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不讓座、換不換鋪咋成了道德衝突?別讓助人變得沉重

2020-12-22 人民日報

最近,一位律師,因一條「火車換鋪有感」的微博,被網友給懟上了。他講述了帶孩子乘火車時,想用上鋪交換其他乘客下鋪遭拒的經歷,感慨「希望將來你們不會遇到當年的自己」。面對輿論關於其「道德綁架」的質疑,他回應稱,不理解年輕人的道德觀念,將就某些網友的惡意詆毀訴諸法律。

其實,類似於此的事件這些年頗為常見,由此引發的爭執也時常見諸報端。僅以「讓不讓座」論,從老人對不讓座女士大打出手,到孕婦將不讓座者上網「示眾」,再到高鐵上大學生對號入座卻被佔座老人聲討「沒愛心」,本來沒多大點的事兒,卻屢屢鬧得雞飛狗跳,甚至釀成肢體衝突,演變為輿論事件,箇中緣由著實引人深思。

不難發現,這類衝突事件中,不問情由的當事一方掛在嘴邊的往往都是「道德」。似乎依此就能佔據高點,立於「不敗」之地。但問題在於,「讓不讓座」「換不換鋪」怎麼一味都成了道德衝突?更何況支撐社會運行的,有道德,更有規則。就拿「換鋪風波」來說,火車上的鋪位是旅客花錢買到的指定空間,幾車廂、幾號鋪,對號入住是列車秩序得以維護的規則。在這個基礎上,出於對他人的照顧選擇換鋪當然是美德,需要點讚,但選擇不換同樣是在主張正常權利,與「缺德」「無良」八竿子打不著。當此之時,某一方硬要把「道德」搬出來說事,本身就有某種「綁架」意味,引發眾人反感也在情理之中。

「君子以德律己,小人以德責人」。道德從來都不是為謀私利用以約束他人的手段,而是鑑照自身的標尺。以道德為自身的各種「特殊情況」找藉口、求便利,以至於不惜僭越規則,社會難免會陷於失序之中。太多事實說明,把個人權利和義務的邊界劃清楚,並非冷漠麻木,反而當我們不自覺地將二者相混淆時,往往使道德本身成為一種「虛無」。我們所提倡的換位思考、愛心互助,絕不是想當然地將他人好意視為「必須之善」,將他人幫助視為理所當然,而是在對個人權利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呼籲一種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這才是「道德」的本義所在。

