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生中,要與媽媽經歷7次"分離",第7次便是和媽媽永別

2020-08-25 子諾育兒

人的一生是由無數次離別和重逢組成的,我們與父母之間,孩子與我們之間都在上演著離別和重逢。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緣分是一場悲劇,因為從孩子脫離母體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與母親上演著分離,最後漸行漸遠,直到永別

雖然不捨得與孩子分離,每分離一次就意味著相見的次數又少一次,但每個孩子的一生,都要經歷與媽媽的這7次&34;

01. 寶寶脫離媽媽的&34;,來到人世

當寶寶還是胚胎的時候,需要完全依靠母體存活,媽媽通過臍帶把營養物質傳遞給寶寶,更是把媽媽和寶寶的心繫在一起,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常說:&34;的原因。

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脫離了媽媽的依附,成為獨立的個體。這也是孩子與媽媽的第一次分離。

但這次分離除了小寶寶在哭,大家都是開心的,尤其是媽媽,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其中的心酸又人幾人能懂。

02. 寶寶學會走路,不需要媽媽攙扶了

寶寶在一歲左右就要開始學習並掌握走路這項技能,他們會自己搖搖晃晃學習走路,同時他們有意識地想掙脫媽媽的懷抱,義無反顧地向前走,媽媽雖然很不舍,但只能放手,這也是孩子與媽媽的第二次分離。

孩子急於探索外面的世界,而媽媽更擔心的是孩子的安全,她們往往會站在孩子身後,默默地守護著孩子,陪著孩子去看世界萬千,當孩子需要的時候,媽媽永遠敞開懷抱等著孩子。

03. 寶寶上幼兒園,第一次進入&34;

孩子與媽媽互相陪伴了三四年,突然有一天寶寶要離開家去學校,以後大部分時間陪伴他的,不再是媽媽溫暖的懷抱,而是陌生的老師和同學,很多孩子會焦慮不安,甚至哭鬧。

而比寶寶內心更痛苦的其實是媽媽,擔心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吃不飽,穿不暖,雖然是第三次與孩子分離,但這一次卻是真正感受到分離痛苦的開始。而這一次,也是對孩子放手的開始

04. 不知不覺中,孩子成年了,到陌生的城市上大學

在孩子上大學之前,學校離家都會非常近,而且孩子每周都會回家一兩天,讓母親和孩子有了團聚的時間,思念的心也會靜下來。

而隨著孩子長大成年,考上大學,便要到離家遙遠的大城市中繼續深造。也許半年,也許一年才會回家一次,孩子再也不能在媽媽的羽翼下生活。

襁褓中的娃娃仿佛一下子長大,在宿舍幫孩子收拾好行李,強忍著眼中的淚水,叮囑孩子要照顧好自己,轉身走的時候淚水卻奪眶而出。而媽媽走了,孩子也傷心落淚,他才發現你還是那個在媽媽眼裡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這是母親與孩子的第四次分離,這也是母親與孩子真的的分離

05. 孩子開始工作,實現經濟獨立

孩子畢業後,找了一份工作能夠養活自己,不再需要媽媽的經濟支撐,在經濟上與媽媽分離,真正的實現了獨立自主,自立自強。

現在你的還能回憶起剛開始工作時給媽媽送的什麼禮物嗎?她在電話裡埋怨你就掙一點錢還亂花,可是見了街坊鄰居卻到處炫耀著你買的新衣服和首飾,誇你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06. 孩子結婚生子,和父母&34;

陪伴孩子一生的,不是父母,而是伴侶。孩子會遇到與他相愛的人,媽媽看著他們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為他們送上最真摯的祝福。

過了不久,他們有了自己的寶寶,組建自己的家庭,和父母&34;。而曾經的這個家,變成了&34;。

父母和孩子之間過著各自的生活,孩子會帶著他們的孩子偶爾去看看媽媽,而媽媽總是叮囑孩子:我這裡一切都好,不用為我操心,好好過日子,媽媽的話讓孩子覺得安心,他也明白待在媽媽身邊會有一種別人給不了的安全感。

