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種藥,國內外服用劑量差5倍:得了帶狀皰疹,究竟應吃幾片藥

2020-12-19 騰訊網

儘管早已意識到了不合理用藥,但大多數醫生依然只敢按照藥品說明書開藥。(視覺中國/圖)

成簇的水皰呈現出不規則的帶狀分布,局部還伴有強烈的放電感;95%的人體內潛藏著這種病毒,約1/3的人在一生中會與它不期而遇。帶狀皰疹,這可能是普通人最熟悉的一種疾病了。然而最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醫生羅禕明卻遇到了難題。

國內的一位朋友得了帶狀皰疹,醫生開具了抗病毒藥伐昔洛韋,劑量是每次0.3克、每日2次。羅禕明起初以為是醫生搞錯了,他查閱了藥物在國內的說明書,上面清楚地寫著:口服,一次0.3克,一日2次,帶狀皰疹連續服藥10日。

這讓在美國執業的羅禕明一頭霧水。在美國,伐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的劑量是每次1克、每日3次,療程7天。

「我是風溼科醫生,不是皮膚科或感染科的,對帶狀皰疹只了解原則上的內容。」2020年7月15日,羅禕明告訴南方

周末記者。他在微博上發出疑問:為什麼同一種藥,治療同一種疾病,用量差別這麼大?希望相關科室的醫生能答疑解惑。

帖子經轉發後迅即引起關注,很多人這才知道:治療帶狀皰疹的同一種藥,國內外的服用劑量每天相差5倍。

目前,國外各種權威指南、文獻和說明書的推薦用法完全契合,均以每日3次、每次1克作為伐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的常規劑量,而中國的使用劑量及服藥頻率普遍低於國外。不僅如此,國內不同藥企的推薦劑量不完全相同,甚至同一家藥企同時生產了高劑量和低劑量的藥片。

南方周末記者發現,不少醫生早已在鼓與呼。他們發表論文、在病人中做科普,試圖糾正低劑量治療的錯誤觀念。

82個獲批產品僅有3個明確高劑量

伐昔洛韋是治療帶狀皰疹最常見的一種抗病毒藥物。打開國家藥監局官網,輸入關鍵詞伐昔洛韋,包括原料藥在內共有82個產品獲批,劑型包括片劑、緩釋劑、膠囊、分散片,大致有0.15克、0.3克和0.5克三種規格。

說明書的「用法用量」一欄基本可分為兩種,大多是低劑量治療,即一次0.3克,一日2次,連續服藥10天。南方周末記者發現,只有三家藥廠——國內的麗珠集團、廣東百科製藥和進口的葛蘭素史克的3個產品和國際接軌,在說明書中明確高劑量治療,即1次1克,每日3次,療程7天。

「我得了帶狀皰疹,究竟該吃幾片伐昔洛韋?」在各大論壇和社交媒體上,有類似疑惑的患者比比皆是。

這讓臨床一線直面患者的皮膚科醫生尷尬不已。皮膚病是最適合網絡諮詢的病種,患者買到的伐昔洛韋,規格往往五花八門,如果買到了0.15克的那種,皮膚科醫生方銳華總會在網上額外叮囑:要吃到每次1克、一天3次的劑量才夠。病人最常見的反應是不解,「說明書明明寫的是一次0.3克,一天2次,為什麼你不按說明書來?」

作為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方銳華早在2012年就發表論文,關注伐昔洛韋的規範化使用問題。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每次給患者開伐昔洛韋都要費盡口舌解釋,「溝通成本極大」。

進口伐昔洛韋是不少醫生的首選,因為用法劑量和國際接軌。也有醫院沒有採購進口藥,一些醫生只能拿出國際指南和文獻,無奈地向患者解釋加量用藥的必要性,「基層地區,很多又是老年人,哪裡聽得懂這些?」

解釋加量用藥是小事,醫生們更擔心溝通不暢而引發醫患糾紛。林小清所在的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閩南分院皮膚科,採購的伐昔洛韋緩釋片(商品名阿邁新)由四川科倫藥業生產。說明書推薦口服一天一片,每片0.6克。

