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兩大化工巨頭「碰壁」:賠償美國農場主2.6億美元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中新經緯

德國兩大化工巨頭「碰壁」:因所產除草劑毀壞桃樹 賠償美國農場主2.6億美元

近日,德國兩家化工巨頭——拜耳公司(BAYER)及巴斯夫公司(BASF)因所產麥草畏除草劑(dicamba herbicide)毀壞美國一位農場主的桃樹,被判令賠償2.65億美元(約18.5億元)。據路透社報導,這是首例涉及麥草畏除草劑並獲法院審理的訴訟,預計未來至少有140起同類訴訟將遞交美國多地法院。

拜耳和巴斯夫公司則認為,其所產麥草畏除草劑在按說明使用的情況下安全無害,兩家企業均打算上訴。

拜耳為世界知名的500強企業之一,成立於1863年,總部位於德國的勒沃庫森。「世紀之藥」阿司匹林以及「魔鬼的傑作」海洛因均出自拜耳,《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顯示,拜耳2019年排名為240名,擁有員工11.8萬人。

巴斯夫則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之一,總部設在德國萊茵河畔的路德維希港,在歐洲、亞洲、南北美洲的41個國家開展業務。2019年7月,《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巴斯夫位列第115位。

清暉智庫創始人宋清輝告訴時間財經,拜耳收購孟山都後噩夢不斷,屢屢因除草劑被起訴,對其形象負面影響巨大,高額賠償也將形成現金壓力。Latitude Health創始人、醫藥專家趙衡對時間財經表示,近兩年沒有看到拜耳有特別清晰的戰略。

目前拜耳股價有所回升,但較2017年的最高點而言仍有約40%的距離,公司最新市值為76.71億美元。

遭4萬人上訴

此次指控拜耳和巴斯夫的是美國密蘇裡州最大桃園之一的農場主比爾·巴德(Bill Bader),他指控這兩家企業生產的除草劑2015年開始從附近的大豆和棉花田飄到他的桃園,導致1000英畝(約4平方公裡)桃樹遭到不可恢復的毀壞。

經審理,密蘇裡州開普吉拉多(Cape Girardeau)聯邦地區法院的陪審團裁定,拜耳和巴斯夫負同等法律責任,須支付比爾·巴德實際損失1500萬美元和懲罰性賠償2.5億美元。

在此之前,2019年5月,美國加州一個陪審團裁定,拜耳旗下孟山都公司的農達除草劑設計有缺陷,沒有對其含有草甘膦這一致癌成分發出警告。陪審團認為,該公司對當地一對夫婦罹患淋巴瘤負有責任。陪審團判處拜耳需要支付總計20.55億美元的賠款,其中包括5500萬美元的補償性賠償和20億美元的懲罰性賠償。

事實上,這已經是因為就農達除草劑可能導致癌症而導致的該公司第三次敗訴。新華社此前報導,農達是目前世界上銷量最廣的除草劑,1974年由孟山都推向市場,其主要活性成分為草甘膦。

該產品一直飽受爭議,其主要成分草甘膦被廣泛懷疑為致癌物質,長期使用極有可能誘發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淋巴癌的一種)。2017年9月,美國環境保護局在長達數十年針對草甘膦風險評估後發現,該化學品不太可能致癌。但在2015年時,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部門卻將草甘膦列為「可能致癌的物質」,加州弗雷斯諾縣(Fresno)高等法院還據此在裁決中表示,加州按照「勞工規範」將草甘膦列入致癌物質清單,

拜耳第一次因農達致癌而敗訴發生在2018年8月,孟山都公司的除草劑被判定導致美國一名學校園丁罹患非霍奇金淋巴瘤,拜耳公司最初被要求做出2.8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的賠償。當時,距離拜耳以630億美元完成對孟山都的收購才僅僅兩個月。案件宣判當日,拜耳股價暴跌。

2019年3月,美國舊金山聯邦法院的陪審團裁定,拜耳需向舊金山一位使用農達草甘膦除草劑20多年的癌症患者支付8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5億元),含500萬美元的賠償金和7500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金。陪審團認為,在發現Roundup設計有缺陷之後,孟山都公司沒有對這種除草劑的癌症風險提出警告,並且公司採取了疏忽行為。

