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意識」是執政新理念

2020-12-16 鳳凰網讀書

本報記者 金中基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談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我們要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加快解決這些問題,決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這種強烈的「問題意識」,反映了執政理念的新變化。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社會大變革、大調整、大轉型時期,同時又是社會矛盾凸顯期,人民群眾有許多新的期待與關切,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長期積累的,有些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有些是工作中的缺點和不足造成的。這是我們改革發展中必然面臨的「問題」挑戰。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幹部,要樹立問題意識,善於發現問題,敢於直面問題,積極解決問題,推動社會進步。

改革越走向「深水區」,問題就會越多越難。平時為什麼往往我們看不到問題,或者只看到問題的表象,看不到問題的實質?就是因為缺少問題意識。有的習慣於多講成績、少說問題,報喜不報憂;有的自我感覺良好,發現不了工作的缺憾;有的缺乏感情、群眾觀念淡薄,對一切都司空見慣。凡此種種,一些問題雖然存在卻被忽略了看不見。毛澤東曾講過,「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裡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裡就有問題」。我們要有清醒的頭腦,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為假象所迷惑,被謊言所忽悠。要知道,問題始終是存在的。

發現問題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直面問題,最終促成問題的解決。有的人怕碰到問題,一遇問題就躲閃開溜,出了問題就迴避遮掩,結果小問題成了大問題,小隱患釀成大災難,給工作和事業帶來損失,給黨和政府形象造成不好影響。幹部就是解決問題的。倘若沒有問題,那麼要我們這些幹部做什麼?面對問題,我們不要怕也不用躲,要有敢於碰硬的勇氣,拿出有效的解決辦法,給人民群眾一個滿意的答覆。

問題意識,也是一種憂患意識。在國家日益強盛的今天,我們更要居安思危,多一些問題意識,多一份責任擔當,肩負起實現中國夢的使命。

(本報北京3月7日電)

