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心靈急救變心靈忽悠 線上心理諮詢呼喚行業規範 _中國蘭州網

2020-12-15 中國蘭州網

  中國蘭州網12月10日消息 受限於現實條件,醫院很難自建自營網絡服務平臺,未來「商業網絡平臺+專業醫院」是大方向,但是對從業門檻、資質、收費標準等細分領域的行業標準必須儘快制定。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行業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一飛沖天,比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也因此進入發展快車道。大量資金開始注入線上心理諮詢平臺,使得有心理諮詢學科背景或沒有專業背景的「創業者」紛紛衝入心理諮詢行業,希望在快車道上分一杯羹。

  記者在手機應用軟體商店裡看到,有多款與心理諮詢相關的App下載量都達到了百萬級別,最多一款達到了600多萬。打開軟體,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助理治療師、ACI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情感導師等各種稱謂讓人眼花繚亂,收費也從二三十元到上千元不等,讓人無從選擇。

  線上「話療」並非萬能

  「其實線上心理諮詢一直都有,只是以前網絡沒有這麼發達,都是通過熱線電話進行諮詢。」天津醫科大學精神衛生學系教授陳清剛介紹,現在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讓心理諮詢的渠道更加多元化。

  「線上諮詢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需一個手機隨時隨地都能諮詢心理問題,方便、快捷、高效的網際網路產品屬性讓在線心理諮詢成為很多人的第一選擇。」陳清剛表示,特別是對於三四線城市甚至村鎮的居民來說,通過線上方式,既可以接觸到更多優秀的心理諮詢師,同時又節約了時間和經濟成本。對於一些無需面詢就能解決的問題,比如青少年學習壓力問題、男女青年的情感問題等,通過線上「話療」會更方便。

  而且對於一些諮詢者來說,在熟悉的環境中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因此也更容易敞開心扉。還有的諮詢者覺得,通過電話、文字、視頻隔著網絡有助於消除「病恥感」。

  「雖然線上心理諮詢方便快捷,但和面詢相比也有其局限性。」天津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主治醫師鄒琳認為,諮詢者和心理諮詢師面對面的交流,會有一種天然的連接感,更容易共情。而且更重要的是,面詢時諮詢師可以在過程中,捕捉到諮詢者輕微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變化,比如一個眼神或是一個小動作,從而更有益於做出正確的判斷。儘管現在線上諮詢比熱線電話多了視頻交流,但隔著屏幕,諮詢師很難從根本上讓諮詢者放下心理芥蒂,也很難通過細膩的神情變化,進一步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

  「某種程度上,要想在線上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要比在線下難度更大。」鄒琳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大學生患者,有雙相障礙傾向,她在線上諮詢的時候,只表現出抑鬱的狀態,因此被心理諮詢師按照抑鬱進行心理疏導。但是其情緒亢奮的狀態通過視頻表現得並不那麼明顯,因此讓諮詢師誤以為是抑鬱症好轉。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到,在線上從事心理諮詢,更需要有大量專業經驗的沉澱。

  而且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對諮詢場所也是有嚴格要求的。有些諮詢者可能會選擇不適當的場合,比如周圍有家人或者環境嘈雜,導致其不能完全說出真實想法,從而嚴重影響心理諮詢的效果。

  「此外,也並不是所有的情況都能通過線上解決。」鄒琳介紹,比如一些精神障礙,如強迫症、恐懼症,通過單純的線上諮詢很難得到改變,需要採用「暴露療法」進行治療,而暴露療法的操作線上無法進行,必須面對面才有效果。此外像精神動力學治療中的釋夢、自由聯想以及催眠治療等心理治療,在線下進行效果才會更好。

  缺乏硬性職業準入門檻

  目前雖然有心理諮詢註冊系統,但還沒有一個硬性的職業準入標準及規範化的監管機制。」陳清剛介紹,很多職業明確需要資格證才可以從業,比如醫生需要有醫師資格證,會計需要有註冊會計師證等。但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卻不是心理諮詢師職業硬性的準入標準。這就意味著,存在相當數量的沒有經過心理諮詢師資質認證或沒有經過心理諮詢專業培訓的心理諮詢從業者。