對於上述案件,拜耳正在上訴。另外,拜耳在美國仍面臨數萬起同類訴訟。彭博新聞社1月報導,拜耳打算花費100億美元用於和解。而此前摩根大通估算,如果拜耳現在尋求和解,賠償金額可能會與大眾在尾氣門事件相當,即150億-300億美元。

去年11月,國外生物技術網站GEN發布了《2019年全球製藥公司TOP10》榜單,該榜單根據截至2019年11月13日的市值進行排名。在過去三年中,市值跌幅最大的是排名第十二位的拜耳,其市值723.65億美元較2016年的876.4億美元低17.4%。

拜耳在今年10月30日公布第三季度財報時承認,過去三個月來,指控農達草甘膦除草劑導致罹患癌症的美國原告人數翻了一番,達到42700人。

最壞的情況可能是,拜爾徹底敗訴,農達在美國被禁售。據界面報導,農達每年為拜耳的作物科學事業部帶來了18%的營收(35億歐元)以及14%的利潤,是拜耳重要的現金奶牛之一。

重磅藥專利將到期

在孟山都訴訟連續失利的情況下,部分拜耳的股東認為收購孟山都是個錯誤。股東們曾要求對董事會進行調查,以確定董事會在收購孟山都時是否進行了針對法務風險的詳盡評估。去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拜耳CEO沃納·鮑曼(Werner Baumann)和他領導的董事會,在信任投票環節中僅獲得了44.5%的股東支持,而一般歐洲大陸範圍內的企業領導都能獲得接近90%的股東支持。

拜耳此前並非沒有收購失敗的案例。2014年拜耳花費14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默克集團的非處方藥和保健品藥物,為拜耳史上第二大的收購案。可如今,其中爽健(Dr.Scholl)足部護理產品和科普特(Coppertone)防曬護理系列,在去年已被出售。

由此,拜耳的三大板塊中,作物科學雖因收購孟山營收利潤增長,但也因訴訟帶來負面影響和賠款壓力。消費品醫療事業部因此前草率收購美國默克公司保健消費品業務,此前該事業部的業績一直不如預期,2019年三季報顯示該板塊盈利有所減少。醫藥事業部則因為重磅處方藥的專利即將到期,打擊了投資者對於未來盈利能力的信心。

為了提升股東信心,沃納·鮑曼還出售了動物保健品部門,並制定裁員計劃。拜耳宣布將在全球11.8萬名僱員中裁員1.2萬人,比例超過10%,以此來提振營收效率以及提高利潤率。而裁員計劃將持續至2021年底,以期在2022年時能節省每年26億歐元的成本。

除了因收購孟山都而剝離原有的作物科技部門產生的4100個職位裁撤,拜耳還將「公司職能、支持職能、商業服務和國家平臺」等5500-6000個相關崗位撤銷。最關鍵的是,作為最賺錢的醫藥事業部,拜耳將裁掉約醫藥研發部門900個崗位。

Latitude Health創始人、醫藥專家趙衡對時間財經表示,拜耳在在醫藥板塊裁員主要是為了調整結構,和其他藥廠一樣,需要將受到擠壓的普藥調整出去,特別是那些過了專利期的原研藥。

近年來,由於多數重磅藥物專利即將到期,以藥品為主導的多家藥企銷售收入大幅縮水。2018年,拜耳旗下銷售額排名前三的藥物為抗凝血藥利伐沙班、眼科藥物阿柏西普和避孕藥左炔諾孕酮。

其中,利伐沙班2018年在全球銷售額高達36.31億歐元,相比2017年增加10.1%,該產品已經成為拜耳在全球市場中的明星產品,而利伐沙班的化合物專利將於2020年到期。(北京時間財經 陳世愛)

