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金中基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談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我們要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加快解決這些問題,決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這種強烈的「問題意識」,反映了執政理念的新變化。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社會大變革、大調整、大轉型時期,同時又是社會矛盾凸顯期,人民群眾有許多新的期待與關切,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長期積累的,有些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有些是工作中的缺點和不足造成的。這是我們改革發展中必然面臨的「問題」挑戰。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幹部,要樹立問題意識,善於發現問題,敢於直面問題,積極解決問題,推動社會進步。
改革越走向「深水區」,問題就會越多越難。平時為什麼往往我們看不到問題,或者只看到問題的表象,看不到問題的實質?就是因為缺少問題意識。有的習慣於多講成績、少說問題,報喜不報憂;有的自我感覺良好,發現不了工作的缺憾;有的缺乏感情、群眾觀念淡薄,對一切都司空見慣。凡此種種,一些問題雖然存在卻被忽略了看不見。毛澤東曾講過,「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裡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裡就有問題」。我們要有清醒的頭腦,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為假象所迷惑,被謊言所忽悠。要知道,問題始終是存在的。
發現問題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直面問題,最終促成問題的解決。有的人怕碰到問題,一遇問題就躲閃開溜,出了問題就迴避遮掩,結果小問題成了大問題,小隱患釀成大災難,給工作和事業帶來損失,給黨和政府形象造成不好影響。幹部就是解決問題的。倘若沒有問題,那麼要我們這些幹部做什麼?面對問題,我們不要怕也不用躲,要有敢於碰硬的勇氣,拿出有效的解決辦法,給人民群眾一個滿意的答覆。
問題意識,也是一種憂患意識。在國家日益強盛的今天,我們更要居安思危,多一些問題意識,多一份責任擔當,肩負起實現中國夢的使命。
(本報北京3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