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與孩子的每一次分離,除了難捨外,更是見證了孩子一步步的長大。
我們這一輩子要經過無數次的相遇,同樣也會經過無數次的離別,但要說分離次數最多的,可能媽媽要排在第一位了。
從懷胎十月,到養育孩子成人,媽媽這一生要經歷7次與孩子的「分離」,並且最難過的就是生死離別。
第一次「分離」:孩子告別娘胎,來到這個世界
媽媽從孕早期不適應、到孕中期的習以為常、再到孕晚期每一次胎動的享受,這期間媽媽受了很多的磨難,但每次都會咬著牙關挺過,就為了寶寶能夠長大,順利來到這個人世間。
280天的堅持,媽媽終於卸貨了,看到寶寶的可愛模樣,媽媽哭了,開心的哭了,從此又有了新的身份!這一次的分離是媽媽與孩子 相互說著:「你好。」
第二次「分離」:孩子告別攙扶,學會獨自走路
小傢伙每天必修課就是吃奶奶、睡覺覺,偶爾還要哭一哭,而媽媽也已經從陌生到熟練地開始哄娃、抱娃、照顧娃。
調查統計:大多數的寶寶都會在9-12個月齡時,獨自邁出人生的第一步。
媽媽在努力學習照顧寶寶的新知識,而寶寶也在努力著自己的成長,終於到了某一天,寶寶告別了媽媽的攙扶,獨自邁開了人生的第一步。
第三次「分離」:孩子告別家庭,面對陌生環境
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相處中,寶寶早已是媽媽最割捨不掉的一塊肉了,而寶寶最喜歡的事情,就最愛黏在媽媽身旁~
但總是要有分離的時候,當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級時,就是與媽媽的第三次分離。寶寶在面對陌生環境時,會變得很沒有安全感,甚至會哭得稀裡譁啦,這一次媽媽要學會放手。
第四次「分離」:孩子告別家鄉,來到陌生城市
當孩子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時,媽媽甚至要比孩子更激動,但隨之而來的是深深的擔憂,因為孩子即將要告別家鄉,到陌生的城市去上大學。
媽媽送孩子去上學,轉身離開的那一瞬間,心裏面有些空落落的,又很擔心孩子不能照顧好自己。
第五次「分離」:孩子告別校園,步入殘酷社會
孩子大學時,基本上每一次與媽媽聯繫最頻繁的時候,就是在要生活費的時候。當孩子學業有成,告別校園,步入殘酷的社會時,也就意味著孩子的經濟要獨立了。
孩子開始歷經職場與生活的歷練,變得越來越忙,很少和家裡的媽媽聯繫。不過當孩子用自己掙的工資,給媽媽買的第一份禮物時,媽媽的內心是暖洋洋的。
第六次「分離」:孩子告別單身,擁有自己家庭
當孩子告別單身,用了自己的小家庭後,孩子將重心全都放在了自己家,很可能會忽略了媽媽,而媽媽想要得並不多,只要孩子們能常回家看看,就會心滿意足了。
第七次「分離」:孩子告別媽媽,願來生仍做母子
其實媽媽的模樣,在孩子的心裡一直都是小時候的樣子,當有一天,孩子突然發現,原來媽媽也被歲月留下印記,一道道的皺紋、一根根的銀絲,已經在媽媽的臉上紮根。
當媽媽要離開這個世界時,最放不下的其實就是孩子,但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媽媽只想安靜地離開,與孩子最後再做一次告別,願來生我們繼續做母子。
媽媽有話說
媽媽這一生,要與孩子說過很多次的分離,我們一邊是媽媽,一邊也是媽媽的孩子,所以即使我們有了孩子,也要記得常回家看看哦,不然錯過了,就只剩告別。
歡迎討論
你與寶寶已經分離幾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