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暴跌:5年前賣到1500元一斤,如今卻跌破70元!農民:被坑慘!

2021-02-07 觸人心弦的句子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在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區的灌叢、山谷、溪邊林下及巖石縫中,生長著一種草質藤本植物。由於這種植物善於攀巖,並且,葉為3小葉,因此,被稱為三葉崖爬藤。

三葉崖爬藤的小枝纖細,枝上有縱稜紋,卷鬚且不分枝,葉有三片,呈披針形、長橢圓披針形或卵披針形,葉片頂端漸尖,側生小葉的基部不對稱,呈近圓形,邊緣上有鋸齒存在,葉片上面呈綠色,                                                                背面呈淺綠色,葉片兩面均無毛。其花序腋生,比葉柄稍短,花序及花梗上被有短柔毛;花蕾呈卵圓形,花葯為黃色,花盤比較明顯,花期為4-6月;果實近球形或倒卵球形,直徑約0.6釐米,果期為8-11月。

三葉崖爬藤又稱三葉青、石老鼠、石猴子等,屬鼠李目。自古以來,三葉崖爬藤就被當做中藥材使用。據醫學典籍介紹,三葉崖爬藤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風的功效。在醫學領域內有比較廣泛的用途。

三葉崖爬藤耐陰、耐寒、耐旱,抗病性比較強,而且,對土壤要求不嚴,是能夠人工引種種植的,不過,由於人工種植的三葉崖爬藤藥效比較低,因此,導致其銷售價格也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一些人「瞄準」了野生的三葉崖爬藤進行大肆採伐,從而導致野生的三葉崖爬藤資源越來越少。

在野生資源減少的情況下,有人便開始炒作三葉崖爬藤,在五年前的炒作高峰期,剛挖出來的鮮貨就能夠賣到1000元一斤。在巨大利益的刺激下,多路資本紛紛進入到三葉崖爬藤的炒作中,從而導致三葉崖爬藤的價格曾經躥升到了1500元一斤.。

不過,三葉崖爬藤儘管是一種用途比較廣泛的中藥材,但它在所有的中藥材種類中並沒有什麼獨到之處,其他眾多的中藥材均可取代它的功用,況且,其他中藥材並沒有被炒作,價格非常平穩且合理。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製藥企業便不再購買價格居高不下的三葉崖爬藤,從而使相當多的炒作者將三葉崖爬藤「砸」在了自己手中而難以出手,在三葉崖爬藤難以出手的情況下,一些炒作者便開始低價拋售三葉崖爬藤。                                                                

然而,市場並不買帳,當三葉崖爬藤幹品價格跌落到300元一斤時仍然少有人問津,無奈之下,一些炒作者便開始繼續降價銷售,以至於降到了現在的70元一斤。

據稱,即便是三葉崖爬藤(幹品)的銷售價格已經降到了70元一斤,但其銷售形勢依然不好,大部分製藥企業仍然不願意大量採購三葉崖爬藤。從而使許多參與過炒作三葉崖爬藤的商販叫苦不迭。但市場就是如此,儘管許多參與炒作三葉崖爬藤的商販已經巨虧,然而,市場也不會同情。

