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是太祖拳體系裡,實戰性強、形式多樣的一套擒拿功法。本文將對七十二把擒拿中「青龍獻爪」與「小鬼推磨」這兩招進行介紹,詳細描述和解釋每個招式的同時,重點講解這兩招之間的聯繫和變化,希望既能展現出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的精妙之處,又能展現出其變化多樣的特點。
擒拿術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記載,經過歷代武術家的積累和發揚,已經形成了完整體系。所謂擒拿術,主要是針對人體各關節及頭頸等要害部位和穴位,基於關節活動功能的局限和弱點,依據反關節的原理,進行控制與反控制的攻防技法。擒拿之術在格鬥中更有獨到之處。隨著冷兵器時代的遠去,很多武術技法都漸漸失去了其應用意義,但是擒拿技術能夠迅速有效地制服對方,實戰性很強,在現代的軍警訓練中被廣泛應用。
七十二把擒拿之「青龍獻爪」與「小鬼推磨」
七十二把擒拿為徒手格鬥之技法,其徒手搏鬥的成功憑藉膽量、技術和力量,擒拿主要有刁、拿、鎖、扣等招法。臨戰時利用擒拿技法,合理安排戰略戰術,制服對手。
七十二把擒拿分為主動擒拿與被動擒拿,以控制對手為最終目的。下文將對「青龍獻爪」與「小鬼推磨」這兩種拿法進行詳細的闡述。青龍獻爪是七十二把擒拿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招,主要擒拿對方的手腕和小臂,屬於小擒拿,在實戰中主要用來破對方的直拳。而小鬼推磨的目的是控制對方的頸部,使其喪失戰鬥力。這兩招擒拿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此處介紹的是,先用青龍獻爪控制對方,緊接著使用小鬼推磨將對方制服,使其無法反抗。這兩招聯繫緊密,環環相扣,所以特意將這兩招進行闡述,希望展現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的精妙之處和眾多變化的特點。
「青龍獻爪」的實戰應用
青龍獻爪以擒拿對方的手腕和前臂來破解對方的攻擊,屬於小擒拿,本技法可分為三個步驟:一、接;二、拿;三、合。
1、接
青龍獻爪的第一步是接,首先要接住對方打來的直拳(圖2-1)。
圖2-1
由圖2-1中可見(為表述清晰,下文中將擒拿演練者稱為「甲」,將進攻者稱為「乙」)乙呈左弓箭步,用右直拳進行攻擊,甲呈左弓步狀,側身用雙手接住對方的直拳,此時甲通過側身躲閃過乙的進攻,同時右手擋在乙的手腕處,而左手擋在乙的肘關節。首先身法很重要,身體呈左弓步時,一方面能減少身體暴露給對方的面積,可以更加快速的躲閃,化解對方的進攻;另一方面,身形呈三角形狀,從力學角度分析此時甲的站姿是最為穩固牢靠的。其次,雙手攔截對方直拳的位置很重要,如果使用不當,下面的動作就不容易連貫起來,很可能就無法發揮此招應有的功效。
2、 拿
圖2-2
圖2-3
我們肘關節處有少海、尺澤兩處穴位,用力捏這兩處穴位,手臂會痛麻,沒有力氣(圖2-2和2-3)。手腕處有神門和太淵兩處穴位,如果用力捏這兩處穴位會產生強烈的痛感,並且手腕會自然彎曲(圖2-4)。當甲方接住對方的直拳後,雙手的位置就是為了拿對方的腕關節和肘關節,尤其是少海、尺澤、神門和太淵這幾處穴位。通過拿捏對方的穴位,迅速瓦解對方的進攻,變被動為主動,這就是擒拿中精妙之處。甲方用拇指和食指拿捏乙手臂和手腕處的穴位,乙會因為疼痛而手臂變得彎曲,甲則順勢左手拿住乙的肘關節,右手拿住乙的手腕(圖2-4)