  目前在心理諮詢平臺見到比較多的心理諮詢師的頭銜是國家二級、三級心理諮詢師,這些頭銜是2017年以前由人社部頒發的,當時國家將心理諮詢師認定為技能人員。但在2017年,人社部發布的(2017)68號文件《關於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通知》裡,正式取消了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名稱。

  「2017年以後,心理諮詢從業人員專業技能的評價標準,主要是在中國心理學會取得註冊助理心理師、註冊心理師以及註冊督導師。此外還有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認證的心理督導師。」陳清剛說,目前心理諮詢的需求量巨大,很多從業者並未在註冊系統中。

  儘管心理諮詢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資格沒有門檻,但心理治療是有門檻的,按照精神衛生法的規定,只有經過專業培訓的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可以進行心理治療,但只有精神科醫生才有處方權。心理治療師需通過國家衛健委考核認證,取得職業資格證。

  需儘快制定行業標準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眾心理諮詢需求暴漲。同時居家模式讓不少心理健康諮詢機構和心理諮詢師從中看到了商機。由於當前網絡心理健康服務缺少相應標準,因此很多平臺打著心理諮詢的旗號,進行著半專業的甚至不專業的「心理忽悠」。

  記者打開幾個不同的心理諮詢App,感覺其專業度冰火兩重天。一般比較專業的心理諮詢平臺會清晰地標明諮詢師和用戶進行一對一的有償諮詢的形式,如文字、語音、視頻等;諮詢師的受訓背景、諮詢經驗、所在地等信息;不同諮詢師的諮詢價格等。但有的心理諮詢平臺看著就有點不靠譜,挽回專家、情感專家、靈性催眠導師充斥其中,諮詢的項目也是五花八門——有擺脫單身、失戀陪護這種情感問題,也有焦慮症、強迫症、疑心病等心理疾病。不過這些諮詢平臺的「專家」價格便宜,五六十元價位的「專家」最受歡迎,很多都是累計銷售上百小時以上。

  面對諮詢者,這些不靠譜的線上諮詢也是套路滿滿。比如有些解答誇大其詞,並斷章取義危言聳聽。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讓諮詢者認為有心理疾病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隨時會威脅生命,並引導其到諮詢師的線下機構就診。在線下,諮詢師往往會推薦很貴的定期心理疏導套餐。

  「不靠譜的心理諮詢可能會誤診耽誤治療,導致病情加重。病沒治好不說,還花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鄒琳舉例說,前不久一個36歲的諮詢者,產生嚴重失眠、抑鬱、焦慮症狀,通過溝通她發現這位諮詢者的症狀是因為單位工作壓力大和孩子青春期導致的,並不是抑鬱症。通過四五次心理諮詢疏導,諮詢者症狀消失。但如果不專業的人將其診斷為抑鬱症,那就要使用藥物治療,既花了冤枉錢又沒有對症。

  「此外,對於線上心理諮詢目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定價體系標準,醫院的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都由物價局定價,明確規定了不同時長對應的價格。」鄒琳介紹,在天津,精神專科醫院的心理醫生進行心理諮詢50分鐘價格只有200—400元,而很多平臺標價少則五六十元,多則2000元。

  「心理諮詢作為非常重要的助人手段不但可以緩解大眾的心理困擾,還可以給職業人群進行心理減壓,對大眾心理健康促進以及提升全民的心理健康素養有很大幫助。」陳清剛表示,心理諮詢行業需要更加規範化的管理。受限於現實條件,醫院很難自建自營網絡服務平臺,未來「商業網絡平臺+專業醫院」是大方向,但是對從業門檻、資質、收費標準等細分領域的行業標準必須儘快制定。一些傾聽服務和心理緩解諮詢活動雖非醫療行為,也應要求對從業人員實行平臺後臺實名制。(記者 陳曦)

