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周刊|線上心理諮詢靠譜嗎?海南心理專家:並非萬能

2021-01-12 南海網

  【編者按】

  學習壓力大,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大,情感問題多……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需要精神和心理健康療愈的人變得越來越多。線上心理諮詢行業隨之興起。

  打破空間限制,人們足不出戶就可獲取心理諮詢服務,大量資金和流量開始垂青這一行業。然而,線上心理諮詢中還存在著行業規範不統一、從業者水平良莠不齊的現象,也帶給用戶不少困惑。本期《健康周刊》帶你一探線上心理諮詢的現狀。

  ■海南日報記者 侯賽

  每當工作壓力大,心情煩躁不安的時候,張曉(化名)就會打開手機App中的一款心理諮詢軟體,花50元錢,撥通心理服務平臺的傾訴熱線。話筒對面的「專家」會傾聽她的煩惱,緩解她的煩躁情緒。「狀態突然不好的時候,可能沒辦法及時找到心理諮詢師,傾訴熱線或許可以幫助我度過一些難關。」

  時下,像張曉這樣有線上心理諮詢需求的人群不在少數。數據統計,2019年1月-9月「心理諮詢」類公眾號文章總閱讀量達到2.76億人次,涉及公眾號15.7萬個。這讓不少心理健康諮詢機構和心理諮詢師從中看到了商機。

  線上「療心」並非萬能 一些精神障礙必須線下治療才有效

  海南日報記者在手機應用軟體商店裡發現,目前至少有上百款與心理諮詢相關的App,其中不少App下載量都達到了百萬級別,最多一款已達到800多萬。打開軟體,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情感導師等各種稱謂讓人眼花繚亂,收費也從每30分鐘50元到上千元不等,讓人無從選擇。

  「線上諮詢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需一個手機,隨時隨地都能諮詢心理問題,方便、快捷、高效的網際網路產品屬性讓在線心理諮詢成為很多人的第一選擇。」海南省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海南省安寧醫院心理諮詢中心)主任羅海東介紹,通過線上方式,對於一些無須面詢就能解決的問題,比如青少年學習壓力問題、男女青年的情感問題等,通過線上「話療」會更方便。而且對於一些諮詢者來說,在熟悉的環境中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因此也更容易敞開心扉。還有的諮詢者覺得,通過電話、文字、視頻隔著網絡有助於消除「病恥感」。

  「雖然線上心理諮詢方便快捷,但和面詢相比也有其局限性。」羅海東認為,諮詢者和心理諮詢師面對面的交流,會有一種天然的連接感,更容易共情。而且更重要的是,面詢時諮詢師可以在過程中,捕捉到諮詢者輕微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變化,比如一個眼神或是一個小動作,從而更有益於做出正確的判斷。儘管現在線上諮詢比熱線電話多了視頻交流,但隔著屏幕,諮詢師很難從根本上讓諮詢者放下心理芥蒂,也很難通過細膩的神情變化,進一步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

  「也並不是所有的情況都能通過線上解決。」羅海東介紹,比如一些精神障礙,如強迫症、恐懼症,通過單純的線上諮詢很難得到改變,需要採用「暴露療法」進行治療,而暴露療法的操作線上無法進行,必須面對面才有效果。此外像精神動力學治療中的釋夢、自由聯想以及催眠治療等心理治療,在線下進行效果才會更好。

  諮詢平臺魚龍混雜 部分平臺專業資質和收費標準不靠譜

  海南日報記者調查了解到,當前市場上與心理諮詢有關的服務主要有3種類型。

  首先是「線上醫院」,就是把線下醫院搬到線上。由第三方平臺或專業醫院運營,精神專科醫生在線為用戶提供諮詢、藥品續方等服務。這類平臺上的醫生絕大多數資質齊全,規範性強,患者還可以通過視頻或者圖文複診。

