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冬冬正在讀小學六年級,他的成績一直是老師和家人最頭疼的問題。令老師迷惑的是,冬冬並不笨,甚至很聰明,但是他卻長期居於班裡的最後一名,而且時常不及格。
原來,冬冬以前的成績也十分優秀。有一次,由於他沒有認真審題,結果作文沒及格。回到家後,媽媽對他大加指責:「你怎麼這麼笨啊,居然還能審錯題?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笨蛋?你真是讓我頭疼死了,真是個笨豬。」
從那以後,「笨孩子」「笨蛋」「笨兒子」「笨豬」等名詞就經常成了冬冬在媽媽口中的代名詞了。
既然媽媽這麼認定自已,冬冬也就索性真的去當「笨孩子」了,他不再好好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
另一個故事是.,有一位位母親周末帶小女兒去學遊泳,女兒不敢把頭埋進水裡,她就當眾斥責孩子說:「你每個星期都這樣,老給我和爸爸丟臉。我真不相信你就是我的女兒!」
這位母親的話和上面故事中冬冬的媽媽一樣,都代表了一種糟糕透頂的教育方式。
據國外的調查資料顯示,經常遭貶斥的孩子智力和心理發展比經常受體罰的孩子更為低下。為什麼這樣做會有那麼大的害處呢?
社會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做「標籤效應」,意思就是說,對人的看法就像給人貼一個標籤一樣,迫使此人以後做出與標籤相符的行為。
我國的著名童話大王鄭淵潔先生曾經說過:「差生是差老師和差家長聯手締造的。」他用深刻、犀利的語言,警告當代的父母們:不要給孩子們亂貼負面標籤,這種行為只會使好孩子變成真正的差孩子。
20世紀初,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在羅馬建立了一所國立特殊兒童學校,招收了被人稱為「白痴」和「低智」的兒童,共22名。經過兩年的努力,在政府的監督下,這些孩子都順利地通過了公共學校同齡兒童的同等水平考試。這個鐵般的事實再一次告訴世人,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與老師。
教育家周弘先生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農民如何對待莊稼,常常決定著莊稼的生死存亡;而父母如何對待孩子,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當父母將「笨孩子」「差生」「問題少年」等負面標籤貼到孩子身上時,「聰明孩子」「優生」「陽光少年」就真的離孩子遠去了。
當孩子被標上負面標籤後,心理上會蒙受陰影,更為嚴重的是他可能放棄追求自己的前途。我國臺灣作家三毛曾經在書中描述過一個自己的故事:她因為數學成績太差而被老師當眾用毛筆在臉上畫了個大大的黑圈,寓意數學得零分。
雖然三毛後來在寫作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是在她短暫的一生之中,自閉的心理可見一斑,更為甚者,她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給孩子亂貼負面標籤,會直接傷及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心理研究指出,這種做法對於13歲以後的孩子來說,比讓他們面對失敗更為痛苦。有些父母一聽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便不分青紅皂白地責罵孩子,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說他們是笨蛋,沒出息。事實上,孩子一時的成績,與他將來的成就或者他是否會成為優秀人オ,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無論基於哪種原因,父母都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對於孩子來說,這些負面標籤可能會成為束縛他一生成長的界限與牢籠。當他面臨重大的挑戰時,這些負面標籤便會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他的腦海裡,使他不能以充分的自信迎接挑戰,而最終與機會擦肩而過。
因此,家長們,從現在開始,請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平時多給他積極的暗示與期望,讓他健康、愉快地成長。
1.多為孩子喝彩
「恨鐵不成鋼」的父母,常常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可是,父母並不是真的希望孩子這樣。因此,當父母想說「傻瓜」的時候,換成「其實你很優秀」,孩子就會真的越來越優秀。
琪琪的成績不好,即使她每天把自已關在書房裡看書學習,她的成績也沒有絲毫起色。媽媽無奈地問:「為什麼你不努力一點,讓自已的成績更好一點呢?」琪琪反道:「反正你們都認為我是傻瓜,我再努力有什麼用?」
後來,媽媽每次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當她想罵女兒傻瓜時,就換成「孩子,加油」。她發現這樣做,不僅讓自己心情愉快,而且也讓琪琪重拾了自信。雖然她的成績還不十分突出,但是已經有了很大的起色。
當孩子考試不理想或者做事情失敗的時候,父母應該多給孩子一些喝彩與鼓勵。已經習慣給孩子貼負面標籤的父母,則應該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將那些難聽的詞彙換成鼓勵的話語,給孩子積極的影響,鼓起孩子勇敢起航的風帆。
2. 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做過一個心理實驗,證明孩子的成績與教育者的期待是成正比的。因此,如果父母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與期待,那麼孩子便會成為優秀的孩子。而如果父母亂給孩子貼負面標籤,事情則會與父母的願望背道而馳。
君君今年1歲,曾經是個令人頭疼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喜歡惹是生非。但是自從媽媽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後,這一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觀。
有一次,君君的作文成績又不及格,媽媽沒有像往常一樣罵他笨,而是笑眯眯地對他說:「沒關係,媽媽覺得你下次一定會比這次好。」第二次,君君的作文成績有了提高,媽媽說:「媽媽相信你下次會更好。」
慢慢地,君君的作文成績提了上來。
當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時,父母可以積極地暗示他「下次一定會比這次好!」當孩子不聽話,四處惹是生非時,父母可以暗示他:「真正強大的孩子是在智力上打敗別人的人。」這樣,孩子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3. 不要用自己的看法埋沒孩子的天性。
成人雖然有更多的知識與經驗,但他們也往往帶著偏見與不足。因此,父母不應該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孩子,或將孩子看扁。
玉玉喜歡畫畫,十分富有想像力。一天,她在畫紙上畫了一個人的身軀,並配上了一對潔白的翅膀,在她的四周還畫了幾朵飄浮的白雲……玉玉的媽媽看到這幅畫後,高興地說:「這是位美麗的天使啊!」
當孩子在繪畫中任意地將物體進行組合,如將魚畫到天上,添上翅膀;將樹栽到屋頂,結出糖果時,不要責怪孩子,因為這在成年人看來,也許有點荒誕,但卻是孩子具有豐富想像力的表現。父母要看到圖畫後面的東西,才不會埋浸孩子內天賦與靈性。
所以,從現在開始,請相信自己的孩子,在平時多給他積極的暗示與期望,讓他健康、愉快地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