炒作是一種不斷翻新的商業技巧,有些炒作是善意的,而有些炒作則是惡意的。而惡意的炒作行為中就包括非正常的價格炒作。一般來講,任何物質都是具有正常價值的,將物質的正常價值炒作成物質的非正常價值,恐怕參與炒作者都會吃虧。但願參與過三葉崖爬藤炒作的商販們都能夠吸取教訓,別再參與任何物質的惡意炒作了。本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5年前賣到1500元一斤,如今卻跌破70元!農民:被坑慘!
    在野生資源減少的情況下,有人便開始炒作三葉崖爬藤,在五年前的炒作高峰期,剛挖出來的鮮貨就能夠賣到1000元一斤。在巨大利益的刺激下,多路資本紛紛進入到三葉崖爬藤的炒作中,從而導致三葉崖爬藤的價格曾經躥升到了1500元一斤.。
  • 以前4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10元一斤都滯銷!農民:虧慘了!
    最近幾年,農村地區從事水產養殖的農民也越來越多,有的人找到合適的項目,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賺到了一些錢。前幾年的時候,紅鼓魚在市場上比較火爆,價格賣得高,國內沿海地區很多的農民在飼養這種魚。紅鼓魚也叫美國紅魚,原產地在美國,1991年的時候,才引進國內,它的肉質鮮嫩,肉多刺少,口感鮮美,在國內上市以後,價格和銷量也節節攀升。
  • 價格暴跌:剛上市就賣到9元,如今5元一斤都沒人買!農民:為啥?
    在湖南益陽等地,當地農民發展鯰魚養殖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剛開始的時候,養殖戶主要是養殖一些傳統的魚類品種,比如草魚、鯽魚、鰱魚等,由於這些魚種養殖的人太多,市場需求趨於飽和,前幾年的時候,養殖戶開始轉型養殖鯰魚。
  • 去年5元一斤不愁賣,今年1.5元一斤卻很辣手,農民直呼太辣眼睛了
    前段時間,繼豬肉風波過後,水果和蔬菜也是評論不斷,甚至還被刷屏,不是滯銷就是滯銷,而且還價格大暴跌,同比去年,今年的蔬菜確實不行,唯獨蒜和洋蔥價格才會好一些,「算你狠」卻活生生演變成「蒜你狠」,一個能上天一個卻能入地,價格差距實在太大了,就連蔬菜品種都會各自羨慕對方,不過人也一樣,
  • 幾年前賣到40元一斤,如今10元一斤無人問津,農民:不如餵雞
    曾經的小龍蝦可謂是火爆一時,還沒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市場上面賣到了接近40元一斤的價格,風頭一時無兩。再看如今的小龍蝦,跌到10元一斤無人問津,有農民直言:還不如拿去餵雞。每年到了夏季,就是小龍蝦的上市季節,不管是大型飯店還是路邊的小餐館,總是能看到小龍蝦的身影,而且很多消費者都是小龍蝦的忠實擁躉,筆者也不例外。
  • 曾賣上百元一斤,與人參媲美,如今6元一斤賣不掉,農民:太苦了
    筆者也整理了一段時間的資料,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裡,將給各位農民朋友分享一系列有用的種養殖信息,希望能對大家起到幫助!第七期:曾賣上百元一斤,與人參媲美,如今6元一斤賣不掉,農民:太苦了人參一直以來都是民間非常名貴的中藥材,即便是現在已經可以人工種植了,但是其地位依舊不可撼動,因此每當說什麼中藥材有多高多高價值的時候,都會拿來和人參比較。
  • 五年前賣1500元一斤,五年後賣70元一斤,為啥價差這麼大?
    三葉崖爬藤耐陰、耐寒、耐旱,抗病性比較強,而且,對土壤要求不嚴,是能夠人工引種種植的,不過,由於人工種植的三葉崖爬藤藥效比較低,因此,導致其銷售價格也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一些人「瞄準」了野生的三葉崖爬藤進行大肆採伐,從而導致野生的三葉崖爬藤資源越來越少。
  • 成品賣300元一斤,原料每畝產值3千元,如今農民卻很少養殖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東西,它的成品在市場上賣300元一斤,原料每畝產值3千元,如今農民卻很少養殖。這就是蠶繭,記得兒時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種植幾畝的桑樹,那時候通過桑樹養蠶可以能讓農民增加不少收入。春蠶和秋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兩季蠶了,這個季節氣溫不高,正適合養蠶,那時候一斤蠶繭可以賣到10元左右,要是養殖3張的話,按一張80斤產量算,一年就可以增加收入2400元,90年代的時候,能有這麼多收入是相當可觀了。可後來,人們卻紛紛把地裡的桑樹給挖掉了,還原成農田了。這又是為什麼呢?筆者後來也想了下,大致分析了下,可能有這樣的幾種情況。
  • 去年30元一斤,今年6元一斤,苗價暴跌,蝦農笑著說「發財」了
    如今已是3月份氣溫回升的很快,在一些地方白天最高溫度已經突破到20度,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蝦農放蝦苗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蝦苗也是一年中最貴的,但是今年蝦苗價格卻非常不理想。湖北潛江蝦農老王拉了100多斤的蝦苗才賣了600多塊錢,收購價只有6元一斤,去年收購價則為30多元一斤。