  其次是「收費服務」。商家提供線上陪伴傾訴、哄睡叫醒等「輕」心理服務。消費者在網絡平臺上下單,隨後由工作人員聯繫到顧客,根據要求計時聊天、哄睡陪伴等。

  再次是一些商家在網絡平臺上提供的「收費內容」。多以付費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調節幹預課程等形式為主。這些內容之中,大多為舒緩情緒方法,與醫學療愈無關。至於效果如何,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不同類型的心理諮詢服務中,海南日報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網絡平臺上有償心理諮詢亂象頻發。比如不少從業者根本沒有資質,某些網絡寫手胡編亂造「心理舒緩寶典」,一些博主炒作「心理調節課程」,其實並沒有任何專業性;平臺自詡「親密關係修復」,為情感受挫者高價「量身定製」情感挽回方案,大多只是騙錢……凡此種種,消費者不光損失鈔票,更易加重心理問題,貽誤幹預時機。

  「不靠譜的心理諮詢可能會誤診甚至耽誤治療,導致病情加重。病沒治好不說,還花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海南省人民醫院心理科副主任康延海,在門診中就遇到不少因線上心理諮詢而耽誤治療的例子。比如有一位患者有雙相障礙傾向,曾經多次嘗試在線諮詢平臺,但都達不到緩解的效果。

  此外,線上心理諮詢目前也沒有統一的定價標準。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醫院的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都由物價局定價,目前,在海南,精神專科醫院的心理醫生進行心理諮詢的收費標準為每20分鐘120元左右。而很多平臺標價動輒每30分鐘四五百元,甚至上千元。

  行業亟待監管規範 未來「商業網絡平臺+專業醫院」是大方向

  康延海認為,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差異在於症狀程度的「輕重」。接受心理諮詢的人偏向於尋求對心理問題的解決,包括情緒上的困擾以及現實因素造成的壓力。心理治療的提供者是擁有執業醫師資格證的心理治療師或精神科醫生,具有處方權,而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的更多是社會機構。

  海南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心理諮詢平臺見到比較多的心理諮詢師的頭銜是國家二級、三級心理諮詢師,這些頭銜是2017年以前由人社部頒發的,當時國家將心理諮詢師認定為技能人員。但在2017年,人社部發布的(2017)68號文件《關於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通知》裡,正式取消了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名稱。

  康延海介紹,2017年,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取消前,曾有上百萬人嘗試考取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最終從業者比例較低,約為23%。康延海認為,持有心理諮詢師資格證並不意味著具備「真正去做諮詢的實際能力」,後期尚需一個系統的、長時間的積累過程。

  「2017年之後,整個領域確實有一些混沌的局面,」康延海說,想要從事這一行業的人不知從何入手,可能需要一個周折的過程。受限於現實條件,醫院很難自建自營網絡服務平臺,未來「商業網絡平臺+專業醫院」是大方向,但是對從業門檻、資質、收費標準等細分領域的行業標準必須儘快制定。一些傾聽服務和心理緩解諮詢活動雖非醫療行為,也應要求對從業人員實行平臺後臺實名制。

原標題:線上話療 療心?傷心?

