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把擒拿技法之「青龍獻爪」與「小鬼推磨」

2020-12-16 武林人

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是太祖拳體系裡,實戰性強、形式多樣的一套擒拿功法。本文將對七十二把擒拿中「青龍獻爪」與「小鬼推磨」這兩招進行介紹,詳細描述和解釋每個招式的同時,重點講解這兩招之間的聯繫和變化,希望既能展現出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的精妙之處,又能展現出其變化多樣的特點。

擒拿術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記載,經過歷代武術家的積累和發揚,已經形成了完整體系。所謂擒拿術,主要是針對人體各關節及頭頸等要害部位和穴位,基於關節活動功能的局限和弱點,依據反關節的原理,進行控制與反控制的攻防技法。擒拿之術在格鬥中更有獨到之處。隨著冷兵器時代的遠去,很多武術技法都漸漸失去了其應用意義,但是擒拿技術能夠迅速有效地制服對方,實戰性很強,在現代的軍警訓練中被廣泛應用。

七十二把擒拿之「青龍獻爪」與「小鬼推磨」

七十二把擒拿為徒手格鬥之技法,其徒手搏鬥的成功憑藉膽量、技術和力量,擒拿主要有刁、拿、鎖、扣等招法。臨戰時利用擒拿技法,合理安排戰略戰術,制服對手。

七十二把擒拿分為主動擒拿與被動擒拿,以控制對手為最終目的。下文將對「青龍獻爪」與「小鬼推磨」這兩種拿法進行詳細的闡述。青龍獻爪是七十二把擒拿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招,主要擒拿對方的手腕和小臂,屬於小擒拿,在實戰中主要用來破對方的直拳。而小鬼推磨的目的是控制對方的頸部,使其喪失戰鬥力。這兩招擒拿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此處介紹的是,先用青龍獻爪控制對方,緊接著使用小鬼推磨將對方制服,使其無法反抗。這兩招聯繫緊密,環環相扣,所以特意將這兩招進行闡述,希望展現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的精妙之處和眾多變化的特點。

「青龍獻爪」的實戰應用

青龍獻爪以擒拿對方的手腕和前臂來破解對方的攻擊,屬於小擒拿,本技法可分為三個步驟:一、接;二、拿;三、合。

1、接

青龍獻爪的第一步是接,首先要接住對方打來的直拳(圖2-1)。

圖2-1

由圖2-1中可見(為表述清晰,下文中將擒拿演練者稱為「甲」,將進攻者稱為「乙」)乙呈左弓箭步,用右直拳進行攻擊,甲呈左弓步狀,側身用雙手接住對方的直拳,此時甲通過側身躲閃過乙的進攻,同時右手擋在乙的手腕處,而左手擋在乙的肘關節。首先身法很重要,身體呈左弓步時,一方面能減少身體暴露給對方的面積,可以更加快速的躲閃,化解對方的進攻;另一方面,身形呈三角形狀,從力學角度分析此時甲的站姿是最為穩固牢靠的。其次,雙手攔截對方直拳的位置很重要,如果使用不當,下面的動作就不容易連貫起來,很可能就無法發揮此招應有的功效。

2、 拿

圖2-2

圖2-3

我們肘關節處有少海、尺澤兩處穴位,用力捏這兩處穴位,手臂會痛麻,沒有力氣(圖2-2和2-3)。手腕處有神門和太淵兩處穴位,如果用力捏這兩處穴位會產生強烈的痛感,並且手腕會自然彎曲(圖2-4)。當甲方接住對方的直拳後,雙手的位置就是為了拿對方的腕關節和肘關節,尤其是少海、尺澤、神門和太淵這幾處穴位。通過拿捏對方的穴位,迅速瓦解對方的進攻,變被動為主動,這就是擒拿中精妙之處。甲方用拇指和食指拿捏乙手臂和手腕處的穴位,乙會因為疼痛而手臂變得彎曲,甲則順勢左手拿住乙的肘關節,右手拿住乙的手腕(圖2-4)

圖2-4

3、 合

圖2-5 合

第二步雖然拿住了對方的小臂,可是並沒有完全的控制住對方,如果僅此而已,那乙就能容易地掙脫,僅僅就是化解了他的一次進攻而已。擒拿的目的是為了完全控制對方,使對方失去反抗的能力。緊接著就是合,通過雙手的合力來控制對方的手臂,從而完全控制對方。甲的左右手合住乙的小臂,右手順時針方向,邊合邊擰,左手則逆時針用力,這樣就會產生合力,最大程度的拉伸對方的筋和關節,在腕關節處產生劇烈的麻痛感。在雙手合力的同時,甲的左手稍微用力壓對方的肘關節,防止對方用肘攻擊,也為小鬼推磨的運用做鋪墊(圖2-5)。