07. 母親逝去,和孩子永遠地告別

媽媽年級越來越大,她開始叫不上孩子的名字,她開始認不出孩子,但是她永遠記得孩子的喜好,她能叫出孩子的小名,她永遠都在愛著孩子。

在最後的分別時刻,孩子在床邊哭的聲淚俱下,而媽媽用最後一口氣告訴孩子:我愛了你一輩子,與你經歷了一生的離別重逢, 而這一次離別,再也不會相見了。

孩子從房間裡走出來,知道媽媽永遠不在了。孩子若有所思,看著自己的孩子,好像明白了生命的輪迴與傳承,好像又不懂生命為什麼如此殘酷絕情。

&34;,母親的愛伴隨我們一生,而我們總是要花上一生的時間去感悟,等到母親白髮蒼蒼時才驀然回首,卻已晚矣。

把握好當下,用實際行動去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不要讓遺憾永久成為遺憾。

相關焦點

  • 成為媽媽後,一生要經歷7次與孩子「分離」,最難過的是生死離別
    媽媽與孩子的每一次分離,除了難捨外,更是見證了孩子一步步的長大。我們這一輩子要經過無數次的相遇,同樣也會經過無數次的離別,但要說分離次數最多的,可能媽媽要排在第一位了。從懷胎十月,到養育孩子成人,媽媽這一生要經歷7次與孩子的「分離」,並且最難過的就是生死離別。
  • 成為媽媽後,一生要經歷7次與孩子「分離」,最難過的是生死離別
    我們這一輩子要經過無數次的相遇,同樣也會經過無數次的離別,但要說分離次數最多的,可能媽媽要排在第一位了。從懷胎十月,到養育孩子成人,媽媽這一生要經歷7次與孩子的「分離」,並且最難過的就是生死離別但總是要有分離的時候,當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級時,就是與媽媽的第三次分離。
  • 孩子和媽媽一生要經歷9次離別,前兩次是歡心,最後一次卻是永別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的聚散離合中開始,最後以永遠的離別而結束,這是人生的規律誰也無法避免。前些天玉英的媽媽離世了,她一直沉浸在悲痛中。玉英少小離家讀書,與父母團聚的時間不多,工作和結婚後更是因為太忙難得與父母相聚。這次母親生病也沒能陪老人多少時間,內心留下很多的遺憾。
  • 一生之中,孩子要與媽媽經歷7次「分離」,一次比一次難捨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父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每一秒都是在倒數。一邊希望他們能快點長大成人,一邊又希望時間過得再慢些。儘管不願意承認,但孩子的每次成長,對媽媽來說都是一次「小別離」。一生中,媽媽跟孩子的這種「別離」大概要經歷7次之多,每一次的分別,都讓人刻骨銘心。
  • 孩子和媽媽要經歷8次分離,一次比一次難捨,卻是必須經歷的
    人的一生就是有無數次的相遇和離別組成的,那麼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要說分離次數最多就是孩子和媽媽。從原本的骨肉相連到孩子長大,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最後變得慢慢的漸漸漸遠,這一生大約要和媽媽經歷7次分離,一次比一次的扎心,但是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
  • 孩子一生會和母親「分離」8次,距離一次比一次遠,最後一次淚目
    開心果媽媽做了一個大致的估計,孩子的一生,和母親雖然關聯非常大,但是,卻至少和母親會有8次"分離"。每一次分離的心情,都不一樣。 孕期生活,說不快也快,說快也不快,總之,這280天的共用一體,是孩子一生中住過最昂貴的房子。時間到了,孩子便要離開這個昂貴的房子,開始自己的一生。
  • 一生中媽媽與孩子的「分離」,僅僅只有十次!看完淚目
    導讀:一生中媽媽與孩子的「分離」,僅僅只有十次!看完淚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生中媽媽與孩子的「分離」,僅僅只有十次!看完淚目!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取卵7次,疼痛難忍 為了要個孩子,這個媽媽拼了
    這一次回家,和以往的感受大不相同:以前老人都儘量避開孩子的話題,而這次,他們提前準備了許多小孩子用的東西,儘管他/她還只是媽媽肚子裡三個月不到的胚胎。  沒有人比小王更能體會腹中胎兒的來之不易:丈夫做了一次睪丸活檢取精手術,自己做了七次取卵手術,最後試管授精形成的三個胚胎中,只有一個正常,被植入體內……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個體外受精的嬰兒露易絲·布朗在英國出生,成為人類生殖醫學史上的裡程碑事件。四十年來,試管嬰兒技術邁過了三道坎。
  • 媽媽和孩子面臨第一次分離,媽媽的心情會如何?經歷過才更會懂
    那一刻,想必每個當媽媽的,都能體會到這位媽媽的心情。媽媽和孩子的感情是親密的,從開始孕育這個小生命,然後到盼望著這個小生命出生,等孩子出生後,又盼著孩子快快長大。等孩子真正長大了,就捨不得讓孩子離開自己。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媽媽總會要有一天和孩子面臨分離,如孩子要上學了;媽媽要出去工作了或媽媽因為有事要暫時離開孩子一段時間等等。
  • 寶寶三歲之前,要和母親經歷三次「小離別」,破解分離焦慮有辦法
    在寶寶三歲之前,寶寶會同母親經歷三次「小離別」,並且寶寶和母親的每一次離別,都會留下刻骨銘記的回憶。寶寶和母親分房睡要經歷第二次「小離別」到了寶寶兩三歲的時候,尤其是男寶和媽媽之間奶奶和姥姥怕孩子晚上睡覺著涼,怕孩子翻身的時候翻到地上。所以奶奶或者姥姥就讓孩子同自己一個房間睡,方便給孩子蓋被子。這時要和長輩溝通好,不要好不容易改掉的毛病,被長輩又慣回來。
