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幾種行為會遏制兒子的「陽剛之氣」,娃長大後易變「娘」

2020-08-10 母嬰參考

「好的」母親都是相似的,「不好的」母親卻各有各的不同。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俗話說:「生兒容易養兒難」,養孩子是一件非常傷腦筋的事兒,由於社會角色分工的不同,有兒子的家庭更讓母親勞心費神,尤其要重點培養娃的責任感和男子氣概,可是有些母親卻將娃養得越來越「柔」。

案例

趙女士的兒子8歲,性格唯唯諾諾,做事情猶豫不決,總是感覺缺少點男子氣概,有一次,兒子在學校和同學鬧了矛盾,回到家委屈得不行,趙女士次日便去孩子學校討公道。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面對家長和老師的質問,兒子支支吾吾說出原因,原來班上同學嘲笑他是「娘炮」,他氣急敗壞動了手,打了同學,雙方家長各自有理,互不相讓,從孩子矛盾上升為成人間的矛盾,最終在老師的勸解下平息戰火。

對方家長一句:「正是有你這樣一個強勢的媽媽,你兒子才那么娘。」讓趙女士當場氣得啞口無言,回家後,她認真反思自己。

作為一名職場女強人,她在工作上強勢果斷,辦事雷厲風行,或許是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在家也是說一不二,老公和兒子都對它退而敬之,是不是正因為這樣,孩子才缺少男子氣概呢?

俗話說,每一個強勢媽媽的背後都有一個懦弱的兒子,母親的言行舉止以及教育方式,對男孩的性格養成至關重要,畢竟是長期陪在孩子身邊的人,如果存在如下幾種行為,可能會抹殺兒子的男子氣概,讓其長大後變得「娘炮」。

媽媽的行為可能養出「娘炮」兒

1、過於強勢

正如趙女士一樣,長期以來作為家庭的主要掌權者,對丈夫和兒子過於壓制,導致娃失去反抗的能力,漸漸喪失「陽剛之氣」,變得膽小、怯弱。

2、包攬全部育兒責任

如今多數家庭父親角色缺失,母親包攬全部育兒的任務,而與父親相處過少的男孩,缺少對男性角色、形象和擔當的認知,再加上母親喜歡事事包辦,導致孩子性格柔弱,沒有擔當,行為舉止偏「女性化」。

3、把男孩當女兒養

一般而言,孩子3歲左右開始有性別意識,如果母親把兒子當女孩養,給他扎辮子、穿裙子等等,無疑是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對於性別的認知,讓其變得像女孩一樣柔弱。

在當今社會中,男孩被賦予更多的責任,堅強、勇敢、有擔當是男孩必備的品質,那麼該如何培養男孩的「陽剛之氣」呢?

如何培養男孩的男子氣概?

1、給娃灌輸性別概念

在孩子3歲左右,在穿著、生活用品、語言、行為等方面教育孩子認清自己的性別,如果父母偏愛女孩,也不要給娃男扮女裝,避免孩子性格和行為發生改變。

2、鼓勵孩子冒險

男孩天性比較頑皮,媽媽不需要過於精養,限制孩子的一切行為和想法,適當鼓勵孩子去冒險,可以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和勇敢、堅韌的品質。

3、允許孩子皮一些

男孩骨子裡比較頑皮一些,面對娃搞破壞時,不要強制制止,而是提出自己的意見,引導孩子思考去辨別是非,一味地禁止容易讓娃變得沒有主見。

4、適當向娃示弱

媽媽可以適當對孩子撒嬌,在娃面前示弱,強化孩子的男子氣概,讓其意識到作為男孩具有保護弱者的能力和責任。

5、父親扮演好角色

父親代表著威嚴、制度、勇敢,常與父親接觸的男孩更加自信、勇敢,具有冒險精神,父親最好能以「大男孩」的姿態與兒子一起無拘無束的相處。

6、給孩子心理暗示

比如「你是個小男子漢,要學著保護弟弟妹妹」、「不愧是個男子漢,都會照顧媽媽了」、「媽媽覺得你好棒,有你在,媽媽不怕」等等,鼓勵性的語言可以讓娃意識到自身的男兒本色,變得越來越有擔當和責任感。