林小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阿邁新每盒3片,藥價約50元。如果按照每天3克的國際標準劑量,相當於每天要吃5片,光藥費就要近100元,「如果溝通不好,病人會覺得醫生沒醫德,是不是想多開藥?」林小清說,他最多建議患者一天兩片,不敢再往上加了。

「早期足量」治療是關鍵

帶狀皰疹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不做任何治療也可自動痊癒。中國50歲及以上人群每年新髮帶狀皰疹病例約156萬。這種折磨人的病尤其愛「欺負」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可能引發臟器損害、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加重基礎疾病。

對於患者而言,最可怕的不是皰疹,而是痛。有人將神經痛的感受形容為電擊、刀刺、灼燒,疼痛程度堪比分娩,「痛到懷疑人生,不管什麼姿勢,稍微用力,就有猛的針扎痛感。」《帶狀皰疹中國專家共識(2018)》的數據顯示,約9%-34%的患者會發生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其中30%-50%的患者疼痛持續超過一年,部分甚至長達10年甚至更久。

「抗病毒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足量,目的在於縮短病程,減少後遺神經痛。」方銳華解釋,發病後72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效果最好。一旦超過72小時,併發症發生的概率就會成倍上升,產生後遺神經痛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1996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伐昔洛韋用於帶狀皰疹治療,標準劑量為每次1克,每天3次,療程7天。在國外,包括藥品說明書、臨床決策支持系統UpToDate在內,均以此作為治療帶狀皰疹的常規劑量。

2007年,國內知名皮膚病專家、原陸軍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皮膚科醫生郝飛進行過隨機對照試驗。一組患者採用伐昔洛韋1克、每日3次,共服7天;對照組患者採用伐昔洛韋0.3克、每日2次,共服10天。結果顯示,高劑量的伐昔洛韋安全而有效,而且更能減輕疼痛程度較嚴重的患者的症狀。

5年後,方銳華也按照同樣的分組進行過一次療效觀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高劑量的療法起效快、療效好,並能明顯減少後遺神經痛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治療劑量偏低之外,醫生們更擔憂國產伐昔洛韋的藥效。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發現,國產伐昔洛韋絕大多數都未通過一致性評價,這意味著它們在質量可控性和療效方面不能保證和原研藥完全相同。「中國仿製藥的參照藥,很多都是國內其他廠家較早做的仿製藥,越仿越走樣。」一位醫生擔心企業偷工減料,同樣化學名稱的藥品,藥效卻大不一樣,導致帶狀皰疹患者遭受併發症風險和潛在的痛苦。

24年,將錯就錯

伐昔洛韋由跨國藥企葛蘭素史克研發,1995年在美國獲批上市。一年之後,國內最早一款伐昔洛韋片(商品名明竹欣)經衛生部批准上市,由原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製藥廠生產。此後的24年裡,包括麗珠製藥、山東羅欣藥業等多家企業紛紛開始生產伐昔洛韋的仿製藥。

讓人不解的是,為何伐昔洛韋引入國內後,連藥品的規格和劑量都改變了?南方周末記者致電麗珠製藥,工作人員並未正面回應,只是表示「不同醫生有不同的用藥習慣」。

「出現中國特色低劑量的原因在於,國內廠家沒有將帶狀皰疹和單純皰疹區分開來。」卓正醫療皮膚科醫生、原陸軍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鍾華解釋,後者是一種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損害,最常見的包括口角皰疹和生殖器皰疹,「這種病毒對伐昔洛韋的敏感度比帶狀皰疹病毒高2-10倍,因此低劑量就能見效。」換而言之,「中國特色」低劑量針對的是單純皰疹。

鍾華將這一離奇的失誤歸因於歷史原因。20世紀90年代,國內的藥物審批還不規範,大量藥品生產批文泛濫市場,仿製藥的質量普遍得不到保證,在療效上也無法實現與原研藥的相互替代。

在這之後的24年裡,大多數國產伐昔洛韋廠家一直將錯就錯,用治療生殖器皰疹的劑量治療帶狀皰疹。目前,僅有葛蘭素史克的維德思等少數幾個產品在說明書「用法用量」一欄將帶狀皰疹治療和單純皰疹治療區隔——帶狀皰疹每天3次,每次1克;單純皰疹每天1次,每次0.5克。