  • 因胎記而轟動一時的「蝙蝠俠女嬰」,經歷7次手術後,如今怎樣了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她自己知道自己就是一個完美的女孩,爸爸媽媽常常會在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帶上面具。同時,爸爸媽媽也在不斷地為孩子尋找治療方法,希望可以幫孩子去掉這個胎記,讓她也可以和其他女孩一樣美美的,但是由於這樣的胎記過於特殊,在治療上如果有一點點的疏忽就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甚至可能會毀掉孩子的面容,因此經歷了很漫長的一段時間幫孩子治療。
  • 7歲男孩不願意上學,媽媽怒斥沒出息,可孩子的回答,愁壞了媽媽
    最近幫媽收到網友@哆啦媽媽的私信,信中說7歲的兒子最近產生了厭學心理,死活不願意上學。媽媽和孩子進行了很多溝通,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就生氣地訓斥兒子沒出息,長大了要撿破爛之類的話。但是沒想到兒子回懟「妹妹能養家就夠了,我不用有出息……」
  • 經歷3次婚姻的宋丹丹一席話提醒單親媽媽:你幸福了,孩子才更好
    給大家帶來那麼多歡樂的宋丹丹,她的人生過往並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三次婚姻中的前倆次婚姻的失敗,也曾經讓她絕望到懷疑人生,特別是在第二次和英達的婚姻結束後,宋丹丹甚至想過用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第二段婚姻是和英達合作拍戲中相識、相戀到結婚,在兒子巴圖7歲那年她們離婚,宋丹丹在自己的書《幸福深處》中這樣寫道:他曾經有一個美滿的家庭,這個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出色的,而在他還不到7歲的時候,一夜之間就什麼都破碎了。
  • 女人一生到底能承受多少次流產?不想失去做媽媽的權利,要三思
    導讀:女人一生到底能承受多少次流產?不想失去做媽媽的權利,要三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女人一生到底能承受多少次流產?不想失去做媽媽的權利,要三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三胎寶媽採唐媽媽: 連續3次在禧月閣月子中心坐月子的經歷!
    三胎寶媽採唐媽媽: 連續3次在禧月閣月子中心坐月子的經歷!但是能有這樣接受和選擇的勇氣,主要是因為有強大的後援團,家人的支持和支援是她們最強有力的保障。同樣,這一次她們仍然選擇在禧月閣度過,孩子爸爸力求要給採唐媽媽美好的月子記憶,對孩子當然更不能厚此薄彼,同樣的出生醫院,同樣的月子中心,從小就給她們一樣的待遇。
  •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離不開這3次分離,別因為心軟害他無法獨立
    在0~6歲階段,孩子需要建立3個層次的安全感,面臨3次分離。這對他們獨立品質的培養,以及日後適應校園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很多家長對「安全感」的認知還停留在第1層次,所以才會出現過度保護孩子,造成孩子依賴、黏人的現象。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幫助孩子分離這件事,你做對了嗎?
  • 從懷孕到分娩,需經歷的5次B超,準媽媽們很有必要了解
    導讀:從懷孕到分娩,需經歷的5次B超,準媽媽們很有必要了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從懷孕到分娩,需經歷的5次B超,準媽媽們很有必要了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離不開媽媽,半步不離身?多半是「分離焦慮症」,要儘早治療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1歲左右的嬰兒大約都比較會害怕生人,而且對自己的母親太粘,這可能是許多家庭已經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事情。如果必須讓孩子單獨的去其他的地方,孩子就會哭得更厲害,甚至已經聽起來是撕心裂肺,這真的令人心碎。儘管孩子知道每次都能見到母親,但孩子仍然擔心要在廁所門口,一遍又一遍地喊媽媽。
  • 如何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媽媽是這樣做的
    因為上學期經歷了還蠻嚴重的分離焦慮,所以這學期開學,我還是會有一些擔憂。弟弟表現出來的行為是,早上不讓我上班,或者要求我帶他去上班,總之就是不想去幼兒園。我會去共情他、向他表達愛、擁抱等等,像上學期一樣,打算陪他一起慢慢度過這個階段。
  • 她和黴黴一樣火,卻經歷三次流產,直言更想當媽媽!
    在去年三月,Halsey就分享了自己這些年的流產經歷,她直言:我每天都在痛苦中度過我的生活。Halsey在推特上說:「我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我經歷了3次流產,4次手術,還有長期的慢性疼痛,我的每天都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