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讓孩子做事情會更有效率,是所有家長都在追尋答案的問題。
放學了,琪琪把所有的作業都攤在桌面上,她告訴媽媽,自己一會兒寫寫數學,一會兒寫寫語文,一會兒再寫寫英語,一定會很快寫完作業的,並且會比以前快得多。媽媽奇怪地問她:「為什麼這麼說呢?」琪琪說:「因為我一起寫了所有作業呀,一起做了好幾件事,當然快了!」媽媽笑著告訴她,你想錯了。只有一科一科地做,作業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因為做事情最快的方法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是儘快做好事情的捷徑。因為只有做一件事情,才能更專心更投入,專心和投入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誰也不能有兩個大腦,雖然有時候是可以同時處理兩件事情,但是這兩個件事情的處理結果,一定不能有處理一件事情的結果,而且由於不專心,可能會更糟。所以家長不要圖快,一定要給孩子傳輸一次只做一件事的理念。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專注,做事情也才能更高效。
那麼,我們家長要怎樣引導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呢?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榜樣。
家長永遠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尤其是在怎麼處理事情上。如果家長做事情專心,一心一意,並且只做一件事情,那麼孩子也很容易有樣學樣的,做事情只做一件。
素素是一個全職寶媽,在家裡照顧7歲一的女兒。為了讓女兒明白做事情最好的方式是每一次只做一件事,她無論多忙,做事情只做一件,即使完全可以做兩件事情的時候,也只做其中的一件。有一次她正在用手機聽書軟體,女兒要她幫忙找一件衣服,本來她可以帶著手機幫女兒找的,可是她卻關了手機幫孩子找。事後她說,這兩件事情一起幹,不會帶來多少影響,但是如果讓孩子知道一次可以做很多事,就會也跟著去做,她們沒有我們這樣有尺度,有分寸,到頭來一定什麼都做不好,所以,防患於未然,就不讓孩子看見我這樣做事情。她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所以在她的家裡,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一邊寫作業一邊聽歌的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她和女兒也從來沒有過這方面的矛盾。
她常說的一句話是,人的大腦不是電腦主板,不可能做到兼容。所以孩子小時候就要給孩子留下這個印象,然後再培養孩子這種習慣。
其次,為孩子構建只做一件事的條件。
有的家長想讓孩子做事快,多做事,不停地給孩子下達任務,尤其是不停指導孩子怎麼去做。孩子年齡小,不知道怎樣應對,只好東做一下,西做一下,像一隻無頭蒼蠅,這樣做的後果是,到頭來什麼也做不好。要想讓孩子只做一件事,就不要給孩子太多的任務,一件件布置,他才能一件件完成。小旭的媽媽特別明白這一點,無論讓小旭做什麼事情,總是吩咐他去做一件,即使事情再多,也讓他一件件去完成。
星期天是小旭的生日,有好幾個同學到家裡為小旭慶祝生日。孩子們玩玩鬧鬧,走的時候家裡變得一片狼藉。小旭看著亂糟糟的樣子不知所措,媽媽告訴小旭先把餐桌,茶几,沙發上面的垃圾袋清理乾淨,再清理地面,最後一起整理被挪動的物品。在媽媽的協調下和幫助下,房間很快就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最後,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儘量不打擾到他。
專心才能專注,孩子小,沒有太多的主意,如果你中途打擾,孩子很可能就不知道怎麼做了,除了影響事情的進度,還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曾經就有教育專家說過,想要培養孩子專注力,只有一個法寶,讓孩子安安心心做好一件事。
孩子的專注力非常重要,而培養孩子專注力,都要從小培養,錯過了培養的時機,日後想要補救非常難,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培養孩子專注做事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