圖2-4
3、 合
圖2-5 合
第二步雖然拿住了對方的小臂,可是並沒有完全的控制住對方,如果僅此而已,那乙就能容易地掙脫,僅僅就是化解了他的一次進攻而已。擒拿的目的是為了完全控制對方,使對方失去反抗的能力。緊接著就是合,通過雙手的合力來控制對方的手臂,從而完全控制對方。甲的左右手合住乙的小臂,右手順時針方向,邊合邊擰,左手則逆時針用力,這樣就會產生合力,最大程度的拉伸對方的筋和關節,在腕關節處產生劇烈的麻痛感。在雙手合力的同時,甲的左手稍微用力壓對方的肘關節,防止對方用肘攻擊,也為小鬼推磨的運用做鋪墊(圖2-5)。
小鬼推磨
小鬼推磨主要作用位點是對方的頸部,效果明顯,操作起來比較困難,需要恰當的把握時機,尤其是面對比自己高大的對手時,就需要我們去創造條件。而青龍獻爪就能很好地為小鬼推磨的使用創造良好的時機,所以將這兩招合在一起講述。小鬼推磨主要有以下四步:頂,壓,鎖,扔。
1、頂
當甲用青龍獻爪控制住對方小臂的時候,兩手相合的同時,左手壓著對方的肘部至胸前,然後用身體頂住對方的肘部,而右手仍然拿住乙的手腕,用力合住,不能鬆懈,此時不要害怕乙會用肘部擊打自己,因為已經完全控制住乙的小臂,所以乙的肘部根本發不出力來。這樣,甲的左手就空出來了,緊接著甲用左手去拿乙的右手腕,而把自己的右手騰出來,這樣甲就可以直接擊打對方的頭等要害部位,也可以繼續變換招式(圖2-6和2-7)。
圖2-6頂
圖2-7
2、 壓
通過上一步的運用,甲用身體頂住乙的肘,左手則控制住了乙的右手臂,這樣形成的合力要遠比兩個手形成的合力大。此時,乙因為劇烈疼痛而掙扎,而甲右手則順著乙的頸部向下穿,重心微微下沉,向下壓對方的頸部,目的是使其失去反抗能力,更利於控制住乙的頸部,向下壓對方的頸部為下一步的成功運用創造更好的條件(圖2-8)。
圖2-8
3 、鎖
通過上一步,甲左手控制乙的手臂,右手夾著對方的頸部,重心下沉,壓著對方,可謂是佔盡了優勢,而乙則相反。緊接著,甲鎖住乙的頸部,用右手小臂及手腕部作用到乙的咽喉處,將乙的頭部夾在甲方的腋下。同時,甲力從腳發,重心微向上移,丹田外翻,有「撅」之意。如果動作準確,乙會有突然窒息的感覺,從而失去反抗的能力。如果一直摟著對方的頸部不放就能使其不能呼吸(圖2-9和2-10)
圖2-9 鎖
圖2-10
4 、扔
習武先習德,習武是為了強身健體,保家衛國,而不是鬥狠鬥勇,所以與人交手點到即止,相互交流,共同促進。小鬼推磨中「扔」就體現出武術中的「點到即止」。當鎖死對方的頸部時,甲方微微向右後方下沉,下沉是為了借力和發力。然後,為使其不受到更為嚴重的傷害,右腳發力,傳到腰的時候,向左轉腰,用全身的力把對方扔出去(圖2-11)。
圖2-11 扔
總結
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亦是從歷代武術家的無數次實踐和思考中總結提煉而成的一套科學完整的武術功法,招式技法,攻守兼備,同時環環相扣,相生相剋,體現了中華樸素的哲學思想。從「青龍獻爪」與「小鬼推磨」的技法中不難看出,擒拿者經歷了因敵制變、反客為主的過程,同時招招相扣,變化多樣,面對不同的對手使用不同的招式,在招式的使用過程中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實際情況而改變招式。可以說,七十二把擒拿是一套完善的理論與技法兼備的武術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