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媽媽要經歷8次分離,一次比一次難捨,卻是必須經歷的

2020-08-25 媽咪小馬

人的一生就是有無數次的相遇和離別組成的,那麼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要說分離次數最多就是孩子和媽媽。從原本的骨肉相連到孩子長大,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最後變得慢慢的漸漸漸遠,這一生大約要和媽媽經歷7次分離,一次比一次的扎心,但是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

1脫離「小房子」,初來乍到

所謂母子連心,說的就是這個世界上孩子是唯一和媽媽分享過心跳的人,當孩子還是一個小胚胎的時候,是完全依靠著母體存活的,臍帶就是母體為胎兒傳送營養物質的介質。這個階段媽媽和胎兒相偎相依,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當預產期來臨,寶寶出生的時候就從媽媽的「小房子」裡脫離出來,寶寶迎來了和媽媽的第一次分別,從依附到生存,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這次分離是高興的,幸福的,因為當孩子出生的時候,身邊所有的人都在笑,只有孩子在哭。兒的生日娘的苦日,這也是媽媽一生中最疲憊最勇敢的一刻,感恩媽媽。


2寶寶會走路了

嬰兒時期,寶寶大多都是生活在媽媽的臂彎裡,差不多在孩子一歲左右,孩子開始學習並掌握走路這項技能。當孩子第一次學會走路,掙脫開媽媽的懷抱,義無反顧的向前走,也開始了和媽媽的第二次分離。從此以後孩子不用再藉助媽媽的手了,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廣,因為他們可以探索外面的世界了。可是對於媽媽來說,孩子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媽媽會為孩子的成長感到欣喜,但是也會一直默默的跟著孩子身後,保護孩子的安全。

3寶寶踏入幼兒園

幼兒園是孩子脫離父母以後進入的第一個集體的生活。以前還每天黏在懷裡的小寶貝,突然有一天要背上小書包,離開父母走進幼兒園,很多的父母會不舍,特別是媽媽會特別的焦慮。因為孩子在幼兒園的時間比在家裡的時間更多,孩子可能會不適應。媽媽總是怕孩子吃不飽,怕孩子被欺負,甚至怕孩子被孤立。但是這是孩子必須要經歷的,即使這次分離會讓媽媽感到恐慌,媽媽也要學會放手。

4進入叛逆期

孩子12歲以後慢慢的就到了青春叛逆期,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所以說對父母的一些行為一些話都會看不慣,在思想上和媽媽我不再同意,因為他們不會再一味的聽媽媽的話。這也讓孩子在思想上和孩子來了一次大分離。媽媽不再是那個能左右思孩子思想的人,孩子也不再是那個唯媽媽是從的小孩了。

5孩子成年,開啟大學行程

孩子18歲以後,將遇到一個沒有父母的完全陌生的城市。在那裡孩子將結交新的朋友,養成新的生活習慣,幾乎半年才能回一次家。雖然在法律意義上年滿18周歲就是成年人了,可是一直在媽媽的羽翼下生活的孩子,很多都是上大學後才真正的父母分離。孩子上大學以後,每次回家媽媽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當做平常日子,甚至開始準備一大桌子孩子愛吃的菜,每天都想待在孩子的身邊。記憶裡那個在襁褓中的娃娃一夜之間長大了,再也不會每天你在媽媽身邊,每天聽媽媽的嘮叨了。等到孩子上學走的時候,你的媽媽甚至還會依依不捨,一步三回頭的送。因為這次分離是很多媽媽最難過的,畢竟捨不得,不管孩子多大,在媽媽的心裡永遠都是孩子。

6踏入社會,開始工作

大學畢業以後,很多孩子都開始正式的踏入社會,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因為這樣可以有穩定的收入,這個時候就和父母有了一個經濟上的分離。真正有能力的孩子,你將不再需要父母的支撐,已經學會了獨立自主自強,甚至還會給父母一定的經濟補貼。現實生活中很多這樣的例子,孩子給媽媽買了禮物,媽媽一邊嫌棄孩子亂花錢,一邊又和鄰居炫耀,這是我孩子給我買的,臉上帶著發自內心的笑。

