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模糊思維方法的應用

2020-12-27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三大體系#隨著哲學社會科學的領域擴展與所研究問題的多樣化,逐漸出現了許多無法用經典定量分析方法計算的「模糊量」。比如,對某個領域的家庭經濟能力的評價,往往可以分為富裕型、小康型、溫飽型等;對人的身體素質評價,身高往往分為高、中、矮,等等。這些便是量的模糊性,即模糊概念。為解決模糊概念與經典定量處理方法之間的矛盾,便出現了使精確概念模糊化的模糊思維方法。

 利用模糊概念是人類的財富

從客觀世界來考察,德國科學家康託爾於1871年創立的經典集合,描述的僅是非此即彼的概念,或者說刻畫的僅是事物的兩個極端,即{0,1}二值邏輯。而事物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時,通常有一個中介過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亦此亦彼」的狀態是客觀存在的,是[0,1]閉區間上任意取值的多值邏輯。但經典集合對事物的描述絕對化了,沒有反映事物的全貌,對「亦此亦彼」狀態的多值邏輯束手無策。而經典定量方法在討論問題時,往往是元素與集合間的「屬於」與「不屬於」或命題「真」與「假」等明確的關係。由於無法滿足對上述問題的處理,便導致了經典思維方法瓶頸的出現。

美國控制論專家查德於1965年創立的模糊集合對事物的本來面貌進行了客觀描述,使模糊思維方法可以在廣闊的科學天地間一展風採。從經典到模糊,歷經百年滄桑,是人類的思維方法的重大發展。査德說到,「我們將發現人類能利用模糊概念是一種巨大的財富而不是負擔」。

目前,模糊技術的應用和模糊產品的開發十分廣泛,像洗衣機、微波爐、照相機、吸塵器、空調、電冰箱、電視機、錄像機等,都貼著模糊控制的標籤。此外,模糊控制的無人駕駛模型,成功地把模糊邏輯應用於太空梭的對接和姿態控制及星際跟蹤系統等許多尖端技術領域。

 模糊思維方法具有豐富內涵

模糊思維方法是對不確定性現象進行定量研究的學問。這種不確定性指的是由於無法精準定量而產生的「範圍不確定性」。1965年,查德教授在《信息與控制》雜誌上發表了論文《模糊集合》,標誌著模糊思維方法的誕生。模糊概念,是指邊界不清晰、外延不明確的概念。模糊集合則是對客觀存在的模糊概念的反映。客觀存在的某些元素是否屬於模糊集合併不是非此即彼的。我們既不能認為這些元素完全屬於這個集合,也不能認為完全不屬於這個集合,而是往往處於一種亦此亦彼、模稜兩可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模糊性。

「模糊」一詞譯自英文「Fuzzy」,在字典中除有「模糊」的含義外,還有「不分明的」和「邊界不清的」的意思。模糊性是客觀事物所呈現的普遍現象,主要指客觀事物差異中的中介過渡的「不分明性」,或者說是研究對象的類屬邊界或性態的不確定性。雖然模糊事物沒有絕對界限,但還是有相對的標準與合理性的。同時,模糊性中又允許主觀性的存在,因為對模糊事物各人心目中的界限不會是完全一樣的,承認一定的主觀性是模糊性的一個特點。此外,人們心目中的界限又形成一定的分布,有一定的規律,因而其又是客觀的。模糊性正是對這種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反映。

隸屬程度的思想是模糊思維的基本思想。例如,我們描述「年輕人」這一模糊概念的隸屬程度,在面對人在多大年齡算年輕人的問題時,可以給出一個模糊範圍。這樣,100個人或許可以給出100個年齡範圍的模糊集合。比如,有的人認為18歲到45歲是年輕人,有的人則認為20歲到48歲是年輕人,等等。假設有一位年齡40歲的人:在這可能的100個年齡範圍內,有的包含40歲,有的不包含40歲,這種狀態描述為「中介狀態」。如果有80個範圍都包含40歲,那麼這位40歲的人是「年輕人」的隸屬程度就可以理解為80%或0.8。

由模糊集合的分解定理、表現定理和擴張定理三個基本定律可以建立起模糊思維與經典思維間的橋梁,用經典的方法來處理模糊的對象。這三個基本定律形成了模糊理論中最基本的研究技術。

由於大多數事物具有模糊性,這就要求我們對事物進行價值判斷時採取多值邏輯思維,即把過去的{0,1}二值邏輯推廣到[0,1]閉區間上任意取值的多值邏輯。可以說,模糊性是精確性的推廣和延伸,而精確性則是模糊性的極端。所以說,精確性和模糊性的關係十分密切。在研究事物的模糊性時,切不可忽視事物的精確性。正確理解和處理精確性和模糊性的關係十分重要。

客觀世界的許多現象都是模糊的,如果對這些模糊概念仍採用傳統的方法,即所謂經典思維的方法去處理和研究,將會得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學的結論,更不會促使模糊控制機器人、模糊控制汽車、地鐵等產品的出現。因此,在處理問題時,要弄清楚哪些是精確現象,哪些是模糊現象,然後根據不同情況,再用不同的方法去處理。