責任編輯:鄧麗

相關焦點

  • 健康周刊|線上心理諮詢靠譜嗎?海南心理專家:並非萬能
    打破空間限制,人們足不出戶就可獲取心理諮詢服務,大量資金和流量開始垂青這一行業。然而,線上心理諮詢中還存在著行業規範不統一、從業者水平良莠不齊的現象,也帶給用戶不少困惑。本期《健康周刊》帶你一探線上心理諮詢的現狀。
  • 大市場小需求:線上心理諮詢靠譜嗎?
    在此情況下,壹心理、knowyouself、心理諮詢、壹點靈等國內知名線上心理諮詢平臺,也不約而同上線了疫情相關免費心理諮詢服務。但是,這些線上心理平臺靠譜嗎?它們能否因此迎來發展拐點,實現華麗轉身?心理學專家桂冰也指出,「隨著防控時間越長,公眾內心的壓力越大,負面的情緒積聚,甚至會感到恐慌,而最大的恐慌是對疫情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和對自己及家人健康的擔憂。」
  • 莫讓心靈急救變心靈忽悠 線上心理諮詢呼喚行業規範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行業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一飛沖天,比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也因此進入發展快車道。大量資金開始注入線上心理諮詢平臺,使得有心理諮詢學科背景或沒有專業背景的「創業者」紛紛衝入心理諮詢行業,希望在快車道上分一杯羹。記者在手機應用軟體商店裡看到,有多款與心理諮詢相關的App下載量都達到了百萬級別,最多一款達到了600多萬。
  • 線上心理諮詢需儘快制定行業標準:莫讓心靈急救變心靈忽悠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行業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一飛沖天,比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也因此進入發展快車道。大量資金開始注入線上心理諮詢平臺,使得有心理諮詢學科背景或沒有專業背景的「創業者」紛紛衝入心理諮詢行業,希望在快車道上分一杯羹。記者在手機應用軟體商店裡看到,有多款與心理諮詢相關的App下載量都達到了百萬級別,最多一款達到了600多萬。
  • 莫讓心靈急救變心靈忽悠 線上心理諮詢呼喚行業規範 _中國蘭州網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行業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一飛沖天,比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也因此進入發展快車道。大量資金開始注入線上心理諮詢平臺,使得有心理諮詢學科背景或沒有專業背景的「創業者」紛紛衝入心理諮詢行業,希望在快車道上分一杯羹。  記者在手機應用軟體商店裡看到,有多款與心理諮詢相關的App下載量都達到了百萬級別,最多一款達到了600多萬。
  • 莫讓心靈急救變心靈忽悠 線上心理諮詢呼喚行業規範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行業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一飛沖天,比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也因此進入發展快車道。大量資金開始注入線上心理諮詢平臺,使得有心理諮詢學科背景或沒有專業背景的「創業者」紛紛衝入心理諮詢行業,希望在快車道上分一杯羹。記者在手機應用軟體商店裡看到,有多款與心理諮詢相關的App下載量都達到了百萬級別,最多一款達到了600多萬。
  • 三種途徑找到靠譜的心理專家
    新冠肺炎疫情後,民眾的心理諮詢需求大幅增長,各色各樣「心理諮詢」現身線上線下。合理選擇心理諮詢機構和心理專家十分重要。兩類人有必要進行心理諮詢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醫學心理科資深心理專家彭國球教授告訴本報記者,社會機構提供心理衛生服務,為老百姓帶來了便利。他認為,有心理諮詢需求的人群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覺得自己有孤獨、焦慮、緊張、抑鬱等不良情緒,或處理不好婆媳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等,感到憋屈、難受的人群。
  • 線上話療 療心?傷心?
    線上心理諮詢行業隨之興起。  打破空間限制,人們足不出戶就可獲取心理諮詢服務,大量資金和流量開始垂青這一行業。然而,線上心理諮詢中還存在著行業規範不統一、從業者水平良莠不齊的現象,也帶給用戶不少困惑。本期《健康周刊》帶你一探線上心理諮詢的現狀。
  • 【心理健康】關於心理諮詢的10種常見誤解
    明明貼上膏藥靜養兩周就會好的,非要硬抗著去走路,結果花了更多的時間才能恢復健康。何苦呢?誤解2:「別人會笑話我,如果去心理諮詢的話就代表自己不是正常的健康人了。」一位諮詢師曾說:「不要迷信專家,心理方面沒有什麼專家!」這確實反映出心理行業與一般行業的某些區別。至於諮詢師的年齡,當然具備一定的閱歷和經驗是肯定有助於諮詢的,但也不是年齡越大就一定越好。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舉辦心理諮詢專家督導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舉辦心理諮詢專家督導。10月28日下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舉辦心理諮詢專家督導,邀請淮陰師範學院教授、註冊系統註冊督導師於玲玲進行案例督導。中心專兼職教師參加此次督導活動。中心專職教師梁瀟老師報告了諮詢案例