7結婚,組建自己的家

孩子終究會長大,也一定會遇到一個相愛的人,適當的時候,兩個人就會步入婚姻的殿堂。然後再生下愛的結晶,組建自己的家庭。和父母「分家」了,以後的生活就是各自忙碌,而每次給媽媽打電話,媽媽都是報喜不報憂,總是叮囑孩子要照顧好自己,好好過日子。可是心裡最期盼的孩子孩子們能回來,多陪陪自己。這次分離,是高興地分離,孩子有了自己的家;也是一次心痛的分離,孩子陪伴媽媽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8最終離別

慢慢的媽媽年紀大了,難免有疾病的困擾,終有一天媽媽和孩子的緣分走到盡頭,會迎來最後的一次分離,最終的離別。原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連的就兩個人,被冰冷的土壤和石頭隔開,媽媽在孩子在外卻不能再相見。誰都不願意經歷這一次分別,可是又不得不經歷。這一次不是孩子離開媽媽,而是媽媽離開了孩子。哪個媽媽願意離開自己的孩子呀?

孩子們慢慢會長大,終究也會成為父母,也要重新經歷一遍和自己孩子的分離。當我們懂得媽媽一生對我們的付出的時候,我們也應是為人父母;當我們開始體會母愛偉大的時候,媽媽已經白髮蒼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孝敬父母不要總是等到以後我有錢了,等到以後我有時間了。活在當下,我們雖然已經是孩子的父母,可我們依舊是媽媽眼裡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對媽媽的感恩。記得抽出時間多陪陪自己的媽媽,握著你身邊媽媽的手和她說聲「我愛你」。

你現在正在和媽媽經歷哪次分離?你現在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呢?

