來衡量你做事情的結果,從而幫助自己始終專注於重要的事情,忽略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3. 專注於過程

保持長期專注的第二件事是專注於過程,而不是完成某件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將成功視為可以實現和完成的事件。

比如:

很多人認為健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要減掉20斤,我就算是健康的。

很多人認為寫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要我能夠出一本書,就算是會寫作了。

很多人認為創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要我能夠讓企業上市,那就算是成功的企業家。

這些想法只是將成功歸咎於某件事情的達成,但是,如果你去關注那些在各個領域有所成就的人,就會意識到,讓他們與眾不同的不是某件事情或者某個結果,而是專注於做事的過程。他們愛上了日常的做事過程,而不是個別事情。

事實上,對過程的關注會使你不僅享受到好的結果,更能夠讓你持續專注於後續生活裡那些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想要保持健康,則可能需要你減掉20斤,但是達成這個結果的唯一方式,是你愛上健康飲食和堅持鍛鍊的過程。

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作家,能夠出版一本暢銷書是非常棒的,但是達成這個結果的唯一途徑,是你愛上思考和寫作的過程。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能夠讓企業上市當然算是很厲害,但是達成這個結果的唯一途徑,是你愛上為事業拼搏和努力的過程。

如果你想在任何方面變得更好,你就必須愛上它的執行過程。你必須愛上成為想成為的那種人的過程,而非僅僅想要得到某個結果。

我們很自然地會著眼於結果和目標,但是從長遠來看,著眼於過程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專注力和更多更好的結果。

保持專注的實用建議

即使你已經學會了專注於過程並且知道如何保持專注,但是按部就班的日常還是可能讓你感到不適。

接下來,我會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以讓你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注意力,保持專注。

1. 選擇一個「錨定任務」

最近我自己的一個重大改進,是採用巴菲特的專注策略,為每個工作日都分配一個(只有一個)優先任務。

儘管我一天的計劃裡有一些其他任務,但是我的優先任務是當天必須完成的事情,我將其稱為「錨定任務」。

「錨定任務」是我一天餘下的時間裡都保持不變的主體,而選擇一個優先任務的意義在於,它強迫我圍繞它來組織工作和生活,從而它會自然而然地指導我的行為。

2. 管理你的精力,而不是時間

如果一項任務需要您全神貫注,則可以把它安排在一天中你最有精力的時段,以便你有足夠的專注力聚焦其中。

比如,我注意到自己的創造力在上午是最高的,在這個時間段裡,我可以有更好的想法,可以寫出更有邏輯的文字,可以做出更好的思考和選擇。所以,我會把創意工作安排在上午,而其他任務都在下午處理。

因此,一些思考性強的東西,比如寫作,計劃,測試開發設計我都會儘量安排在上午,而那些回復電子郵件,zoom視頻會議交流等等則會放到下午來處理。

任何一種提高效能的策略都無法管理時間,因為如果你沒有精力去完成要做的事情,那麼給你再多時間也於事無補。

3. 減少查看郵箱

很多時候,郵件是工作中最大的幹擾。

而專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消除幹擾,所以,花儘可能多時間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而不是經常性地對別人的事情做出回應,這將是你在專註上取得進展的一個巨大勝利。

你可以儘量把查收郵件這件事情放到午後,這對你來說也許是一個挑戰,但是你可以推遲到10點半嗎?或者9點半?具體什麼時間並沒有那麼重要,重點是你可以儘可能地騰出大塊的時間,專注於對你而言更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會讓其他的人和事支配你的精神狀態。

4. 藏起你的手機

手機是專注的天敵,這是我在生活工作中深刻意識到的一點。

當你身邊沒有手機的時候,你就不會收到簡訊,電話,也無法去查看微信微博,這會讓你更容易專注於當下,提高自己的效率。

5. 為任務開始做好準備

在開始做事情之前,把該準備好的東西都準備齊全,避免因為臨時中斷而幹擾專注的過程。

每當我開始工作的時候,我都會把桌子整理一下,然後將需要用到的資料,文件準備好,同時,也會把電腦裡和工作無關的窗口關閉,禁止提醒模式,甚至打開全屏模式,讓自己看不到時間以及其他應用程式。