  • 心理健康 | 關於心理諮詢的10種常見誤解
    明明貼上膏藥靜養兩周就會好的,非要硬抗著去走路,結果花了更多的時間才能恢復健康。何苦呢?誤解2「別人會笑話我,如果去心理諮詢的話就代表自己不是正常的健康人了。」一位諮詢師曾說:「不要迷信專家,心理方面沒有什麼專家!」
  • 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開展心理健康評估 增加心理諮詢服務
    心理健康的老人,更能維護家庭和鄰裡關係,子女可以少操心,家庭生活和諧美滿。」王華麗說,當前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對於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王華麗分析,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失眠、抑鬱、焦慮、認知障礙等,成因比較複雜。從生理上看,一些老年人由於身體衰老,大腦結構出現問題,會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 「心理健康」關於心理諮詢的10種常見誤解
    明明貼上膏藥靜養兩周就會好的,非要硬抗著去走路,結果花了更多的時間才能恢復健康。何苦呢?誤解2:「別人會笑話我,如果去心理諮詢的話就代表自己不是正常的健康人了。」心理諮詢師幫助的對象就是日常生活中遇到心理困境的人,那種認為只有負面情緒累積到「病」的境地才要諮詢的看法是錯誤的。
  • 杭州健康碼新功能 打開手機可免費諮詢心理專家
    杭州日報訊 4月25日,杭州健康碼「健康應用」上線了一項新功能——「心理援助」,主要提供心理評估、在線諮詢、熱線援助等服務,為市民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隨著全市逐步復工復產復學,社會生活秩序邁向正軌,市民從宅家防疫到返崗復工,容易產生心理不適。對此,「心理援助」應用可提供各類心理健康評估量表,市民可通過填寫量表,對個人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評估,並根據結果選擇在線諮詢、熱線援助及線下就診服務。 通過該應用的在線諮詢功能,市民可通過圖文、語音等形式與心理醫生在線溝通。
  • 焦點訪談曝光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那健康管理師靠譜嗎?
    二、健康管理師靠譜嗎?為了整治職業資格培訓亂象,從2016年開始國家取消了上百個職業資格認證(其中包括心理諮詢師、營養師),而保留了健康管理師證書,只是做了調整,在2018年之前健康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由國家人力資源和保障部管理,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簡稱:衛健委)成立,健康管理師職業資格項目便由國家衛健委管理了。
  • 線上心理諮詢預約的流程
    前面的文章介紹過,線上的心理諮詢方式有多種。今天就以時代心理的線上諮詢、測評平臺為例,來談談線上心理諮詢的預約流程:首先在微信裡搜索小程序「時代心理+」並打開「時代心理+」專業心理諮詢、測評小程序;二、在「時代心理+」首頁點擊心理諮詢,進入心理諮詢師列表,選擇好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
  • 疫情「心病」怎麼治 專家來支招省城科會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專家開展心理危機幹預諮詢服務
    省城科會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馮焱燚成為清華大學「心系武漢、抗擊疫情」心理援助熱線首批上線心理援助人員督導專家 連日來,省城科會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專家積極開展心理危機幹預諮詢服務。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春節的祥和氣氛。
  • 低價心理諮詢有用嗎?靠譜嗎?
    就是說,當你在關注心理諮詢的時候,也許意味著你開始發現自己的心理健康有著某些值得關注的地方。當然啦,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有很多的方式:去做自己愛做的事情,去旅行,看書,交朋友,瑜伽靈修,學習新技能......和這個世界進行各種各樣的互動,也都會滋長我們內心的力量。 條條大道通羅馬,心理諮詢不是唯一可以走的路。
  • 《破冰行動》李飛被「病」,盤點這些年影視劇中不靠譜的心理諮詢
    不靠譜心理諮詢之《好先生》在這部電視劇中,心理醫生徐麗(萬茜飾演),從其出場到其心理諮詢、及與男主角陸遠(孫紅雷飾演)之間的關係,可謂把心理諮詢師的職業形象全毀了。不靠譜心理諮詢之《親愛的翻譯官 》這部職場愛情劇中,楊冪飾演的喬菲曾接受過高家明(高偉光飾演)的心理諮詢。這部劇又一次無底線的居然搞出心理醫生愛上來訪者的奇葩故事情節!
  • 混亂的心理諮詢市場:「看完心理醫生後,我傾家蕩產了」
    面對混亂的心理諮詢市場,國家下一步的改革尤為重要,走得好,利國利民;走得不好,飲鴆止渴。而作為個人,我們目前又該如何找到一名靠譜的心理諮詢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