 模糊思維方法應用於社科領域

模糊聚類分析、模糊模型識別、模糊評價、模糊決策、模糊線性規劃、模糊控制等方法,構成了模糊思維方法應用領域的重要手段。

目前,模糊思維方法已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得到應用,並取得了具體的研究成果。比如,模糊思維方法在土壤評價中的應用,模糊思維方法在經濟效益綜合評價中的應用等。此外,在工農業、經濟、生態文明、國家治理、政策評價等各個方面,無不滲透著模糊思維方法的應用。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是模糊思維方法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具體而言,模糊綜合評價是將一些邊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從多個因素對被評價事物隸屬等級狀況進行綜合性評價的一種方法。

在模糊理論中受到普遍重視的另一方面,是模糊神經網絡。它匯集了神經網絡與模糊理論的優點,集學習、聯想、識別、自適應及模糊信息處理於一體。這幾年間,模糊神經網絡理論及應用得到了飛速發展,各種新的模糊神經網絡模型的提出及與其相適應的學習算法的研究,不僅加速了模糊神經網絡理論的完善,而且在模糊識別、系統預測、模糊控制、圖像編碼及模式識別等文理交叉領域都有成功應用。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5G、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模糊控制技術的發展也十分迅速。而模糊控制技術也是以模糊集合論、模糊語言變量和模糊邏輯推理為基礎的。將模糊思維方法應用於控制領域,可以更真切地模擬人腦思維和判斷,對產品生產過程進行選擇和控制,從而推動智能化新技術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群

精彩推薦:

推進國際組織語言理念與實踐研究

發揮第三方評價優勢 助力科研評價改革

加強法治評估 推進法治建設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模糊傳感器的結構_模糊傳感器的應用
    圖3 模糊傳感器結構示意圖   模糊傳感器的實現方法   綜上所述,要實現模糊傳感器就在於尋找測量數值與模糊語言之間的變換方法,即數值的模糊化,來生成相應的語言概念。所謂語言概念生成就是要定義一個模糊語言映射作為數值域到語言域的模糊關係,從而將數值域中的數值量映射到符號域上,以實現模糊傳感器的功能。這裡的語言值用模糊集合來表示,模糊集合則由論域和隸屬函數構成。因此模糊語言映射就是要求取相應語言概念所對應數值域上的模糊隸屬函數。如何進行概念生成是實現模糊傳感器的關鍵。有很多方法可以實現模糊傳感器的功能。
  • 【慧海拾珠】AHP-模糊綜合評價法在績效評價中的應用探討
    金凱偉業在工作過程中積極探索多種研究方法,本文擬開展基於層次分析法的模糊綜合評價法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中的應用研究,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各項評價指標權重,用模糊綜合評價法確定最終評價結果等級,探索將定性描述與定量計算有效地結合。
  • 突出理性思維 重視數學本質
    「試題重視數學本質,突出理性思維、數學應用、數學探究、數學文化的引領作用,突出對關鍵能力的考查。試題展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與科學防疫的成果,緊密聯繫社會實際,設計真實的問題情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7月7日下午,2020年高考數學開考。
  • 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TOPSIS逼近法的優缺點和應用
    Excel操作過程圖解步驟(2)和(3)如下: 優點:(1)系統性的分析方法。層次分析法把研究對象作為一個系統,按照分解、比較判斷、綜合的思維方式進行決策,成為繼機理分析、統計分析之後發展起來的系統分析的重要工具。
  • 數學思維方法概述 ---數學思維方法得產生,發展與層次性
    此後,數學方法論引起數學教育界的重視,許多學者開始深入的進行了研究,並有一系列的著作問世。數學方法論的概念,內容正在不同層面發展,在數學教育的研究中,它目前已經被廣泛的運用。(二)數學思維方法的產生與發展波利亞的「問題解決」啟發法在西方數學教育界十分盛行。
  • 模糊綜合評價法在臺烤腸感官評定中的應用
    點擊星標收藏我,第一時間看好文◤諮詢技術服務、線上課程、線下培訓班及研討會,添加客服微信:13361383590食之道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一種基於模糊數學的綜合評標方法,該法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做出一個總體的評價。
  • 模糊控制的舵機轉向控制方法
    優化設計控制方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6471.htm目前,汽車正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實現自動尋線行駛、自實現路徑變化功能,並在可靠性基礎上快速行駛,在工程及物流等實際生產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 相位差模糊控制在線控制算法中的應用設計
    詳細介紹了相位差模糊控制器的原理和設計過程,並將交通信息參數的變化量加入到了模糊控制器的輸入中,增加了模糊控制器的準確性和全面性。通過對實際幹線的實例仿真證明本設計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車輛的平均延誤時間。
  • 鄧中甲:中醫思維在診法中的應用
    一個中學教師,宜賓人,五十多歲,他晚上輔導學生上課,晚上天氣很冷,下了點雪,他回來以後,懶得燒熱水,就把腳在冷水裡面涮涮擦擦就睡覺,沒幾天,除了感冒之外,眼睛看東西開始模糊了,按西醫學角度,檢查眼睛查不出什麼異常。
  • 傳統邏輯、模糊邏輯與量子邏輯:它們的關係與應用
    模糊邏輯:研究人的大腦認知思維形式的邏輯科學。有人可能會問,傳統邏輯、模糊邏輯與量子邏輯是什麼樣的基本關係呢?這是一個頗為有趣的問題。波蘭數學家加熱斯洛-皮卡茨(Jaroslaw Pykacz)應用模糊邏輯的模糊集概念,提出模糊量子邏輯,邏輯值或為有限或為無限:V(P) ∈ [0,1],與量子力學的概率解釋相聯繫。基於模糊集的運算,模糊量子邏輯有兩種類型。
  • 【著作評介】第八期 杜玉琴《幾種模糊決策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同時,提出了兩種決策方法來解決多屬性群決策問題,隨著k值的不同,用兩種不同算子形成的決策方法得出的最終選擇方案一致,從而驗證了所提出方法的實用性和有效性。(3)基於猶豫Pythagorean模糊語言變量的決策方法為了更好地描述人們的猶豫程度,本章提出了猶豫Pythagorean模糊語言集(HPFLS)的定義,並介紹其運算規則,和函數和精確函數。
  • 模糊控制不模糊
    原標題:模糊控制不模糊  模糊控制方法實現了將人的控制經驗轉化為機器的自動化控制,它在家電、工業控制、機車控制、航天控制等領域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理論上講凡是人能進行的控制,通過模糊控制都能轉化為計算機的控制,甚至轉化後的計算機控制比原來人的控制更好。但關於模糊控制的本質卻一直存在疑問。
  • 【乾貨】綜合評價法——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
    如不同國家經濟實力,不同地區社會發展水平,小康生活水平達標進程,企業經濟效益評價等,都可以應用這種方法。      現代綜合評價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    1.層次分析法    AHP 是美國運籌學家 Thomas L.Saaty 在 20 世紀 70 年代初提出的一種用於解決複雜問題排序和傳統主觀定權缺陷的方法。
  • 自動控制之模糊控制:其實我很清楚
    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理論為基礎的一種新興的控制手段,它是模糊系統理論和模糊技術與自動控制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自從這門科學誕生以來,它產生了許多探索性甚至是突破性的研究與應用成果,同時,這一方法也逐步成為了人們思考問題的重要方法論。  1965年美國的控制論專家L. A.
  • 模糊思想:從「非此即彼」的明晰,到「亦此亦彼」的模糊
    這種「非此即彼」的隸屬關係或狀態,可以通過二值特徵函數A(x)表示然而現實中的大千世界,存在大量的模糊描述,比如適度、適量等等。使用這些模糊的形容詞描述的事物狀態沒有明顯的界限,常常在中間過渡時呈現出的「亦此亦彼」的特性,這正是普通集合論的局限之所在。
  • 結構化思維在產品經理中應用
    結構化思維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方法,處理問題,處理事情的一種手段。結構化思維概念:結構化思維是以事物的結構為思維對象,對事物結構的積極構建為思維過程,力求得出事物客觀規律的一種思維方法,同時也是工作中面對問題和工作任務進行思考,深刻分析問題原因,系統制定行動方案,高效解決工作目標的一種思維方法。
  • 法律解釋方法應用的實證研究
    」已經成為共識,法律解釋方法也日益受到理論與實務界的重視,並以其特有的內涵不斷發揮著指導司法裁判的作用。雖然法律解釋學說碩果纍纍,但法學家「關於法律」與司法人員「根據法律」的不同思維,使得法律解釋方法應用的理想狀態和司法實踐存在較大差距。目前,法律解釋方法的實踐應用存在諸多失範問題。本文在實證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基礎上,探尋法律解釋方法發展規律,結合司法改革舉措,對提升法律解釋方法應用水平提出建議。
  • 基於無人機應急充電特性 應用模糊控制解決辦法
    基於無人機應急充電特性 應用模糊控制解決辦法 工程師之餘 發表於 2018-10-07 10:03:00 無人機應急電源指無人機飛行中主電源發生故障時,為機載用電設備提供電能的供電電源
  • 物理概念的學習方法之一——重視物理現象
    學好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學好了物理概念,才能明辨本質,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維,沒有學好物理概念,做題時就只能亂套公式,導致做題不少,但收效甚微的現象。重視物理現象是學好物理概念的第一步(還有第二步和第三步,在以後的文章裡再和大家探討啊),要做到重視物理現象,你需要知道以下兩個方面:一、什麼是物理現象物理現象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本文僅從中學物理學習方面介紹。
  • 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
    這裡提出一種不同的認識:批判性思維與邏輯學不是「完全不同」或「部分重合」的關係。批判性思維就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或者說,是日常應用當中的邏輯學。如同應用中的數學依然是數學一樣,批判性思維作為應用中的邏輯學,依然是邏輯學。這種認識可以被稱作關於批判性思維本性的應用假說,簡稱為「應用假說」。