相關焦點

  • 一生之中,孩子要與媽媽經歷7次「分離」,一次比一次難捨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父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每一秒都是在倒數。一邊希望他們能快點長大成人,一邊又希望時間過得再慢些。儘管不願意承認,但孩子的每次成長,對媽媽來說都是一次「小別離」。一生中,媽媽跟孩子的這種「別離」大概要經歷7次之多,每一次的分別,都讓人刻骨銘心。
  • 孩子和媽媽一生要經歷9次離別,前兩次是歡心,最後一次卻是永別
    一般來說,從孩子出生到成長這一過程中,會與母親經過9 次的離別,時間一次比一次長,而且一次比一次令人難過和不舍。然而,這是人生必須經歷的過程,母親和孩子都必須做好共同承擔的思想準備。媽媽和孩子之間會共同經歷哪9次離別呢?
  • 成為媽媽後,一生要經歷7次與孩子「分離」,最難過的是生死離別
    媽媽與孩子的每一次分離,除了難捨外,更是見證了孩子一步步的長大。我們這一輩子要經過無數次的相遇,同樣也會經過無數次的離別,但要說分離次數最多的,可能媽媽要排在第一位了。從懷胎十月,到養育孩子成人,媽媽這一生要經歷7次與孩子的「分離」,並且最難過的就是生死離別。
  • 成為媽媽後,一生要經歷7次與孩子「分離」,最難過的是生死離別
    我們這一輩子要經過無數次的相遇,同樣也會經過無數次的離別,但要說分離次數最多的,可能媽媽要排在第一位了。從懷胎十月,到養育孩子成人,媽媽這一生要經歷7次與孩子的「分離」,並且最難過的就是生死離別但總是要有分離的時候,當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級時,就是與媽媽的第三次分離。
  • 孩子的一生中,要與媽媽經歷7次"分離",第7次便是和媽媽永別
    人的一生是由無數次離別和重逢組成的,我們與父母之間,孩子與我們之間都在上演著離別和重逢。雖然不捨得與孩子分離,每分離一次就意味著相見的次數又少一次,但每個孩子的一生,都要經歷與媽媽的這7次&34;。01.
  • 孩子一生會和母親「分離」8次,距離一次比一次遠,最後一次淚目
    開心果媽媽做了一個大致的估計,孩子的一生,和母親雖然關聯非常大,但是,卻至少和母親會有8次"分離"。每一次分離的心情,都不一樣。 孩子一生會和母親"分離"8次,距離一次比一次遠,最後一次淚目 1、第一次分離:0歲,身體分離 當一個小生命入住在自己身體內時,那種感覺,真的很奇妙。有欣喜,有不敢相信,有小心翼翼,掐自己一把才確定,這不是夢。
  • 我和孩子所經歷的入園「分離焦慮」:每一次離別,都是一次成長
    也和她說,爸爸媽媽去上班,寶貝要自己去幼兒園,沒有家裡人陪著,但是可以和老師、同學一起玩,媽媽下班就會來接。但開學第一天的陣仗,還是讓孩子不知所措。一切打理完畢,老師就過來拉曉曉的手,讓她乖乖就坐。不出所料,不熟悉的人和她接觸,她的防備反應就是哭。加之超強的「學習力」,學著那些哭鬧的孩子大叫:我要找媽媽。
  • 聊聊和孩子分離哪一次終生難忘?
    人的一生隨著孩子長大會經歷多次分離,好像每一次都很難忘,但也總有一次記憶深刻終生難忘。 我兒子生下來一直是我帶大的,在兒子1.5歲的時候因為一些事情需要我單獨去做,於是交給奶奶帶著我就走了(走的時候偷偷走的,沒有讓孩子看到),這是兒子第一次離開我。
  • 寶寶三歲之前,要和母親經歷三次「小離別」,破解分離焦慮有辦法
    在寶寶三歲之前,寶寶會同母親經歷三次「小離別」,並且寶寶和母親的每一次離別,都會留下刻骨銘記的回憶。寶寶和母親分房睡要經歷第二次「小離別」到了寶寶兩三歲的時候,尤其是男寶和媽媽之間奶奶和姥姥怕孩子晚上睡覺著涼,怕孩子翻身的時候翻到地上。所以奶奶或者姥姥就讓孩子同自己一個房間睡,方便給孩子蓋被子。這時要和長輩溝通好,不要好不容易改掉的毛病,被長輩又慣回來。
  • 若要遠航,請先經歷一次風浪
    雖然她教導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但是馬路上的一切會和她的孩子一樣遵守嗎?總結一下無非就是:要不要讓孩子早早地經歷一次來自社會的風浪呢?歷經大風大浪的船隻,風帆拉滿,桅杆挺拔,一次次迎接大海的挑戰。生活中必然不只順心的事情,會有坎坷和阻礙,如果在你正式邁入你往後的人生之前你不曾經歷過大的坎坷,未來的坎坷就很有可能將你徹底絆住。
  • 當兒童心理醫生的孩子經歷分離焦慮
    ,各種關於孩子「粘人」、媽媽上班時哭鬧、上幼兒園哭鬧等問題幾乎每天都會遇到。也有媽媽在收到我的回覆後感嘆一句:「徐醫生,你這麼懂兒童心理,你家孩子肯定不會有分離焦慮吧?即使有你也能很淡定應對吧?做你的孩子真是幸福!」 其實,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只不過會因孩子本身的氣質特徵、親子依戀類型、家庭養育模式等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激烈程度和持續時間而已。