小鬼推磨

小鬼推磨主要作用位點是對方的頸部,效果明顯,操作起來比較困難,需要恰當的把握時機,尤其是面對比自己高大的對手時,就需要我們去創造條件。而青龍獻爪就能很好地為小鬼推磨的使用創造良好的時機,所以將這兩招合在一起講述。小鬼推磨主要有以下四步:頂,壓,鎖,扔。

1、頂

當甲用青龍獻爪控制住對方小臂的時候,兩手相合的同時,左手壓著對方的肘部至胸前,然後用身體頂住對方的肘部,而右手仍然拿住乙的手腕,用力合住,不能鬆懈,此時不要害怕乙會用肘部擊打自己,因為已經完全控制住乙的小臂,所以乙的肘部根本發不出力來。這樣,甲的左手就空出來了,緊接著甲用左手去拿乙的右手腕,而把自己的右手騰出來,這樣甲就可以直接擊打對方的頭等要害部位,也可以繼續變換招式(圖2-6和2-7)。

圖2-6頂

圖2-7

2、 壓

通過上一步的運用,甲用身體頂住乙的肘,左手則控制住了乙的右手臂,這樣形成的合力要遠比兩個手形成的合力大。此時,乙因為劇烈疼痛而掙扎,而甲右手則順著乙的頸部向下穿,重心微微下沉,向下壓對方的頸部,目的是使其失去反抗能力,更利於控制住乙的頸部,向下壓對方的頸部為下一步的成功運用創造更好的條件(圖2-8)。

圖2-8

3 、鎖

通過上一步,甲左手控制乙的手臂,右手夾著對方的頸部,重心下沉,壓著對方,可謂是佔盡了優勢,而乙則相反。緊接著,甲鎖住乙的頸部,用右手小臂及手腕部作用到乙的咽喉處,將乙的頭部夾在甲方的腋下。同時,甲力從腳發,重心微向上移,丹田外翻,有「撅」之意。如果動作準確,乙會有突然窒息的感覺,從而失去反抗的能力。如果一直摟著對方的頸部不放就能使其不能呼吸(圖2-9和2-10)

圖2-9 鎖

圖2-10

4 、扔

習武先習德,習武是為了強身健體,保家衛國,而不是鬥狠鬥勇,所以與人交手點到即止,相互交流,共同促進。小鬼推磨中「扔」就體現出武術中的「點到即止」。當鎖死對方的頸部時,甲方微微向右後方下沉,下沉是為了借力和發力。然後,為使其不受到更為嚴重的傷害,右腳發力,傳到腰的時候,向左轉腰,用全身的力把對方扔出去(圖2-11)。

圖2-11 扔

總結

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亦是從歷代武術家的無數次實踐和思考中總結提煉而成的一套科學完整的武術功法,招式技法,攻守兼備,同時環環相扣,相生相剋,體現了中華樸素的哲學思想。從「青龍獻爪」與「小鬼推磨」的技法中不難看出,擒拿者經歷了因敵制變、反客為主的過程,同時招招相扣,變化多樣,面對不同的對手使用不同的招式,在招式的使用過程中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實際情況而改變招式。可以說,七十二把擒拿是一套完善的理論與技法兼備的武術功法。

