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體的著作權會被作者搶走,是報酬沒給夠?

2021-01-10 河南銀隆律師事務所

一些有社會地位或者名氣的人有時候會出一些自傳,這不僅能夠打響自己的知名度,而且也能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那麼這種自傳體作品著作權權屬歸誰所有呢?今天就跟隨銀隆律所的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情景案例

羅某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平時熱愛在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曾出版過兩本圖書,在當地小有名氣。2016年8月,甲公司創始人梁某找到羅某,請求羅某幫他寫一部自傳,並許諾給羅某5萬元作為酬勞。後來,羅某在梁某口述的基礎上執筆整理,於2016年12月完成關於梁某的自傳寫作。

寫作完成後,梁某按約定給羅某支付5萬元酬勞。本書出版後,羅某發現該書上沒有署上自己的名字,十分生氣。在協商無果的情況下,羅某將梁某與出版社起訴至法院,要求其共同承擔侵權責任。

請問:羅某的請求能得到法院支持嗎?

案例分析

本案涉及以特定人物經歷為題材完成的自傳體作品的著作權,歸撰寫人所有還是歸該特定人物所有的問題。

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七條規定,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但是對於自傳體作品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合意以特定人物經歷為題材完成的自傳體作品,當事人對著作權權屬有約定的,依其約定;

沒有約定的,著作權歸該特定人物享有,執筆人或整理人對作品完成付出勞動的,著作權人可以向其支付適當的報酬。本案中,羅某僅作為執筆人整理,沒有實質性的創作,雙方對自傳作品也沒有約定著作權歸屬,因此,關於梁某的自傳作品著作權歸梁某所有,羅某的請求不能得到法院支持。

風險防範與建議

避免此類自傳體著作權糾紛最好的方式,就是對權屬以及報酬進行約定。在沒有約定的情形下,執筆人實際上進行了創造性勞動的,建議保存自身參與創作的證據,通過主張該作品是合作作品,共同享有著作權。參與創作的證據應當能直接或間證明如下事實:

(1)證明創作的人是否是作者本人;

(2)證明作品完成的時間;

(3)創作的內容與待證明的作品內容一致。

對於文字作品,自行保存這些證據常用的方法包括將自己的作品通過郵局寄給自己且收到不拆封,發生爭議時,依靠信封郵戳上的時間和裡面的文稿證明自己參與了創作。隨著科技的進步,可信的時間截技術應用也愈加廣泛,該技術能夠通過提取作品電子文件的特徵信息並附以可信的準確時間來證明作品的原創屬性。

創作人可以向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及下屬機構申請這項付費服務。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常見的方式是進行著作權登記,取得著作權登記證書作為自己是著作權人的初步證據。

法條連結

《著作權法》(2010年修正)第十一條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

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

第十三條兩人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沒有參加創作的人,不能成為合作作者。

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

第十七條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權屬有約定的,依其約定;沒有約定的,著作權歸該特定人物享有,執筆人或整理人對作品完成付出勞動的,著作權人可以向其支付適當的報酬。

《作品自願登記試行辦法》第一條為維護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有助於解決因著作權歸屬造成的著作權糾紛,並為解決著作權糾紛提供初步證據,特制定本辦法。

第四條 作品登記申請者應當是作者、其他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和專有權所有人及其代理人。