相關焦點

  • 媽媽的行為不妥,難免扼殺了兒子的陽剛氣
    要問家有兒子的媽媽最煩惱的是什麼,媽媽們恐怕都會說兒子太淘氣,太調皮了。她們都希望兒子能少闖點禍,聽話一些。而就有這樣一些男孩,像女孩一樣乖巧文靜,這時候,媽媽就要引起注意了,這其實是孩子缺乏陽剛之氣的表現。
  • 養育男孩,不想兒子變「娘」,這4句話不要掛在嘴邊
    吳京上《開講啦》這個節目時,說起自己拍《戰狼》的初衷,是想讓中國的觀眾看到,現在的中國男人不光有清秀瘦弱的「小鮮肉」,還有這樣充滿陽剛之氣的男子漢。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普通大眾的審美開始傾向於那些帶有「陰柔」之感的男孩子,雖然帥氣,但總是有些「娘」。有很多追星族媽媽都說,那種明星只能是遠距離欣賞,如果自己的兒子變「娘」,自己還是無法接受的。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是更希望自己的兒子具備男孩子應有的男子漢氣概,不要傾向於女性化。
  • 教育部提到的「陽剛之氣」,英文怎麼說?
    其中激烈反對者為主,他們認為該條提案錯誤地理解了男性化和女性化,且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辯護者也有之:有人說現在的男人太娘了,就該man一點……對此你又怎麼看呢?那說到「陽剛之氣」,它對應的英文是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manliness 男性氣概,也指勇敢、剛毅這些品質macho 大男子氣的。
  •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越來越「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父母堂(askjane)」最近,教育部回復全國政協委員《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的答覆文件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為了防止現在的男孩子變「娘」,教育部可謂操碎了心,提高體育鍛鍊,就能讓男孩子變陽剛嗎?細看回復的內容,增加體育課質量,注重心理健康,注重「陽剛之氣」的培養,「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
  •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難怪孩子缺乏陽剛之氣
    的確孩子在性格方面表現得不是很陽剛,主要是他們家一直希望有個女孩,誰知道生了個男孩,所以比較遺憾,因此豆豆從小就會被媽媽時常打扮成女孩子,性格就有些&34;了,再加上他爸爸是個幹攝影的,比較藝術,最終導致了孩子有樣學樣。而且孩子他爸知道後,也找過對方家長理論,結果灰溜溜地回來了,還留下一句話:&34;,這種情況下豆豆媽如何能忍?
  • 這學校有個「猛男」老師,又蹦又跳惹網友點讚:學生亟需陽剛之氣
    而在傳統的人眼光裡,這些「帶娃」技能都是女生需要掌握的,男生一般對這些不僅沒有天賦,甚至很多男同胞都會對這些技能敬而遠之,畢竟學了這些技能,感覺自己的陽剛之氣都削弱了不少,而且會將這種影響帶到生活,影響形象。但是真的是這樣嗎?男生帶娃、當幼師一定就是「娘」?
  • 這種東西男人吃了竟容易變娘!
    男人一直都是陽剛的代表但是男人也是會變娘的,尤其是吃了某些食物之後,所以為了自己的形象男人平時要注意這幾種能讓自己變娘的食物了。  男人吃什麼會變娘  1.雌激素  雌激素就是雌性激素、女性激素,這主要就是女性荷爾蒙,因為雌激素是會促進女性身體器官的成熟和第二性徵的出現並且維持正常的生殖功能的激素。  雌激素主要就是由卵巢的卵泡細胞等分泌,主要就是雌二醇,而且雌激素是雌性脊椎動物的性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的發情激素具有促進第二性徵出現的作用。
  • 男孩子性格太「娘」,想讓孩子變得陽剛,家長該怎麼教?
    文 | 齊麗娟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樣一個有意思的社會現象,就是如今很多年輕的男性越來越女性化,說話辦事特別「娘」,給人感覺嚴重缺乏陽剛之氣。排除天生的性格因素之外,跟父母在小時候的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如果家長在孩子幼年時不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就會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娘」。如何避免出現這種狀況,讓男寶寶將來能成為一個「男子漢」,今天就跟各位好好聊一聊。
  • 外國研究表明:家裡這位成員帶孩子比媽媽更合適,娃將來也更聰明
    結果表明:由爸爸帶大的寶貝,比由媽媽和其他長輩帶大的孩子,心智健康度更高些,學業上更容易成功,長大後也更容易成才。 英國的紐卡斯大學,也同樣做過相關研究:研究者跟蹤調查了11000多個嬰兒,並在多年後對他們進行了智商測試。
  • 想讓男孩更有陽剛之氣?媽媽趕緊放手,讓爸爸帶孩子去野
    男孩越來越「娘」 我兒子從一開始的不屑一顧,到後來捨不得丟,連著看好幾遍,特別是為了研究封底的徒步路線圖,飯都懶得吃,自己還試著畫了幾張。這本書的作者是澳大利亞的特雷西巴拉,為了畫好繪本,她親自去一一探尋路線。
  • 男生要陽剛,深圳一中學選修課限性別,男運動女插花,啥是陽剛呢
