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長除了治理環境,如今還多了一項技能,那就是寫小說。最近,河北廊坊環保局副局長李春元出版長篇小說《霾來了》,其中的人物角色都跟霧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有政府官員,也有生活在霾中的普通人;既有官場中的糾葛,也有普通人的困頓和思考。
《中國青年報》在報導時,節選了小說中一些有意味的情節,比如作為環保局局長的主人公和當地縣長的一次爭吵,結果仕途看衰;比如入室盜竊的小偷趁著霧霾籠罩肆無忌憚,監控錄像卻看不清楚他長什麼模樣;又比如政府部門的公章竟然是看門大爺蓋的……而這些情節的設置,自然來源於李局長在工作中的種種觀察與經歷。環保部門一方面要面對公眾的批評,一方面又要處理好來自政府系統內部的壓力;一方面希望擁有更多的實際權力進行環境治理,一方面又在運用這些權力時受到多方掣肘。除了平時開展工作時的問題和麻煩,這部小說至少把一部分真實的官場生態表現了出來。
很多人對於李局長寫小說不理解,覺得環保局長寫《霾來了》而不是「霾走了」,是件十分諷刺的事情。但是由環保局長本人主動來呈現這種「諷刺」,用小說的形式來坦誠困難和矛盾,其實值得我們寬容看待。新聞也好,小說也罷,環保部門有心無力、睜眼閉眼,甚至充當汙染幫兇的事情,已經並不少見。不玩數字遊戲主動欺瞞公眾,多多少少堅持一下原則,實實在在地辦些事情,恐怕就算是在很好地履行職責了。
陝西漢中這兩天PM2.5居高不下,全市噴水降塵,結果有眼尖的網友看見連監測站的儀器也被噴了水。雖然官方不承認這是在變相降低汙染數據,但也表示空氣品質讓他們「壓力山大」。汙染源頭管不到、管不了,退而其次只求「監測數據準確可靠」,環保局難務正業,這的確是霾來了還遠沒到離開的節奏啊。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