相關焦點

  • 德國兩大化工巨頭被判賠償美國農場主2.6億美元
    美國一個陪審團2月16日裁定,德國化工巨頭拜耳公司和巴斯夫公司所產麥草畏除草劑毀壞一名農場主的桃樹,須賠償2.65億美元(約合18.5億人民幣)。  比爾·巴德是密蘇裡州最大桃農。  經過3周審理,密蘇裡州開普吉拉多聯邦地區法院的陪審團裁定,拜耳和巴斯夫負同等法律責任,須支付巴德實際損失1500萬美元和懲罰性賠償2.5億美元。  訴訟所涉除草劑以麥草畏為主要成分,過去幾年引發爭議。按照美國中西部一些農戶的說法,麥草畏除草劑在特定天氣下使用會霧化,飄到別處,毀壞無法承受其「威力」的農作物。
  • 中國又一領域獲第一,德國化工巨頭斥700億來華投資!意味著什麼
    據最新報導,日前百年德國化工巨頭對中國市場投下巨資,規模達100億美元(約合700億元人民幣)!化工行業是工業開展生產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已經當之無愧的化工大國,佔全球化工產能的比重為36%,絕大多數化工品產能都已居於世界第一。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市場對全球化工行業也十分重要。
  • 4億美元!巴斯夫擬剝離美國部分化工資產
    德國巨頭巴斯夫日前發布聲明稱,新冠病毒的爆發可能導致10多年前金融危機後最為嚴重的經濟打擊,而化學工業成為最新受到新冠病毒打擊的行業。據彭博社報導,鑑於巴斯夫集團執行長Martin Brudermueller尋求精簡公司的投資組合,集團擬出售一些美國化工資產,預計將獲得約4億美元收益。
  • 近14億美元收購PMMA業務!這家化工巨頭開啟轉型第一步
    近14億美元收購PMMA業務!這家化工巨頭開啟轉型第一步 2020-12-1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阿斯利康9.2億美元出售兩款胃藥 德國這家老牌藥企接手
    當地時間2018年10月30日,德國製藥公司Grünenthal(格蘭泰)宣布,決定以9.22億美元的價格,接手阿斯利康擁有的Nexium(埃索美拉唑)歐洲市場的商業化權益,及對Vimovo(萘普生/
  • 進入2020年,各大國際化工巨頭猛砸錢投資這些化工新材料為何?
    近年來,國際化工巨頭為應對產品高端化的趨勢,併購整合浪潮如火如荼,協同效應、規模優勢、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都以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為發展重點,新年伊始,各大國際化工巨頭投資熱情不減,而每年首季度,正是擴產好時機,對於巴斯夫、住友化學、伊士曼、杜邦、索爾維又有哪些投資動作呢?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 世界最頂尖25家化工巨頭都有誰?
    2013年,公司研發投入為22億美元,獲批約1,050項美國專利和約2,500項國際專利,在全球擁有10,000多名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以及超過150家研發設。2015年,陶氏化學和杜邦美國宣布合併新公司將成為全球僅次於巴斯夫的第二大化工企業。2015年12月,陶氏與杜邦宣布將合併,兩家將各持50%股權。
  • 德國製藥和化工巨頭拜耳上調未來幾年業績預期
    (原標題:拜耳上調未來幾年業績預期) 德國製藥和化工巨頭拜耳集團
  • 最新:全球化工50強出爐!一文了解化工巨頭最新動態
    美國化學委員會預計今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將收縮4.6%,美國將下降6.0%。該貿易組織的基本預測是,到2020年,美國的化學製品產量將下降9.3%。 德勤管理諮詢公司預計美國化工收入將下降15%。信用評級機構Moody's預測,美國化學製造商的利潤將下降20%。德國貿易集團VCI在 5月公布了一些好消息:2020年第一季度德國化學產品產量增長3.2%。
  • 貿易戰中,聽美國農場主訴苦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吳樂珺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邢曉婧 丁雨晴】當中美仍在就經貿問題進行談判時,美方卻逕自宣布從10日起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提高關稅。這一「極限施壓」做法不僅引發全球譁然,在美國國內也引起爭議。連日來,美國不斷有經濟界人士和行業組織表達不滿,反對將關稅作為談判策略。
  • 荷蘭GDP總量首次突破9000億美元,經濟增長2.5%,人均GDP超過德國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荷蘭在2018年全年GDP總量首次突破9000億美元,達到了9126億美元,同比2017年增長了800億美元,美元名義增速為9.6%,本幣名義增速為4.8%。按照人民幣與美元的全年平均匯率計算,荷蘭GDP總量約為6萬億人民幣,介於我國浙江(5.6萬億元)與山東(7.6萬億元)之間。