相關焦點

  • GIF圖文少林擒拿精粹:纏肘鎖喉、順手牽羊,迅速制敵反敗為勝
    )少林擒拿是少林武術四擊「踢、打、摔、拿」之一。少林擒拿是以反關節或抓筋拿穴為主要方法,通過拿腕、拿肘、拿膝,拿頭等迫使對方關節反折或超限度捩扭,使其關節受挫,產生劇烈疼痛,從而喪失反抗能力而束手就擒的技法。
  • 虎鶴雙形的擒拿18法!每一招都是國術秘技
    一般擒法多與拿法合用,通稱擒拿法。 3.鎖法 鎖者,關扣。即以虎爪將人之骨關節拿住,再以重力一壓扣住,緊拿不放,此名鎖法。 4.扣法 於應用鎖法時再配合鉤拉,即名扣法。鎖法通常與扣法連用,所謂鎖扣連環。
  • 慕馬案系列反思之三:不要做「有錢能使鬼推磨」中的那隻鬼
    一日,閻王叫一小鬼去王莊將王老三勾來。王老三向小鬼求情,說:「請放過我,我每年清明給你燒10萬冥錢。」小鬼一聽進貢頗豐,便放過他去勾了王老五。閻王見小鬼勾回的不是王老三,非常生氣,放了王老五,要小鬼再去把王老三勾來。
  • 民間故事:有錢能使鬼推磨,還真算不了什麼,推磨的鬼太嚇人
    有一天,他和平常一樣,招來鬼,給家裡推磨,自己在磨坊外面轉悠。突然聽見兩個鬼說話,「這孩子太作孽了,我們把他養活大,現在都這把年紀了,天天還要給他幹活,實在是幹不動了」一個鬼說。又聽見另一個鬼說:「誰說不是,我也累得腰酸背疼,可我們有什麼辦法,不幹活,小鬼就打我們,他的指令能調動小鬼啊!」
  • 推磨
    推磨   □阿寬  推磨,搖磨,推粑粑,請嘎嘎(指外婆),推豆腐,請舅母,舅母不吃菜豆腐,要吃隔壁的肥雞母。  搖籃曲是我們人生接受的第一門聲樂課。
  • 難忘當年推磨的日子
    推磨1推磨2我是1973年底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參加勞動的,雖然幾個月後我丟掉鋤把子當了民辦教師,但是由於家庭的特殊情況,像推磨這種活我仍然幹了好多年。那時候家裡父親有病,弟弟妹妹又小,推磨這件事自然就落到了我和母親的身上。家裡每年要養三四頭豬,而豬飼料是每天都少不了的,加上磨漿巴,做豆腐,幾乎每天晚上都要推磨,因此我和母親常常要忙到深夜才能休息。
  • 三十六路小擒拿之擒腕擰臂
    這個時候我們張開手掌,迅速施展反擒拿【金蛇纏腕】,金蛇纏腕在這一招中的運用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有小夥伴們不懂怎麼練習金蛇纏腕,可以看我以前發的相關視頻,五禽戲,系列視頻中就有詳細描述。當我們迅速施展金蛇纏腕,對敵人手腕反擒拿以後,迅速向外旋扭對方手腕,使得對方手臂外展並外旋,沒有反抗之力。
  • 現代文閱讀訓練:《推磨》
    怎麼這麼早就起來推磨啊?哦,是了,農活忙了,早幹完家務好去忙地裡的活兒喲。」「來,我推一會兒,」胡同志說著接過了朱大娘的磨棍推起來,「你來添磨吧。」朱大娘不一會兒就往磨眼裡添上一勺地瓜幹糝子,磨臺上的糊子逐漸多起來。
  • 少林擒拿精粹:跪地求情、湘子挎籃,瞬間讓敵俯首求饒的反關節技
    少林擒拿是少林武術四擊「踢、打、摔、拿」之一。少林擒拿是以反關節或抓筋拿穴為主要方法,通過拿腕、拿肘、拿膝,拿頭等迫使對方關節反折或超限度捩扭,使其關節受挫,產生劇烈疼痛,從而喪失反抗能力而束手就擒的技法。
  • 太極擒拿四式
    太極拳招生信息: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百度「太極雲水網」小編微信syjh5566 太極拳技擊的擒拿,乃以小取大、以弱勝強、以柔克剛,應合於太極拳之本身規律。此訣不但道破擊法之精髓,同時將太極拳的整個技擊核心內容都說了出來。太極拳本身就是一門隨方就圓的運動,技擊內蘊而不外顯,行蹤不露。
  • 《天龍八部》中,蕭遠山學少林七十二絕技,為何感覺三十年沒進步
    我們我們先看看雁門關大戰,蕭遠山是怎麼對敵的:那遼人雙臂斜兜,不知用什麼擒拿手法,便奪到了我們兩位兄弟的兵刃,跟著一刺一劈,當場殺了二人。他有時從馬背上飛縱而下,有時又躍回馬背,兔起鶻落,行如鬼魅。可是那人武功實在太過奇特厲害,一招一式,總是從決計料想不到的方位襲來。
  • 李寶如老師說摔跤——中國跤也有擒拿和地面控制?
    但是中國式摔跤是以京跤為基礎,它的規則、服裝、禮儀,以及技術結構和它的文化內涵都是以京跤為基礎,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磨合又融入了很多各地區各民族不同的摔跤文化,形成了現在的中國式摔跤,但總體講,就目前中國式摔跤還是以京跤為主,如它的技術動作名稱,禮節,以及整體結構,輸贏技法,名稱術語等等。