藥品說明書不接軌並非個例

早在2013年,郝飛和鍾華等醫生就在專業期刊《實用皮膚病學雜誌》上發文,糾正帶狀皰疹治療中的常見誤區,其中專門提到了劑量問題,「不能用抗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劑量來治療帶狀皰疹」。

翻閱國內的教科書和皮膚病專業書籍,方銳華發現,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七版的《皮膚性病學》和《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在帶狀皰疹的治療上均已作出相應修改,遵循國際上推薦的劑量和療程,但藥品說明書遲遲未見修訂。

鍾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9年,一些醫療圈的自媒體大V也嘗試推動伐昔洛韋的合理化用藥問題,「主要還是面向醫生群體的科普,沒有將建議傳達到醫政或藥監部門,最終沒能引起波瀾。」

國內的藥品說明書沒能和國際標準接軌,帶狀皰疹並不是個例。

美林退燒藥作為非處方藥,媽媽們一般在家自行餵孩子服用,美林混懸液適用於1-12歲兒童的退燒。按照說明書上的劑量表,體重在10-15公斤的兒童,每次用量4毫升。但參照美國兒科醫師協會推薦的最大給藥劑量,14公斤的兒童每次需服用7毫升。「如果劑量沒有用足,退熱效果可能就不好。」和睦家的一位兒科醫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阿莫西林身上。根據2013年修訂的《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4月齡-5歲的輕症患兒首選口服阿莫西林,每天每公斤體重服用80-90mg,而國產藥品說明書對兒童每日的劑量建議是20-40mg/kg,每8小時1次。

生產企業主動跟蹤藥品上市後的安全有效性,既可以滿足患者的知情權,又能降低用藥安全風險,推動合理用藥。但2018年曾有媒體做過統計,近10年間,鮮有藥企主動修改藥品說明書,大多數是國家監管部門要求企業修改。

儘管早已意識到了不合理用藥,但大多數醫生依然只敢按照藥品說明書開藥。「超說明書用藥,藥房很可能不發藥。科室能否通過藥佔比考核?我會不會被醫保局查?」一位不願具名的皮膚科醫生解釋。

藥品說明書經國家藥監局審核批准,具有法律效力。「萬一發生藥物不良反應,醫生很可能會因為超說明書用藥成為被告。」鍾華說。她希望伐昔洛韋的合理用藥問題能引起基層醫生和公眾的注意,也希望說明書修訂早日提上議事日程。