  • 與高通糾紛「白熱化」,蘋果供應商反訴高通要求賠償90億美元!
    伴隨著在2017年蘋果在美國正式起訴高通之後,這兩大科技巨頭就宣告正式進入專利糾紛,而在近日,高通要求在中國禁售7款iPhone,並且還一度要求將禁售令擴大到今年的iPhoneXs、iPhoneXR以及iPhoneXsMax這三款手機。
  • 能動要聞周報|巴斯夫廣東百億美元化工項目開工;三一重工市值躋身...
    到2022年,新的工程塑料改性裝置每年將為巴斯夫在中國貢獻6萬噸改性工程塑料產品,將巴斯夫在亞太區改性工程塑料產品總產量提升至29萬噸。巴斯夫全資子公司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廣東)有限公司也已正式成立。廣東一體化基地將是巴斯夫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預計總投資額高達100億美元,並將由巴斯夫獨立建設運營。
  • 比利時兩大化工巨頭接連對科創板企業舉起「專利...
    比利時兩大化工巨頭同時向科創板企業「開槍」,反映出當下歐洲企業與中國企業競爭呈現日益激烈的趨勢。 與美國對中國關鍵產業直接祭出「技術封鎖」不同,歐洲對中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狀況雖然也有微詞,但目前來看,表現還相對溫和。
  • 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幾大化工巨頭為何紛紛在華建廠?
    慧聰化工網訊:9月11日,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表示,將在中國福建省新建石化一體化裝置,具體時間表尚未透露。     此前,同月5日,廣東省與埃克森美孚在廣州籤署系列協議。埃克森美孚公司副總裁、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總裁Neil Chapman透露,埃克森美孚化工投資公司擬投資數十億美元,在惠州建設一個具有領先技術、最高安全標準和最優運營經驗的化工綜合體。    巴斯夫宣布將在廣東建立一個高度一體化的化學品生產基地,預計投資總額將達到100億美元,與2030年左右完工,將成為巴斯夫最大的投資項目。
  • 嬰兒爽身粉含滑石粉可致癌 強生被判賠償7200萬美元
    ◎每經記者 肖樂  因產品含致癌物質滑石粉,跨國巨頭強生公司正面臨一項金額高達7200萬美元的賠償。  據路透社2月24日報導,美國密蘇裡州一個陪審團裁定,強生公司須向一位因使用該公司產品而患癌死亡的女受害者家庭賠償7200萬美元,這名女性曾在長達35年的時間裡使用強生的嬰兒爽身粉(Baby Powder)和優潤佳沐浴露(Shower To Shower),其爽身粉主要原料為滑石粉。  對於此事,強生回應稱,其在化妝品中使用的滑石粉都是具備安全性的。
  • 獲中國平安牽頭財團2.1億美元投資 直銷巨頭如新加碼中國市場
    6月16日,美國直銷巨頭如新(Nu Skin)與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的投資者集團達成2.1億美元的投資交易,這次參與融資的投資集團,由來自中國平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Ping An of China Securities(HongKong)Co. Ltd.)和ZQ Capital Ltd.的資深投資人組成。
  • 德國50億、美國100億、法國3000億
    要知道,早在3月中旬,德國股市震蕩,德國內閣透露,為保護本國企業免受外國企業收購,德國將向企業提供流動性資金支持,支持金額約為1,500億歐元。但那時戴姆勒一把手康林松卻公開表態,「儘管戴姆勒公司目前已經停止了在歐洲主要工廠的生產工作,但戴姆勒目前有足夠的資金,並且認為無需申請國家援助。」這一觀點一度極具市場。
  • 美國農場主破產數大增,川普將繼續撒錢換選票?
    在此基礎上,該部門預計2020年的農場總生產支出將增加104億美元(3.0%),達到3547億美元。供過於求是美國農民在疫情後面臨的最大挑戰。美國頂峰大宗商品經紀交易公司分析師菲茲恩梅爾(TommPfitzenmaier)在近日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業界的結論是美國和全球的玉米仍將供過於求。」
  • 嬰兒爽身粉安全性上訴被駁回,強生面臨21.2億美元賠償
    美國密蘇裡州最高法院駁回了強生就其嬰兒爽身粉安全性做出的上訴,強生將賠付21.2億美元的儲備金(不包括利息)。此前,22名女性指控強生嬰兒爽身粉導致她們患上癌症,美國密蘇裡州法院陪審團在2018年7月裁定這一指控成立,強生應賠46.9億美元,其中5.5億是補償性賠償、41.4億是懲罰性賠償。隨後,強生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