少一些「恃弱凌人」,多一些換位思考;少一些爭執埋怨,多一些寬容理解,讓助人回歸簡簡單單的善意,我們的社會也就能多一份和諧溫暖。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知名律師火車換鋪被拒:「莫讓道德綁架了善良」
    於是,上車後,他開始找人商量換個下鋪。第一個男生,開始答應,後來說自己腿受過傷,便不換了。第二個男生,則直截了當地拒絕了。最後,兩個女孩給他換了下鋪,也沒要求補差價。事後,這位微博擁有將近200萬粉絲的律師,寫了一段《火車換鋪有感》,看似講述很平常的一件事,意思卻在指責那兩個不願換鋪位的男生!把被人幫助他當成了應該,一句「我帶著孩子,不方便」當成了理所當然的藉口!暫且不提票價的差異,卻忽略了開學季搶票的艱辛(開會員、加價、找黃牛、找關係、提前等待搶票)。給你幫助,當成了理所當然,不能委屈自己幫助別人成了「道德問題」。
  • 公交讓座是道德還是義務?別讓讓座成為道德綁架!
    公交讓座是道德還是義務?別讓讓座成為道德綁架!說到公交車讓座,我想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陳凱歌導演拍的一部電影:《搜索》,因為沒給一個老人讓座,最後引發了一系列的悲劇,我想,這個後果即便是當時因為沒給他讓座的那個老人,也是不願意看到的。
  • 把讓不讓座交給心中的道德律
    讓人想不通的是,讓座怎麼就成了一個焦點話題呢?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在公共運輸工具上,為老弱病殘和帶孩子的乘客讓座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美德。如果當事男子對警方說的並非假話,那麼,一個主動去做志願者的人,自然會選擇主動為需要幫助的人讓座。如果事情按照這樣的邏輯發展,地鐵上也就不會發生跟讓座有關的糾紛了。
  • 不讓座便是道德敗壞?讓座不應該成為道德綁架
    因為公交車讓座引發的矛盾事件層出不窮,儼然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各色各樣的人都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要求讓座是一種道德綁架的行為,也有人認為,不讓座便是道德敗壞。總之看法不一,這一話題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爭論的熱點。
  • 中青報:「道德綁架」實質上是一種道德衝突
    原標題:「道德綁架」實質上是一種道德衝突   道德標尺是模糊的,不同人對道德的運用也不同。一個群體聲嘶力竭地主張某種道德,另一個群體可能就覺得自己被「綁架」了。   這幾天,題為《阿姨,對不起,我不能給你讓座》的視頻火了,這段視頻由幾個小片段串聯起來,喊出了「拒絕道德綁架」的口號。視頻中「最煩非讓人喝的酒桌文化」「最怕逼著我讓座的阿姨」「最怕不管熊孩子的家長」等橋段,因為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親身經歷,所以引發了大量網友的共鳴。   很多人對「道德綁架」深惡痛絕,但是,究竟什麼是「道德綁架」呢?
  • 道德解決不了讓座問題
    這個看似普通的新聞,今天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網友中99%的人都表示出了對這個老人的鄙視。頂的最高的一條評論是:「有些過分,讓座是人情,不讓是本分,憑啥依老欺小,這樣的老人不值得人尊重,不讓也罷。真不要臉。」話說的很重,但兩個群體之間的撕裂對立,確屬事實。老年人嫌年輕人沒道德,年輕人認為老年人不自重。
  • 讓不讓座不只是個道德問題
    這兩天有兩條事關讓座的新聞挺讓人不舒服的。一條是杭州一個小夥子沒有給抱小孩的婦女讓座,被該女士的老公連扇了5個耳光,後來有消息說這個小夥子是殘疾人,腿腳不夠靈便,但這個細節沒有得到證實;另外一條則是江城一位老人在公交車上,叫坐在「老弱病殘孕」專座上的小夥子讓座,小夥子不但不讓,還要打該老者。關於這種事原本我以為應該是有基本共識的,但後來才發現不是這樣。
  • 讓不讓座不該再是一個道德問題
    關於公交車上不讓座的新聞已經有過很多了,通常都是不讓座的年輕人挨說挨罵甚至挨揍;這次雖然事情是發生在動車上,但是除了路程更遠、時間更長、讓座代價更大之外,其實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坐自己位置錯了嗎?」當然沒錯,這是花錢購買來的權利。被指責「年輕人應該多學學」的女孩之所以感到委屈,是因為她明顯感到自己被道德綁架了。顯然,事件中的老人女兒是不對的。
  • 女孩讓座遭婉拒:讓不讓座不該再是一個道德問題
    &nbsp&nbsp&nbsp&nbsp關於公交車上不讓座的新聞已經有過很多了,通常都是不讓座的年輕人挨說挨罵甚至挨揍;這次雖然事情是發生在動車上,但是除了路程更遠、時間更長、讓座代價更大之外,其實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坐自己位置錯了嗎?」當然沒錯,這是花錢購買來的權利。被指責「年輕人應該多學學」的女孩之所以感到委屈,是因為她明顯感到自己被道德綁架了。