南方周末記者 馬肅平

相關焦點

  • 帶狀皰疹用藥劑量國內外一天竟相差5倍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馮愛平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但伐昔洛韋國內外推薦服藥量一直不統一,國外用量一天3次,一次1克,而國內則是一天2次,一次0.3克。同一種藥,國內外藥物使用量一天竟相差5倍。患者困惑 一天吃幾片藥到底聽誰的?
  • 進口國產藥劑量差5倍?百萬帶狀皰疹患者被當性病來治
    近期社交媒體爆出,治療帶狀皰疹的特效藥伐昔洛韋(valacyclovir) ,竟然與進口藥的劑量不同:國內醫生開的藥物,劑量是0.3克,每天兩次,吃10天,這與國外的劑量(每次1克,每天三次,吃7天)大不一樣,也就是說,按照國內的吃法,0.3毫克規格的藥物,每天吃2片,美國要每天吃10片,這兩個同樣成份藥物每天服用的劑量相差竟然達到5倍。2.
  • 300萬帶狀皰疹患者的苦惱:國內外用藥劑量為何相差5倍之多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馮愛平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但伐昔洛韋國內外推薦服藥量一直不統一,國外用量一天3次,一次1克,而國內則是一天2次,一次0.3克。同一種藥,國內外藥物使用量一天竟相差5倍。患者困惑一天吃幾片藥到底聽誰的?
  • 藥品說明書之惑:同一種藥,中外服用劑量為何差這麼多
    美國的劑量用法是1.0g每日三次,也就是說按照國內的吃法0.3毫克(此處0.3毫克應為0.3克)的規格藥物每天吃2片,美國要每天吃10片,相差的也太多了。起初,羅禕明醫生還以為是開藥的醫生弄錯了,他查了這個藥物的國內說明書,上面清清楚楚的寫著:口服,一次0.3g,一日2次。會不會是人種問題?
  • 得了帶狀皰疹 找疼痛科看病
    得了帶狀皰疹先治疼  從發作到後遺症,帶狀皰疹就是個疼痛病,「刀割、電擊」都是患者形容痛感的常見詞。  帶狀皰疹為什麼會神經痛?皰疹病毒對神經造成的傷害很難自我修復,可能兩三個禮拜過去皮膚上的皰早就治好了,但病毒導致的神經痛沒治好。
  • 帶狀皰疹怎麼會被當成性病來治?
    近期社交媒體爆出,治療帶狀皰疹的特效藥伐昔洛韋,竟然與進口藥的劑量不同:國內醫生開的藥物,劑量是0.3克,每天兩次,吃10天,這與國外的劑量大不一樣,也就是說,按照國內的吃法,0.3毫克規格的藥物,每天吃2片,美國要每天吃10片,這兩個同樣成份藥物每天服用的劑量相差竟然達到5倍。2. 中國市面上同時存在高劑量和低劑量伐昔洛韋,低劑量是用來治療性病的劑量。
  • 如何應對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3—5 倍口服:300-1000 mg/次,3 次/d,服用 7d泛昔洛韋噴昔洛韋的前體藥物,口服後迅速轉化為噴昔洛韋,在細胞內維持較長的半衰期。作用機制同阿昔洛韋,生物利用度高於阿昔洛韋,給藥頻率和劑量低於阿昔洛韋口服:250-500 mg/次,3 次/d,服用 7d溴夫定抗病毒作用具有高度選擇性,抑制病毒複製的過程只在病毒感染的細胞中進行口服:125 mg/d,1 次/d,
  • 明明是帶狀皰疹,為什麼醫生要用抗癲癇藥抗抑鬱藥?
    春天到來,乍暖還寒,還夾雜著討厭的梅雨天氣,這種奇葩天氣正是帶狀皰疹(俗稱「生蛇」)的發病小高潮。 「得了帶狀皰疹差不多3周了,皮膚慢慢結痂好轉,可是疼痛卻越來越明顯,吃藥也不管用,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廣醫二院疼痛科門診近日迎來多位這樣的患者。據萬麗主任醫師介紹,這是帶狀皰疹性神經痛!
  • 帶狀皰疹能洗澡嗎 帶狀皰疹護理注意這些
    帶狀皰疹怎麼治療1.帶狀皰疹發病初期,可以給予抗病毒藥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繼續接種繁殖,從而可以縮短病程。還可以服用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1應對輕微神經痛。2.帶狀皰疹多發於皮膚神經周圍,往往會出現神經痛的情況,這時可以口服去痛片等鎮痛藥片進行止痛。
  • 「纏腰蛇」帶狀皰疹劇痛難忍,該怎麼治?
    醫生認為這是偏頭痛,開了很多藥,但吃了一段時間,頭疼還是沒有解決。無奈之下,劉阿姨將希望寄託於中醫,中醫經過望聞問切之後,發現原來劉阿姨的頭疼是帶狀孢疹引起的。但張先生服用了對應的藥物之後,疼痛不見好轉,再次診療時,醫生發現張先生的屁股周圍有很多小疙瘩,才確診了帶狀孢疹。連醫生都「頭疼」的帶狀孢疹,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生活中,它又最容易「盯上」哪些人群呢?
  • 得了「纏腰蛇」吃什麼藥好?
    人們俗稱的「纏腰蛇」其實指的是帶狀皰疹,之所以將其稱為「纏腰蛇」,主要是因為這個病發病比較迅速,皮疹的分布外觀像蛇,而且還會帶來疼痛。這種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得了「纏腰蛇」吃什麼藥好?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楊健教授此前接受家庭醫生在線採訪時,針對上述問題作出了詳細介紹。