  • 馬龍區:「推磨式」監督檢查 擰緊監督發條
    為更好發揮派駐機構監督探頭作用,今年來,馬龍區紀委監委探索推進「推磨式」交叉監督檢查,督促各派駐紀檢監察組更好地抓實日常監督。「推磨式」交叉檢查改變以往各派駐機構只對各自綜合監督的部門開展監督的固定模式,統籌調動全區派駐監督力量開展監督,破解熟人關係、情面難卻等監督難題。
  • 《全職法師》小泥鰍是青龍宿主,四大聖獸是帝王級別,且都是領袖
    哈嘍大家好,很高興跟大家見面了,非常感謝小寶貝們在百忙之中點開小編的這篇文章,小編真的是榮幸之至。小編每天都給大家分享精彩的小說,希望大家都能喜歡。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推薦四本霸道總裁甜寵小說,喜歡的可以收藏哦!
  • 銅人推磨,荊州博物館一個即樸素又有趣的鎮館之寶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我們耳熟能詳,只是平時關注點都是在「鬼」身上,卻不知「推磨」才是一項最古老且有趣的生產活動。一、荊州博物館之銅人推磨前些日子去荊州博物館,我們一行人非常震驚。這裡國寶種類和數量雖然趕不上湖北省博物館,但也見識了荊州深厚的文化底蘊,了解了荊楚文化的起源。
  • 河北青龍:傳承玻璃畫背面的絢麗光彩
    平板玻璃畫技法下的工筆人物十分傳神。 平板玻璃畫宮廷派是中國藝術殿堂裡的一顆明珠,歷經300年,傳統技法已幾近失傳。但其在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仍有一脈相傳,靠的是當地農民畫師張東海少年時的傳奇經歷和一輩子的堅持。 金墨灌注、反向作畫、落筆如同篆刻……那聽聞中流傳自宮廷、將大千世界濃縮在玻璃背後的畫,有多麼絢爛瑰麗?
  • wedo2.0-初級-推磨人
    《推磨人》又名「有錢能使鬼推磨」,雖說這句話在這個社會來說就是一條真理,不過呢,礙於教育的價值觀取向,我勸各位大胸弟在上課的時候不要這樣形容,以絕他人口實。注意,示例的搭建結構圖同樣是根據搭建邏輯進行排版設計的,由主題推磨人想到的最重要的肯定是「磨」,有了磨就要想怎樣讓磨動起來,那就是齒輪傳動結構了,磨雖說是動了,但是要設計個「推磨」的樣子啊,所以最後設計的是「人」,這就是我認為的合理的課程建構順序。所以課程建構的主體在於「讓磨動起來」,次要部分的「人」可放寬限度讓孩子們自己設計。學習原理的重點可以是齒輪的垂直傳動,亦可以引出曲柄連杆的概念。
  • 上遊•互動丨都市熱報丨推磨·搖磨 - 張老侃
    推磨·搖磨張老侃常言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哪兒呢?有人在乎山水,有人在乎朋友交際,有人在乎愛情抑或是帶戲狎之意的「秀色可餐」。顯然,在西門慶眼中,那壺酒純然成了「醉翁之意」。這段情節無論是在原書中,還是寫進戲裡、電影裡,酒的本身無關緊要,最要得緊的倒是那壺酒溢漾出來的意蘊與風情。老重慶有首童謠,叫《推磨,搖磨》。童謠裡唱的是「推豆腐,接舅母」,但既不見豆腐,也不見舅母。那麼推的是什麼、搖的又是什麼呢?所推所搖,全是孩童的天真,娃娃們爭做小廚師,學習烹飪。推豆腐不為吃豆腐,這一點與真正的大廚師的志趣相同。
  • 孤竹八章之青龍出海
    青龍山地處古皇家御路南側,為關內外通行必經之地,因此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這封建皇帝登高望遠,一時美景難收,不由詩興大發,竟有吞吐宇宙、吸納風雲之慨,倒也十分難得。  可惜抗戰時期,日本侵略者把青龍山劃為無人區,並炮擊青龍山,很多著名景觀毀於一旦。  青龍山北部澗兒溝一帶,三面環山,地勢險要,我黨活動頻繁,闢為抗日根據地,當時冀東抗日政府、冀東日報社、冀東軍區兵工廠等都設在這裡。
  • 中國古代三大鎮宅之神,其中一位為冥帥,人們除夕祭祀他祈福!
    宋真宗讓龍虎山的張天師(非張道陵而其子孫)去擒拿惡蛟,奈何張天師不敵,只好焚香陳案請來了關二爺,剎那間,雲霧翻騰,只見其中一身材高大之人,坐下赤兔馬,手提青龍偃月刀,與惡蛟戰至雲霧之中,一盞茶的功夫,天空放晴,大水退去,河中鮮血翻湧,惡蛟被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