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學習方法之思維網(正反饋在生活中的應用)
思維網屬於跨界學習法的一種,它由廣義動量定理和系統思考組成網狀結構,用來捕捉各種知識,是知識的知識。系統思考包括負反饋和正反饋兩種模型(如圖0所示)。
圖0 思維網
許多新產品都從「口口相傳」開始其市場增長的歷程。產品口口相傳就能有滾雪球效應(大眾汽車的甲殼蟲車型和蘋果公司的iPod都是如此),滿意的顧客告訴別人去購買產品,更多滿意的顧客又告訴更多的人(如圖1所示)。
圖1 正面的口口相傳
正面的口口相傳是一個正反饋的過程,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對應的系統要素。其中商品的最初價值是系統的輸入,賣家的銷售對應於系統的控制,銷售的數量是系統的輸出,然後正面的口口相傳是反饋迴路增加商品的銷售量,而這個正面的口口相傳就是正反饋。在《第五項修煉》中,彼得·聖吉使用循環圖來表現正面的口口相傳,其中圓圈中圖是向下滾動的雪球,用於表示輸出在加強(如圖2所示)。
圖2 正面的口口相傳循環圖
我們可以將正面口口相傳的系統要素套用到正反饋框圖中,就可以得到正面口口相傳的方框圖(如圖3所示)。
圖3 正面口口相傳的方框圖1
由於商品的價格也會影響銷售數量,並且和銷售量負相關,即價格越高,銷售量越低,那麼就可以將價格也添加到正面口口相傳的方框圖中(如圖4所示)。
圖4 正面口口相傳的方框圖2
在淘寶網買東西,很多人都會碰到給買的商品寫好評,淘寶賣家給返現金。淘寶賣家為什麼要好評返現呢?
我們可以使用口口相傳的正反饋來分析。淘寶買家因為是在網絡上進行購買,不能當場查看產品的質量如何,而別人的評價就成了影響他決策的重要因素,產品的好評越多,購買的傾向就越大,對應的銷售量也就越大,而如果因此好評越來越多,那麼反過來還會促進銷量,這就形成了正反饋(如圖5所示)。
圖5 淘寶網好評返現
淘寶網雖然禁止好評返現,但是賣家總是通過各種方式來增加好評,除了好評返現,還有邀請朋友購買給好評,或者通過給QQ和微信群的群友福利等做假訂單來刷好評。
差評的威力比較大,可能一個讓人信服的差評勝過100個好評,差評則降低了消費者購買的欲望,所以很多賣家對於已給差評的客戶使用各種手段,讓其取消差評,好一點的有返現或給福利來讓客戶取消差評,差的就是天天電話騷擾等,逼迫客戶取消差評。
大部分人購買商品都會優先選擇銷售量最大的商品,那麼如何才能成為銷售量最大的商品呢?
一般銷售量最大的幾個商品都會有一個通過低價和促銷來衝量過程,因為價格是購買的阻力,減少價格可以增加購買量。在衝量時,價格甚至可能低於成本價,並且需要配套的好評反饋,這樣就會形成正反饋,然後將銷售量不斷放大,成為排名前幾的商品,且好評度高,然後在恢復原價。這樣別人在購買此種商品時,它被選中的可能就大大增加了,從而盈利。
從淘寶平臺運營的角度看待商品的正面的口口相傳來說,它可以增加消費者選擇淘寶平臺而不是其他平臺的可能。但對於好評返現而獲得的好評來說,這又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良幣的效應,質量稍差且成本較低的產品有著更多的利潤和動機來刷好評,這樣就使得好的產品被逐漸驅逐了,這降低了大家對淘寶本身的評分。這是淘寶平臺運營需要考慮的事情,應該以哪種嚴格的程度來執行禁止好評返現。
淘寶網本身也是利用正反饋理論打敗其他對手的,淘寶網的這種理論被稱為平臺理論。淘寶網本身的價值會吸引一些賣家在這個平臺上賣商品,然後也會吸引一些買家在上邊買商品,賣家越多,提供的商品數量和種類就越多,吸引的買家也就越多,這樣就形成了賣家數量和買家數量相互促進的正反饋,從而不斷壯大,打敗其他競爭對手(如圖6所示)。
圖6 淘寶網的正反饋方框圖