  • 哪些藥不能一起吃 這些藥同吃不治病會致命
    阿司匹林+銀杏葉類藥=出血銀杏葉膠囊、銀杏含片等,黃酮及銀杏內酯類成分含量較高,與阿司匹林同服可能引起出血。如果剛做完手術,出血的風險更高。降壓藥+柚子=血壓驟降柚子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能促使藥物迅速進入血液,等於加大藥量。另外,柚子本身有降壓功效,如與降壓藥同服,會使藥效增加幾倍到幾十倍,引起頭暈噁心、比較危險。
  • 「纏腰蛇」帶狀皰疹劇痛難忍,該怎麼治?這些方法可以快速治療
    你聽說過帶狀孢疹嗎? 相信不少人對這個病有點陌生。其實,不只是普通百姓,有時候醫生也「認不出」帶狀孢疹的真面目。 70歲的劉阿姨最近頭疼得寢食難安,服用了很多止痛藥都沒效果,只能求醫。醫生認為這是偏頭痛,開了很多藥,但吃了一段時間,頭疼還是沒有解決。
  • 一文搞定:治療帶狀皰疹的藥物,及帶狀皰疹疫苗熱點問題!
    1.帶狀皰疹疫苗的有效性怎麼樣?亞洲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帶狀皰疹疫苗對50歲及以上和70歲及以上成人的帶狀皰疹保護效力分別為95.6%、94.7%。2.帶狀皰疹疫苗接種後保護效果持續幾年?目前研究顯示帶狀皰疹疫苗的保護效力在接種後的4年未明顯下降。
  • 帶狀皰疹最好72小時內治療
    5.外傷、燒傷、放射治療、中毒患者及某些受過精神創傷的人。6.長期服用類固醇皮質激素或使用某些藥物,如砷劑、銻劑、免疫抑制劑者。7.愛滋病患者。   對於上述範圍以外的患者,儘早治療能縮短病程,降低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發生率、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   帶狀皰疹的治療以抗病毒、止痛和局部對症治療為主,抗病毒治療可選用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或溴夫定片;同時,輔助多種物理治療。
  • 「蚊子包」抹止癢藥加重原來是帶狀皰疹
    「蚊子咬個包」 越止癢越嚴重端午節旅遊歸來,張先生很開心,幾天後卻發覺左腰腹部出現幾個黃豆大小的紅疹,但並沒有太多的症狀,以為被什麼蟲子叮咬,自己就抹了些止癢藥膏。幾天後,這個紅包非但沒好,還越來越嚴重,竟成了一片水泡。這片水泡疼痛鑽心,張先生來到瀋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求醫。
  • 關於帶狀皰疹治療,你應該知道的5個真相
    使用方法:口服:每日5次,一次 800 毫克,服用7天;也可以靜脈給藥。 注意事項:患者在服藥期間要多喝水,防止藥物沉積,損傷腎功能。 伐昔洛韋 適用情況:年齡大於 50 歲、免疫功能正常、皮疹出現時間不足 72 小時,且無併發症的帶狀皰疹患者。 使用方法:只能口服,每日3次,一次 1000 毫克,服用7天。
  •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綜述)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管理針對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目前尚無有效的對因治療手段;因此治療主要是基於緩解症狀。因為疼痛症狀可能持續數年或終身,所以常常患者在很長時期內均需服用藥物。一些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證實了數種皮貼劑和口服劑型藥物的療效,表1列出了這些藥物的劑量、效果和不良反應信息。
  •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難以忍受怎麼辦?看看神經內科醫生如何有效止痛
    病毒沿感覺神經侵入脊神經節或腦神經感覺神經節內並潛伏,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潛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複製並沿感覺神經纖維向所支配的皮節擴散,發生帶狀皰疹。帶狀皰疹皮疹癒合後持續1個月及以上的疼痛即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併發症,約9%~34%的帶狀皰疹患者發生PHN。疼痛表現為為燒灼樣、電擊樣、刀割樣、針刺樣或撕裂樣。
  • 治療帶狀皰疹一次立刻痊癒絕技
    外邪侵入人體,肺經首當其衝,而「肺合皮毛」治應在肺,三商穴屬肺,能宣洩肺熱、疏散肺經之邪,故能治毒邪入表之帶狀皰疹。帶狀皰疹方法:取魚腥草幹品30-50克(鮮品300克),加水適量,煎湯,溫服。每日1劑,分3次服,可連續服用3-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