相關焦點

  • 習近平總書記的執政理念
    原標題:盤點:習近平總書記的執政理念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就自己的執政理念暢談了感受。他深有感觸地講到:「中國有960萬平方公裡國土,56個民族,13億多人口,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還不高,治理這樣一個國家很不容易,必須登高望遠,同時必須腳踏實地。」
  • 習近平的執政新理念:重點八個字!
    ■「貴在落實,崇尚實幹」:習近平一貫倡導的執政理念  「貴在落實,崇尚實幹」,是習近平在長期的地方工作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執政理念。  早在1982年至1985年任正定縣委副書記、書記時,習近平就提出:「要堅決改掉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唱高調、尚空談等假大空惡習。
  • 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抵禦執政風險問題研究
    內源性執政風險主要指因執政黨自身建設以及執政能力與執政地位不相適應而有可能引發的潛在危險,包括消極腐敗、脫離群眾、能力不足、精神懈怠等,這些方面決定了執政黨能否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執政理念和執政方略是否科學,執政黨是否廉潔公正等等。外源性執政風險則指國內外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外交等外部環境方面出現的各種對執政黨不利的狀況。
  • 迎接執政理念的變革 構建「公民本位」社會
    這將使我國政府邁向一個信息公開的新時代。  而當信息公開時代來臨時,無論是政府還是民眾,無論是在實踐層面還是立法層面,都需要做好進一步的準備。  迎接執政理念的變革  政府信息公開的話題,在最近總不經意地撥弄著公眾敏感的神經,公眾期待條例的正式實施,能照亮我們這個社會更多隱秘的角落。
  • 人民論壇:問題意識是一種責任感
    新一屆中央領導屢屢強調,各級黨員領導幹部須「不迴避矛盾,不掩蓋問題」,要有「問題意識」,強調的就是領導幹部的責任意識。 改革開放翻開了我國歷史的新篇章,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正在迅速崛起,但同時,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世界經濟遭遇寒冬,國內「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斷,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生態環境惡化、腐敗特權現象不絕、社會公信力下降,又使我們面臨新的挑戰。
  • 羅智強:國民黨的問題是核心理念失根
    前馬英九辦公室秘書長羅智強近日表示,蔡英文當選一年來,臺灣陷入了「四壞連鎖」,即兩岸壞、經濟壞、內政壞、執政壞。然而,蔡流失的民心並沒有流向國民黨,這說明國民黨是有問題的,癥結點在於其核心理念浮萍化。
  • 九、增強問題意識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向全會作說明時指出,中央政治局認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關鍵是要進一步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進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
  • 湯濤:增強問題意識提高工作科學水平
    原標題:增強問題意識提高工作科學水平 要增強問題意識,使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組織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的過程。這是新形勢下開展組織工作的新理念,也是提高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新要求。 堅持以科學的態度認識問題。強化問題意識和導向,前提是把握問題本質屬性,樹立科學的問題觀。
  • 【理論書屋】把貫徹新發展理念作為嚴肅政治紀律
    全黨要以堅強的黨性和鐵的紀律保證新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在這個問題上,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必須想明白、弄清楚、做到位。心系「根本宗旨」 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
  •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走好新時期的網上群眾路線
    因此,新時期通過網際網路走好群眾路線,不斷創新執政理念,創新執政方式和方法,切實加強網絡執政能力建設,成為新時期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戰略選擇。  一、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現實價值  網際網路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在變。
  • 【觀點/分析】帕島政變:「少數上層圍繞實權和執政理念的一場傾軋」?
    帕島政變:「少數上層圍繞實權和執政理念的一場傾軋」?先前的王政篇流血革命看似通過經典的三部曲:控訴舊社會+秋風掃落葉+歌頌新體制,但說到底其本身並不嚴格具備自下而上徹底革命的敘事,而更像是少數上層人士圍繞實權和執政理念的一場傾軋,下層民眾並非是拿起武器開創自身命運的參與者,而是在報社的宣傳口下被動地完成了信息填鴨。
  • 畢京京:治國理政新理念的集中體現——論五大發展理念
    原標題:治國理政新理念的集中體現 編者按 發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對五大發展理念等重大問題作了深刻闡述,對落實好新發展理念提出了明確要求。
  • 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黨的十九大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主線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關鍵,而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則是加強黨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法寶。之所以這樣說,根本在於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體現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深刻把握,反映了對黨長期執政經驗的深刻總結。
  • 凸顯新課標理念 提升創新意識(圖)
    由此可見,今年4省區的新課程高考具有一定的示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引導著新課程高考的走向。那麼,4省區新課程高考有哪些特點?如何與這一次高中新課程改革實現對接,體現高中新課程標準?我們應該怎樣把握其考試理念、命題思路,了解其試卷結構和內容特點?針對這些廣為關注的問題,本刊邀請專家學者和一線教育工作者撰文,以期拋磚引玉,和讀者朋友共同思考。歡迎來稿來信參加研討。
  • 理念 | 袁世碩:以問題意識引領學術研究
    主要著述有《孔尚任年譜》《蒲松齡事跡著述新考》《文學史學的明清小說研究》等。以問題意識引領學術研究開展學術研究,關鍵要有問題意識。可以說,學術研究靠問題意識引領。開展學術研究,關鍵要有問題意識。可以說,學術研究靠問題意識引領。這裡以文學研究為例,略作說明。文學是民族歷史文化最鮮活的載體。
  • 新發展理念的理論特質
    原標題:新 發 展 理 念 的 理 論 特 質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在當代中國的重大創新,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方略的升華。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在理論和實踐上有新的突破,體現了鮮明的理論特質。
  • 決策諮詢制度化體現新的執政風格
    在認真聽取了與會專家發言,並同他們進行討論交流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並在講話中強調指出,廣泛聽取各方面專家學者意見並使之制度化,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古人有言:「所貴聖人之治,不貴其獨治,貴其能與眾共治」(語出《尹文子》)。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執政歷程中,始終重視與全社會各階層各方面的有識之士肝膽相照,為民族大業共同奮鬥。
  • 天天學習|一則古語看習近平問計於民的執政理念
    這就使他具有了來自民間的知識經驗與觀念,其思想意識體現出濃厚的平民性。【解讀】人民群眾是行政機關各種方針、政策的直接承受者,他們對於政令的效用和缺漏有著親身感受,因此最有發言權。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理論武裝必須以問題意識為導向
    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貫穿於理論創立、創新和運用的各個環節,是當前理論武裝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如果沒有問題意識,就可能把馬克思的辯證法思想簡單化、絕對化,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馬克思辯證法思想在今天與時俱進及理論創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中華傳統價值理念與共同體意識的形成
    這種價值理念深植於中華傳統價值理念的肥沃土壤之中,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對人類價值理念的重要貢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意識的形成在中國傳統文化建立和發展的進程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融入了中華民族的發展觀、價值觀,成為中國人的重要精神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