  • 水稻上市價格上漲,賣到1.45元一斤,農民後悔種少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以前在農村地區,技術發展比較落後,一畝地收入不會超過1000元,甚至還會更低,就有很多的農民外出打工,才能滿足一家人的消費需求。在老家辛苦種植糧食作物,到頭來賣糧的錢還不夠蓋房。
  • 20年前「杜仲」堪稱搖錢樹百元一斤,如今5元一斤無人問!為何?
    20年前"杜仲"堪稱搖錢樹百元一斤,如今5元一斤無人問!為何?說起杜仲,很多人都不陌生,因為它是比較有名的中藥材。20多年前堪稱是那個時代的搖錢樹都不為過!杜仲最值錢的時候應該是在90年代初的那兩三年,瘋狂到什麼程度,老的杜仲皮叫公釐皮,曬乾的可以賣到100元錢一斤,一般的皮子大概是在20-80之間不等,統皮的話可能就在40左右吧。枝丫皮就是那種剝不下來的,要用錘子錘打後,慢慢弄下來,即使是那種皮也能賣到十多塊錢一斤。
  • 市場15元一斤,產地卻出現暴跌,批發價1.5元一斤
    筆者看到,有些人只砍了一根樹枝,幾年內就長成了大片,雖然種植的人多了,但市場上的無花果還是很受歡迎,每公斤能賣到15元。我們來談談一種水果,其種植方法與無花果差不多相似,他在市場上的價格也相對昂貴,但是產地的卻的價格已經暴跌。市場15元一斤,產地卻出現暴跌,批發價1.5元一斤,這種水果怎麼樣。
  • 市場15元一斤,產地卻出現暴跌,批發價1.5元一斤,這水果咋了
    筆者看到一些人只扦插了一根枝條,沒幾年就生長出了一大片,雖然種植的人比較多,但市場上的無花果還是很熱銷的,一斤賣到15元的比比皆是,而且非常熱銷。今天咱們來說一種水果,它的種植方式也和無花果差不多,在市場上的價格也比較貴,但在產地卻價格出現了暴跌的情況。市場15元一斤,產地卻出現暴跌,批發價1.5元一斤,這水果咋了。
  • 往年1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4元沒人收,農民:我們也不想跟風種植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在前些年農村裡也興起了改種其他作物的浪潮,像中藥材就很火,很多的農民也願意種植。記得前幾年村裡也有人種植枸杞,最初的時候農民是很掙錢,但是後來種植的多了,價格又大跌了。像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比如之前丹參在地頭的批發價就能賣到10元一斤,後來價格一年比一年便宜,如今4元一斤也愁賣,在產地賣不出去的丹參堆積如山。
  • 提前3個月上市,農民拼了,可價格卻掉落到5元一斤,網友:好吃
    反季節上市,在如今看來已經習以為常了,得益於農業種植技術的不斷發展,讓人們可以在不同的時期吃到很多的東西。和傳統的種植技術相比,反季節上市在投入上要多很多,但產出也是可見的,平時可能賣2元一斤,要是反季節上市可以賣到5元一斤,甚至更高,經濟價格十分可觀。
  • 5年前一斤賣60元的釋迦果,現在一斤10元賣不動,果農:炒過頭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5年前一斤賣60元的釋迦果,現在一斤10元賣不動,果農:炒過頭了現在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與國外的交流也越來越多,比如說在農業方面,我國的農作物出口到其他國家,而其他國家的農作物也會引進到我國,這不光是為了農業上的交流,更是為了提高市場農產品的種類,增加農民的收益,當然面對越來越多的新鮮水果,很多消費者也是比較好奇,總想買點來品嘗下
  • 近年火爆的「渣土」,過去愛粘衣服,如今70元一斤,有專人收購
    近年火爆的「渣土」,過去愛粘衣服,如今70元一斤,有專人收購隨著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很多過去不被重視的東西,如今價值被發現之後也成了香饃饃,價格隨著價值的體現也不斷上升。舉一個非常簡單,也是如今農村常有人收購的「渣土」,這幾年可是火爆了市場,過去它僅是一種愛粘衣服的分泌物,如今70元一斤,有人下鄉專門收購,供不應求呢。這不起眼的「渣土」就是過去桃樹上分泌出來的桃膠。桃膠在以前可不是啥好東西,而且還是不祥之物。種植過桃樹的農民都很清楚,這桃膠的來源就是因為桃樹受傷從傷口上分泌出來的一種黏性的膠質。
  • 既像香蕉又像黃瓜,為啥超市一斤賣30元,農民一斤賣3元沒人要?
    在農村,有不少農民朋友都會種植新鮮的蔬菜瓜果,特別是春天又來臨的時候,春耕馬上又要開始了,很多農民朋友估計已經在開始謀劃今年種植什麼農作物了吧?在眾多的農作物中,有一種農作物,它的外形非常像香蕉,價格還很貴,曾經超市賣到50元一斤還很多人都喜歡購買。
  • 畝產最高900斤,以前5元一斤沒人要,如今30一斤,農民:傻子才種
    推薦語:無人打理產量奇高,1年可收4次,如今30元1斤,敢種的農民卻不多。很多農村的朋友都已經發現,最近幾年養生觀念被很多商家炒作了起來下文轉載自作者:雨滴說花畝產最高900斤,以前5元一斤沒人要,如今30一斤,農民:傻子才種以前的農民都是以種植糧食作物為生,不管收成為何,都能保證一家人不會被餓肚子,但不會給農民帶來什麼經濟收益。
  • 它過去讓農民憎恨,如今走上餐桌,一斤賣到百元,農戶搶著養
    它過去讓農民憎恨,如今走上餐桌,一斤賣到百元,農戶搶著養在農村農民都是靠種地賺錢的,糧食產量高,價格好,那麼農民一年的開支就有著落了,如果收成不好,那麼生活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農民種植糧食的時候經常都要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