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用這8種方法批改作業,教學效果馬上不一樣!|支招

2020-12-13 騰訊網

民小編說

批改作業是老師們的日常,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全班那麼多孩子,批改完後下發的作業本有多少真正起效了呢?如何通過批改作業讓教學過程更完善,師生互動性更強?如何讓批改過程事倍功半,直擊「痛點」?老師們不妨試試這幾個妙招~

老師平時在上課後,簡單的作業可當堂完成,採用競賽搶答、小組比賽的方法,當堂集中統一批改。這樣既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完成作業的速度,還可鍛鍊學生的反應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但是很多老師在批改作業中都存在這幾個問題:

1.教師花費在評改作業上的時間過多;

2.學生完全處於被動地位;

3.師生雙方獲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

學生中有應付抄襲作業者,而教師也因量大時間少,批改形式簡單,致使作業的功能並沒有完全發揮。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作業的「全批全改」使教師很辛苦,它不但束縛了教改的手腳,還束縛了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所以,改革作業批改方法應當受到應有的重視。

批改作業的幾種方法:批改作業的方法應多樣化,關鍵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師生活動緊密結合為一個整體。

1

隨堂批改作業

新課後,簡單的作業可當堂完成,採用競賽搶答、小組比賽的方法,當堂集中統一批改。這樣既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完成作業的速度,還可鍛鍊學生的反應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2

教師面批

對教學中的重難點練習,做到人人過關,利用課外時間與學生面對面,逐題批改,及時指出其錯誤,啟發弄清錯誤的原因,並要求學生馬上進行訂正。例如電路圖題目,若不採取面批,學生根本不知道錯在哪裡、如何改正。如進行面批效果就好多了。

3

小組批改作業

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成前後兩桌,每四人組成一個小組。課堂上的有些練習,教師可以先檢查最早完成的作業,每小組只須檢查一人,並指出其錯誤所在,然後由他去批,改另外三人的練習,並監督、幫助他們進行訂正。

對於課外的作業,同樣可採取這種辦法。對於有些非常簡單的作業,如課堂講過的練習,課外需鞏固的、元素符號、化合價的默寫等,可直接交由小組長負責督促組員抽時間完成。教師對小組批改後的作業要進行抽查,了解作業的完成和批改情況。

4

自改和互改

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練習,教師可先報出答案,讓學生自批自改,發現錯誤,還可同桌或前後桌同學相互批改。如有問題,馬上提出,教師立即講解;或課後小組討論訂正,對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可匯報給老師。

每個學生都是很負責的,往往能在一定意義上進行比教師更為細緻的批改。在自改法的經常運用中,學生會慢慢形成自我檢測習慣,減少馬虎。

5

二次記分

在評價學生作業的問題上,傳統的做法往往是教師經過一番審閱和批改,然後給予一次性的成績。學生很少去思考和訂正,為應付老師,可能直接抄答案。

二次記分的做法是:先由教師對學生的試卷、練習、作業等先打一個基本成績,並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評語;然後將作業發還給學生,要求他們對照評語,深刻反思自己的作業過程,認真訂正自己的作業,如果正確,便追加成績,否則便不給分。

事實表明,這種方法一方面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及時訂正作業的積極性;另一面,還能使學生逐漸養成仔細檢測作業過程、自覺優化作業思路等良好習慣。

6

生「評」師

課前,教師先把上次的作業做在黑板上,將學生作業中典型的錯誤列出,複習提問時組織學生批改。由於學生長期被教師評價,一下子變成批改教師的作業,積極性很高,會批改得特別認真。

在批改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了一次系統的反思性的思考和評價,弄清了正確答案,理清了思路,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7

批改「典型」

這種方法大致與「生『評』師」的方法相同,只是教師不自己做作業,而是選擇典型的作業用實物投影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批改。

這種方法組織得好,運用得巧妙,可讓學生記憶深刻;可讓學生產生自豪感,甚至會成為學困生轉變的一個契機,使學困生在集體面前獲得成功,這種成功可在他們內心產生「愉快效應」,激發好學的積極性。

8

採取評獎的方法

傳統的紙筆作業側重對學生知識掌握的結果進行評價,但對學生在探究能力、實驗技能、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更需要通過學生的活動表現來進行評價。

如對於較難掌握的知識點,可讓學生撰寫小文章,文體不限,可用擬人的方法,並進行評獎。結果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寫出了各種意想不到的、非常優美的文章。對材料進行簡單手工製作,如潛望鏡,可讓他們課後進行製作,教師進行評獎……

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並為我們全面了解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發展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上述幾點嘗試,使教師變主角演員為導演,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了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學生勤於做作業,樂於做作業,可以大大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文章來源 |「小學語文名師」微信公號