當你儘可能地減少了幹擾,分散注意力的衝動就會消失。

只要你是一個用心生活,善於探索的人,就可以找到更多適合你的專注方法。

但無論你使用哪種方法,只要記住,一旦發現世界讓你分心,你要做的就是致力於一件事。

一開始,你甚至不必成功,你僅僅只需要開始。

寫在最後的話

這篇文章是一份非常完整的專注力指南。

你可以從中獲得很多實用的洞見:

為了專注於一件事情,你必須忽略許多其他事情。

大多數人無法集中精力,往往是因為他們很難做抉擇,不懂得設定事情的輕重緩急。

多任務處理只會讓你事倍功半。

提升專注的幾個策略:

- 巴菲特的「清單」策略

- 衡量結果

- 專注過程

我們之所以期望高效,是因為每個人的時間有限,但卻對人生有自己的期待。

每個人每一天都有24小時,1440分鐘,86400秒,就像是每一天我們都會有一筆存款,可以自由地取用,但卻既不能預支,也不能續存,而且這筆存款會在當天結束的時候準點清零。

自由地享受時光,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的公平性,而時間的不可逆性,卻時常會讓我們焦慮和無奈。正因為時間的這種一去不復返的特性,讓我們狂奔在追逐時間的路上。

在網上問過一個牛人,問他是怎樣做到半年多的時間就通過了英語高級口譯的考試。

他給我的回答是,在該學習的時候就認認真真專注地學習。他只要決定學習英語,必定會找個安靜的地方,準備好相關書籍紙筆,關閉手機,切斷外界的幹擾,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中。這種專注的學習,就是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的效率,自然會比那些懶懶散散心神不定的人取得的進步快得多。

審視自己每日工作生活的狀態,看看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哪裡,這可以成為你每天睡前好好思考的一個問題。當你覺察到了自己注意力的管理狀況,才會有進一步去改進的可能。

而所謂時間管理,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合理安排自己的行為,管理好投注於其中的注意力,從而獲得高價值的產出,最終達到我們所制定的目標和夢想。

我們最終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我們的行為,更關鍵的是管理好我們寶貴的注意力。只有它,才能為你打造一個不一樣的你,甚至是不一樣的世界。

作者簡介:

Windy Liu,探索人生哲學,追求自我成長的理性思考者,著有《心智突圍》,重構心智的底層邏輯來打破人生困局。

本文來源自言稚語,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網絡時代,你是否常常感覺注意力無法集中,因為你的專注被偷走了
    網絡時代,最值錢的是我們的專注之所以會產生「專注紅利」,是因為稀缺會將自身的影響強加於我們,在紛繁的瑣事中俘獲我們的注意力。大多數人總是低估專注於一件事的難度,認為「注意力不集中」是無傷大雅的小事,只要一句簡單的「下次注意」就能輕鬆彌補。
  • 注意力消費時代:快樂的代價是專注能力的缺失
    在注意力被過度消費的時代,專注力已經成為一種稀缺的能力了,快樂背後伴隨著的是專注能力的缺失。01手機使用的頻率佔用我們生活時間的比重越來越大。事實上你不能專注,是因為這一項任務不能激發你的專注力,是專注力和任務之間不匹配導致的。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玩的遊戲,那這個遊戲為什麼吸引你,能夠讓你在玩的時候專注於其中,我們對於專注力的培養也要像設計遊戲一樣,能夠讓你沉浸其中。1.首先是目標。
  • 中日韓媒體人談網絡時代媒體 注意力才是稀缺資源
    原標題:注意力才是稀缺資源 凱文·凱利在《必然》一書中曾說:在信息豐富的世界裡,唯一稀缺的資源就是人的注意力。 這句話,或許道出了網際網路時代媒體所面臨的尷尬現實——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越來越豐富,人們在單個新聞信息上停留的時間卻越來越少。
  • 《天才贏在注意力》:越專注越好?恰到好處的專注才是成長的關鍵
    3、衝突的排解衝突的排解,就是當下環境中有很多事物或者信息的時候,我們應該專注什麼,不應該專注什麼。簡單理解,衝突的排解就是抗幹擾能力。我們經常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實就是在抱怨孩子沒有辦法排除周圍其他環境的幹擾。我們平時說的「集中注意力」、「專注」,實際上說的是注意力的衝突排解。
  • 【注意力時代,你的聚焦力有幾分?注意力就是生產力】
    有朋友問:你怎麼看待「注意力稀缺時代,有特色比五顏六色更容易識別」,對這句話,我很贊同。現在是個「注意力時代」,不管是社會經濟發展還是個人人生發展,都離不開注意力,也就是聚焦能力。一、「注意力」時代的來臨對於「注意力」這個詞,之前腦海中對注意力一詞的記憶可能還停留在學生時代,老師在課堂發現有走神不聽課的學生會提醒「要注意聽講啦」這樣的話語
  • 《有序》:4個方法重新組織你自己的大腦,提升你的注意力
    心理學家丹尼爾列維汀從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有序:關於心智效率的認知科學》結合注意力、記憶分類等神經理論,為你提出解藥。他認為,在信息過載的時代,重點不是避開眾多信息,而是重新組織你自己的大腦!
  • 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是什麼?
    在社會信息發達,信息眾多,流傳渠道迅速的當下,我們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越來越短,注意力就成了自己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那怎麼樣才能長時間的專注學習呢?一、學習前的準備每天在你開始學習之前,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時間段,做好每一天的to do list。問自己:1、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是什麼?2、我為什麼要學習這些東西?要解決什麼問題?
  • 網絡時代易讓人分神,一心一意衝刺高考,考生需要加強注意力管理
    身處社交網絡時代的學子,關鍵是需要做好注意力管理。 什麼叫注意力管理?它指的是,當大量的信息進入你的意識時,如何把你的精力放在某條特定的信息上,並迅速決定如何採取行動、有效達成目標的一系列方法和能力。 怎樣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 高考不論成敗,都不是人生全部
    高考衝刺時代變遷,高考所承載的內涵也在發生著變化。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父輩一代開始重新接受高考的洗禮,由於資源稀缺,高考成了那代人一生中最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成為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那時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真的可謂是天之驕子,知識精英。隨著時間的推移,高考也日益全民化。