  • 賽爾號:譜尼三次敗北,經歷過被吊打、封印,一次比一次慘
    賽爾號:譜尼三次敗北,經歷過被吊打、封印,一次比一次慘。精靈類型的動漫層出不窮,在我們兒時看過精靈寶可夢、數碼寶貝等等作品。國內的動漫則是有賽爾號和洛克王國,相較而言還是賽爾號更加的出名一些,更加能夠得到漫迷的認可。在賽爾號動漫中擁有無數強大的精靈,出場精靈數量超過兩百位。
  • 一位24周孕媽媽的恥骨分離經歷
    - 前 言 -願每一位準媽媽可以舒適地體驗寶寶到來的幸福感網友@一位孕媽:要是以前問我生理上你感到最痛的一次經歷是什麼,我可能會說牙疼或痛經之類,自從體會了恥骨聯合分離的疼,以前那些不值得一提。問診聽到這裡我便明白了,莉婭是和現在很多孕媽媽一樣還沒有意識到孕期極易導致恥骨分離問題,只是覺得自己除了肚子一天天變大外,其他仍和平常一樣,幹什麼都不耽誤,這是非常危險的。在受精卵著床之後,孕媽媽的身體都會出現慢慢的變化,從孕早期的孕吐、尿頻、到後期的水腫,整個長長的孕期可能還會伴隨著腰痛、尾骨疼痛、腳跟痛等各種莫名的疼痛。
  • 一生中媽媽與孩子的「分離」,僅僅只有十次!看完淚目
    有人說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命運最終將是一個悲慘的離別,特別是在母子之間,他們最初是由血肉相連的,然後在分離中漂泊而去,直到最後的告別。畢竟,母親和孩子之間的分離只有十個段子。1.第一次分離:嬰兒出生當母親知道自己懷孕了時,她必須在心裡快樂。
  • 媽媽和孩子面臨第一次分離,媽媽的心情會如何?經歷過才更會懂
    那一刻,想必每個當媽媽的,都能體會到這位媽媽的心情。媽媽和孩子的感情是親密的,從開始孕育這個小生命,然後到盼望著這個小生命出生,等孩子出生後,又盼著孩子快快長大。等孩子真正長大了,就捨不得讓孩子離開自己。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媽媽總會要有一天和孩子面臨分離,如孩子要上學了;媽媽要出去工作了或媽媽因為有事要暫時離開孩子一段時間等等。
  • 補牙一次經曆日記
    補牙一次經曆日記   我從小就是在爸爸媽媽的百般呵護下長大的,特別是媽媽,對我處處關心,事事為我想得周全。有一天,媽媽帶我去醫院補牙。看著那些令人恐怖的儀器,我不禁心頭一顫。醫生讓我張開嘴巴,他剛把鑷子伸進我嘴裡,我就一聲尖叫,心裡的恐懼一下子湧出來。我開始哭鬧起來,堅決不肯配合醫生的工作。媽媽看了,心一下子軟了,她對醫生說:「讓我抱著他吧!他害怕。」我聽媽媽這樣說,更加肆無忌憚地哭鬧起來。沒想到,醫生卻斷然回絕了媽媽的要求:「如果這樣,他會更撒嬌。你暫時迴避一下,放心,把他交給我吧!」
  • 孩子大腦發育要經歷3次「發育高峰期」,建議父母為孩子抓住一次
    孩子大腦發育要經歷3次「發育高峰期」, 建議父母為孩子抓住一次。父母要用正確的方法激活孩子大腦的潛能,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能力。,自我意識已經很強了,最不願意聽父母的指令和嘮嘮叨叨。林成之教授建議:「8歲之後,父母要繞到孩子身後。」
  • 過來人:寧願多生幾次孩子,也不願意再經歷一次
    過來人:寧願多生幾次孩子,也不願意再經歷一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手剝胎盤有多痛?過來人:寧願多生幾次孩子,也不願意再經歷一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次蓋婭的單飛營經歷,可以影響孩子多久?
    然後有一天說了,「媽媽,我以後要出國,要去法國,」 「他之前沒提過出國的事兒,但因為要做調香師了嘛,才想說要出國了……他受您的影響很大哦~」 「他還說有時間的話,就來喆裡跟您學一學香氣,長大以後,需要出國的時候再去法國,跟我說媽媽我以後呢不要感冒,也不要聞刺激性的東西,
  • 從雲南轉學後,我和孩子經歷了一次歷練
    發芽這段話讓我想起了一年前,我們從雲南轉學到這裡,我和孩子一起經歷了人生中的一次歷練。因為教學體系不同,我們的孩子跟不上這邊的課程。孩子每晚做完作業還要背誦語文詞語和英語單詞以及做大量習題,周六她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跟著點讀機讀單詞、背單詞,背誦老師總結的重點短語、句子,背誦優秀作文選。欣慰的是她能自覺安排學習沒有抱怨。現代智能,陪伴1-14歲孩子學習,效果好。看著孩子的付出,我沉思良久,作為一個媽媽我要努力去守護「這顆稚嫩的花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