    他們會不會去模仿「小鮮肉」們的髮型、打扮?陽剛之氣本來無關長相,男孩子只要看上去乾乾淨淨,身姿挺拔就可以了。不要刻意以陰柔為美,當然也不要以一身汗臭為傲。很多家庭,一提起帶孩子,首選媽媽,其次是奶奶、外婆,很少想到爸爸,外公爺爺更是不在列表之上。男孩從小生存的環境就到處充斥著女性。他去哪裡學習如何陽剛?他長大了也會理所當然地模仿他的父親、爺爺,逃避育兒的責任。男性的教育方式就是和女性天然就有差異。
  • 為了變陽剛,男人們付出了什麼代價?
    在今天,到底什麼是「陽剛之氣」的問題,依然在人們的生活中引起討論,本身就是一件讓人驚訝的事。是我們的男性出了問題,還是人們不願意看到問題的實質?另外,健身也讓一些人將大塊肌肉和陽剛之氣劃上了等號,過度健身造成身體損害的新聞也時不時出現在媒體上。幾年前,湖南一位22歲男生在健身房臥推100公斤後,發現腹部疼痛,以為忍忍就能好,結果沒想到幾小時後情況越來越難受。當時他臉色蒼白,暈過去三次,被送醫後發現,腹腔內發現血腫,胰腺和結腸撕裂。
  • 兒子長得太漂亮,媽媽習慣性把他當女孩養,三年後發現娃「毀」了
    將男孩子打扮得漂亮、可愛,讓其他人一直誇獎他可愛,很可能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性別產生疑惑:「我到底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之後,這個男孩子可能習慣女性化的打扮,在行為和舉止上也有和女孩子類似的舉動,嚴重一點心理上還可能造成傷害,厭惡自己男孩子的身份,想做一個女孩子。
  • 想培養男孩的陽剛之氣?媽媽請放手,趕快讓爸爸帶他去野吧
    男孩越來越「娘」,女孩越來越「漢子」,是讓現在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小男孩,大多是媽媽和奶奶帶大的,女性天生的柔和和謹小慎微深深地影響到他們的成長,變得越來越「宅」,一點沒有我們小時候那麼頑皮。想要改變這種狀態,爸爸們參與到育兒環節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事讓爸爸帶著男孩子去做,能讓男孩快速成長,成為堅強的男子漢,比如運動和登山。
  • 重塑「陽剛之氣」:學校體育教育改革新探//趙犇等
    在當今中國社會,青年男性缺乏陽剛之氣的現象已經愈演愈烈,外表油頭粉面、承受能力脆弱、說話「娘裡娘氣」等是這一現象的具體表現形式。1月28日,教育部回復了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明確指出要通過多方途徑解決這一問題。那麼,當前青少年一代的陽剛之氣因何匱乏,作為塑造陽剛之氣的重要手段,學校體育工作應該做出怎樣的應對,需要注意什麼,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 男孩缺乏「陽剛之氣」該怎麼解決?專家是這樣說的
    男孩缺乏「陽剛之氣」的「男生危機」、「偽娘現象」正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然而,用建立「男子中學」的辦法,去除男孩的「偽娘」化,以為將男孩統一起來教育,就能恢復他們的「陽剛之氣」,雖然想法很「陽剛」,但卻脫不了臆想的嫌疑。首先需要追問的是,「男子中學」是否找對了「男生危機」的癥結所在?男性「陽剛之氣」的喪失、「偽娘現象」的出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 男生跳舞會變「娘」?《舞蹈風暴》給你一個答案
    顏值與能力並存,真是讓萬千少女為之尖叫。看到舞蹈演員也能和那些「小鮮肉」一樣變成偶像,王老斯內心還有些小激動呢。很多寶媽看個這個節目,甚至想讓自己兒子也去學舞蹈。可是,周邊的很多人卻說男生跳舞呀,哎呀太娘了。仿佛舞蹈只是女生的專利,可是看看劉迦,看看李響,當然了也有很多人沒有看這個節目,那看看當紅小生楊洋,你們覺得他們娘麼?
  • 「防止男生女性化」被罵慘:培養陽剛之氣,也能算歧視嗎?
    一,教育部從頭到尾都沒說過「女性化」的問題,通篇都是說「學生」,連男生、女生的劃分都沒有,更不要說歧視女性了;二,雖然「陽剛之氣」四個字是存在,但也要聯繫上下文,這裡的「陽剛之氣」,是指男生不許娘娘腔麼?是指要多配備體育老師,讓學生(不限男女)多鍛鍊身體啊!「防止男生女性化」,本就只是一個提案,只是提了意見,並不一定被採納,教育部回復,也是職責所在,並且回復得非常中肯。
  • 教育部震撼發聲:別讓「陰柔之氣」毀了中華民族
    「十三五」期間,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研究項目中設立「『網絡紅人』現象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何為陽剛之氣陽剛之氣多用來形容男士的行為舉止。這後面的幕後推手,當然也少不了公雞會。常言道「上梁不man下梁娘」,越來越娘的中國父親們自身都難保了,還怎麼給孩子們樹立陽剛正氣的榜樣?再加上加班文化盛行導致父教缺失,造成母教偏重,長此以往帶來的結果就是,「單親教育」下長大的男孩暖男風範十足同時娘炮滿滿。
  • 牛津大學也要培養男士的陽剛之氣?難道英國男生也都娘了?
    有家長可能會說:你怎麼說,牛津大學也要培養學生的陽剛之氣了,防疫的作業不抄,怎麼這個作業那麼積極的抄啊?這個您還真誤會了。此『牛津大學』非『彼牛津大學』呢!英國媒體報導中的這所大學是辦在牛津市的一所新學校,和800多年的世界名校八桿子打不著。而且這所學校提倡的東西和大家爭論的話題還是有很大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