相關焦點

  • 著作權未經作者許可,可以免費使用嗎?
    現在社會當中任何創作者利用其作品盈利的權利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 而在沒有獲得作者同意的情況下利用其作品盈利的行為都會屬於侵犯其著作權會受到法律的懲罰,那麼著作權未經許可能否免費使用?四川履正律師事務所小編整理了相關的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
  • 第二章 著作權 第二節 著作權歸屬
    第三十六條第二款規定:「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進行演出的,應當取得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定:「錄音錄像製作者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取得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 常見「似是而非」著作權問題例析
    2.訪談式新聞作品中的被採訪對象是否有著作權? 我國《著作權法》第13條第1款規定:「兩人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沒有參加創作的人,不能成為合作作者。」訪談式節目中,一般是記者或主持人提出問題,被採訪者進行回答,「一問一答」是此類節目的基本特徵,當然,雙方也會存在一些討論。
  • 著作權及裝幀術語
    由中國版本圖書館數據中心統一發放的數據,規定了圖書在版編目數據的內容和選取規則及印刷格式,包括書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印張等。答:只要是正規出版的圖書出版物(必然擁有書號),都可以在新聞出版總署信息中心網站www.cppinfo.cn 、或者掃黃打非網www.shdf.gov.cn查到作者的名字和書名。什麼是著作權?
  •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 擬對視聽作品著作權分類保護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8月8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第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完善了作品的定義和類型,刪去了不得濫用權利影響作品正常傳播及法律責任的規定,並增加相關規定擬對視聽作品的著作權分類保護。 今年4月初次提請審議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將現行法律中的「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改為「視聽作品」,擬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
  • 卡拉OK作品引發對著作權保護的質疑和爭論
    既然如此,根據《著作權法》規定,影視作品的著作權歸影視作品製片者享有,影視作品中作詞和作曲等作者只享有署名權。據此規定,無論是對影視作品進行複製、發行,還是放映或其他方式傳播,都只需取得影視作品製片者(通常是唱片公司或其他製作公司)授權並支付報酬即可,而無需取得詞曲作者的授權,也無需向他們支付報酬。因此,詞曲作者及其相關集體管理組織主張涉及卡拉OK作品的相關權利沒有法律依據。
  • 請求保護著作權的權利不得濫用
    ,主張著作權侵權賠償不同於取得報酬權。該公司辯稱:一、該公司已與黃某協商並贈送給黃某韓國飲品;二、正常使用非知名作者一張普通相片的價格為300-1000元,黃某僅為攝影愛好者而非知名作者,涉案作品為普通作品,該公司只應賠償其3000元,扣減所贈飲品,實際只應支付1000元。
  • 易烊千璽就是一個作者,《易烊千璽》就是他的自傳體小說
    為什麼會喜歡易烊千璽呢?說實話小編我早就過了追星的年紀了,可能就像千璽自己說的「覺得我性格挺不錯的」。有時也會猜猜,這次更新會是什麼呢?等真的更新了一看,哇,還是作者易烊千璽厲害,這都能想出來!追易烊千璽就像追一本書,一本好書總是能引發人們思考。最近這本書又更新了一章,就是《我的時代和我》。還有之前看GQ的採訪,就開始思考「自我」這件事。為什麼會喜歡易烊千璽呢? 因為他的真誠和磊落。
  • 網絡著作權合理使用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著作權合理使用,指的是在一些特殊前提條件下,不需要徵求作品著作人的同意,不需要因為使用作品而支付使用報酬,別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使用一些有版權的作品。第三:使用有版權的作品可以不需要經過作者的同意。第四:不需要因為使用有版權的作品而向作者支付任何使用報酬,也就是免費使用。第五:使用作品的時候不能故意複製,過度濫用等,造成侵權,這些都是違法的。
  • 攝影作品保護期延長 著作權人有望獲得更多權利
    保護期延長 攝影著作權人共同的期望  攝著協副總幹事林濤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我國現行著作權法中對音樂、美術、文學等作品的保護期為作者的有生之年及其逝後50年,而攝影作品的保護期僅為首次發表後50年。
  • 著作權包含哪些
    著作權是指基於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產生的權利。按照我國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人包括:(1)作者;(2)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1)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2)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3)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4)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5)複製權,即以印刷、複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6)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複製件的權利;(7)出租權
  • 擬對視聽作品著作權分類保護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8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第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完善了作品的定義和類型,刪去了不得濫用權利影響作品正常傳播及法律責任的規定,並增加相關規定擬對視聽作品的著作權分類保護。今年4月初次提請審議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將現行法律中的「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改為「視聽作品」,擬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
  • 一張表讀懂著作權相關期限、期間、時效等時間規定!
    實施條例8扶助貧困為扶助貧困,通過信息網絡向農村地區的公眾免費提供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種植養殖、防病治病、防災減災等與扶助貧困有關的作品和適應基本文化需求的作品,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在提供前公告擬提供的作品及其作者、擬支付報酬的標準。
  • 法律關於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的規定,著作權保護期限
    在作品完成兩年內,經單位同意,作者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作用作品所獲報酬,由作者與單位按約定的比例分配。作品完成兩年後,單位可以在其業務範圍內繼續使用。作品完成兩年期限,自作者向單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計算。第十五條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第(一)項所稱物質技術條件,指為創作專門提供的資金、設備或者資料。第十六條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除署名權以外的著作權。
  • 《鬼吹燈》作者張牧野聲明擁有完整著作權
    《鬼吹燈》作者張牧野聲明擁有完整著作權   搜狐娛樂訊 10月26日晚,《鬼吹燈》作者張牧野通過微博發表聲明,稱:「本人擁有本人後續創作的鬼吹燈系列作品,其著作權完全歸屬本人所有,他人不得非法幹涉。任何侵犯本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本人將委託律師訴諸法律追究其法律責任。」
  • 網絡著作權與傳統著作權有什麼區別,網絡著作權侵權
    鑑於網絡媒體技術上的特性,網絡作品著作權的客體可以進一步這樣概括:「以數位訊號的形式,以網絡為載體進行傳播的作品。」其次,關於著作權的主體著作權人,網絡著作權也有新的發展。我國《著作權法》第九條規定:「著作權人包括:(1)作者;(2)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據此,網絡作品著作權的主體應該包括兩類:作者和網站管理者。
  • 網絡著作權保護的路徑選擇,法律關於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的規定
    在作品完成兩年內,經單位同意,作者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作用作品所獲報酬,由作者與單位按約定的比例分配。作品完成兩年後,單位可以在其業務範圍內繼續使用。作品完成兩年期限,自作者向單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計算。第十五條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第(一)項所稱物質技術條件,指為創作專門提供的資金、設備或者資料。第十六條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除署名權以外的著作權。
  • 法律對著作權的使用權是如何規定的,有哪些規定?
    第二十二條規定,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2000年12月22日在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上                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    石宗源        我受國務院的委託,現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
  •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進入三審 增加法定賠償數額下限的規定
    11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對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進行了第三次審議,聽取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必新作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江必新說,草案二審稿規定,電影作品、電視劇作品以外的視聽作品,構成合作作品或者職務作品的,著作權的歸屬依照本法有關規定確定;不構成合作作品或者職務作品的,著作權的歸屬由製作者和作者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製作者享有,但作者享有署名權和獲得報酬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