  • 公交車讓座,拒絕道德綁架
    因為別人不讓座,你咋就知道別人沒有特別的原因?或許是別人身體不舒服,低血糖,或許是別人困了累了需要坐著休息?或許別人根本就不知道旁邊有更需要座位的老弱病殘孕?我們看圖,「不給我讓座道德哪去了」。1,不給你讓座就是沒有道德嗎?誰說的?誰定的?夫子嗎?2,一個人是好是壞,是不是有道德,也不能就看這一個角度。公交車上讓座的人也更可能是逃犯,不讓座的人也許生活中還是個勞模呢。3,不給你讓座,首先你只是單純看我年輕而已,主管覺得我應該讓座給你。
  • 逼迫式軍人讓座,千萬別讓道德綁架了善良!
    當然,軍人讓座給老人、孕婦等切實需要的人無可厚非,可是一些人就因為這些可愛的戰士是軍人就進行道德綁架強行要求讓座,確實有點不應該。軍人為了大家犧牲了很多,爬冰臥雪,犧牲小家為大家,就連按照正常坐個火車也被認為必須讓座,哪有這樣的道理。軍人是國家的中流砥柱!我們應該尊重、擁護這些保家衛國的戰士才對!
  • 孕婦給老人讓座卻遭辱罵,老人倚老賣老還值不值得尊重?
    8月2日下午6點半左右,西安一公交車,一孕婦在下車時給一名老太太讓座,也許是出於自身安全考慮,孕婦說了一句,您慢一點,別碰著我。隨後老太太對其破口大罵,嫌讓她站了好幾站都不給她讓座。該女子解釋稱自己是孕婦,老太太說:「你孕婦咋了?我是老人,你就該讓座!
  • 又現老人讓座衝突,讓座到底是一件必須做的事還是選擇做的事?
    4月14日,關於老人讓座的衝突又一次的出現在了媒體。事情發生在蘭州的一輛公交車上,老人大概70歲左右,上車後立馬就有人給其讓座,老人不理睬,執意要坐司機後方的座位,而當時的這個座位已經有一大概30歲左右的女子在坐,於是兩人起了衝突。
  • 「不讓座」是道德問題 不能剝奪「坐車權」
    原標題:「不讓座」是道德問題 不能剝奪「坐車權」  9月24日,南寧市徵求意見,擬規定如果乘客拒絕給老、弱、病、殘、孕等特殊乘客讓座,司機可以拒絕為其提供營運服務(9月26日《京華時報》)。  在已有法律條文的各種司機可以「不讓坐車」的禁止行為中,其實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屬於關係到公共利益的,包括公共環境、公共安全,這些禁令的執行是不能打折的。例如,對攜帶易燃性、易爆性、毒害性、腐蝕性、放射性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者、攜帶犬類或其他有礙他人健康、車船運行安全和車船衛生物品者拒絕上車就是如此。
  • 拒絕道德綁架:讓座是美德而不是道德
    (9月27 日 中國青年網)筆者看來,讓不讓座都是個人選擇,讓座是一種美德但不是道德,不讓座者最多是缺失這種美德但卻沒有違背道德,因此沒有理由接受輿論的責備,更不應該遭受人身攻擊。在讓不讓座這個問題上,我們應當拒絕道德綁架。
  • 不給老年人讓座不道德嗎?
    我們知道了何為道德、何為不道德,繼而就可以分析年輕人不給老年人讓座的道德屬性。如果車票不對號入座,必然是先來後到,有座則坐,無座則站。只要乘客購票乘車,遵守乘車秩序,就盡到了自己的責任,這在道德上沒有任何瑕疵。讓座是一種美德,不讓座也不缺德。年輕人如果不是出於自願,而是靠外部力量強制讓座,這種行為也不具有道德價值。
  • 讓座是一種美德,不是義務!請不要進行道德綁架
    旁邊也有人給老人讓座,但是他就是不坐,一直在那罵那個孕婦。後來我就下車了,我也不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不給讓座打人"南京地鐵小姑娘不讓座,大爺一怒之下對其觀音坐蓮"讓座兩面性不管是老人也好,年輕人也罷,都是人,都是生老病死,都有不舒服的時候,如果一個身強體壯的年輕小夥某天不舒服,高燒不退,而不給一個看似老弱病殘實際上卻沒有毛病的老頭讓座,表面看起來是小夥子是沒有道德素質
  • 主動讓座是美德,沒讓難道就沒道德了嗎?拒絕道德綁架
    做好事大家都知道這個是咱們國家的傳統美德了,不是說不好,只是沒有做好事的人就是壞人了嗎?我認為人都有權利選擇去不去做這件事,不能說這件事我沒做,我就是犯了好大的罪的人了,也不能因為我沒做,就想老鼠一樣,走到哪裡都被人指指點點的,人都有自己的難處,不能被道德綁架了。
  • 公交讓座是美德,但絕不是道德綁架的藉口
    這種美德在坐公交車讓座這件事情上充分得到了體現,素質高的年輕人都會主動的給不方便的人們或者年紀大的老人主動讓座,這讓我們的出行更加和諧有序。然後事情卻慢慢的變了質,往不好的地方發展。近幾年來,年輕人因為沒能及時主動的給別人讓座而被打的時間時常發生。這也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我們到底支不支持讓座?讓座究竟是義務還是美德?
  • 不讓座被罵 讓座行為是美德還是義務?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座位讓給需要幫助的人,當然無可厚非。  其實,有關「道德綁架」讓座的事件媒體早就有報導。  2012年8月在杭州K192公交車上,一對夫妻站在一個有座位的小夥子旁邊,妻子抱著孩子,小夥看了幾眼,沒讓座,突然,丈夫大罵:「看什麼看。」連扇了小夥5個耳光,小夥被打得鼻血橫流,鏡框也被打飛,斷成幾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