微信編輯 | 魏倩

相關焦點

  • 老師用這8種方法批改作業,既能讓學生受益又能應對檢查
    批改作業的方法應多樣化,關鍵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師生活動緊密結合為一個整體。>>>2、教師面批對教學中的重難點練習,做到人人過關,利用課外時間與學生面對面,逐題批改,及時指出其錯誤,啟發弄清錯誤的原因,並要求學生馬上進行訂正。
  • 用這8種方法批改作業,既能應對檢查,又讓學生受益!
    下面給各位老師推薦幾種實用的作業批改方法: 隨堂批改作業 新課後,簡單的作業可當堂完成,採用競賽搶答、小組比賽的方法,當堂集中統一批改。這樣既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完成作業的速度,還可鍛鍊學生的反應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 小學規定老師批改作業用〇代替× 稱教學要柔和
    據《新聞晚報》報導本學期開始,滬上小學全面啟動小學一、二年級「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滬上部分小學紛紛出臺具體實施措施。日前,一位小學老師反映:新學期,學校規定老師批改課堂作業時,不能用「×」,只能用「O」。
  • 家長沒批改作業,老師群裡點名批評:「將來孩子和你一樣可悲!」
    家長不批改作業,遭到老師點名批評10月11日,網曝江西吉安井岡山經開區學校的幾名家長,因未批改作業被老師在家長群裡點名批評:「昨晚賺了幾百萬?」「你這樣將來你的孩子和你一樣可悲!」「你現在的做法只會讓你的孩子以後走你這條路。」從曝光的聊天記錄來看,事件的起因是批改作業,人物是老師和家長,結果是老師批評了沒有批改作業的家長,並指出學生作業應該先由家長批改,之後再交給老師檢查,理由是:「只有批改了才有效果,批改了我們才知道孩子哪裡沒有掌握,這樣才能更好的教學」。
  • 誰給老師權力,讓家長批改作業的?
    隨後全國十多個省市發文,「老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對於不按時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取消評優評先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優評先資格」。 長期困擾大家的家長批改作業問題,總算告一段落。 事後,我們不禁奇怪的不是為何要家長批改作業,而是為何這個現象會產生?
  • 家長批改作業,老師怎麼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老師:不必掌握
    然而,又沒有幾個家長在新學期一開始就質疑老師,即使有怨氣也是暫且忍耐,也有不忿的家長,乾脆陽奉陰違,或者「消極怠工」,但是,他們馬上就受到了懲罰:老師會在班級群點名(或者不點名)批評家長:「有些家長輔導孩子的作業不認真、不負責,孩子的作業經常出現錯誤。」「自己的孩子家長都不上心,怎麼好意思要求別人上心呢?」
  • 家長批改作業,老師怎麼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老師:不必掌握
    每年的秋季新學期開學,都會出現新的一批家長抱怨的聲音,其中聲浪最大,口徑比較統一的,還是集中在家長批改作業上。開學的蜜月期,孩子期待,老師積極,家長也興奮,差不多每個新的班級,都是其樂融融的場面,再加上很多家長一開始擔心孩子不適應,或者落後於人,開學的前一個星期,即使老師不提醒,家長們也會「熱心」地關注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的。
  • 老師用表情圖批改作業,這波操作太秀了,網友:缺這樣的一個老師
    老師批改作業畫表情圖,網友羨慕嫉妒恨,家長卻:是不是閒在小編的記憶中,我的學生時代,老師批改作業,都是錯的打叉正確的打勾,在批改作文時才會寫評語,而我想這也是絕大部分老師批改作業的方法。但隨著,年輕一代進入學校成為教師,一些教學方法也有了改變,也經常發生一些十分有趣的事情,那近日一些老師批改的作業就在網絡上走紅並廣受好評。這位英語老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非常有創意的畫上了表情包,並配上暖心鼓勵的小文字,讓枯燥無味的作業,瞬間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 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傷害的是誰?
    最近我的同事被投訴了,原因是他布置的作業要求家長去改,而這位家長一直不滿老師的做法,認為布置作業批改作業都是老師的事情,為什麼到了他的孩子,作業就需要家長來批改呢?(1)只有經過自己的批改作業,才能對孩子的情況了如指掌。記得曾經有一個校長講過,我不反對教師布置大量的家庭作業,但是我反對的是要家長批改作業。作業都由家長批改了,那麼老師怎麼能知道孩子的情況呢?
  • 「最調皮」老師「花式」批改作業,家長讚不絕口,網友:太到位
    根據學生作業的不同水平,老師給的評語也不一樣,除了正規評價以外,還會增加些網絡熱詞。有的孩子寫得字跡潦草,寫得不認真,老師就畫一個倒地吐血的表情,還附上一句「批著你的作業,老師是這樣的,你忍心嗎?」孩子馬上就能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
  • 批改作業的「神器」家長應慎用