  • 《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人腦也一樣,太過於忙碌會過多佔據帶寬,心裡充滿了很多事,就無暇顧及其他了,其實是一種注意力的佔據。稀缺心態有時候有正面影響。例如在時間節點之前,人會非常專注,全部帶寬都集中在要截止的事情上,效率會提高,很多學生的畢業論文就是在提交節點之前趕出來的。
  • 讀「稀缺」,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
    該書共有三個部分:一是稀缺心態是一切稀缺的根源二是貧窮和忙碌是如何讓「帶寬」變窄三是如何從稀缺走向富足當然在這個個人無法戰勝趨勢的時代大前提下,該書作者還是以其高瞻遠矚的洞察力給人以希望,他建議,人們學會合理分配資源,讓時間和金錢不再稀缺,更重要的是杜絕「稀缺的心態」。
  • 知識焦慮時代,長時間的專注能力就是你的競爭力
    原始社會,為了求得生存,人類要對周圍環境的新刺激、新動向保持高度敏銳,時刻準備應對緊急突發的危險情況:生活在危機四伏的叢林裡,如果長時間專注於某一件事情,對周遭風吹草動的「幹擾信息」不敏感,很有可能會隨時喪命。在現代信息科技社會和注意力經濟時代,網絡信息爆炸式增長,幹擾過多而無法專注導致人拖延;昨天收藏的乾貨還沒看,今天的推送已到位,「知識焦慮」就此加倍。
  • 不要再浪費你寶貴的注意力
    但後來我發現,這就是個無底洞,當我不停地刷著各種報導時,我的注意力都放在這件事情上,時間在不自覺地流失。而悲催的是,我這麼「關心」他,對他的事件也沒什麼幫助,而對於我自己也沒有什麼用。就像很多人的文章標題說的那樣,人家離婚關你什麼事?是啊,關我什麼事啊。
  • 你是如何一步一步陷入債務危機的——稀缺背後的心理邏輯(上)
    (這是我朋友的原話)這幾年層出不窮的網貸,信用卡貸,京東白條,美團錢包,微博借款······可怕的消費時代帶來的不僅是提早享樂的風氣,還有每個人日漸沉重的債務負擔。你可能沒有結婚,沒有房子車子,但你的支付寶花唄或借唄裡,一定有負債。這幾乎成了一種潮流和習慣。
  • 注意力經濟時代,怎樣才能真正助力孩子的注意力發展?(上)
    然而當前,我們已經進入注意力經濟時代,注意力成為特別昂貴的資源。那麼注意力怎麼與教育結合,尤其是對於孩子的教育,大家現在都非常關注如何去提高注意力。今天我們就聊聊主注意力經濟時代,我們怎麼做才能真正助力孩子的注意力發展。在這個時代趨勢下,我們該怎樣去做,這是一個更有指導性的、更高屋建瓴的視角。在今天這個注意力經濟時代,我們怎麼樣做才能真正的助力孩子的注意力發展?
  • 看一眼籌碼分布就知道了,讀懂跟莊吃肉!
    如果你希望你的市場體驗到從痛苦市變成信心,如果你想把你的資金曲線從反覆無常變成穩步上漲,第一步是要承擔責任,不要指望市場會給予你什麼或做什麼。如果你開始嘗試這一點上,市場不會成為你的敵人。如果你停止和市場鬥,這意味著我們不再和市場鬥,你會吃驚地發現你很快就知道學生自己要學什麼,你學的是多麼快。承擔責任是贏家態度的基石。
  • 稀缺競爭力:為什麼我的努力收效甚微?
    1 這是一個貶值的時代,還是增值的時代?一個群裡有人分享了幾張用人信息的圖片,大家瞬間都不淡定了。究竟是什麼樣的信息,讓大家都坐不住了?近幾年,「學歷貶值」的討論熱度持續高走,也有人感慨這是一個人才貶值的時代。狄更斯在《雙城記》裡寫到,「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我們的整體受教育水平顯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增值的。
  • 屏讀時代,我們患上了注意力缺失候群症
    我們是否正在因為投入過多的屏讀時間和精力,導致很多時候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分神、健忘等情況。如果我們坦誠地面對這一情況,接下來就該問下我們該怎麼辦?拿什麼拯救你,我們的注意力?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先把問題拆分開。一個根本問題是我們正在進入的屏讀時代和無所不在的信息泛濫,另一個問題是如何拯救我們的注意力的問題。
  • 為什麼孩子能專注打遊戲,卻沒法專注學習?
    要不要媽媽來幫你?要麼就開啟侍女模式,要喝牛奶嗎?要吃水果嗎?累不累,要不要歇一下?要麼就是獅吼模式,天天拖拖拉拉,磨磨蹭蹭,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你笨死算了。注意力和深度思維,都需要思考的時間去發展。這種長期處於幹擾環境的孩子,這兩方面的能力都將受到損傷。
  • 中國股市:這才是籌碼分布的正確用法,「籌碼圖」上規避主力陷阱
    股市的成敗,關乎品性成敗。市場就像大海一樣,它起伏動蕩,根本就不管你的需要。當買進一隻隨後暴漲的股票後,你會感到高興;當放空而市場卻不斷增長,使你的財富一點點融化時,你會充滿恐懼。但這些感受與市場毫無關係,那只是你的感受而已。市場根本就不知道你的存在。你無法採取任何措施來影響市場,你只能控制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