稿源:科技日報   編輯:盧文茂

相關焦點

  • 線上心理諮詢需儘快制定行業標準:莫讓心靈急救變心靈忽悠
    受限於現實條件,醫院很難自建自營網絡服務平臺,未來「商業網絡平臺+專業醫院」是大方向,但是對從業門檻、資質、收費標準等細分領域的行業標準必須儘快制定。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行業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一飛沖天,比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也因此進入發展快車道。
  • 莫讓心靈急救變心靈忽悠 線上心理諮詢呼喚行業規範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行業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一飛沖天,比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也因此進入發展快車道。大量資金開始注入線上心理諮詢平臺,使得有心理諮詢學科背景或沒有專業背景的「創業者」紛紛衝入心理諮詢行業,希望在快車道上分一杯羹。記者在手機應用軟體商店裡看到,有多款與心理諮詢相關的App下載量都達到了百萬級別,最多一款達到了600多萬。
  • 莫讓心靈急救變心靈忽悠 線上心理諮詢呼喚行業規範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受限於現實條件,醫院很難自建自營網絡服務平臺,未來「商業網絡平臺+專業醫院」是大方向,但是對從業門檻、資質、收費標準等細分領域的行業標準必須儘快制定。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行業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一飛沖天,比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也因此進入發展快車道。
  • 線上心理諮詢亂象叢生 如何滿足社會需求、謀求長遠發展?
    央廣網北京12月1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導,近年來,人們對心理諮詢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疫情期間的居家隔離更是助推線上心理諮詢行業興起。這一創新的心理諮詢方式打破了空間限制,讓人們足不出戶獲取心理諮詢服務,大量資金和流量開始垂青這一行業。然而,領域中間還存在著行業規範不統一、從業者水平良莠不齊的現象,危害著線上心理諮詢的長久發展。
  • 人民來論:網絡心理健康服務市場急需規範
    升學失利,壓力山大;職場不順,信心受挫;婚戀紛爭,焦頭爛額……近年來,精神與心理健康愈發受到人們關注,通過網絡尋求心理服務的需求大增。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網絡平臺上有償心理諮詢亂象頻發——不少從業者根本沒有資質。所謂服務充斥坑錢套路,消費者隱私存在洩露隱患,被侵權後難以維權。「心病」同樣是病,需要正規診療,不能指望「心靈雞湯」。
  • 人民來論:網絡心理健康服務市場急需規範
    升學失利,壓力山大;職場不順,信心受挫;婚戀紛爭,焦頭爛額……近年來,精神與心理健康愈發受到人們關注,通過網絡尋求心理服務的需求大增。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網絡平臺上有償心理諮詢亂象頻發——不少從業者根本沒有資質。所謂服務充斥坑錢套路,消費者隱私存在洩露隱患,被侵權後難以維權。
  • 戰疫背後的志願心理諮詢師:這是一場心靈的急救
    李冬鶴習慣在那個獨立空間內,與尋求心理諮詢的求助者進行內心的交流。成為12355心理服務熱線的一名線上志願者疫情暴發以後,李冬鶴不得不把辦公的地點搬到自家陽臺,工作方式也完全變成線上溝通與電話交流,每次開始工作時,她總會把家裡的兩盆植物搬到陽臺,這近乎成為一種儀式。
  • 心理諮詢?心理治療?還是心靈雞湯?心理諮詢師能做什麼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二天,正好分享一下我對心理諮詢的重新理解。說起,心理諮詢,普通人有很多誤解,往往會把它等同於心理治療,或者心靈雞湯。今天,我就試著通過這篇文章幫大家區分一下。什麼是心理諮詢呢?這三個詞,界定了心理諮詢的邊界,說出了它與心靈雞湯、心理治療的區別。
  • 肅南:校園「心理諮詢室」成學生「心靈驛站」
    肅南:校園「心理諮詢室」成學生「心靈驛站」 2021-01-08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靈柯南線下心理電影沙龍重磅回歸