    「手機一掃就知道哪些做錯了,我們班很多家長都在用。」一些批改作業的App,在家長中很受歡迎。  批改作業「神器」並不解決科學教育的任何問題。事實上,作業批改絕不是判定對錯那麼簡單,這裡面有一個潛在的互動過程。教師可以通過練習題的完成情況,反思教學,改進教學方法,調解教學節奏輔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 用手機APP批改作業,廈門排名全國前十 家長和老師這樣看
    手機軟體掃描一下 就可以一鍵批改作業 這樣的新科技你用過嗎? 近日,一份《中國小學生數學作業大數據分析報告》出爐。
  • 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用好這8種方法
    這裡,筆者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介紹8種方法,供各位有志者參考。這8種方法是:巧設懸念法、引導想像法、變式教學法、發散思維法、對比思維法、鼓勵探究法、批判思維法、自由組合法。下面一一解說之。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能恰當地設置懸念,無疑地會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就語文課堂教學而言,教師通常可以在這幾個方面設置懸念:1. 課堂教學的開頭。開頭教師可設計一個富有懸念的導語,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比如有老師教學《孔乙己》,開頭設計了這麼一個導語:老師問學生:孔乙己姓什麼?
  • 老師批改作業有錯處不能用"×"實在沒有多大意義
    老師批改作業有錯處不能用"×"實在沒有多大意義 2013年9月28日 10:20 來源:東方網  作者:汪代華   選稿:王逾婷 日前,一位小學老師反映:新學期,學校規定老師批改課堂作業時,不能用「×」,只能用「O」。有教師質疑,難道連孩子面對自己錯誤的勇氣也不用培養了?(9月27日《新聞晚報》)  老師批改作業錯處用「×」,正確打「√」這是長期以來批改作業的規定的統一規範要求,而且習慣成自然。「×」和「√」只是符號,便於識別。這種傳統的批改方式業已被學生和家長所認同。
  • 給老師送禮沒效果?老師給你支招:花錢少效果好!
    好多家長經常抱怨給老師送了沒啥效果,在這裡,大頭給你支招:八看一不,省錢有效。一、看學校不同的學校老師收禮之風差別很大。區域消費水平越高,家長對孩子教育越重視,送禮之風就越濃厚,禮品的金額就越大,老師對禮金的期望值就越高。在省會送一千塊老師可能不屑一顧,在農村偏僻小學送二斤核桃老師就對孩子刮目相看。
  • 8種少兒英語教學方法
    孩子的家長和老師都在考慮,什麼樣的英語教學才能提高英語溝通能力?下面就向學員介紹幾種英語教學方法:1.三維重現教學法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
  • 90後老師課堂多歡樂?這幾種教學方式人民日報都點讚!羨慕小學生
    老師一個人在講臺上乾巴巴的講課,學生在底下聽得昏昏欲睡!其實這是傳統課堂的情況,以高考為導向,以老師為中心,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被比譽為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形成,有他特殊的歷史背景,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長期以來師資力量都很匱乏,一個老師可能要面對七八十,甚至上百名學生,老師不嚴肅,不採用專制型班級管理方式,根本難以保證班級正常運轉。
  • 不用老師批改也不麻煩家長,美國學校用AI批改作業,效果怎麼樣?
    隨著「家長退群」事件持續發酵,江西、遼寧等省紛紛出臺文件,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家長和老師各有苦楚,那麼批改作業這個事,交給AI怎麼樣?我們可以看看美國已經應用這項技術的情況。當今年秋季的成績單出來的時候,一些家長可能會收到令人不悅的「驚喜」:孩子的成績低於預期。
  • 教育局發布通知,禁止老師用微信布置作業,不得讓家長批改作業
    這件事情如果站在家長的角度來說,肯定家長高興了,但是站在老師的角度來看,老師就未必高興了,因為老師的負擔加重了,一個班級那麼多孩子,加入一個孩子需要2分鐘,30個孩子就得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們一起看一下,遼寧發布的關於學生作業管理的十個要求,不得不說,這10個要求真是恰到好處。
  • 老師批改作業怎麼成了問題?到底發生了什麼?
    老師「批改作業遭人恨」並非是這幾個環節沒有做到,而是「度」的把握問題。 「有學必留」是每個老師都能做到的,可是「留多少」、「怎麼留」則因生而異、因學而異、因師而異。其實很多老師和教育局的領導一樣希望能夠「全批全改」,但是在實踐中發現根本無法做到。尤其是被詬病的「數學作業」,認真改下來沒有幾個小時根本無法完成,而作業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和備課、講課相比並不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花費老師大量時間對於老師來說並非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