淘寶網是如何打敗強大的易趣的呢?易趣網當時收取商品交易費用等,而淘寶網宣布免費,這樣加入淘寶網的成本就低於易趣,這樣就吸引了較多的賣家和買家,然後更多的賣家和買家增加了平臺的價值,進而吸引更多的賣家和買家,從而形成正反饋而打敗易趣網,成為購物平臺的領導者,然後就可以賺錢了。
免費還不是平臺競爭激烈形式,更激烈的是直接補貼,比如美國貝寶和其他支付平臺進行競爭時,只要註冊貝寶帳戶就給你10美元,介紹一個人註冊就再給你10美元。貝寶可能是平臺燒錢大戰的鼻祖,也是最先認識到梅特卡夫定律的一群人,即贏者通吃。貝寶的成功也使得貝寶成員日後更容易成功,有點像馬太效應,這些成員在矽谷創立了一堆成功的公司,被稱為貝寶黑幫,皮特·泰爾和埃隆·馬斯克就是貝寶黑幫的成員(如圖7所示)。
圖7 梅特卡夫定律
國內的滴滴和快滴進行出行大戰時,則是兩邊補貼,不僅補貼計程車,還補貼消費者。補貼就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所以都需要不斷的融資才能進行燒錢大戰(如圖8所示)。
圖8 滴滴和快的的燒錢大戰
絕大多數平臺戰爭的玩法都是類似的,建立一個平臺之後,然後免費甚至補貼平臺用戶,然後形成初始的平臺優勢,通過這個優勢不斷的反饋加強,最終成為行業領導者,達到贏者通吃的局面,進而賺到巨額財富。在這種平臺的戰爭中,平臺本身的優劣是相對次要,而誰的正反饋更強,誰才更容易贏得勝利。比如贏得作業系統大戰的是微軟的PC-DOS,而不是蘋果的系統,或者CP/M-86和UCSD Pascal P-System。
賈伯斯則將平臺理論發展出了另一種玩法,就是將一種產品做到極致,然後通過配套的軟體等來完成正反饋模型。比如當時滿地廉價的MP3播放器,蘋果則推出了極致但價格高很多的Ipod,並且將歌曲整合到了itunes,這樣使用Ipod的客戶越多,在itunes中歌曲就越賺錢;而itunes中的歌曲越多,Ipod的價值就越大,這就形成了Ipod的正反饋。同理,Iphone賣得越多,給Iphone做配套APP的價值就越大,而APP越多,Iphone的價值就越大,這就形成了Iphone的正反饋(如圖9所示)。
圖9 賈伯斯的平臺理論
小米的模式和賈伯斯的模式類似,小米最先將定製的MIUI手機系統不斷迭代做到極致,然後這增加了小米手機的銷售量,而小米手機的銷售量越多,小米可以得到的反饋就越多,就越可以進化MIUI,然後進一步增加小米的銷量。小米不斷迭代MIUI使用的是精益創業的理論,核心包括最小化可行產品和快速迭代,精益創業的核心是最小成本快速試錯,本質是負反饋。萬物基於MIUI雖然是一句誇張的話,但是沒有追求極致的MIUI,就不會有現在的小米。當然,小米同時還使用了微軟或者淘寶使用的方法,低價吸引最初的消費者,產生最初始的競爭優勢。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燒錢大戰的平臺戰爭還會層出不窮的出現,如何更省錢更快速的建立正反饋,這是更核心的問題。
汽油危機、糧食搶購、銀行擠兌、口罩搶購和手紙搶購等也都是正反饋。比如手紙短缺的消息傳出去之後,到超市買手紙的人就增加了,人們看到超市的別人都在搶購手紙,也相信手紙會短缺,也開始囤積手紙,這就導致本來家裡還有挺多手紙但是又囤積了很多,這樣超市的手紙就被搶購完了,這又增加了手紙的短缺程度,手紙搶購的正反饋就開始了(如圖10所示)。
圖10 衛生紙搶購
絕大部分趨於加強的系統都是正反饋系統。正反饋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它只是一種模式,但是正反饋產生的影響有好壞之分,我們要加強好的正反饋,削弱壞的正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