    恰逢端午佳節,小編也得到了一個好消息:心靈柯南心理電影沙龍終於可以恢復線下場了自一月份突發新冠疫情以來,線下活動受到了阻礙。心靈柯南心理電影沙龍果斷採取措施,將活動改到了線上。半年裡為全國各地的粉絲們解讀了十幾部影視作品,慰藉了不少焦慮的心情。
  • 「心理諮詢室」:打造有溫度的心靈家園
    記者 鄒晨光 通訊員 喬時慶本報訊 「剛才我和心理諮詢師聊了10分鐘,又在運動減壓室裡鍛鍊了半小時,心中的不愉快煙消雲散。」近日,淮北礦業集團臨渙礦綜採區職工李金生走出心理諮詢室後做了個「V」手勢。單位不僅是工作場所,也要有家的溫馨和溫暖。
  • 心理治療師——心靈創傷的偉大修復者
    市場經濟的社會特點,又讓每個人都身處在一個競爭性的社會與心理環境之中,作為市場經濟體制的負反應,心理失衡並形成心理疾病的人也將會越來越多,健康中國的戰略重點也必然要轉移到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這兩方面上來。然而缺乏實戰訓練的心理諮詢師、少得可憐的中國心理治療師,哪能適應得了如此快速變化的身心疾病與精神心理疾病的發展?
  • 心理諮詢,是一種撫慰人心靈的方式,促進人的自我實現
    心理諮詢是20世紀人類一項令人驚奇的發明。它是隨著20世紀西方工業社會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與個人心靈溝通的實踐活動,是個人在等級制度壓力下的一種自我保護和緩衝心理壓力的方式。從這個意義上看,心理諮詢是一種關注人的精神需要和成長目標的幫助方式,它旨在給處於心理困境中的個人提供一個被了解、被傾聽、被理解的機會。
  • 撫慰心靈上留下的疤痕,關愛自我心理健康,淺談傷害心靈的抑鬱症
    她天天借酒澆愁,把自己搞得面目憔悴,自此便患上了抑鬱症。自從患病之後,小雪就像變了一個人,整日昏昏沉沉。消防員們看到小雪那滿是傷痕的胳膊,也不由得心頭一驚。終於,小雪再也承受不住了,就起了輕生的念頭,這才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 心靈守護戰疫情!大同市婦聯啟動心理援助服務
    >大同知音心理工作室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動力學取向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山西省心理諮詢聯盟委員山西省心理諮詢師協會授予「優秀心理諮詢師」稱號受訓經歷曾奇峰《精神分析培訓初級》曾奇峰《精神分析培訓中級》徐凱文《精神動力學取向初級、中級培訓》徐凱文《中國式心理危機幹預理論與實務》徐凱文《諮詢倫理:心理諮詢師從業及自我保護必修》張海音《精神分析個案概念化》李小龍《客體關係理論培訓》嶽曉東
  • 心靈捕手:心理諮詢與普通聊天有什麼區別?
    天才少年熟知心理學理論,甚至能反過來分析諮詢師的心理,激怒諮詢師,卻處理不了自己的心理問題。你排斥心理諮詢嗎?如果遇到心理困惑,你會主動向諮詢師尋求幫助嗎?  今天我們來重溫一部心理學電影佳作《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 ...心靈四季·美麗中國」線上旅遊宣傳推廣活動方案》的通知
    附件:「心靈四季·美麗中國」線上旅遊宣傳推廣活動方案(聯繫人:郭子騰、羅筱,電話:010-59882093、2092)附件:「心靈四季·美麗中國」線上旅遊宣傳推廣活動方案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進一步激活全國文化和旅遊消費大市場
  • 英語美文丨心靈的呼喚
    The deep clam voice心靈的呼喚How often do we come to a place in life where we feel there is no hope, no purpose for going on, no anything to live for?
  • 心理諮詢是一門什麼樣的工作?和心靈雞湯有什麼不一樣?
    對心理諮詢來說,這個邊界更難把握,因為我們在跟這個世界上最琢磨不定的東西,就是人的感受和行為在打交道。定位不好,你要麼覺得自己無能為力,要麼就會自作聰明。看清心理諮詢的工作邊界,你需要回答三個問題:第一,心理醫生和專門治病的醫生有什麼不一樣?第二,和心靈雞湯有什麼不一樣?
  • 心理諮詢真的有用嗎?一名普通從業者揭開行業神秘面紗
    但是在中國的社會現實下,這種模式卻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而身心教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靈成長,這在國外非常普遍,但是在中國,要麼異化為封建迷信,要麼神化為新的迷信,而置個人成長的環境和經歷不顧。1、心理諮詢遭遇抗拒  心理服務分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二種。後者是具有處方權的醫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